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的頂級科學記者,從業超過 30 年,長期關注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前沿研究,他一邊報道一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在書中,作者通過介紹大腦的工作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提煉出顛覆常識的科學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的頂級科學記者,從業超過 30 年,長期關注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前沿研究,他一邊報道一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在書中,作者通過介紹大腦的工作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提煉出顛覆常識的科學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2

大腦如何工作和記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大腦中有關學習的核心區域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的頂級科學記者,從業超過 30 年,長期關注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前沿研究,他一邊報道一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在書中,作者通過介紹大腦的工作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提煉出顛覆常識的科學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2

大腦如何工作和記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大腦中有關學習的核心區域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內嗅皮層:類似於過濾器,專門過濾湧入大腦的信息

海馬:構築新記憶的地方

新皮層:某種信息一旦被打上存儲的標籤,就會存放到這裡

我們的大腦皮層中,大約有16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通過神經元突觸——一串串細胞鏈接聯繫在一起,神經元就像是一個開關,無數的神經元形成一個網絡,組成一段記憶。

當某個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與之相連的突觸就會被刺激,進而激活與之相鄰的神經元。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隻小狗時,腦內的一個神經元就會"亮"起來,接著它周圍的神經元也會跟著"亮"起來,它們用長得像樹枝一樣的突觸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網絡,稱為"記憶迴路"。

短時記憶會被存儲在海馬區,每當記憶被提取一次,記憶迴路就會被觸發一次,聯結的突觸就會加厚一次,信號的傳遞速度也就變得更快。如果記憶迴路被多次觸發,最後就會被固定在新皮層,成為長時記憶。

所以,對於剛學習到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記憶讓它變成神經元,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建立鏈接,才能形成知識網絡。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的頂級科學記者,從業超過 30 年,長期關注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前沿研究,他一邊報道一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在書中,作者通過介紹大腦的工作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提煉出顛覆常識的科學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2

大腦如何工作和記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大腦中有關學習的核心區域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內嗅皮層:類似於過濾器,專門過濾湧入大腦的信息

海馬:構築新記憶的地方

新皮層:某種信息一旦被打上存儲的標籤,就會存放到這裡

我們的大腦皮層中,大約有16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通過神經元突觸——一串串細胞鏈接聯繫在一起,神經元就像是一個開關,無數的神經元形成一個網絡,組成一段記憶。

當某個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與之相連的突觸就會被刺激,進而激活與之相鄰的神經元。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隻小狗時,腦內的一個神經元就會"亮"起來,接著它周圍的神經元也會跟著"亮"起來,它們用長得像樹枝一樣的突觸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網絡,稱為"記憶迴路"。

短時記憶會被存儲在海馬區,每當記憶被提取一次,記憶迴路就會被觸發一次,聯結的突觸就會加厚一次,信號的傳遞速度也就變得更快。如果記憶迴路被多次觸發,最後就會被固定在新皮層,成為長時記憶。

所以,對於剛學習到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記憶讓它變成神經元,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建立鏈接,才能形成知識網絡。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3

怎樣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

1.先考試後學習

如果你報了一門英語學習的網課,第一天上課,老師就給你一張試卷,你一定覺得他在愚弄你:我報名參加課程,就是因為不懂和不會,怎麼還讓我先做考卷,這不分明是在看我笑話嗎?

不過根據科學的研究證實,這種先考試後學習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大腦的記憶力和學習效率。

這背後的原理,叫做“必要難度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想學進去一些東西,就一定要給大腦增加一些難度。

因為你的大腦越是費盡力氣挖出某項記憶,你對其再次學習的程度也就越深,因為記憶的提取能力與儲存能力都被增強了。

為了記住知識,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反覆閱讀,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在書上做出不同的標記,或是讓老師提供書的章節摘要,自己做一份學習大綱。

但是到考試的時候,往往怎麼也想不起來書本中的內容,導致成績不佳。因為這樣的學習陷入了“熟練度錯覺”中。

當你看書並且在書上不斷劃重點時,會讓你誤判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讓你產生已經掌握知識的錯覺,但其實你的大腦並沒有主動學習。

不管看了多長時間的書,劃了多少重點句子,你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純粹是自我感動式的學習。

