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地形是古河流淤積而成的'

"


"


任丘地形是古河流淤積而成的

任丘地處大清河中下游低平原區,地勢複雜,河流縱橫。古有老趙王河、夏河、滱水、古鏡河、淤泥河、黃龍港河等,建國後,又有趙王河(即大清河南支,白洋澱的唯一洩水道)、大清河(北支)、古洋河。

由於這些河流的沖刷和淤積,形成了特殊的地形地貌。

任丘地形呈西南向東北傾斜狀態,最高為惠伯口一帶,海拔11.5米;最低為軍莊村西,海拔5.5米。

區域內有三條南北走向的帶狀緩崗。一條在東部,名叫金沙嶺。南自北羅村,經周村、呂公堡、段村、正洛、大姜村,至北姜村,長約15公里。一條在西部,南自惠伯口,經汜水、青塔、天門口、北辛莊、鄚州,至苟各莊,長約45公里。一條在中部,南起辛中驛,經石門橋、市區、香城鋪、西於村,至西八方,長約35公里。此外,東西還有一條(市區至議論堡),長約7公里。

緩崗之間形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窪澱。

五官澱面積(3萬餘畝)最大,歷史久遠。元代稱“五溘澱”《元史》記載,“五官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南直阿陵(今陵城)通瀛海(今河間),北入柴禾澱(今百草窪),東放天津,為眾流之匯”。從五官澱溯滱水而上,通河間;順水而下,可達天津。

據《任丘水利志》,1993年任丘境內有千畝以上大窪28個,總面積21.8萬畝。

歷史上,任丘水患頻繁,大澇之後,窪澱相連,一片汪洋。尤其是城北一帶,積水多於陸地。《任丘縣誌》:“任邑素稱澤國”。

古人依河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會有人。任丘古河流文化,也是任丘的歷史文化。

"


任丘地形是古河流淤積而成的

任丘地處大清河中下游低平原區,地勢複雜,河流縱橫。古有老趙王河、夏河、滱水、古鏡河、淤泥河、黃龍港河等,建國後,又有趙王河(即大清河南支,白洋澱的唯一洩水道)、大清河(北支)、古洋河。

由於這些河流的沖刷和淤積,形成了特殊的地形地貌。

任丘地形呈西南向東北傾斜狀態,最高為惠伯口一帶,海拔11.5米;最低為軍莊村西,海拔5.5米。

區域內有三條南北走向的帶狀緩崗。一條在東部,名叫金沙嶺。南自北羅村,經周村、呂公堡、段村、正洛、大姜村,至北姜村,長約15公里。一條在西部,南自惠伯口,經汜水、青塔、天門口、北辛莊、鄚州,至苟各莊,長約45公里。一條在中部,南起辛中驛,經石門橋、市區、香城鋪、西於村,至西八方,長約35公里。此外,東西還有一條(市區至議論堡),長約7公里。

緩崗之間形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窪澱。

五官澱面積(3萬餘畝)最大,歷史久遠。元代稱“五溘澱”《元史》記載,“五官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南直阿陵(今陵城)通瀛海(今河間),北入柴禾澱(今百草窪),東放天津,為眾流之匯”。從五官澱溯滱水而上,通河間;順水而下,可達天津。

據《任丘水利志》,1993年任丘境內有千畝以上大窪28個,總面積21.8萬畝。

歷史上,任丘水患頻繁,大澇之後,窪澱相連,一片汪洋。尤其是城北一帶,積水多於陸地。《任丘縣誌》:“任邑素稱澤國”。

古人依河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會有人。任丘古河流文化,也是任丘的歷史文化。

任丘地形是古河流淤積而成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