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至於好笑,主要還是因為他“教育”完之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打拼至今的不容易。其中諸多情節明顯是添(胡)油(編)加(亂)醋(造)的,聽的我許多次想狂笑都繃住了。

不過我笑的,倒不是他給自己加戲的行為,而是感慨21世紀了,長輩們居然還以“苦情文化”為榮。

什麼叫“苦情文化”?用大白話說就是:“我比你苦,比你累,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所以你應該向我學習何為奮鬥!”

你可拉倒吧。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能夠成立,那每個城市最有上進心的,應該是掃廁所的大爺大媽們。

可我們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荒謬絕倫的。

“受虐”不等同於“上進”,不是說你比我更苦更累,你就比我上進了。

你要黑我不努力,可以,但是首先你得比我牛逼吧?不然你可別什麼名堂都沒混出來,就揣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鄙視不上進的人。

是的,我們可能沒您努力。

但是對不起,我照樣可以比您優秀啊。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至於好笑,主要還是因為他“教育”完之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打拼至今的不容易。其中諸多情節明顯是添(胡)油(編)加(亂)醋(造)的,聽的我許多次想狂笑都繃住了。

不過我笑的,倒不是他給自己加戲的行為,而是感慨21世紀了,長輩們居然還以“苦情文化”為榮。

什麼叫“苦情文化”?用大白話說就是:“我比你苦,比你累,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所以你應該向我學習何為奮鬥!”

你可拉倒吧。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能夠成立,那每個城市最有上進心的,應該是掃廁所的大爺大媽們。

可我們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荒謬絕倫的。

“受虐”不等同於“上進”,不是說你比我更苦更累,你就比我上進了。

你要黑我不努力,可以,但是首先你得比我牛逼吧?不然你可別什麼名堂都沒混出來,就揣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鄙視不上進的人。

是的,我們可能沒您努力。

但是對不起,我照樣可以比您優秀啊。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2.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在舒適區安逸地生存?”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至於好笑,主要還是因為他“教育”完之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打拼至今的不容易。其中諸多情節明顯是添(胡)油(編)加(亂)醋(造)的,聽的我許多次想狂笑都繃住了。

不過我笑的,倒不是他給自己加戲的行為,而是感慨21世紀了,長輩們居然還以“苦情文化”為榮。

什麼叫“苦情文化”?用大白話說就是:“我比你苦,比你累,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所以你應該向我學習何為奮鬥!”

你可拉倒吧。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能夠成立,那每個城市最有上進心的,應該是掃廁所的大爺大媽們。

可我們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荒謬絕倫的。

“受虐”不等同於“上進”,不是說你比我更苦更累,你就比我上進了。

你要黑我不努力,可以,但是首先你得比我牛逼吧?不然你可別什麼名堂都沒混出來,就揣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鄙視不上進的人。

是的,我們可能沒您努力。

但是對不起,我照樣可以比您優秀啊。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2.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在舒適區安逸地生存?”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現在的工作很穩定,有人說父母給的零花錢夠花了,有人甚至說自己中了彩票大獎......

然後在不同的回答背後,給出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的:“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知足常樂不好麼?”

換言之,走出了“舒適區”,步步都是“雷區”。

對於如此這般的回答,我表示非常驚愕。因為在這個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社會,那些不上進的人,往往都會被貼上“混吃等死”的標籤然後招致數不盡的白眼。

我帶著這個疑惑和一個北漂的朋友聊天,他笑笑說:“十年前,我咬咬牙在郊區可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可現在,就算老闆大發善心給我漲一倍的工資,我一年也就只能買不到5平方米。不是我們不上進,是我們再怎麼嘔心瀝血的努力,也趕不上社會變遷的步伐。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至於好笑,主要還是因為他“教育”完之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打拼至今的不容易。其中諸多情節明顯是添(胡)油(編)加(亂)醋(造)的,聽的我許多次想狂笑都繃住了。

不過我笑的,倒不是他給自己加戲的行為,而是感慨21世紀了,長輩們居然還以“苦情文化”為榮。

什麼叫“苦情文化”?用大白話說就是:“我比你苦,比你累,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所以你應該向我學習何為奮鬥!”

