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原來,考上985就是我的人生頂點。”

年初,小風的朋友圈由考研時的英語期刊閱讀,變成了一場又一場的宣講會。

三個月時間,她投出了70多份簡歷,面試了10來家公司,只拿到過一個offer,但又錯過了。

她的求職路還在繼續。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智聯招聘一項調查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比例為88.10%,比去年上升5.30%。

今年夏天,全國會有834萬人和小風一樣從大學畢業。

這個數字,比以往的每一年都高。

與此同時,國考和考研的競爭更加激烈。和2018年相比,今年國考的招錄人數縮減了49%;研究生考試的報錄比也從去年的58比1,增加到87.5比1。

更多的人踏上了求職之路。有人滿載而歸,自然就有人半路折戟。

這其中包括了被寄予厚望的985畢業生。

求職失敗彷彿給他們的人生按下暫停鍵。曾經的985光環在求職大潮中被淹沒得無影無蹤,象牙塔外的現實,猝不及防地暴露在眼前。

“你會選擇無聊的工作嗎?”

小風和HR中間隔著張桌子。小風在這頭,HR在那頭。

HR問:你會選擇無聊的工作嗎?

小風答:當然不會啦。接著列舉了一堆理由,不利於創造性,不利於公司發展,巴拉巴拉巴拉。

小風覺得這沒毛病,誰會喜歡無聊的工作呢?

但HR只是微笑著,事後通知她:面試沒過。

小風這才反應過來,工作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成為龐大社會的一顆螺絲釘。

“誰會喜歡無聊的工作呢,但工作都是無聊的。公司希望你即使無聊,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但當她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春招都快要過去了。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小風書桌上的畢業花束。王子託/攝

校園招聘分為春秋兩季,俗稱“秋招”和“春招”。

秋招提供的崗位多,招聘時間長;春招則作為秋招的補充,越往後,公司和職位的質量也越奇葩。

考研、考公失利的同學,將與秋招無獲的人一起,匯入浩浩蕩蕩的春招大軍。

小風就是其中之一。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每年到校招會上看一看,初出茅廬的後備軍似乎“多到不值錢”。

小風,某985大學中文專業應屆生,輔修工商管理,有新媒體實習經歷。

理論上,工作不算難找。

然而大四上學期,同學們都忙著買西裝、投簡歷,小風卻悶頭扎進了考研,錯過了秋招。

2月15號,考研失敗的消息傳來。小風決定收拾心情,準備找工作。

“如果一開始不能得到一個理想的崗位,以後就很難有發展的空間。”

因為太理想化,又被教育“人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一開始,小風目標遠大,劍指行業巨頭。

但很快,她就像神農嘗百草一樣,嚐遍了各種焦慮與失敗。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小風的簡歷。王子託/攝

最初,小風想找市場商務方面的工作。

自己有學院裡拉外聯的經歷,雙學位學的也是工商管理,而且熱情外向有執行力,小風覺得自己可以。

然而象牙塔外的現實給了她當頭一棒。

—— 甭管你在學校做了什麼項目,拉了哪些贊助,放到社會上,就是不夠看。

臨陣磨槍的缺點也在面試中顯露無遺。

比如某次地產行業面試,沒提前做好功課,小風一問三不知。再比如,面試時佯裝成很有野心的樣子,以為這樣會顯得自己很有能力。“但在HR眼裡,我可能顯得過分浮躁了。”

結果,她進了八九次終面,卻沒拿到一個offer。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為了更多的就業可能,小風也曾經考過教師資格證。王子託/攝

就這麼折騰了一個多月,小風決定轉換賽道,改投教育行業。這算是中文專業的對口工作。

但彼時春招已進入尾聲,多數公司已招滿人,只剩下一兩個名額留給“神仙打架”。

整個五月,她只拿到一個在培訓機構當學管師的offer,座標北京,月薪到手八千。

“才八千,在北京要活下去,起碼得一萬以上吧。”

考慮到一年前的考研耗費巨大 —— 買課6000,平板3000,再加上雜七雜八的花費,家裡已經負擔不起她再考一年了。她要獨立,她要迅速地獨立。

“我得養家。”

這樣的薪資還不夠,她決定再觀望一下。

再加上當時忙著兩個學位的畢業論文,她向HR申請了延遲入職培訓,之後,就再也沒收到對方的回覆了。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第十六屆中國大學生最佳僱主調研綜合報告》顯示,國內應屆生平均期望月薪為8431元,其中期望薪資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北京,達到12992元/月。

