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員工感恩公司,那一定是公司做錯了

如果員工感恩公司,那一定是公司做錯了

近日,看到任正非說的一句話——“如果員工感恩華為,他相信華為是做錯了,那一定是我(華為)給他多了”。當時一驚。

我在管理培訓從業中,偶爾也會受企業邀請給一線員工講心態方面的課程,每每談到此類培訓需求時,企業相關負責人會提到給員工分享感恩之類的思想。當時,總感覺哪裡不對,但基於滿足客戶的培訓需求也就答應了。

任正非的一席話啪啪啪打在很多人的臉上,大張旗鼓地宣貫“感恩”,員工就忠誠了?就積極了?業績就來了?我很懷疑。我常常說,優秀的企業請老師培訓如何建立制度和流程,如何提高員工的實際能力;平庸的公司則請老師講類似感恩這樣的心態課程。

即使我在講《工匠精神》的課程,談的也是如何從能力上追求精進和創新,比如我分享的“守破離”,最後絕不忘記說“莫因工匠精神的浪漫,忽視工匠制度的缺失”。

為什麼我非常推崇任正非的這個觀念呢?

在我看來,員工和公司就是一種契約關係,彼此是等價交換,不存在誰一定要感恩於誰。如果員工需要抱著感恩公司的態度,那就意味著員工不值公司給他的薪水,及在公司獲得的能力提升這樣的機會。同理,企業要感恩員工,同樣意味著公司給予員工的少了。所以,沒必要強調感恩文化,也沒必要在道德上綁架彼此。

談感恩,企業難免強調人情文化。《人民名義》劇中高育良書記注重人情化,強調感恩,結果壞事了;而李達康書記則一切按制度來,幾乎摒棄了感恩,結果業績相當不錯,成為人們熱捧的對象。制度是無情的,感恩是有情的,一旦談感恩,將與制度推行發生衝突,造成制度執行不力。

談感恩,企業留下來的往往是庸才。俗話說,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有個性和脾氣的。只有無能力的人才將態度擺在最前面,靠感恩迎合老闆去獲得機會。有能力的人,則用才華去獲取自己應得的部分,而不會屈服於感恩這類虛的東西。

當企業給足員工報酬,包括能力的提升和發展的機會,員工自然願意留下來。像華為,即使公司加班很多,員工依然趨之若鶩,他們從不談感恩文化,相反,公司談感恩文化的會不會變相地成為一種“剝削”呢?

每當談感恩時,員工的心裡並不買賬,而當你履行好契約關係,以結果為導向,勞有所報,功有所獎,不談感恩時,員工心裡反而更樂意貢獻自己的付出——在實際行動上做好,遠比口頭上談感恩有效得多。

企業不強調感恩文化,員工也無需被感恩所綁架。永遠記住一點:企業和員工是等價交換的關係,員工用自己價值去交換報酬,而企業則用報酬去交換員工創造的價值,談其它的反而顯得複雜了。

《守破離:如何成為一個精進的人》

蔣小華最新力作

如果員工感恩公司,那一定是公司做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