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小時候聽父親講,我們家是土改時從炮房壪遷到方家壩,住進了曾家地主的大瓦房裡。曾氏地主一家被遷往他處居住,他的大瓦房大部分分給了李、鄭、張三家貧農,正房有一半做了生產隊的倉庫。

曾家大瓦房是一個大院子,四周都是屋子,只有一個朝門。說是大瓦房,到了解放時,就像曾氏這一代一樣沒落:正房是土牆瓦房,東廂房和下房是土牆草房,只有西廂房還有點椽架房子的影子。即便這樣,對沒有住過高房大宅的貧農來說,無疑是搬進了別墅。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那時候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從我記事開始,羅家壪裡的大瓦房住著羅氏六戶子孫,後逐漸破敗。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六戶已經全部搬到羅家壪壪口建造了新房,老屋已經不見了痕跡。另一座是方進士的大瓦房,解放後依然住著他的族人共四戶人家。這座大瓦房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還保存完好。它有個大堂屋,六十年代在這裡辦過夜校掃盲班,七十年代末還辦過幼兒園。

我也曾在這裡上過幼兒園。說是幼兒園,其實就是隊裡找了個本隊的小姑娘,帶著一幫小孩子玩耍,既不影響父母幹活掙工分,又能避免小孩子無人照顧而出意外。一到下課,一幫小孩子喜歡在老房子裡“藏貓貓”玩。老房子房間很多,有門互通,房間一般比較昏暗,真是“藏貓貓”的好地方。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有“二完小”(方家公社第二完全小學)。80年代,我的三姐夫在那裡教書,帶我去我進去玩過。這裡本是熊家的大祠堂,解放後收歸政府所有,一部分做了當時斑竹鄉的鄉公所,一部分做了學堂。後來斑竹鄉、武通鄉、方家鄉合併成了方家公社,建立“二完小”,熊家祠堂全部歸了“二完小”。我剛見到它的時候,便感覺到這所老房子不僅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氣勢不凡。其它的地方已經沒有印象了,只記得大堂非常寬大,能容下所有老師在此辦公。可惜“二完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賣了,後來房子被全部拆了,材料不知去了哪裡。我只祈望不要做了柴火就好。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方家鎮,自古以來就是五通之地——西北經古佛場、文宮場通成都;北經元通場、板燕子、高家場通成都;西南經珠家場、東風場到仁壽縣城;東南經曲江場、富順場達自貢;東經龍馬場、向家場抵簡陽。古時方家場,今日方家鎮,歷史悠久,代有賢達,不可能沒有它的淵源和文化沉澱。

2018年10月,方家鎮成立了文化挖掘小組。通過對各村的摸排和走訪,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方家鎮,卻有很多歷史遺蹟,其中各村現存的大瓦房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大部分已經破損不堪,但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歷史之久遠,令人震驚不已。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甘泉村•方家壩方進士大瓦房】

方進士大名和生卒年無考,相傳其進士及第時修建此宅,當時舂米的對窩搗壞了四個才完工。方進士走馬上任途中病卒。方進士無後人,此宅一直為其宗親居住。因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房主們相繼修建了新屋,老宅無人居住和看管,開始破敗。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甘泉村•雙獅溝吳家大瓦房】

此宅修建於何年何月已無法考證。柱頭用的千年馬桑樹,應證了馬桑在幾百年前是高大喬木的說法。這裡老宅本來佔地很寬,2013年,有人來收購木料,說是修建寺廟用,拆除後僅剩圖中幾間房。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甘泉村•舒家壪舒家大瓦房】

相傳這是舒氏先祖舒靖幫入川時所建。據舒氏後人舒思友說,解放前大門上有一匾,上書“喜慶平陽”,落款時間是“道光乙未年”,宅內共有十二道匾,可惜如今一道也沒有了。舒家大瓦房有三個天井,三個院落。如今主院還在,只是屋頂破爛不堪。正房大門上雕刻的彩繪門神,雖然顏色已淡,但線條依然精美,守護著大院。大廳牆壁上還有兩張紙條,上書“同治X年元旦X動龍虎……”,雖時過一個半世紀,依然頑強地護佑著老屋及子孫。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哨樓村•濫溝辜家大瓦房】

這是目前方家鎮保存最完好的幾間老宅,據考證,已經有三百多年曆史。這裡老宅本是一片大瓦房,如今大部分已經毀壞拆除,僅剩辜正賢這幾間保存完好。這不僅體現了辜正賢對祖業深厚的感情,同時反映出他對古建築強烈的保護意識,為後世子孫以及方家鎮留下一個珍貴的文物,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辜正賢的打理下,此宅成了一個小型的博物館,不僅有歷史氣息,還有文化氣息,應證了大門匾額上的題字——祖德流芳。這是北京大學教授辜正坤的題字。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太平村•熊氏古宅】

熊氏古宅為熊志儒、熊國明叔侄的祖宅,歷經三百多年,只保存了正房一部分,現在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熊志儒是退休幹部,酷愛根雕藝術,其獲獎作品的圖片掛在內外牆壁上,增添了這所古宅的文化氣息。“熊氏古宅”為寒石所題,“鄉緣”為潘文華將軍的孫子潘錫仁所題,更增添了這所古宅的文化韻味和神祕感。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友愛村•牛市壩熊家大瓦房】