“畢業” 像一個嘀嗒作響的背景音,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那些“好工作在後面等著我呢”的想法逐一被擊潰。

但遊戲仍未結束。

六月,她再一次將目標調轉,瞄準了新媒體。

遺憾的是,2019年的春招已經落下帷幕。留給小風的出路,只有社招。

社招和校招不一樣。它意味著要和有工作經驗的往屆生競爭,激烈程度就四個字:狼多肉少。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小風投了兩個互聯網公司,都卡在了筆試的邏輯題。她決定好好準備,繼續找。

焦慮是無比真實的。

有一陣子,她幾乎推掉了所有面試,在寢室裡準備畢業論文;或者只是刷劇、玩手機,讓自己暫時忘記找不到工作的焦慮。

但越玩手機,她就越有罪惡感。

更何況,別人早就有譜了。

室友們一個在秋招時就定下了工作,一個考研成功順利上岸,還有一個在家人的鼓勵下準備二戰。

唯獨她慌慌張張,沒有找落。

“在象牙塔裡待久了,太莽撞,太實誠。”

經歷過春招後,小風覺得自己“很傻”。她記不得打印過多少簡歷,跑了多少招聘和宣講會,只感覺自己一直在往前衝,不帶喘氣,始終焦慮。這一條路被堵住了,就迅速調轉方向,奔向另一條路。

至於這條路將引向何方,卻仍然是個未知數。

暑假在家備考CMA!

私信回覆:資料

免費獲取CMA資料↓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進了棺材的行業

相比於還能“嘗百草”的小風,今年碩士畢業的熊貓似乎更無奈。

熊貓讀研前,導師的口風是“跟我讀,保證你們有工作”。

熊貓讀研後,導師的口風變成了“跟我讀,保證你們能轉行”。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畢業生離校的身影。

熊貓本科讀的是地球物理,研究生讀的是地球化學。

最慣常的出路,除了搞學術之外,便是進入國家機構。“比如每個省都有的地質調查局和下屬的一批單位。”

結果到了找工作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專業真是太不食人間煙火了。

比如某對口單位的招聘崗位中,要求的意向專業有兩個計算機、兩個財會,一個地球化學。

熊貓去了面試,沒過。

“沒有‘地化’專業的被錄取,反而是學管理的被錄了。”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去年,屬於地勘行業對口公司的中國X集團在校招中提供了行政、建築及運營等崗位,但就是沒有與地學相關的崗位。

在同專業的碩士應屆生裡,也沒有人找到相關的工作。只有一些同學進入教育機構,比如X東方和學X思。

熊貓不想去教育機構。本科畢業時就能找到這樣的工作,為什麼讀了個研回來,還是隻能做老師?

“太坑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有這種感覺。

七年前,熊貓高考結束,考入某985大學讀地球物理。

那時還是地質行業的黃金年代。校招季,用人單位都直接跑到寢室裡找學生籤合同。

導師勸他們考研時也說,讀了研究生,會給你們解決工作。

承諾並非空穴來風,他的師兄師姐確實得到了導師引薦的工作。

然而等到他畢業時,就再沒有“引薦工作”這一說了。

他後知後覺,原來地質行業的黃金十年,早在他入學時就迎來了結尾。

“成績差的轉行了,成績好的在考研之後也轉行了。”據熊貓所知,專業裡四十多號人,如今只有三個在從事相關工作。

本專業不好找工作,考研便是緩兵之計。

原本,熊貓打算跨專業考電氣,結果沒考上,被調劑到了地球化學專業。

“研究生畢業後去實驗室,總不會太難吧。”考量之下,熊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但他不知道的是,即使在考研形勢越發激烈的今天,所有地學類的專業幾乎都是冷門,就算是名牌大學的地學類,也有可能招不滿人。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圖為北京某高校的考研自習室。

當時的熊貓還沒意識到,這種“冷門”意味著什麼。

在學校裡,對行業的瞭解主要來自輔導員和授課老師。他們口中的行業歲月靜好,但現實卻是危機四伏 ——

地勘經濟持續5年下行,2018年,地勘單位職工數量比2013年減少了25%。

或許也是由於專業冷門的緣故,他們發起論文來特別簡單。

“研究生的課業並不難。”熊貓表示,自己就發表了一篇中文核心期刊,拿了三個專利。用俗話來說,也算是個人才。

但他依然找不到工作。

“這個專業的人,交流時只說寫了什麼水平的論文,但從來不說我的研究成果用在了什麼地方。因為都知道,這成果啥用也沒有。”

畢業後奔實驗室去的期待落空,讀博也許是條出路。

但很快,熊貓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國外的一些高校開始裁撤地學專業,熊貓預感,國內也快對地學下手了。

那將意味著這個學科、這個行業沒有存在的必要。他的專業知識,也沒有用武之地了。

就像他同學說的,“我用了20多年時間,終於弄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世界不需要我。”

三百六十行,行行轉碼農

如果說冷門專業沒有前途,那麼985高校裡的王牌專業呢?

