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後,任正非在週六接受外媒日經新聞採訪時,對此事表達了強硬的迴應。

美國限制華為,任正非強硬迴應!券商分析師這樣看國產替代的危與機

任正非採訪中抨擊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列入政府黑名單的決定,堅稱“華為沒有做任何違法行為。”

他表示,華為公司將繼續開發自己的芯片,減少生產禁令帶來的影響。他還指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芯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任正非:華為不會任由美國擺佈

任正非週六接受採訪時美國政府語氣強硬,他表示華為不會任由美國擺佈。“我們不會像中興通訊那樣,在美國的要求下改變我們的管理,也不會接受監管。”他說。

任正非說美國禁止華為業務的影響將是有限的,並表達了對長期前景的信心。“預計華為的增長可能會放緩,但只是小幅的放緩,”任正非補充道,他表示年度收入增長可能略低於20%。

任正非否決了在美國本土生產5G設備的可能。“即使美國請求我們在那裡生產,我們也不會去”,他表示。

此前,華為在5G網絡建設中保持行業領先,在全球獲40多份5G合同,出貨超10萬個5G基站。有分析提出,在美國政府的威脅下,華為的運營商客戶有可能會重新考慮在通信網絡方面是否繼續對華為保持高度的信任。

在這方面,華為也聽到了鼓勵的聲音。在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的同一天,法國、德國和荷蘭三國相繼發聲,表示不會跟隨美國腳步封殺華為。

自立應對美國封殺

華為日前已經宣佈類似“戰時計劃”的宣言,準備以自立戰略應對美國封殺。海思總裁何庭波在一封公開信中寫道,“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海思像是華為保留的“火種”,不過它已經有了較大規模。它成立於2004年10月,其中大家熟知的華為手機芯片麒麟系列就是出自海思,除了手機芯片,海思的產品還有服務器芯片(鯤鵬系列)、基站芯片、基帶芯片、AI芯片等等。

據DIGITIMES Research發佈的2018年全球前十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海思以75億美元營收排名全球第五。

不過,亦有分析師表示,如果美國向華為斷供,華為可能需要轉向其他地區採購關鍵部件, 比如至關重要的射頻芯片以及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芯片等。

日經新聞報道稱,華為每年採購價值約670億美元的零部件,其中約110億美元來自美國供應商,華為尤其依賴美國的半導體零部件製造商。

華為在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美金(對2019年制定目標是超過1200億美元),根據2018年底華為公佈的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美國有33家,中國大陸25家,日本11家,中國臺灣10家,其他地區13家。美國的供應商主要是半導體和軟件公司。

國產替代:道路曲折

上週五,在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後,美國以及中國等多地資本市場泛起漣漪。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的通信、電子概念股股價反應不一。港股方面,丘鈦科技大跌超過15%;比亞迪電子下跌11%,舜宇光學科技跌逾10%,富智康跌近5%。

A股市場華為概念股漲停不一,東山精密、京東方A、順絡電子當日收盤下跌,星星科技、華星創業、誠邁科技當日漲停。而受華為海思芯片“備胎”計劃啟動的消息影響,A股國產芯片概念股集體大漲,紫光國微、北京君正、力源信息等股漲停。

華為的美國供應商股價也受到驚嚇,週四、週五兩個交易日,Lumentum控股股價累計重挫近20%,賽靈思累計下跌約10%,凌雲邏輯下跌近10%,高通兩日分別下跌4%和1.5%,博通兩日分別下跌2.33%和2.49%。

5月19日,財通證券通信團隊發表研報認為,美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意在打壓華為,看好國內產業鏈相關企業。報告認為,華為短期受影響較小,長期面臨供應商切換的壓力。華為在美國發布禁令前已囤積了6到12個月所需的關鍵零部件,但從華為調低營收增長預期來看,若不能很好地解決供應商切換問題,在5G發展的關鍵階段可能會減速。

此外,該團隊認為,華為近年來一直在扶持國產相關產業鏈,如今國產替代將加速,國內擁有較為完善的整套產業鏈,短期內性能、產量、良率可能不如美國產品,但在國內巨大市場的支持下,技術進步會加快,“內循環”動力充足,從長期來看是相關產業巨大的機會。

光大證券觀點認為,華為及附屬企業被美納入“實體名單”,再次凸顯自主可控的重要意義,將促進我國大力投入關鍵科技技術的研發。目前華為海思已具備部分芯片的自研自給能力,未來料將進一步加大芯片研發領域的投入。自主可控最終目標是實現在關鍵領域不再受制於人,雖然國產化替代道路曲折,但投資確定性較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