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該怎麼活?請聽一個百歲老人的臨終箴言

日野汽車 日本 摩西 安拉 道教 海曼讀書 2019-05-27
人到底該怎麼活?請聽一個百歲老人的臨終箴言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要怎麼活才不枉費這一生?很多時候,我們對生活處於“無覺知”狀態,完全靠慣性活著,像個被預先設定好的機器,按部就班,渾渾噩噩。缺失了靈魂的生活,還值得過嗎?我們到底該怎麼活才讓人生有意義?

日野原重明先生,在他105歲高齡之際,為我們留下了他對人生的諸多感悟,即《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這本書。他是日本皇室家庭醫師,是將健康檢查帶入日本、在日本提倡預防醫學的第一人,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樂隊指揮家、作家和演講家。


人到底該怎麼活?請聽一個百歲老人的臨終箴言


在《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這本書裡,日野原重明先生向我們闡述了他對人生諸多命題的思考和感悟,包括生命與死亡、愛、寬恕、困境、工作與事業等等。這是一個百歲老人竭盡生命餘力給後人留下的箴言,發自肺腑,誠摯感人。

一、關於生命與死亡。

“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從古至今,生與死一直都是困惑人類的永恆命題。

佛教主張六道輪迴,基督教宣稱人死後上天堂或下地獄,道教說人死後變為鬼,而鬼生活的是另一個與人間平行的世界,伊斯蘭教則信仰安拉的審判。各大宗教對死亡以及死後場景的描述各不相同,卻無一例外地渲染了死亡的神祕氣氛,加劇了我們對死亡的恐懼。

記得小時候,我時常被我媽帶去吃親戚家的喪禮飯。看到掛滿幡紙的靈堂,我覺得很恐怖,怕的要命,以至於晚上經常睡不著覺,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死掉,然後屍體慢慢腐爛,被蟲子吃掉,於是躲在被子裡小聲哭。現在覺得小時候的自己幼稚可笑,但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對死亡的直接認知。

“您活到了105歲,難道不怕死嗎?”有人這麼問日野原重明先生。

“當然怕死了!僅僅被你這麼一問,我都覺得好害怕……”先生回答,“正因為這樣,每個清晨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我就會發自內心感到喜悅。”

在死亡來臨之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心存恐懼。然而,沒有生就無所謂死,沒有死也無所謂生,生和死是互為一體的。預知死亡,才能感悟活著的意義。死亡之神的降臨是必然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它來臨之前盡情地將生命燃燒透了!

日野原重明先生說:“即使活到了105歲,對我來說,依然存在許多未知的自己,我無比興奮地期待與未知的自己相遇。”

生活中,很多人總喜歡給自己設限。他們總覺得自己資質平平,能力有限,也沒啥興趣,學啥也學不好,到頭來乾脆啥也不學,每天都在重複昨天的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實,資質、能力和興趣都是他們自甘墮落的藉口,他們真正缺乏的是探索自己的慾望和跨出舒適區的決心。

竇文濤在《圓桌派》裡說,如果一個人一直呆在舒適區裡,他的舒適區會變小,到最後退化成一個嬰兒的狀態,需要人投食。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視頻很火。河北唐山各個路橋收費站被取消,其中一位被迫下崗的收費站阿姨憤憤不平,她說:“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學東西也學不了了,比別人慢,而且做什麼事也都不方便了……”

負責人安慰道: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適合的崗位。

這位阿姨緊接道:“我們的優勢都在收費站,我啥也不會,就會‘你好,歡迎來到收費站。”

看完這個視頻,我相信大家都被這個阿姨的言辭“雷”倒了。才36歲!她就說自己學東西學不了了。她對自己的潛能太悲觀!對自己的人生太絕望了!畫圈為牢,把自己的人生完全禁錮在那小小的收費站裡。一旦那僅存的空間被剝奪,她便如臨末日般惶惶不可終日。

要知道,人生的可能性是無限的。美國摩西奶奶在農場做了大半輩子的家庭主婦,年近八十才開始繪畫,還舉辦了全國畫展巡演,成為了美國家喻戶曉的畫家。

而36歲!正當人生壯年,卻以自己啥也不會為遮羞布,抹殺自己生命中一切可能性,死死抱著鐵飯碗不肯放手,真是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日野原重明先生說:“生命存在於我們能夠支配的時間裡。”想要不辜負生命,拿到鐵飯碗,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好時間,把每一個明天的自己當成一個未知的自己,把每一個今天的自己當成一個全新的自己,不設限,多嘗試,或發現一個新的愛好,或學習一個新的技能,或結交一個新的朋友……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讓生命變得豐富一點,日積月累,最後,你會發現“鐵飯碗”不是別人給的,它就在你自己手上。

