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和日本交流廣泛而密切,兩國之間一衣帶水。

在長達幾千年的中國古代歷史中,與日本的交流也成為中國對外交流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例如我們都熟悉的歷史事件,鑑真東渡,日本派遣唐使來到我國等等。

日本民族作為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不僅學習我們的漢字、建築制式等等,同樣,中國繪畫也對日本繪畫產生了影響。

下面我們就簡要了解一下,日本繪畫對於中國古代繪畫的借鑑和學習。

古代中國繪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

日本佛繪

日本飛鳥時代,開始於593年,結束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在百年的時間裡,這也成為日本繪畫的萌芽時期。在這一時期,文化發展的重要事件其中之一就是佛教從中國的傳入,同時對整個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繪畫也鮮明瞭體現了這一點。

古代中國繪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

據文獻《日本書紀》記載,佛教傳入日本的標誌是漢文佛典及造像的傳入。此後,在日本聖德太子的倡導下,開始修造寺院,積極招納大陸工匠和畫師雕塑佛像、繪製壁畫。雖然在飛鳥時代還沒有出現嚴格意義上的繪畫作品,日本在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顏料和紙墨,相關作品均為木石造像和壁刻漆畫。在該時期的作品中,佛龕"玉蟲廚子"上的漆畫被認為是最接近於繪畫的藝術作品。

隨著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加深,到了奈良時代,日本的佛繪藝術已經到達了較高的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是奈良法隆寺的金堂壁畫。壁畫中的人物妙相莊嚴、婉麗多姿,明顯是吸收了初唐樣式而成。

日本唐繪

隨著時間的發展,日本進入平安時代,開始於794年,結束於1192年。在這個日本皇室政治發展的時期,他們也與處在盛世時期的唐朝建立了密切的交往。如9世紀初,日本僧人空海與最澄入唐求法,不僅帶回了真言和天台二宗,同時也把唐朝佛教密宗的佛畫圖樣帶入日本。唐朝文化對於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響,不僅是帶來了盛唐的燦爛,同時也影響了日本人的自發性創造。在繪畫方面,直接學習中國的繪畫叫做"唐畫",而日本人進行仿照唐朝繪畫風格的畫作叫做"唐繪"。

在唐朝文化的廣泛影響下,大量唐風繪畫被繪製,頻繁的出現在平安詩集和文獻中。在這一時期的唐繪品種也極為豐富,有學者將見載於史冊的數百幅唐繪作品歸納為三十五個系列,涉及人物畫、動物畫、風景畫等各個門類。

在唐朝,人們大量創造仕女圖,以張萱、周昉二人的作品最為著名。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造型豐滿嬌豔。圓潤的臉型、豐腴的體態、濃麗的服飾,是唐代仕女畫的典型。而日本的《鳥毛立女屏風》同樣是仕女圖,一位唐裝的美麗貴婦,畫中美女豐頰精眉,呈盛唐審美趣味;服裝配飾都有著盛唐時期的長安風味。但此時,日本畫家已經開始了自發性的創造,畫中仕女面容表情不同於唐朝的自在和慵懶,而是島國女子獨有的溫順與哀婉,表現著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日本畫師雖用中國筆墨形成,表達的卻是本民族的精神性內涵及對藝術的獨到感受力和趣味追求。

古代中國繪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

隨著唐王朝盛世的滅亡,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吸收和借鑑也逐步減少,在繪畫方面,日本由唐繪時期進入了本土的大和繪時期。

日本漢畫

時間到了中國的宋代,由於皇室南遷,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成為南宋國都。在地理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日本與南宋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在繪畫方面,以院體畫和禪宗畫為主體的南宋水墨畫大量流傳日本,繼唐繪畫後再次給日本繪畫以重大影響。

中國的水墨畫是以單一的色澤,和線條來突出象徵意味的,這或許和日本人心理上的追求不謀而合,因此他們也選擇了這種內斂的繪畫方式。奠定水墨漢畫主流地位的人物是室町時期的畫僧周文天章,其代表畫作有《水色巒光圖》和《竹齋讀書圖》,他學習了中國山水畫中的常見繪畫方式。在此之後,日本繪畫大師還有很多,如日本室町時代水墨畫的集大成者雪舟等楊,狩野派的代表人物狩野元信等等。他們致力於將日本的審美趣味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意境相互融合,不拘泥於繪畫的限制,從而表現出日本民族繪畫的特點和品格。

隨著時間的發展,日本繪畫也漸漸形成屬於本民族的特色,在學習別國繪畫方式和風格的時候,逐步探索出日本繪畫的魅力。不管是之後,學習中國文人畫的日本文人畫,還是近代的浮世繪,在學習之餘始終表現的是本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內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