四年前的安非還不知道答案。

那年六月,安非高考結束。他考得不錯,排名全省理科前700。當年高中校門的優秀考生宣傳欄上,他的照片就掛在第一排。

報考那會兒,安非填的第一志願是光電(全稱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第二是計算機。

光電是該校大力宣傳的王牌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也比計算機高。按理說,分越高,專業越好。考上了,好前景沒跑。

但他發現,自己還是“太單純了”。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畢業後找工作,是成為社會人的第一課。

2015年夏天,安非如願考入光電專業。沒有人懷疑他所擁有美好未來,包括他自己。

然而四年後,他考研失敗,試著找工作,也失敗了。

光電專業對口的大公司,只有華為、中興、京東方,還有一些剛成立的光電公司,規模小名氣小,吸納不了多少新人。

大公司一般也只招高學歷的精英,比如碩士。安非報過華為的技術服務部門,但“要成績沒成績,要證書沒證書”,在第三輪面試就被刷了下來。

“僧多肉少啊。”他感嘆。

那剩下來的人出路是什麼?

“就是些小工廠車間裡的工程師,負責質檢。月薪大概八千。”

而且,車間對招聘的要求沒那麼高,不是985畢業的也能進。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安非的考研書單。受訪者供圖

安非想不明白,“就業面這麼窄的專業,學校為什麼還要大肆宣傳?”

一般來說,只有基礎學科或者熱門專業才會擴大招生。這樣一來,本科生畢業後也好找出路。但他從沒看見哪個學校的光電專業,一屆有十來個班的。

偶爾他也後悔 —— 為什麼沒有對專業多加了解?為什麼這麼懶不去參加轉專業考試?為什麼不輔修個雙學位?

問到最後也只能安慰自己:“回顧大學的歷史,大學的初衷是精英教育,跟就業無關。”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圖為安非在實驗室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據安非所知,他的同學幾乎都去讀研或者二戰了,除了包括他在內的五個人。

“其中一個去了車間,一個回去繼承家業,一個通過自學應聘了Java工程師。”

對口大公司進不去,去小工廠又不甘心,安非也想轉行,去現在大熱的互聯網行業碰碰運氣 —— 比如去做不太對口的軟件工程師。

他的期待薪資是一萬元以上。

這不是他眼高手低,而是軟件工程師的薪資普遍都在一萬以上。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即使頻傳裁員、縮招的消息,但互聯網行業對於很多人來說,仍是一塊奶與蜜之地。圖為北京西二旗某互聯網公司,深夜加班的程序員。

但問題是,安非只學過一學期的C語言,勉強只算入門水平。

想要轉行,純屬妄念。

思來想去,他作出了和大多數同學一樣的決定:回老家,準備二戰,依舊考光電的研究生。

一來,考本專業不算太難。二來,光電的研究生課程包括軟件開發,他打算曲線救國,畢業後去當軟件工程師。

“我不喜歡光電也不喜歡軟件,我只想混個文憑,多賺點錢。”

只是一想到親戚朋友疑惑的眼神,他還是免不了心裡打鼓:“要是當初沒考那麼好,大家對我的期待是不是就沒那麼高了?”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畢業季,學校超市的留言板上寫滿了祝福。窗外卻飄起一絲小雨,像是為了裝點即將到來的謝幕。

吃過謝師宴、喝完散夥酒,小風將要征戰社招,熊貓要回老家考公務員,安非也準備二戰了。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畢業季,一名女生在畢業典禮上。

至於前方是風急路滑還是一片坦途,無人能預知。

也許繼續尋覓而不得,然後被批眼高手低;也許降低預期接受從前看不上的工作,然後被嘆大材小用。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必將經歷的試煉。儘管這個過程,有時候並不那麼浪漫。

但別怕,一切都會漸入佳境的。

暑假在家備考CMA!

私信回覆:資料

免費獲取CMA資料↓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