這所大瓦房目前看到的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大,損毀的三分之二建成了新樓房。橫樑上原來有精美雕花,文革破四舊被全部摳掉了,只剩下坑坑窪窪。這種現象在其它古宅也有發生,看來是它們共同的命運,也是一種歷史的烙印。正房大門三洞六扇,很精美,這是其它大瓦房沒有的,這體現了這所老宅當初的顯赫。據82歲的熊政文老人講,大瓦房是清朝貢生熊仕洲的。解放後還有兩個很大的匾,被做成了桌子,如今已不知所蹤。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斑竹村•裁縫壪吳家大瓦房】

這裡原本是馮家大瓦房,吳家的大瓦房在仁壽原松林鄉。當時馮家看上了吳家的田地,吳家看上了馮家的大瓦房,於是兩家就置換了。裁縫壪的大瓦房有五個天井,48道門,是目前方家鎮範圍內發現的最大古院落。相傳舊社會抓壯丁,這些門給大瓦房裡的男丁提供了逃跑的便利。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斑竹村•李家山熊家大瓦房】

這是方家鎮目前發現最豪華的大瓦房,也是方家鎮唯一一座尚存的 “九柱落地”建築。樓層高大,雕飾精美,老院牆上還有彩繪。相傳這裡本是熊家山,熊家嫁女給了李家,此山作為陪嫁,取名“李家山”,為何又叫熊家大瓦房,需要進一步考證。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菊壪村•扶碼頭李氏大瓦房】

這所老宅最特別的是牆基石很長,最長的是後牆基石,跨五間屋,有十幾米。這樣長的石頭沒有人能說清楚產自何方,怎麼運輸到此,又能保證不斷裂。大門上有楹聯,只是被刀具剜掉了。即使這樣,也掩不住這所老宅曾經的書香之氣。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氏後人還在閣樓裡翻到過一個老箱子,裡面有一把馬刀、幾個銀元、一套小兒虎頭帽的銀飾。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菊壪村•慄林坡斑竹壪李氏大瓦房】

這座大瓦房是清道光壬午科武舉人李有春所建。傳至其孫李青齋始分家。李青齋頗有學問,在老宅辦過私塾,擅長對聯。其晚年九十歲時春節,攜劉老孺人撰寫一春聯:使我快於心夫妻雙雙並無恙;求吾所大欲兒孫個個都在行。李青齋的五世孫——雕塑家李長青小時候還見過大柱子上的這幅楹聯。解放後大瓦房失過一次大火,李青齋曾孫李澤遠家那部分被燒燬。倖存的正房三間是李澤良的,至今基本保存完好。上世紀九十年代,李澤良也在老房子前面建造了新房,搬離了老屋。如果老房子不及時培修,也避免不了其它老宅的命運。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東昇村•望五壪袁家大瓦房】

據熊國軍老人講,這座大瓦房是明朝大戶人家“辜大腳板”修建的。“辜大腳板”為何人,無從考證。到了民國中期,其後人抽大煙敗了家業,無法維持生計,遂將大瓦房賣與了袁子培、袁子安兄弟。熊國軍祖上是袁家佃戶,解放後分得了部分大瓦房。這個大瓦房有四個天井,佔地很廣。最大的特點,牆體為磚匣子結構。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東昇村•望五壪方氏大瓦房】

這座大瓦房有三個天井,一個天井一個院子,分別住著方增伯、方子凡、方仲良、方子清四家地主。這四位地主是宗親,方增伯是叔;方子凡、方仲良、方子清是侄;方子凡、方仲良是親兄弟,共住一個院落。方仲良解放前做過師爺。從剩下的房子漆黑的牆壁可以看出,老房子曾經失過火。解放後,地主們被遷出去了,房子分給了貧農。如今所有住戶都搬離離了老屋,老屋破敗不堪。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東嶽村•周家溝周家大瓦房】

這座大瓦房是地主周耀庭的房子,說不上宏偉,但很精緻,椽柱上的雕花很精美,且有幸保存了下來。房頂損毀嚴重,屋內雜樹生長,捅破了屋頂也沒有人管理,實在可惜。牆上有一張紙上寫著毛筆字:象門合同志學習。“門”字有可能是“周”字,因為年久,裡面的“吉”不見了。字寫得不錯,“象”字應該是“向”,不知當時是不是通假字。字應該是文革期間寫的。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武通村•松林壪方氏祠堂】

據方平高老人講,這所大瓦房是他們方氏的祠堂,小巧別緻。解放後他還在這裡參加過族裡的清明會,那種熱鬧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有族人建議把破敗的祠堂重新修整一番,以後還是作為宗祠使用。這是方家鎮唯一留存的宗室祠堂遺蹟。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社區•馬房袁家大瓦房】

袁家大瓦房建於何時無從考證。據方耀宗老人說,解放前袁家人丁興旺,能人輩出,勢力很大。昔日的大瓦房佔地從場頭到場尾。後山叫牛背山,形似犀牛;前面是一個堰塘。犀牛張嘴飲水,大瓦房正好建在牛嘴裡。這座大瓦房出了個袁朗如,民國時在綿陽當過縣長,任過省政府參議員。其子袁筱如在國民黨內官至中將副師長,其子袁子澤曾在國民時期任過二十九軍旅長和江油縣長。解放後大瓦房分給了貧農,如今大瓦房只剩下幾間,也沒人居住了,成了圈養雞犬的場所。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很感激方家鎮黨委和政府倡議併發起的這次文化挖掘活動,我們才有機會了解到方家鎮曾有如此輝煌的歷史和遺蹟。即使我們無力讓這些大瓦房保留下來,但我們至少可以讓他們作為一種符號,永遠定格在這個時代,定格在人們的記憶裡,定格在《這裡是方家》一書裡。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四川省仁壽縣——方家鎮大瓦房、那個年代整個方家壩有三座大瓦房

作者:西蜀仁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