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不是王牌,但行業穩中向好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叄裡河

作者: 一姐


稀土不是王牌,但行業穩中向好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但稀土畢竟不是石油


2010年9月中旬,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對日本出口稀土的通道幾乎全部關閉。

在這之前,日本常年是中國稀土出口的第一大國,日本國內幾乎沒有稀土開採,卻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國,而這一年全球97%的稀土由中國供應。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立刻引來日本政商屆的恐慌。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在10月2日表示,為了擺脫稀土進口嚴重依賴中國的現狀,將提前實施開發稀土替代材料的計劃,同時準備在更多國家開發稀土,實現稀土的多渠道供應。

向全世界拋出意向後,日本與包括澳洲、蒙古、越南、印度等過在之後一段時間相繼碰面,就稀土進口磋商達成意向,並與韓國企業一起,計劃花費19.5億美元入股巴西1家稀土礦公司。

與此同時,經濟產業省還宣佈計劃出資152億日元,向一百多家日本企業以及在日經營的外資企業提供補貼,以降低這些企業對進口稀土的依賴程度。

日本自此國內掀起了高漲的“稀土”研究熱。研究方向包括“稀土替代”、“稀土回收”以及“稀土節省”等,豐田、日立等多個日企先後宣佈在這些領域的投入研發。

不久,豐田汽車公司就宣佈,該公司正在研製用於電動汽車和暢銷的普銳斯(Prius)等混合動力汽車的一種新型發動機,這種新型感應發動機將使用電磁鐵,而非需要用到稀土的非永久磁鐵。

日本電產公司之後也宣佈開發除了不是用稀土的新一代電動機,並預計預計2013年可批量生產。電產公司社長在東京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新一代電動機不使用含稀土的永久磁鐵,而是通過切換軸承的周圍電流使電動機轉動,具有結構簡單、不易發熱、成本低、可批量生產等特點。

除了積極開拓渠道,降低影響,日本還聯合美歐國家,通過國際輿論向中國施壓。日本駐華大使在事情發生後,立刻召集了美、英、德、法、韓等國駐華大使,聯合這些國家一起給中國施壓,聲稱中國的稀土出口規制“存在問題”。三個經濟體還在華盛頓召開專門的稀土替代及技術研討小組會。

日本的遭遇不僅引起其他國家的同情,也引起這些國家的恐慌。

9月30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稀土及關鍵礦物再生法案》,決定恢復探測開發稀土產業,建立更穩定的稀土供應體系,參議院對《稀土供應之技術及資源轉型法案》舉行首場公聽會,能源部同期宣佈將擬定戰略,增加美國產量,找到替代材料,提高稀土使用效率。

之後美國商會開始督促政府對中國施壓,要求放寬對稀土出口的限制。一週後美國公開指責中國違反WTO規則。

隨後,出口美國和歐洲的稀土受到限制。日本、美國、歐盟於是就稀土出口限制向WTO提起訴訟。

由稀土引發的緊張情緒迅速瀰漫。

1

這場看起來對日、美、歐的稀土出口限制,並不完全是外部環境變化的結果,更多是國內“稀土賤賣”輿論戰的延續。

中國一直被認為是全世界稀土儲量最大的國家,小平同志那句“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更是加重了這個印象。但多年來,中國稀土出口停留在初加工上,佔據資源壟斷地位的稀土,並沒有像石油之於中東國家一樣,讓中國富得流油,或者掌握資源定價權,相反,還在無序擴張和惡性競爭中,自己跟自己打起了價格戰。

根據《新華網》的報道,1990-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近10倍,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稀土礦石價位從11700美元/噸跌至7430美元/噸,國際單一稀土價格下降了30%-40%。

同一時期,正是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大發展的時候,中國的稀土價格卻並沒有水漲船高,反而因為價格下跌更加依賴規模擴張,2005年時中國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超過世界年工業需求量的一倍,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

2009年10月,“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我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達150萬噸,但已經開採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按照現在的開採速度,10年就開採完了。到時候,我們就要向美國和日本購買,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出售”稀土材料。

當時有媒體用豬肉和稀土的價格做了一個比較,說2009年9月1日,中國農副產品市場上,豬後臀尖肉、五花肉價格為每斤10.42元和9.48元。而同期,純度為99%以上的氧化鈰的價格只有每斤七到八元。

