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汝窯因產於汝州而得名,汝窯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開窯前後時間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流傳至今的珍品,已知的僅67件,珍貴非常。

——來源傳說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關於汝窯的來源一直有著美好的傳說,版本之一便與宋徽宗的夢有關。

宋徽宗曾做過一個夢,夢到雨過天晴,遠處天空的天青色,醒後他要求造瓷“雨過天晴雲破處”,發誓要讓工匠燒製出這樣令其著迷的瓷器,最後汝州工匠技高一籌,從此,世上多了一種傳世瓷器———汝窯瓷器,天青色釉也成為汝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事實上,“雨過天晴雲破處”最早提法並不源於宋徽宗,而是五代後周的第二位皇帝世宗柴榮。當時,柴榮將柴窯的特點寫為“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由於天青色確實是汝窯的一大特點,為此後世的傳說便為汝窯的誕生附會上了宋徽宗的夢。

——產品特徵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汝窯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燒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典型特色的汝瓷。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一、胎色:汝窯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有的胎呈灰白色,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二、釉色:宮廷汝窯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

三、支釘: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採用滿釉支燒,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

四、器型:汝窯器有瓶、尊、盞託、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

五、開片紋: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

——鑑別方法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製作:真品為手拉坯捏製,並經慢輪修整,工藝精細,線條流暢,稜角自如,形體得當。而仿品多為注漿模製,做工粗放,工藝欠佳,稜角突出,修痕顯著。

造型:真品莊重大方,古樸典雅,胎壁較薄,秀麗瀟灑。而仿品注漿成型,胎壁較厚,外型秀麗,比例失調。

裝飾:真品刻、劃、印花,技術嫻熟,構圖嚴謹,疏密有致。刀法流暢,形象逼真,風格隨意不拘謹,線條自如有神韻。而仿品為刻意效仿,以臨摹為主,刀法生硬,畫意呆板,花卉圖案,缺乏神韻,畫風粗糙,比例失調。

釉色:真品汁水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柔和蘊潤。而仿品則清澈透明,光亮如鏡,刺目耀眼,釉色單純。尤其重要的是,真品以瑪瑙作釉料,形成特殊色澤,由於瑪瑙結晶體的分離,器表出現魚鱗狀的細小開片。而仿品的表面則利用胎、釉的收縮比的差異,出現一些開片,但大多為直道道,呈網狀佈滿器表,缺乏真品的自然韻致。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當然判斷一件收藏品的真偽,還應從綜合方面加以細心觀察

第一靠感覺,要觀其形體美,工藝細、製作精、色玉潤、有神韻;

第二靠手感,光潤有度,輕重合體,稜角圓滑,手感適中,給人以舒心、美的享受;

第三靠觀察,看其工藝流程,釉色底蘊,裝飾藝術及藝術風格等。

這種仿品在有些方面雖已亂真,但仍留下破綻,只要細心觀察,仍可辨偽存真。

——歷史遺留代表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汝窯的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據統計,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1992年一件直徑8釐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54萬美元成交。之後,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汝窯三犧尊更是創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2012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曆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口經34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汝窯圖片欣賞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汝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