那麼如何讓大腦記住看過的內容呢?答案就是考試

考試,可以讓大腦遇到挑戰,讓它費勁,是個測試所學知識的好方法。

不過,這裡所指的考試,並不是應試教育式的考試,看重的不是成績和排名。

本書所說的考試,包括預考,自測,檢索,演練,背誦,所有這些測驗是用來幫助我們檢測掌握的知識程度情況。

如果你用繩子把一些蔓越莓穿起來做項鍊,掛到樹上後卻發現蔓越莓會從繩子的另一端掉下來,那是因為你沒有把繩子打結。

不打結,就做不出繩串。

考試,就好比給所學的知識鏈打了一個記憶的結,使它變得更為牢固,強化大腦的記憶。

所以,當你在學習某樣技能時,需要時不時地做個小測驗,測試下自己的學習程度,這樣才能記得牢固,學得紮實。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的頂級科學記者,從業超過 30 年,長期關注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前沿研究,他一邊報道一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在書中,作者通過介紹大腦的工作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提煉出顛覆常識的科學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2

大腦如何工作和記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大腦中有關學習的核心區域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內嗅皮層:類似於過濾器,專門過濾湧入大腦的信息

海馬:構築新記憶的地方

新皮層:某種信息一旦被打上存儲的標籤,就會存放到這裡

我們的大腦皮層中,大約有16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通過神經元突觸——一串串細胞鏈接聯繫在一起,神經元就像是一個開關,無數的神經元形成一個網絡,組成一段記憶。

當某個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與之相連的突觸就會被刺激,進而激活與之相鄰的神經元。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隻小狗時,腦內的一個神經元就會"亮"起來,接著它周圍的神經元也會跟著"亮"起來,它們用長得像樹枝一樣的突觸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網絡,稱為"記憶迴路"。

短時記憶會被存儲在海馬區,每當記憶被提取一次,記憶迴路就會被觸發一次,聯結的突觸就會加厚一次,信號的傳遞速度也就變得更快。如果記憶迴路被多次觸發,最後就會被固定在新皮層,成為長時記憶。

所以,對於剛學習到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記憶讓它變成神經元,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建立鏈接,才能形成知識網絡。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3

怎樣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

1.先考試後學習

如果你報了一門英語學習的網課,第一天上課,老師就給你一張試卷,你一定覺得他在愚弄你:我報名參加課程,就是因為不懂和不會,怎麼還讓我先做考卷,這不分明是在看我笑話嗎?

不過根據科學的研究證實,這種先考試後學習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大腦的記憶力和學習效率。

這背後的原理,叫做“必要難度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想學進去一些東西,就一定要給大腦增加一些難度。

因為你的大腦越是費盡力氣挖出某項記憶,你對其再次學習的程度也就越深,因為記憶的提取能力與儲存能力都被增強了。

為了記住知識,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反覆閱讀,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在書上做出不同的標記,或是讓老師提供書的章節摘要,自己做一份學習大綱。

但是到考試的時候,往往怎麼也想不起來書本中的內容,導致成績不佳。因為這樣的學習陷入了“熟練度錯覺”中。

當你看書並且在書上不斷劃重點時,會讓你誤判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讓你產生已經掌握知識的錯覺,但其實你的大腦並沒有主動學習。

不管看了多長時間的書,劃了多少重點句子,你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純粹是自我感動式的學習。

那麼如何讓大腦記住看過的內容呢?答案就是考試

考試,可以讓大腦遇到挑戰,讓它費勁,是個測試所學知識的好方法。

不過,這裡所指的考試,並不是應試教育式的考試,看重的不是成績和排名。

本書所說的考試,包括預考,自測,檢索,演練,背誦,所有這些測驗是用來幫助我們檢測掌握的知識程度情況。

如果你用繩子把一些蔓越莓穿起來做項鍊,掛到樹上後卻發現蔓越莓會從繩子的另一端掉下來,那是因為你沒有把繩子打結。

不打結,就做不出繩串。

考試,就好比給所學的知識鏈打了一個記憶的結,使它變得更為牢固,強化大腦的記憶。

所以,當你在學習某樣技能時,需要時不時地做個小測驗,測試下自己的學習程度,這樣才能記得牢固,學得紮實。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2.交替式學習

我們都知道1萬小時定律,也熟知想成為業內高手,就得進行刻意練習。

然而,書中的一個實驗,卻顛覆了刻意練習的觀點。

研究人員招募了36名小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投擲沙包的練習,

一組學生,始終站在1米的距離練習向靶心投擲,也就是刻意練習。

另一組學生,讓他們向兩個遠近不同的靶心練習,一個約半米遠,一個約1.2米遠,每次投擲都是一遠一進交替練習。

等12周練習時間過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學生進行了一次測試,結果出人意料。

做遠近靶心練習的那組學生,完勝始終站在固定距離投擲的學生。

在這個實驗中,勝出學生使用的就是交替練習

為什麼交替練習會勝過刻意練習呢?