你可拉倒吧。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能夠成立,那每個城市最有上進心的,應該是掃廁所的大爺大媽們。

可我們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荒謬絕倫的。

“受虐”不等同於“上進”,不是說你比我更苦更累,你就比我上進了。

你要黑我不努力,可以,但是首先你得比我牛逼吧?不然你可別什麼名堂都沒混出來,就揣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鄙視不上進的人。

是的,我們可能沒您努力。

但是對不起,我照樣可以比您優秀啊。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2.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在舒適區安逸地生存?”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現在的工作很穩定,有人說父母給的零花錢夠花了,有人甚至說自己中了彩票大獎......

然後在不同的回答背後,給出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的:“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知足常樂不好麼?”

換言之,走出了“舒適區”,步步都是“雷區”。

對於如此這般的回答,我表示非常驚愕。因為在這個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社會,那些不上進的人,往往都會被貼上“混吃等死”的標籤然後招致數不盡的白眼。

我帶著這個疑惑和一個北漂的朋友聊天,他笑笑說:“十年前,我咬咬牙在郊區可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可現在,就算老闆大發善心給我漲一倍的工資,我一年也就只能買不到5平方米。不是我們不上進,是我們再怎麼嘔心瀝血的努力,也趕不上社會變遷的步伐。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聽完他扎心的解釋,我掛了電話直接吹了半瓶二鍋頭。

醉意微微上頭後,我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勁——既然你買不起房,說明你還不夠努力,那你就應該更努力才對呀。

然而,隨著腦袋逐漸清醒,我不禁對幾分鐘前自己的想法不寒而慄。

這TMD不就是資本家們的思考邏輯嗎?!

我之前在某互聯網公司上班的時候,曾有一箇中年領導苦口婆心地勸我說:“你年輕時候不吃苦,老了怎麼享福?”

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出於對晚輩的照顧,所以特感恩戴德。可後來隨著我閱歷增長,我終於明白他的話外之音了:

“你不努力工作,我咋買更好的房子,開更好的車,摟更美的妞?長點心吧小兔崽子!”

為什麼總有人孜孜不倦地勸你離開“舒適區”?因為你的“舒適”就是他的“不適”。只有把你騙出來,他的陰謀才能得逞。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至於好笑,主要還是因為他“教育”完之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打拼至今的不容易。其中諸多情節明顯是添(胡)油(編)加(亂)醋(造)的,聽的我許多次想狂笑都繃住了。

不過我笑的,倒不是他給自己加戲的行為,而是感慨21世紀了,長輩們居然還以“苦情文化”為榮。

什麼叫“苦情文化”?用大白話說就是:“我比你苦,比你累,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所以你應該向我學習何為奮鬥!”

你可拉倒吧。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能夠成立,那每個城市最有上進心的,應該是掃廁所的大爺大媽們。

可我們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荒謬絕倫的。

“受虐”不等同於“上進”,不是說你比我更苦更累,你就比我上進了。

你要黑我不努力,可以,但是首先你得比我牛逼吧?不然你可別什麼名堂都沒混出來,就揣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鄙視不上進的人。

是的,我們可能沒您努力。

但是對不起,我照樣可以比您優秀啊。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2.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在舒適區安逸地生存?”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現在的工作很穩定,有人說父母給的零花錢夠花了,有人甚至說自己中了彩票大獎......

然後在不同的回答背後,給出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的:“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知足常樂不好麼?”

換言之,走出了“舒適區”,步步都是“雷區”。

對於如此這般的回答,我表示非常驚愕。因為在這個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社會,那些不上進的人,往往都會被貼上“混吃等死”的標籤然後招致數不盡的白眼。

我帶著這個疑惑和一個北漂的朋友聊天,他笑笑說:“十年前,我咬咬牙在郊區可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可現在,就算老闆大發善心給我漲一倍的工資,我一年也就只能買不到5平方米。不是我們不上進,是我們再怎麼嘔心瀝血的努力,也趕不上社會變遷的步伐。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聽完他扎心的解釋,我掛了電話直接吹了半瓶二鍋頭。

醉意微微上頭後,我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勁——既然你買不起房,說明你還不夠努力,那你就應該更努力才對呀。

然而,隨著腦袋逐漸清醒,我不禁對幾分鐘前自己的想法不寒而慄。

這TMD不就是資本家們的思考邏輯嗎?!