不可再生的、被比喻為“工業黃金”的稀土,以比豬肉還低的價格出售。《新華網》在《中國稀土賣出“白菜價”》的文章中,引用一位稀土企業代表的話說:稀土企業的利潤一般在1%至5%之間。就是最高達到5%左右的利潤,賣的也是土的價錢。

單單是價格低也還罷了,但稀土生意背後還有昂貴的環境代價。

據包鋼稀土研究院原院長馬鵬接受《新世紀》採訪透露,稀土主要產區內蒙古白雲鄂博的稀土礦在開採過程中,大量的尾礦漿排入包鋼尾礦湖內,鋼尾礦壩佔地1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湖”,堆放尾礦漿1.35億噸。

不僅尾礦庫內高度鹽鹼化的汙水通過土壤滲漏,進入周邊地下的潛水層,嚴重汙染了附近地下水水質,“稀土湖”中還含有約7萬噸的放射性金屬釷。據瞭解,釷和鈾有著及其相似的特性,而遠近聞名的癌症村打拉亥上村就位於包鋼“稀土湖”正西方2公里處 。

中國《稀土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在2011年10月1日起才開始實施。在該標準實行之前,中國的稀土開採一直出於零環境成本的“裸奔”狀態。由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在1987~2002年的研究《稀土鐵共生礦礦工吸入釷塵對礦工健康影響與防治措施系列研究》也證明了接塵礦工由於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的含釷稀土礦塵和較高濃度的釷射氣的短壽命子體會誘發肺癌。

一邊是我們承受生存代價挖出來的稀土,以白菜價賤賣,一邊是國際買家在享受低價的同時,相繼關停了本國的稀土開採。以美國為例,美國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三位,但美國在1997年就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產區芒廷帕斯礦。

兩種情緒碰撞,最終形成了一種聲音:“稀土資源這麼珍貴,我們這麼大代價開採卻低價賤賣給國外,人家大肆購買囤積,我們的儲量越來越少,未來可能要花高價買回來。要趁著我們還佔據全球產量的壟斷地位,趕緊掌握國際稀土定價權”。

2


正是在這一輿論環境下,中國開始了出手“調控”稀土行業。

2005年,中國取消稀土出口退稅,並壓縮了稀土出口配額企業名單;

2006年,開始停止發放稀土礦開採許可證,全面調控稀土的開採、加工和出口;

2008年,進一步將稀土出口企業數減少到29家;

2009年,確定未來6年每年稀土出口總額控制在3.5萬噸;

2010年,國土資源部宣佈繼續對稀土礦實行開採總量控制,並宣佈為減少汙染,下半年稀土出口將減少70%。

但是這場關於“稀土賤賣”的輿論中,有幾處顯而易見的矛盾。

稀土雖然名字裡有“稀”,但世界上自土資源總儲量是很豐富的。根據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除了南極洲尚未見發現稀土資源的報道外,其他各大洲都有一定稀土礦藏,近年來,隨著稀土勘探日益活躍,一些大型礦藏相繼被發現,加之世界範圍內尚有海洋和更深地層的稀土資源未被勘探,地球上稀土的實際蘊藏量可能會遠遠超出預期。

美、澳、加拿大等國封存稀土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稀土礦價格便宜,這些國家在稀土市場的份額被擠佔,不得不關停。而不是反過來,為了關停,所以逼中國持續低價賣稀土。

而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也好,作為工業味精也好,多用於高精尖工業製造,有用途高大上的特徵,但也有用量少的特徵。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給的預測數據是,到2020年,全球稀土消費量將保持在12-15萬噸的水平,其中重稀土需求規模僅為1.5-2.2萬噸。這種應用特點和需求趨勢意味者稀土的定價權,並不容易被產量左右。

所以,中國並不真正壟斷稀土資源,稀土也不象石油一樣,有絕對不可替代的使用場景。

關於“中國儲量正逐漸減少”這一點,早年白雲鄂博礦區被發現的時候,中國輕稀土儲量佔全球儲量的比例接近90%,但經過30年的技術發展,全世界輕稀土探明儲量不斷增加,已經從之前的不足2000萬噸,猛增到6億噸。

這中間,中國的新探明儲量在增加,世界上其它地方也在增加,我們的佔比被攤薄到國土資源部白皮書中披露的23%,並不稀奇。

至於為什麼一直被賤賣和要承擔那麼大的環境成本,江西那些因為稀土落馬的官員們可能更清楚。

2014年中央巡視組對江西”礦產案“調查時,發現僅江西一個縣,非法開採稀土的礦點就多達104個。江西安遠縣縣委書記鄺光華承認:2011年以來,我妹夫、連襟相繼參與非法開採稀土,自己不但沒有安排人員去查處,還私下和人打過招呼,希望對他們能照顧就照顧一下。

