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研究盤點,這些亮點不要錯過!

乳腺癌 癌症 腫瘤 大學 解螺旋 2017-04-25
乳腺癌研究盤點,這些亮點不要錯過!

作者:子非魚(轉載請注: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

素有“紅顏殺手”之稱的乳腺癌,確實時刻威脅著女性健康。而乳腺癌久攻不下的現狀也成為眾科研者心中驅之不散的陰霾,但慶幸的是,在科研者孜孜不斷的努力下,乳腺癌似乎初露敗績,其相關研究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本文則盤點了近期乳腺癌領域中的亮點研究,讓大家一睹為快!

1. Nat Com:脂肪細胞助紂為虐,促進乳腺癌生長

目前已有研究證實,脂肪細胞與乳腺內部癌細胞確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為了研究乳腺癌細胞與脂肪細胞的相互作用機制,臺灣研究者提出脂肪細胞分泌的β-羥基丁酸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

他們在將乳腺癌細胞與經過手術切除離體的脂肪細胞共培養後發現,脂肪細胞通過生成蛋白質MCT2將分泌的β-羥基丁酸轉運至腫瘤細胞內,而後上調數個癌基因的表達,促進了人乳腺癌細胞的生長。

參考文獻:Adipocytes promote malignant growth of breast tumours with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2 expression via β-hydroxybutyrate

2. Nature:乳腺細胞命運與雌激素信號息息相關

乳腺癌研究盤點,這些亮點不要錯過!

正常細胞命運的干擾是許多人類疾病產生的重要原因,其中也包括乳腺癌。乳腺上皮由分化的luminal上皮和基底肌上皮組成,同時也包括未分化的幹細胞以及更加原始的細胞。

乳腺癌細胞起源於上皮細胞,但是其分化變異的過程仍未能得到明確的揭示。瑞典Friedrich Miescher研究所的研究者通過基於共聚焦影像的高含量短髮夾RNA掃描發現,Hippo通路的組成部分——腫瘤抑制激酶LATS1和LATS2的缺失可推動了乳腺細胞luminal表現型的產生,進而增加了大部分乳腺癌起源細胞的數量。

而這正是由於Hippo通路和雌激素受體 (ER-α) 信號相互影響所致。雌激素信號在絕大部分人類組織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該研究除了揭示乳腺細胞的生長分化過程,也提示了通過對Hippo通路的組織特異性缺失效應的檢測,可揭示出更多組織中細胞分化與命運的變化機制。

參考文獻:The Hippo kinases LATS1 and 2 control human breast cell fate via crosstalk with ERα

3. Nature:TMP195激發巨噬細胞的抗癌潛能

TMP195是一種重要的選擇性脫乙酰化酶抑制劑,體外實驗證實了其可以影響人類單核細胞對集落刺激因子CSF-1和CSF-2的反應性。

本文研究通過建立巨噬細胞依賴性的原位小鼠乳腺癌模型,驗證了TMP195可改變腫瘤內環境,並調控巨噬細胞表型,減少了腫瘤體積和肺轉移的機率。

TMP195可誘導具有高度噬菌作用和刺激作用的巨噬細胞分化和聚集,並能夠與化療或T細胞檢查點阻斷療法相聯合,產生更加持久的腫瘤抑制作用。這些都提示了巨噬細胞的抗腫瘤潛能,在增加抗癌療效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Class IIa HDAC inhibition reduces breast tumours and metastases through anti-tumour macrophages

4. Science:乳腺癌中異常表達LncRNA的綜合篩查

比利時癌症胚胎學實驗室的研究者,對乳腺癌中的lncRNA生物學功能進行了大範圍、綜合性的篩選和分析後發現了210餘種異常表達的且與臨床預後相關的LncRNA。

同時,他們在對乳腺癌的亞型上進行相關分析後發現,luminal A亞型的乳腺癌特異性LncRNA與磷脂酰肌醇3-激酶、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和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三種通路的激活有關,而基底樣亞型的乳腺癌特異性LncRNA,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依賴性通路和上皮-間葉轉化(EMT)的激活有關。