我之前在某互聯網公司上班的時候,曾有一箇中年領導苦口婆心地勸我說:“你年輕時候不吃苦,老了怎麼享福?”

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出於對晚輩的照顧,所以特感恩戴德。可後來隨著我閱歷增長,我終於明白他的話外之音了:

“你不努力工作,我咋買更好的房子,開更好的車,摟更美的妞?長點心吧小兔崽子!”

為什麼總有人孜孜不倦地勸你離開“舒適區”?因為你的“舒適”就是他的“不適”。只有把你騙出來,他的陰謀才能得逞。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3.

我們辛辛苦苦奮鬥是為了什麼?某種意義上,不是為了可以高枕無憂地躺在舒適區嗎?

說兩個身邊人的故事。

A和B都是我的高中同學,A大學畢業後去上海發展,幾年摸爬滾打混上了小總監的位置,月薪差不多兩萬起。聽上去還不錯對吧?可是她除了要償還上海的房租,還要湊錢買蘇州(上海買不起)房子的首付,更別提平時還要置辦那些奢侈品了。

她在外人眼中時尚又小資,可是私下裡的她,工作高壓導致身心俱疲,錢也攢不下多少來。

而B呢?在杭州幹幾年沒混出個模樣索性就回老家了。家裡人給他安排了一個體面的工作,事業單位,朝九晚五,錢不多但貴在穩定。

踏踏實實工作了幾年後,B和相親對象結了婚。如今的小日子過的喲,用那句俗語說就是“何為幸福?老婆孩子熱炕頭。”

我問你,A和B,你羨慕哪個?

根據雞湯書一貫的尿性,你可能以為西門君是誘導你說B對不對?抱歉,還真不是。

A走出了舒適區但是活得身心交瘁,B被困在舒適區但是活得逍遙自在。兩個人的生活值得我們借鑑,卻不一定值得我們效仿。

歸根結底,每個人的生活模式和人生目標是不同的,沒必要互相羨慕。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至於好笑,主要還是因為他“教育”完之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打拼至今的不容易。其中諸多情節明顯是添(胡)油(編)加(亂)醋(造)的,聽的我許多次想狂笑都繃住了。

不過我笑的,倒不是他給自己加戲的行為,而是感慨21世紀了,長輩們居然還以“苦情文化”為榮。

什麼叫“苦情文化”?用大白話說就是:“我比你苦,比你累,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所以你應該向我學習何為奮鬥!”

你可拉倒吧。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能夠成立,那每個城市最有上進心的,應該是掃廁所的大爺大媽們。

可我們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荒謬絕倫的。

“受虐”不等同於“上進”,不是說你比我更苦更累,你就比我上進了。

你要黑我不努力,可以,但是首先你得比我牛逼吧?不然你可別什麼名堂都沒混出來,就揣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鄙視不上進的人。

是的,我們可能沒您努力。

但是對不起,我照樣可以比您優秀啊。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2.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在舒適區安逸地生存?”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現在的工作很穩定,有人說父母給的零花錢夠花了,有人甚至說自己中了彩票大獎......

然後在不同的回答背後,給出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的:“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知足常樂不好麼?”