江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接受新華網採訪時曾解釋:稀土資源開採從審批到管理等瓜姐,政府權力介入過多,容易造成權力尋租。

中國稀土行業在實行出口配額制的同時,從2010年開始頒發出口許可證,配額逐年下降,但國內的產能並未隨之下降。在配額無法滿足開採需求的時候,配額本身開始價格大漲。2011年一噸稀土的出口許可證的市面價,從幾年前的幾千元漲到了40-50萬元,這幾乎使得出口許可證的身價已超過稀土礦產本身。

3

歷史上,靠壟斷資源作為手段的事情並不新鮮,俄羅斯的天然氣,歐佩克的石油,都曾聲勢浩大,但行業本身也大都在折騰中失去了部分市場份額。俄羅斯對烏克蘭中斷天然氣後,其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下降了3個百分點,歐佩克自1973年首次禁運後,市場份額再也沒有回到高峰時的51.2%。

中國的稀土也如此。

對日、美、歐的稀土出口限制一個多月後,鏑(dysprosium)、鋱(terbium)、銪(europium)這三種幾乎只有中國南方出口的稀土價格開始狂飆,美國能源部報告顯示,稀土鏑的價格在2010年12月的時候,已經從2003年的每磅6.5美元,漲價到132美元,漲幅超20倍。

但與此同時,為應對稀土短缺,不僅日本,其他國家也紛紛開始尋求新的供應渠道,以及加大稀土替代研究。韓國表示,將撥款1500萬美元增加稀土的儲存,並尋找稀土的替代礦產。

2011年,時隔3年,澳大利亞稀土生產商Lynas公司宣佈,其在馬來西亞關丹工業區趕建的全球最大稀土提煉廠即將竣工。這是近30年來在中國以外的第一家稀土提煉廠。

同年,日本豐田宣佈將研發新型電動馬達,可降低對稀土的需求,一年之後日本昭和電工宣佈,成功開發取代稀土中鏑金屬的磁石合金,使原來用鏑生產機器人的企業生產成本可降7成。

全球石油行業開始在煉油過程中使用更少的鑭,最新的煉油催化劑配方中,鑭的比例從三年前的4%或5%,降到了目前的1.5%;

莫利礦業宣稱,他們開始限制混入磁性粉末中的鏑用量,用量甚至只有一年前的一半,公司的許多客戶決定不需要再加入鏑;

2012年,美國USGS的報表中時隔多年再次出現了美國稀土產量,當年產量為200噸,此後一路上漲到2018年的1.5萬噸。僅次於中國、澳大利亞位居世界第三。

這場稀土恐慌最終以WTO裁定中方敗訴結束。最先受到影響的日本,經歷這次風波後,稀土需求量從2007年的3.2萬噸降到2012年的1.4萬噸,從中國稀土第一大出口國,掉到第二。

中國稀土行業在經歷2010年到2011年價格暴漲之後,開始回落,到2015年基本回落到十年前價格,其中氧化鏑的價格僅是2011年峰值價格的1/10左右,稀土行業進入“量增值減”,盈利困難的狀態。

而在2010年到2011年,稀土價格暴漲的同一時間,也是稀土走私最猖狂的時期,中國海關的出口數據,對比國外海關進口的數據,相差120%。

安邦諮詢創始人陳功評價稀土政策曾說:“做生意就是一個培育市場的過程,當市場沒了,產品也就毫無意義了”。如果我們在稀土產業上,一直沒有下游開發應用的支撐,是很難單靠調控開採產量來掌握定價權的。

事實上,在WTO裁定結果前,工信部曾召集大型稀土企業集團開過專題會議,會上工信部督促企業在技術進步跟產業升級上下功夫。

去年9月,新華社以《“轉變“挖土賣土”方式, “稀土大國”邁向“稀土強國”》為題目,報道了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近幾年的研發成果:開發出亞微米尺寸夾雜物的稀土鋼製備技術,突破了稀土在鋼中進行規模化工業應用的技術瓶頸;開發出國內領先水平的高純稀土金屬製備技術;開發出納米超光滑鈰基拋光液可控制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發出稀土硫化物著色劑,為我國高丰度輕稀土鑭、鈰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新途徑。

雖然幾乎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但聽起來就比單純賣稀土要厲害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