根據認知科學顯示,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才能算真正學得知識。也就是說,真正的掌握某個知識,不分任何時候,任何地點。

交替學習要求學習者在被打擾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調整,這樣反而能提高學習者的靈活性和適應力,以此提升準確度。

這裡並不是說重複的刻意練習一無是處,我們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重複來熟悉一個全新的動作技巧或是學習材料,問題是一再重複會形成很強的錯覺,讓你以為新學的本領正在迅速提高並達到穩定的水平。

直接的、大量的、有反饋的刻意練習是短期內快速提高成績的方法,但是,在掌握了某個技能點後,交替學習,這種綜合各種不同內容的練習方法會比單一的練習更能提高水平。

畢竟這個世界是立體的,每次考試,每次比賽,每次競爭,都是各種複雜情況混合在一起,但是我們學習到的知識卻是平面的,我們要想用平面的知識,應對立體的世界,就需要把平面的知識構建成3D立體複合型。

而交替學習不僅能幫助我們複習所學內容,還有助於我們搭建學習的立體能力,同時也提高我們應對實際情況時的應變能力

比如,如果你想學習英文寫作,可以按照詞彙、句子、段落、全文的順序來練習。一開始先背誦詞彙做刻意練習,等掌握足夠的詞彙量後,開始句子結構的刻意練習,這時候詞彙和句子可以交替在一起練習,之後逐步增加句子和段落的練習,最後再練習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包含了詞彙、句子、段落的交替練習。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的頂級科學記者,從業超過 30 年,長期關注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前沿研究,他一邊報道一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在書中,作者通過介紹大腦的工作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提煉出顛覆常識的科學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2

大腦如何工作和記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大腦中有關學習的核心區域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內嗅皮層:類似於過濾器,專門過濾湧入大腦的信息

海馬:構築新記憶的地方

新皮層:某種信息一旦被打上存儲的標籤,就會存放到這裡

我們的大腦皮層中,大約有16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通過神經元突觸——一串串細胞鏈接聯繫在一起,神經元就像是一個開關,無數的神經元形成一個網絡,組成一段記憶。

當某個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與之相連的突觸就會被刺激,進而激活與之相鄰的神經元。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隻小狗時,腦內的一個神經元就會"亮"起來,接著它周圍的神經元也會跟著"亮"起來,它們用長得像樹枝一樣的突觸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網絡,稱為"記憶迴路"。

短時記憶會被存儲在海馬區,每當記憶被提取一次,記憶迴路就會被觸發一次,聯結的突觸就會加厚一次,信號的傳遞速度也就變得更快。如果記憶迴路被多次觸發,最後就會被固定在新皮層,成為長時記憶。

所以,對於剛學習到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記憶讓它變成神經元,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建立鏈接,才能形成知識網絡。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3

怎樣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

1.先考試後學習

如果你報了一門英語學習的網課,第一天上課,老師就給你一張試卷,你一定覺得他在愚弄你:我報名參加課程,就是因為不懂和不會,怎麼還讓我先做考卷,這不分明是在看我笑話嗎?

不過根據科學的研究證實,這種先考試後學習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大腦的記憶力和學習效率。

這背後的原理,叫做“必要難度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想學進去一些東西,就一定要給大腦增加一些難度。

因為你的大腦越是費盡力氣挖出某項記憶,你對其再次學習的程度也就越深,因為記憶的提取能力與儲存能力都被增強了。

為了記住知識,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反覆閱讀,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在書上做出不同的標記,或是讓老師提供書的章節摘要,自己做一份學習大綱。

但是到考試的時候,往往怎麼也想不起來書本中的內容,導致成績不佳。因為這樣的學習陷入了“熟練度錯覺”中。

當你看書並且在書上不斷劃重點時,會讓你誤判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讓你產生已經掌握知識的錯覺,但其實你的大腦並沒有主動學習。

不管看了多長時間的書,劃了多少重點句子,你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純粹是自我感動式的學習。

