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慘敗,日本天皇靠什麼逃過了美國的懲罰?

19世紀60年代,日本因明治維新而步入工業文明。而這場變革深深的影響並改變了日本的歷史。比如日本天皇由名義上、無實權的統治者成為日本政治和精神的領導者。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呢?細細思量,其原因是地緣格局發生變化。

在農耕時期,日本內部各區域的地緣關係並不緊密。而關東、關西平原雖然實力強大且相隔不遠,但因山川的阻礙,再加上交通不便利。使這兩個區域成為獨立且存在競爭關係的地緣板塊。這兩個板塊規模不大,相互競爭,相互消耗,使日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領導其他區域的核心區,多方長期混戰,造成日本前年分裂。

進入工業時期後,工業的力量使日本內部的地緣格局發生了大的變化。輪船、鐵路使關東和關係之間的屏障不再是問題,加大了兩大平原的地緣緊密度,進而形成了壓制各方的本州核心板塊。這為日本政治上的中央集權創造了條件。

二戰慘敗,日本天皇靠什麼逃過了美國的懲罰?


不過,日本在政治上雖然能實現中央集權,但並不一定非要由天皇領導。畢竟一直以來,天皇都是空有名頭。

那為什麼最後天皇成為領導者呢?其原因是當時的國際形勢。

工業的力量削弱了海洋的屏障,西方藉助工業革命,實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進而威脅著東亞的農耕文明。

日本雖然經過明治維新的洗禮,但與西方列強相比依舊存在較大劣勢。同時,日本是一個島國,且國土面積有限,因為地緣實力的限制,使得日本在對外擴張時存在有心無力的現象。因此日本不管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還是對外擴張,都必須大力發展工業和軍事。而日本要在物質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優化上層建築的方式進行改變。

在發展工業上,沒有錢的日本,只能採取壓榨國民的剩餘價值來加速實現工業化。不過這樣的舉措,會引起民眾的不滿,一但不滿積累過多,將會引發暴亂,這反而會阻礙工業化的進程。

在軍事擴張上,日本是一個貧弱小國,能為軍事提供的物質十分有限。這時,就需要軍人擁有獻身精神和超強的戰鬥意志。家底薄弱的日本,只有把軍人的作戰情緒煽動到極致才能戰勝一眾強敵。

在弱肉強食的近代世界,弱小的日本只有通過煽動國民的愛國主義思想,讓人民願意為了國家忍受壓榨,讓軍人為了國家不顧一切爭取勝利。

天皇是大和文明的象徵,是國民心目中的精神領袖。如果由天皇煽動國民的愛國主義更容易被接受,這對日本工業化發展和軍事擴張都非常有幫助。

因此,天皇由名義上的統治者成為手握世俗大權的領導者。

在天皇的領導下,日本開始了改革和擴張的道路。先後打敗清朝和俄國,國力快速增長,成為世界二流的工業強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與世界為敵。在世界的群起反擊之下,日本即使擁有多麼強大的精神力量也無法抵抗,最終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

既然日本戰敗投降,那麼不管是國運還是天皇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眾所周知,由美國說了算)。

天皇在大和文明體系中的地位特殊,具有超高的內部凝聚力,是日本的重要精神支柱。

因此,如果廢除日本的天皇制度,甚至將裕仁天皇送交軍事法庭,不僅能報復日本,還可以從精神層面對日本進行打擊,斬斷日本發展的根基。

二戰慘敗,日本天皇靠什麼逃過了美國的懲罰?


廢除天皇還能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削弱大和民族的獨立性,使外來先進文明容易進入日本,在日本內部引發文明的衝突,增加日本的內耗,使日本的實力變弱,然後日本才會更依賴美國。那麼美國為什麼沒有廢除天皇制度呢?

據說是裕仁天皇與麥克阿瑟密談後,美國改變了廢除天皇的想法。

我們雖然不知道他們密談了什麼,但我們能從地緣政治角度進行分析。

二戰結束,冷戰開啟。美國和蘇聯的爭鬥越發激烈。

蘇聯對西太平洋板塊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蘇聯所處的遠東板塊就是西太平洋板塊的一部分——即使這是蘇聯的邊遠地帶,但依舊比遠在太平洋彼端的美國更有優勢。

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的作用就得到顯現。美國雖然可以佔領併吞並日本,以此得到東北亞的戰略支撐,但地緣關係決定了,這樣的操作將會花費大量的成本,其結果是:在遠東依舊無法同蘇聯抗衡。

如果保留日本的獨立性,日本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會主動的制約蘇聯,這樣產生的效果將遠勝淪為美國附庸時產生的效果。如果日本進一步壯大,其擁有抵抗蘇聯的潛力也會更大。

對中國也是如此。那時的中國不僅窮弱,而且深陷內戰。但東亞大陸的地緣實力強大,只要中國的秩序走上正軌,早晚會成為與美國比肩的世界級大國。

因此,無論是出於制約蘇聯的目的,還是對抗未來的中國,美國最明智的選擇是:讓日本獨立且強大。

而天皇制度的存在,可以為日本的獨立和發展提供支持。由此,美國讓日本保留天皇制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美國讓日本獨立且強大是有一個限度的,那就是其實力必須在美國能壓制的範圍內,畢竟二戰時期日本的實力是能威脅到美國的。

那麼,保留天皇制度,削除天皇的政治實權,限制皇族的規模,削弱天皇的精神支柱地位,是最利於美國的選擇

經過這一系列變革,成就瞭如今日本的天皇制度:天皇只是國家名義上的領導人,不具有政治權力,同時在精神領域也被弱化,不在具有神化屬性,天皇僅靠歷史傳承來維繫民眾在文化上的認可。

二戰慘敗,日本天皇靠什麼逃過了美國的懲罰?


以此來看,只要日本存在,其天皇制度就會維繫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只是其價值不再具有古代的神化作用,也不再是近代煽動民眾的精神領袖,而僅是發揮精神層面的主流意識形態體系作用,是一個高級的道德模範。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不會損害到美國的利益。

不過,隨著近年來右翼的猖獗和軍國主義的復活,日本社會的意識形態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天皇身處其中,處境逐漸變得尷尬。尤其是下個月,向來持左翼立場的平成天皇即將退位,繼位的德仁皇太子雖然政治立場上與父皇一脈相承,但畢竟不具備其父之威望。這種情況下,天皇右翼面前,又該如何應對?日本天皇的政治屬性,是否會發生變化?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31——日本之第五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