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高官殺子:怕他害了別人“不得不殺掉”

來源:瀟湘晨報

六一兒童節這天,日本東京都練馬區,44歲的熊澤英一郎在家中被父親用菜刀刺死,胸部、腹部等部位有十多處刀傷。

父親隨後自首。

而在熊澤英一郎的推特上,這個與父母同住、被父親說“與世隔絕、危險”的人,寫下:“為什麼要生孩子?為了自己而擅自生孩子,父母到死前最後1秒都有照顧孩子的責任。”

“如果能得到殺人許可證,第一個要殺的就是愚蠢的母親。”他曾這樣寫道。

據日本法務省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殺人案件中,殺親案例已佔到55%。

日本前高官殺子:怕他害了別人“不得不殺掉”

來源 | 瀟湘晨報(xxcbwx)

記者 | 吳超群、張劍波

01

事件

父親寫下“不得不殺掉”的字句

熊澤英昭現年76歲,曾先後出任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和駐捷克大使。據報道,熊澤英昭告訴調查人員,案發前數小時,附近小學開運動會,兒子抱怨“吵死了”並與他爭吵。

熊澤英昭說,兒子的舉動“讓我腦中浮現川崎市20人死傷事件,擔心兒子會傷害周圍的人”,因而決定殺死兒子。另外,兒子沒有工作,有“與世隔絕的傾向”,且有家庭暴力行為,讓他“感到危險”。

調查人員在熊澤家中發現,他在紙上寫下“不得不殺掉”的字句,懷疑他早有殺意。

另據報道,英一郎住在東京都內另一處居所時,曾和鄰居就扔垃圾等瑣事爭執。

之後,他回到父母家,與其父母同住。無業的他沉迷電玩,每月還花費32萬日元(約2萬人民幣)在遊戲上,更在網上炫耀“一個月花在遊戲的費用比你們賺的還多”。

網民也找到熊澤英一郎的推特,發現他多次表達殺母的意願,並曾寫道:“為什麼要生孩子?為了自己而擅自生孩子,父母到死前最後1秒都有照顧孩子的責任。”

上月28日,東京附近神奈川縣川崎市一名男子街頭持刀行凶,刺死一名小學生和一名家長,刺傷18人,多數是小學生。

02

數據

殺親事件比例曾高達55%

這樣類似的事件並不少見。說遠的,1996年東京大學畢業的高才生用金屬棒打死了十四歲的兒子,震驚了整個日本社會。

父殺子的原因是兒子的家庭暴力:兒子讓父親、母親下跪,然後腳踢手打,用木板揍,並用腳踩下跪母親的頭,導致母親滿臉流血,牙齒脫落,還把父親鼻子打得骨折。

說近的,今年6月2日,東京都江東區,一位20多歲的孫子在家前面舉刀砍向了70多歲的祖父。

日本法務省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在日本的殺人事件中,親屬之間發生的佔一半左右,平成10年(1998年)以後呈上升趨勢,曾連續多年過半,2016年甚至達到了55%的比例。

此外,僅僅因為對受害者任性不滿而導致親兄弟之間殺害的案件逐日增多。

而在非凶殺性案件中,家庭內發生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比如家庭成員間發生的傷害案、縱火案、恐嚇案等。

究其原因,普遍認為主要是日本超高齡化的社會,親屬間介護疲勞以及經濟不景氣導致的窮困所造成的。親屬間過密的往來比別的關係更容易造成諸多不滿,甚至互相憎恨的局面。

不過,也有法律方面的原因。1995年,日本憲法進行了修改,因親屬關係殺人罪量刑加重的規定,改為了與一般殺人同等判定,殺一人判10年刑期左右。

這也間接導致有20多歲的年輕人覺得殺一個人關10年而已,30多歲出獄也沒什麼的誤判。

03

社交

啃老族和脫離“世間”的人

日本家庭關係比較簡單,一般都是父母和子女同住,城市中和隔輩長輩同居的世代越來越少見了。

家庭關係中除了夫妻矛盾,比較多的“不能自理”的那部分人引起的家庭矛盾。

首先就是“不能自理”的啃老族和脫離“世間”的人。日本人一般都是成年離家自立,自組家庭,但啃老態勢的發展則改變了這一情況,使一部分家庭在各種增多的摩擦中產生悲劇。

出生在1970年後的日本人,生活在一個成熟的經濟環境裡,儘管生活富有而舒適,但展望未來,他們不認為會比父輩做得更好。這無疑非常折磨和打擊人,使他們更願宅在家中。這樣的一代加速了日本漫畫、動畫、遊戲產業的增長,也反向催化了宅家啃老族的壯大。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向虛擬世界、虛擬人物的轉移。一位日本女子就表示,曾經有位男子向她求助,而他的問題就是無法對任何三次元女性產生慾望,只對遊戲裡的角色感興趣。