換言之,走出了“舒適區”,步步都是“雷區”。

對於如此這般的回答,我表示非常驚愕。因為在這個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社會,那些不上進的人,往往都會被貼上“混吃等死”的標籤然後招致數不盡的白眼。

我帶著這個疑惑和一個北漂的朋友聊天,他笑笑說:“十年前,我咬咬牙在郊區可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可現在,就算老闆大發善心給我漲一倍的工資,我一年也就只能買不到5平方米。不是我們不上進,是我們再怎麼嘔心瀝血的努力,也趕不上社會變遷的步伐。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聽完他扎心的解釋,我掛了電話直接吹了半瓶二鍋頭。

醉意微微上頭後,我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勁——既然你買不起房,說明你還不夠努力,那你就應該更努力才對呀。

然而,隨著腦袋逐漸清醒,我不禁對幾分鐘前自己的想法不寒而慄。

這TMD不就是資本家們的思考邏輯嗎?!

我之前在某互聯網公司上班的時候,曾有一箇中年領導苦口婆心地勸我說:“你年輕時候不吃苦,老了怎麼享福?”

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出於對晚輩的照顧,所以特感恩戴德。可後來隨著我閱歷增長,我終於明白他的話外之音了:

“你不努力工作,我咋買更好的房子,開更好的車,摟更美的妞?長點心吧小兔崽子!”

為什麼總有人孜孜不倦地勸你離開“舒適區”?因為你的“舒適”就是他的“不適”。只有把你騙出來,他的陰謀才能得逞。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3.

我們辛辛苦苦奮鬥是為了什麼?某種意義上,不是為了可以高枕無憂地躺在舒適區嗎?

說兩個身邊人的故事。

A和B都是我的高中同學,A大學畢業後去上海發展,幾年摸爬滾打混上了小總監的位置,月薪差不多兩萬起。聽上去還不錯對吧?可是她除了要償還上海的房租,還要湊錢買蘇州(上海買不起)房子的首付,更別提平時還要置辦那些奢侈品了。

她在外人眼中時尚又小資,可是私下裡的她,工作高壓導致身心俱疲,錢也攢不下多少來。

而B呢?在杭州幹幾年沒混出個模樣索性就回老家了。家裡人給他安排了一個體面的工作,事業單位,朝九晚五,錢不多但貴在穩定。

踏踏實實工作了幾年後,B和相親對象結了婚。如今的小日子過的喲,用那句俗語說就是“何為幸福?老婆孩子熱炕頭。”

我問你,A和B,你羨慕哪個?

根據雞湯書一貫的尿性,你可能以為西門君是誘導你說B對不對?抱歉,還真不是。

A走出了舒適區但是活得身心交瘁,B被困在舒適區但是活得逍遙自在。兩個人的生活值得我們借鑑,卻不一定值得我們效仿。

歸根結底,每個人的生活模式和人生目標是不同的,沒必要互相羨慕。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我們最愛犯的錯誤就是——強迫一個想安逸的人懷有上進心,或者把一個有上進心的人踩在腳下,硬生生把他的慾望掐滅。

您上進又雄心壯志,很勵志,我為您鼓掌。

但我甘願做一灘扶不起的爛泥,也請您尊重我躺在舒適區的權利。

用《銀魂》裡的一句著名臺詞結束全文吧:

“和你們這些闊少不同,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每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

1.

我被一個遠房親戚訓斥了。

這位叔叔上我家寒暄了兩句之後,便開啟了長輩教育晚輩的模式:“西門啊,老這麼宅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啊,還是正兒八經上班去吧。不然說出去你跟無業遊民似的,多丟人!”

我:......

總結一下他叨逼叨一小時的內容——你太不上進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懣,第二反應是好笑。

憤懣很好理解。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對我指手畫腳,憑什麼?我每天早上八點起來看書,下午專心致志寫文章,怎麼就“不上進”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至於好笑,主要還是因為他“教育”完之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打拼至今的不容易。其中諸多情節明顯是添(胡)油(編)加(亂)醋(造)的,聽的我許多次想狂笑都繃住了。

不過我笑的,倒不是他給自己加戲的行為,而是感慨21世紀了,長輩們居然還以“苦情文化”為榮。

什麼叫“苦情文化”?用大白話說就是:“我比你苦,比你累,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所以你應該向我學習何為奮鬥!”