那麼如何讓大腦記住看過的內容呢?答案就是考試

考試,可以讓大腦遇到挑戰,讓它費勁,是個測試所學知識的好方法。

不過,這裡所指的考試,並不是應試教育式的考試,看重的不是成績和排名。

本書所說的考試,包括預考,自測,檢索,演練,背誦,所有這些測驗是用來幫助我們檢測掌握的知識程度情況。

如果你用繩子把一些蔓越莓穿起來做項鍊,掛到樹上後卻發現蔓越莓會從繩子的另一端掉下來,那是因為你沒有把繩子打結。

不打結,就做不出繩串。

考試,就好比給所學的知識鏈打了一個記憶的結,使它變得更為牢固,強化大腦的記憶。

所以,當你在學習某樣技能時,需要時不時地做個小測驗,測試下自己的學習程度,這樣才能記得牢固,學得紮實。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2.交替式學習

我們都知道1萬小時定律,也熟知想成為業內高手,就得進行刻意練習。

然而,書中的一個實驗,卻顛覆了刻意練習的觀點。

研究人員招募了36名小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投擲沙包的練習,

一組學生,始終站在1米的距離練習向靶心投擲,也就是刻意練習。

另一組學生,讓他們向兩個遠近不同的靶心練習,一個約半米遠,一個約1.2米遠,每次投擲都是一遠一進交替練習。

等12周練習時間過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學生進行了一次測試,結果出人意料。

做遠近靶心練習的那組學生,完勝始終站在固定距離投擲的學生。

在這個實驗中,勝出學生使用的就是交替練習

為什麼交替練習會勝過刻意練習呢?

根據認知科學顯示,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才能算真正學得知識。也就是說,真正的掌握某個知識,不分任何時候,任何地點。

交替學習要求學習者在被打擾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調整,這樣反而能提高學習者的靈活性和適應力,以此提升準確度。

這裡並不是說重複的刻意練習一無是處,我們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重複來熟悉一個全新的動作技巧或是學習材料,問題是一再重複會形成很強的錯覺,讓你以為新學的本領正在迅速提高並達到穩定的水平。

直接的、大量的、有反饋的刻意練習是短期內快速提高成績的方法,但是,在掌握了某個技能點後,交替學習,這種綜合各種不同內容的練習方法會比單一的練習更能提高水平。

畢竟這個世界是立體的,每次考試,每次比賽,每次競爭,都是各種複雜情況混合在一起,但是我們學習到的知識卻是平面的,我們要想用平面的知識,應對立體的世界,就需要把平面的知識構建成3D立體複合型。

而交替學習不僅能幫助我們複習所學內容,還有助於我們搭建學習的立體能力,同時也提高我們應對實際情況時的應變能力

比如,如果你想學習英文寫作,可以按照詞彙、句子、段落、全文的順序來練習。一開始先背誦詞彙做刻意練習,等掌握足夠的詞彙量後,開始句子結構的刻意練習,這時候詞彙和句子可以交替在一起練習,之後逐步增加句子和段落的練習,最後再練習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包含了詞彙、句子、段落的交替練習。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3.適度打斷利於學習

傳統觀念裡,我們一直把打斷當作是學習最大的天敵。

可是科學研究表明,適當的打斷,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著名立陶宛心理學家布盧馬·蔡加尼克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她把 164名學生分成兩組,給他們分配一些5分鐘內能完成的小任務,比如用紙板做個小盒子,用橡皮泥捏一隻小狗,猜解一個字謎等等。

面對第一組學生,她會在學生完成一項任務後,再佈置下一項任務;

面對第二組學生,她會在學生正在全神貫注完成一項任務時,打斷他們,並交待下一項任務。

實驗結束時,每個學生都參與了 18-22次左右的任務,這時,蔡加尼克讓他們列出自己都做過哪些任務,結果證明,第二組能回憶起來的任務,比第一組多了將近一倍。

蔡加尼克猜測,是否正是因為被打斷的衝擊使得記憶的體驗更為深刻了

於是,她又做了多次實驗,最終確定,越是在關鍵時刻被糟糕地打斷,那麼對一件事情的記憶程度越是能夠長久。

這個結論被心理學界命名為“蔡加尼克效應”

當我們有了某個目標,大腦中會自動生出兩種本能預設:

第一種預設是,一旦著手某項工作後,你就在心理上給那項工作添加了一個“要完成它”的砝碼。

第二種預設是,在你全神貫注工作時,他人對你的打擾不但會延長這項工作在你記憶中駐留的時間,而且還會讓你在心理上把這項工作提高到“需要先去完成”的首要位置上。

我們平時看小說和電影時,裡面時常有這樣的橋段:一聲尖叫,漆黑的走道里留下一串腳印,或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意外遭遇變故,這時卻嘎然而止。這樣的中斷在你心裡就留下了蔡加尼克效應,讓我們滿心牽掛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所以當你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打斷”,比如學習一小時後,就主動停下來休息一會,這種突然中斷,會激起你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會讓你的大腦記得更牢固。