二、關於愛與被愛。

作為社會性動物,愛與被愛是人類的根本需求,因為我們無法脫離關係而孤立存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和自我實現。情感和歸屬需求就是愛與被愛,僅次於生理和安全需要。

如何去愛和被愛?想必我們很多人都感到困惑,也常常因此沮喪。

愛不等於需求。很多人錯把需求當愛,結果常常為愛所困。他們往往對所愛之人抱有過高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對方變成自己夢想中的樣子,結果屢屢失望,繼而轉為憤恨,最終與所愛之人漸行漸遠,甚至互為仇敵。

我有個朋友婷子最近失戀了,情緒很低落。前兩天見面,她跟我聊起了這件事。她和男朋友在一起一年多了,本來打算談婚論嫁,沒想到吵一架,倆人就分手了。

“之前不是好好的嗎?怎麼說分就分了?”我很不解地問她。

“他對我不夠好。”婷子一臉怨氣地說著。

“哪裡不好呢。”我追問到。

“上次逛街,我看上了一款迪奧的包包,才一萬多塊錢,他都嫌貴,不願意給我買......還有520那天,他居然只給我發了52:00元的紅包,哪有這麼小氣的男人!”婷子越說越氣憤,臉都漲紅了。

“聽著是有點小氣。”我趕緊安撫她的情緒。“但是你男朋友一個月才掙一萬來塊錢,你買個包就要花光他一個月的收入,這確實有點強人所難。你對他的期望和要求超過他的承受範圍了,你應該多想想他對你的好。”我試著安慰她。

“那包包確實有點小貴,可是如果他真的愛我的話,就會捨得花這錢。”婷子爭辯著,不過語氣明顯緩和下來了。

我只能無奈地笑一笑。只為婷子錯過了一段好姻緣而感到遺憾。聽她以前的描述,她男朋友對她挺不錯。生病的時候,她男朋友請假24小時全天候照顧她,給她做飯、包攬家務;加班晚了,她男朋友擔心她在路上不安全,繞很遠路去接她;過生日,她男朋友會用心幫她慶祝......

然而,婷子一直不滿足。歸根究底,她是錯把需求當成了愛。她總說,如果他真的愛我,他會怎麼怎麼樣。她認為對方滿足她的需求越大,就是越愛她。殊不知,這種超越對方承受能力的無度的索求,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身心壓力,讓對方越來越累,越來越煩,最後,隨便一點小事就可以引燃心中壓抑已久的怒火,瞬間談崩。

日野原重明先生說:“尋求被愛時,人們常常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愛作為標準去要求對方。這麼做絕對不是真正的愛。所謂愛,就是接受最真實的他/她。 ”

無度的需求就像蒙上心靈的一層灰,讓你感受不到愛的光。如果你總是隻考慮自己,而從不顧及對方,那麼即使對方愛著你,你也感覺不到。

三、關於人生困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考學失敗、情場失意、事業不順,疾病困擾、親人離世......凡此種種,無一不是我們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傷痛。

正如日野原重明先生說:“人這一生,讓人悲痛欲絕、不能如願以償的情況很多,總體來看,遠多於讓自己開心快樂的時刻。”

當身患疾病時,我們很多人容易意志消沉,整日怨天尤人。

日野原重明先生說:疾病能警醒一直無知妄為的自己,讓自己對健康心生敬畏與感激

很多罹患絕症的人都在悔恨自己當初任性妄為,沒有好好珍惜身體,追名逐利而很少陪伴家人。復旦大學教師于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被確診為乳腺癌後,她才意識到,自己以前太不把健康當回事了。她開始反思,在博客寫《生命日記》。她寫道:“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她的日記打動了很多人,也讓很多人開始警醒,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和可畏。學會感激疾病帶來的內省的機會。

當面對親人離去時,我們總是悲痛不已,甚至喪失了對生的希望。

日野原重明先生的妻子在93歲時離他而去。他開始也倍感孤寂。但他後來發現妻子並沒有從他的生命中消失,她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依然在他腦中清晰地印刻著,反而比以前更為生動鮮活。這給了他很大的力量去過餘下的日子。

《小王子》裡有句話說:“只有用心靈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人生的困境還有太多太多。如果哪天我們感覺無力支撐了,請記起日野原重明先生的這句話:“一片土地無論歷經何種蹂躪,即使人們認為它再也不可恢復,但終有一天,花兒會重新綻放在這片土地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