你可拉倒吧。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能夠成立,那每個城市最有上進心的,應該是掃廁所的大爺大媽們。

可我們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荒謬絕倫的。

“受虐”不等同於“上進”,不是說你比我更苦更累,你就比我上進了。

你要黑我不努力,可以,但是首先你得比我牛逼吧?不然你可別什麼名堂都沒混出來,就揣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鄙視不上進的人。

是的,我們可能沒您努力。

但是對不起,我照樣可以比您優秀啊。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2.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在舒適區安逸地生存?”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現在的工作很穩定,有人說父母給的零花錢夠花了,有人甚至說自己中了彩票大獎......

然後在不同的回答背後,給出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的:“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知足常樂不好麼?”

換言之,走出了“舒適區”,步步都是“雷區”。

對於如此這般的回答,我表示非常驚愕。因為在這個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社會,那些不上進的人,往往都會被貼上“混吃等死”的標籤然後招致數不盡的白眼。

我帶著這個疑惑和一個北漂的朋友聊天,他笑笑說:“十年前,我咬咬牙在郊區可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可現在,就算老闆大發善心給我漲一倍的工資,我一年也就只能買不到5平方米。不是我們不上進,是我們再怎麼嘔心瀝血的努力,也趕不上社會變遷的步伐。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聽完他扎心的解釋,我掛了電話直接吹了半瓶二鍋頭。

醉意微微上頭後,我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勁——既然你買不起房,說明你還不夠努力,那你就應該更努力才對呀。

然而,隨著腦袋逐漸清醒,我不禁對幾分鐘前自己的想法不寒而慄。

這TMD不就是資本家們的思考邏輯嗎?!

我之前在某互聯網公司上班的時候,曾有一箇中年領導苦口婆心地勸我說:“你年輕時候不吃苦,老了怎麼享福?”

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出於對晚輩的照顧,所以特感恩戴德。可後來隨著我閱歷增長,我終於明白他的話外之音了:

“你不努力工作,我咋買更好的房子,開更好的車,摟更美的妞?長點心吧小兔崽子!”

為什麼總有人孜孜不倦地勸你離開“舒適區”?因為你的“舒適”就是他的“不適”。只有把你騙出來,他的陰謀才能得逞。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3.

我們辛辛苦苦奮鬥是為了什麼?某種意義上,不是為了可以高枕無憂地躺在舒適區嗎?

說兩個身邊人的故事。

A和B都是我的高中同學,A大學畢業後去上海發展,幾年摸爬滾打混上了小總監的位置,月薪差不多兩萬起。聽上去還不錯對吧?可是她除了要償還上海的房租,還要湊錢買蘇州(上海買不起)房子的首付,更別提平時還要置辦那些奢侈品了。

她在外人眼中時尚又小資,可是私下裡的她,工作高壓導致身心俱疲,錢也攢不下多少來。

而B呢?在杭州幹幾年沒混出個模樣索性就回老家了。家裡人給他安排了一個體面的工作,事業單位,朝九晚五,錢不多但貴在穩定。

踏踏實實工作了幾年後,B和相親對象結了婚。如今的小日子過的喲,用那句俗語說就是“何為幸福?老婆孩子熱炕頭。”

我問你,A和B,你羨慕哪個?

根據雞湯書一貫的尿性,你可能以為西門君是誘導你說B對不對?抱歉,還真不是。

A走出了舒適區但是活得身心交瘁,B被困在舒適區但是活得逍遙自在。兩個人的生活值得我們借鑑,卻不一定值得我們效仿。

歸根結底,每個人的生活模式和人生目標是不同的,沒必要互相羨慕。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我們最愛犯的錯誤就是——強迫一個想安逸的人懷有上進心,或者把一個有上進心的人踩在腳下,硬生生把他的慾望掐滅。

您上進又雄心壯志,很勵志,我為您鼓掌。

但我甘願做一灘扶不起的爛泥,也請您尊重我躺在舒適區的權利。

用《銀魂》裡的一句著名臺詞結束全文吧:

“和你們這些闊少不同,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對不起,請別再拿成功學洗腦了,這屆年輕人並不想走出“舒適區”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毒雞湯管夠。商務合作請私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