"

01

從小到大,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灌輸給我們的學習觀念就是:學習要專心、要刻苦、要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考出好成績。

於是,我們就在書本上不斷地畫出重點,然後把筆記的重點和課本的重點內容看了好幾遍,直到覺得能夠背得滾瓜爛熟才停下來。

可結果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考試的成績卻依然很差。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做的都是無效或低效學習。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我們開始學習前,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因為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率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傳統學習法,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或者至少每天坐在書桌前十幾個小時,如果稍微放鬆懈怠一下,就會心有愧疚,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不能偷懶馬虎,三心二意。

但是,其實學習這件事,同樣需要遵循科學方法。

如何學習》這本書,通過科學研究,從堅實的理論出發,探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給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學習方法。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法,才能讓我們在學習之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是《紐約時報》的頂級科學記者,從業超過 30 年,長期關注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前沿研究,他一邊報道一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的高效學習法。

在書中,作者通過介紹大腦的工作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提煉出顛覆常識的科學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同樣的時間,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2

大腦如何工作和記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大腦中有關學習的核心區域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內嗅皮層:類似於過濾器,專門過濾湧入大腦的信息

海馬:構築新記憶的地方

新皮層:某種信息一旦被打上存儲的標籤,就會存放到這裡

我們的大腦皮層中,大約有16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通過神經元突觸——一串串細胞鏈接聯繫在一起,神經元就像是一個開關,無數的神經元形成一個網絡,組成一段記憶。

當某個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與之相連的突觸就會被刺激,進而激活與之相鄰的神經元。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隻小狗時,腦內的一個神經元就會"亮"起來,接著它周圍的神經元也會跟著"亮"起來,它們用長得像樹枝一樣的突觸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網絡,稱為"記憶迴路"。

短時記憶會被存儲在海馬區,每當記憶被提取一次,記憶迴路就會被觸發一次,聯結的突觸就會加厚一次,信號的傳遞速度也就變得更快。如果記憶迴路被多次觸發,最後就會被固定在新皮層,成為長時記憶。

所以,對於剛學習到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記憶讓它變成神經元,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建立鏈接,才能形成知識網絡。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3

怎樣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

1.先考試後學習

如果你報了一門英語學習的網課,第一天上課,老師就給你一張試卷,你一定覺得他在愚弄你:我報名參加課程,就是因為不懂和不會,怎麼還讓我先做考卷,這不分明是在看我笑話嗎?

不過根據科學的研究證實,這種先考試後學習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大腦的記憶力和學習效率。

這背後的原理,叫做“必要難度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想學進去一些東西,就一定要給大腦增加一些難度。

因為你的大腦越是費盡力氣挖出某項記憶,你對其再次學習的程度也就越深,因為記憶的提取能力與儲存能力都被增強了。

為了記住知識,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反覆閱讀,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在書上做出不同的標記,或是讓老師提供書的章節摘要,自己做一份學習大綱。

但是到考試的時候,往往怎麼也想不起來書本中的內容,導致成績不佳。因為這樣的學習陷入了“熟練度錯覺”中。

當你看書並且在書上不斷劃重點時,會讓你誤判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讓你產生已經掌握知識的錯覺,但其實你的大腦並沒有主動學習。

不管看了多長時間的書,劃了多少重點句子,你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純粹是自我感動式的學習。

那麼如何讓大腦記住看過的內容呢?答案就是考試

考試,可以讓大腦遇到挑戰,讓它費勁,是個測試所學知識的好方法。

不過,這裡所指的考試,並不是應試教育式的考試,看重的不是成績和排名。

本書所說的考試,包括預考,自測,檢索,演練,背誦,所有這些測驗是用來幫助我們檢測掌握的知識程度情況。

如果你用繩子把一些蔓越莓穿起來做項鍊,掛到樹上後卻發現蔓越莓會從繩子的另一端掉下來,那是因為你沒有把繩子打結。

不打結,就做不出繩串。

考試,就好比給所學的知識鏈打了一個記憶的結,使它變得更為牢固,強化大腦的記憶。

所以,當你在學習某樣技能時,需要時不時地做個小測驗,測試下自己的學習程度,這樣才能記得牢固,學得紮實。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2.交替式學習

我們都知道1萬小時定律,也熟知想成為業內高手,就得進行刻意練習。

然而,書中的一個實驗,卻顛覆了刻意練習的觀點。

研究人員招募了36名小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投擲沙包的練習,

一組學生,始終站在1米的距離練習向靶心投擲,也就是刻意練習。

另一組學生,讓他們向兩個遠近不同的靶心練習,一個約半米遠,一個約1.2米遠,每次投擲都是一遠一進交替練習。

等12周練習時間過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學生進行了一次測試,結果出人意料。

做遠近靶心練習的那組學生,完勝始終站在固定距離投擲的學生。

在這個實驗中,勝出學生使用的就是交替練習

為什麼交替練習會勝過刻意練習呢?