日本的“世間”則是指人自身所屬的社會群體,包括同學、職場、鄰里、同鄉等。

“世間”緩衝了社會基層的形態,減少了摩擦和衝突,但生活在“世間”的日本人,幹出不合群的事情就會受到嚴苛的對待並遭到排斥,生活艱難。家庭作為“世間”的主場,人們一旦覺得繁瑣的規則對自己造成嚴重束縛,心理扭曲,親人便成為眼中釘,肉中刺。換句話說,“滅親”行為的背後,是社會性管制帶來的壓抑無處爆發,演變成了家庭矛盾。另外,長期脫離了“世間”的人,壓抑性爆發,也容易出現各種極端問題。像川崎市20人死傷事件的凶手巖崎隆一,就是成年後長期不工作,一人獨行,和鄰里時有矛盾,是典型的“無緣人”(日本某紀錄片定義的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的概念)。

另外,日本有高徵收比例的“財產贈與稅”和“遺產繼承稅”,削弱或者說是限制了父母的救濟支援能力,也弱化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

04

養老

照顧老人問題引發殺機

隨著日本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不斷增多。“不能自理”的老人也無奈成為了家庭矛盾激化的原因。八九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自己不能翻身,和他們年齡差不多的配偶或六七十歲的子女,不僅要幫翻身,還要幫拉屎拉尿等。因此,配偶、子女苦不堪言,殺了臥床不起需要照顧的配偶或父母后自殺的不少。一位六十多歲的日本人告訴特約記者,他父親臥床不起十多年,他常年照顧父親,經常抱怨。好在他有好幾個兄弟姊妹,可以輪流照顧,還不至於想殺了父親,但也經常苦笑著說:“拜託早點死了吧!”。

川崎市20人死傷事件中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巖崎隆一無法正常生活和贍養老人,介護機構未介入支援,去了好幾次川崎福祉事務所申請生活保障金,也都被拒絕。最後,他通過“擴大性自殺”,將毫無關係的第三者捲入到自己的自殺行為。而前天發生的祖孫衝突事件,網民也覺得,可能是與老人相處中積累的不耐煩與疲憊、自己生活的艱難與不如意加在一起,導致了悲劇。

老人們只好自力更生,尋求介護(養老)機構進行養老。特約記者參加了日本地方性的介護(老年護理)職業養成研修,瞭解到目前日本高齡化人群數量太龐大,需求太龐雜,護理僱傭的勞動力不足。政府在各區開展了各種優惠措施,鼓勵並且希望能發動成年人加入到幫助老人的隊伍中來,護理入職門檻也越來越低。三天研修結業後,可以到介護會社裡求職,為在宅的老人提供生活支援,幫助他們購物、取藥、收拾整理和做料理等方面。由此也可以看到老人護理的嚴峻處境。

05

教育

教育競爭催化家庭矛盾

日本是一個偏重高學歷的社會。誰的孩子能進入名牌中小學、大學,步入有名望的大企業或政府重要部門,對於主要承擔孩子教育責任的家庭主婦是非常榮耀的事。教育已成為家長間的競爭。

小升初是孩子的受教分水嶺,想要讀好一點的六年一貫制私立中學,一般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上大手私塾(有名的補習班),費用不菲,也有家長在孩子進幼兒園前就把孩子送到“幼兒教室”受訓。據瞭解,半數日本學生從小學開始上私塾,考入名牌大學的學生95%上過私塾。

調查顯示,家庭收入基本決定孩子升學方向。從而,導致孩子居住環境、服飾、家長的職業和學歷等也都成為相互攀比的內容。這種攀比風在孩子間也產生不良影響,並導致孩子往往面臨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壓力之下,父母、祖父母自然成為年輕人眼中的“始作俑者”,極端情緒催生厭親念頭後,這種關係無法割捨,矛盾又無法解決,因此向親人舉起屠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