最後他們確定了一種與乳腺癌腫瘤細胞增殖、轉移和細胞骨架相關的新型lncRNA-CYTOR,這為未來的lncRNA作為診斷及治療標誌物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研究基礎,並推動了乳腺癌中LncRNA相關作用機制的研究。

參考文獻:Portraying breast cancers with long noncoding RNAs

5. Sci Trans Med:抑制mTOR/4E-BP通路可靶向治療PIK3CA沉默態乳腺癌

在乳腺癌的治療選擇上,有效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往往能夠在實體瘤患者中產生穩定持久的臨床療效。

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藥理學篩查以及運用細胞學和動物模型的研究方法,證實了對BCL-XL和mTOR/4E-BP軸進行聯合抑制,可在PIK3CA沉默的乳腺癌中誘導產生具有選擇性和協同性的腫瘤細胞凋亡。這提示了具有PIK3CA沉默狀態的乳腺癌,可從BCL-XL和mTOR/4E-BP(介導MCL-1轉錄)軸的抑制治療中而獲益。

此外,這項研究對於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治療方面意義重大。TNBC做為一類PIK3CA沉默狀態的乳腺癌,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而通過對BCL-XL和mTOR/4E-BP軸的抑制,不僅能抑制腫瘤的生長,還能增強TNBC對標準化學治療的敏感性。

近來有研究證實了乳腺癌中一線治療(包括內分泌治療)耐藥的乳腺癌通常伴有PIK3CA的沉默,提示了BCL-XL和mTOR/4E-BP軸的抑制將對於TNBC耐藥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PIK3CA mutations enable targeting of a breast tumor dependency through mTOR-mediated MCL-1 translation

6. Cell:三陰性乳腺癌的CDK7依賴性轉錄成癮性

三陰性乳腺癌(TNBC)具有高度侵襲性以及極其複雜的基因特性和轉錄機制。Yubao Wang等研究者發現TNBC對一系列連續性關鍵基因具有依賴性,隨後也證實了TNBC對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7也具有特異性依賴作用。

研究者在對CDK7進行抑制後,發現那些可被稱之為“阿喀琉斯之踵”的關鍵基因對於CDK7的抑制十分敏感,被“直中要害”的TNBC細胞隨即發生了凋亡性細胞死亡。

因此,基於CDK7可影響TNBC對一系列關鍵基因的轉錄成癮,則抑制CDK7可成為TNBC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CDK7-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Addic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7. Oncogene:“飢餓”療法有望治癒難治性乳腺癌

腫瘤細胞的生長代謝需要特殊的環境因素支持,而不同類型的腫瘤,其“偏好”的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嘗試通過研究腫瘤細胞的營養需求來開拓腫瘤治療的新途徑。去年11月,杜克大學研究者在對三陰性乳腺癌(TNBC)進行的營養剝奪試驗中,發現TNBC對胱氨酸具有強烈依賴性,確立了胱氨酸作為TNBC腫瘤細胞生長的能量供給者的身份。

在對細胞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這種依賴性的產生,可能是由上皮-間質轉化過程(EMT)而觸發,這也強調了EMT作為癌症進展過程中轉折點的重要作用。那麼通過尋找能夠阻斷胱氨酸的途徑,有望大大增強該難治性乳腺癌治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Cystine addiction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ssociated with EMT augmented death signaling

8. Science Signal:新靶點讓失控的乳腺癌轉移“剎閘”

乳腺癌研究盤點,這些亮點不要錯過!

為了延緩三陰性乳腺癌的進展,控制癌症轉移過程,日本筑波市大學的研究者分析了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發現較低的預後與編碼轉錄因子MAFK的基因過表達有關,且在抑制MAFK-GPNMB通路後有效減低腫瘤的遷移和肺轉移的發生率。

現已知MAFK-GPNMB通路與TGF-β通路和激酶SRC相關通路關。但相較於前者,後兩種通路較難有效並安全地通過靶向作用抑制,該研究提示了可通過抑制MAFK-GPNMB通路來延緩TNBC腫瘤進展。

參考文獻: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MAFK induces EMT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through its target GPNMB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文獻菌為好友,直接提問和深入交流。

報名文獻精讀班,每週視頻學文獻,請點下圖

乳腺癌研究盤點,這些亮點不要錯過!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合作微信:helixlife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