根據認知科學顯示,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才能算真正學得知識。也就是說,真正的掌握某個知識,不分任何時候,任何地點。

交替學習要求學習者在被打擾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調整,這樣反而能提高學習者的靈活性和適應力,以此提升準確度。

這裡並不是說重複的刻意練習一無是處,我們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重複來熟悉一個全新的動作技巧或是學習材料,問題是一再重複會形成很強的錯覺,讓你以為新學的本領正在迅速提高並達到穩定的水平。

直接的、大量的、有反饋的刻意練習是短期內快速提高成績的方法,但是,在掌握了某個技能點後,交替學習,這種綜合各種不同內容的練習方法會比單一的練習更能提高水平。

畢竟這個世界是立體的,每次考試,每次比賽,每次競爭,都是各種複雜情況混合在一起,但是我們學習到的知識卻是平面的,我們要想用平面的知識,應對立體的世界,就需要把平面的知識構建成3D立體複合型。

而交替學習不僅能幫助我們複習所學內容,還有助於我們搭建學習的立體能力,同時也提高我們應對實際情況時的應變能力

比如,如果你想學習英文寫作,可以按照詞彙、句子、段落、全文的順序來練習。一開始先背誦詞彙做刻意練習,等掌握足夠的詞彙量後,開始句子結構的刻意練習,這時候詞彙和句子可以交替在一起練習,之後逐步增加句子和段落的練習,最後再練習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包含了詞彙、句子、段落的交替練習。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3.適度打斷利於學習

傳統觀念裡,我們一直把打斷當作是學習最大的天敵。

可是科學研究表明,適當的打斷,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著名立陶宛心理學家布盧馬·蔡加尼克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她把 164名學生分成兩組,給他們分配一些5分鐘內能完成的小任務,比如用紙板做個小盒子,用橡皮泥捏一隻小狗,猜解一個字謎等等。

面對第一組學生,她會在學生完成一項任務後,再佈置下一項任務;

面對第二組學生,她會在學生正在全神貫注完成一項任務時,打斷他們,並交待下一項任務。

實驗結束時,每個學生都參與了 18-22次左右的任務,這時,蔡加尼克讓他們列出自己都做過哪些任務,結果證明,第二組能回憶起來的任務,比第一組多了將近一倍。

蔡加尼克猜測,是否正是因為被打斷的衝擊使得記憶的體驗更為深刻了

於是,她又做了多次實驗,最終確定,越是在關鍵時刻被糟糕地打斷,那麼對一件事情的記憶程度越是能夠長久。

這個結論被心理學界命名為“蔡加尼克效應”

當我們有了某個目標,大腦中會自動生出兩種本能預設:

第一種預設是,一旦著手某項工作後,你就在心理上給那項工作添加了一個“要完成它”的砝碼。

第二種預設是,在你全神貫注工作時,他人對你的打擾不但會延長這項工作在你記憶中駐留的時間,而且還會讓你在心理上把這項工作提高到“需要先去完成”的首要位置上。

我們平時看小說和電影時,裡面時常有這樣的橋段:一聲尖叫,漆黑的走道里留下一串腳印,或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意外遭遇變故,這時卻嘎然而止。這樣的中斷在你心裡就留下了蔡加尼克效應,讓我們滿心牽掛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所以當你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打斷”,比如學習一小時後,就主動停下來休息一會,這種突然中斷,會激起你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會讓你的大腦記得更牢固。

記不住,效率低?3個顛覆傳統的學習方法,提升你的學習力

04

最後,關於大腦的記憶和學習效率,我們只需記住這3點:

1.大腦要記住東西,就得給它製造一定難度

2.交替學習是刻意練習的高階版

3.適度打斷助於學習效率

科學的學習方法,並非為了讓我們在短期內應付一場考試或者考取一個證書,而是把學習內化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讓我們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如今這個知識迅速迭代的世界裡,持續學習可以讓你比他人跑得更快,反應更為迅速,更能抓住機會,從而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