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民的名義”來了?

上週末,由沈嚴、劉海波聯合執導,趙冬苓編劇,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石天琦領銜主演的法治題材電視劇《因法之名》開播。該劇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堪稱另一部“人民的名義”。

因為題材重大且敏感,電視劇《因法之名》自2017年拍竣後沉寂了兩年,定檔後也鮮有宣傳,連上週日開播都是臨時調整的,不少觀眾可能由此錯過了該劇。作為國內首部以平反冤假錯案為主題的涉案劇,更有李幼斌、張豐毅、李小冉、馬曉偉、馬少驊等新老戲骨加持,《因法之名》值得關注。

業內人士稱《因法之名》是另一部《人民的名義》,其實這兩部劇區別很大,一部是反腐、一部是平反冤案,共同點是同樣涉案。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到世紀之交,涉案劇一度是最熱門的電視劇題材之一,像1996年濮存昕主演的《英雄無悔》,1999年王志文主演的《刑警本色》,2001年陳道明主演的《黑洞》,2003年孫紅雷主演的《征服》等,口碑極佳,其中不少還是當年的收視冠軍。涉案劇的火爆,也帶來了同質化、模式化等問題,2004年,廣電總局《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這類題材的影視作品退出黃金檔、安排在晚間11點之後播出,涉案劇陷入了長達10年的沉寂。

直到2014年,《湄公河大案》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口碑收視雙豐收,2017年以反腐為主題的《人民的名義》大爆,涉案、反腐題材再次成為創作熱點。但很快,以前的同質化、模式化、良莠不齊的弊病再次出現,尤其是網劇領域出現了大量跟風之作,伴隨著整治和下架,是涉案劇審核的再次收緊。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目前還未播出但已備案的涉案懸疑劇多達90餘部,《因法之名》能夠播出實屬不易。”

《因法之名》圍繞一起冤假錯案展開:許志逸(馬曉偉飾)的妻子被害,刑偵隊副隊長仇慕因救拒捕的許志逸殉職,刑偵隊長葛大傑(李幼斌飾)因為好友的意外犧牲,情緒失控,加之急於破案完成任務,更加認定凶手就是許志逸。痕檢員陳謙和(馬少驊飾)也因為厭惡許志逸而隱瞞了部分重要證據。檢察院起訴處鄒雄(張豐毅飾)雖認為許案證據不充分,但迫於上級壓力還是提起公訴。許志逸最終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一起冤假錯案由此產生。十幾年過去了,鄒雄之女、新生代檢察官鄒桐(李小冉飾)與陳謙和之子、律師陳碩(王驍飾)發現了此案的多重疑點,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多年冤案最終沉冤昭雪……

作為涉案劇,案件本身是重頭戲,既要有懸念、夠緊張,還得嚴絲合縫地符合邏輯,不容許有任何明顯的漏洞和破綻。《因法之名》剛一開篇就涉及到1996年嚴打期間發生的這起入室姦殺案,放在黃金檔尺度可謂相當大。

更具看點的是,它以真實的視角揭示了一起冤假錯案是如何造成的:葛大傑感情用事,對嫌疑人疲勞審訊;探案階段過於重視口供,對證據的重視不足;當年無論是公安還是司法獨立性都不夠,上級才會要求“限期破案”,哪怕對案件有疑惑,還是做出了錯誤的審判……敢於正視司法領域走過的彎路、錯路,毫不避諱地自揭行業之“短”,這是《因法之名》的突破和可貴之處。

本報記者瞭解到,《因法之名》編劇趙冬苓從業近30年,光故事大綱就反覆更改了十四稿,完成整個劇本用了一年時間。“實話說冤案這種選題內容,去觸碰它是需要勇氣的,我幾次都想放棄。”為了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法律細節,趙冬苓深入司法機關學習瞭解內部設置和工作流程,“檢察院對我的寫作工作進行層層把關和指導,當時得到的更改意見足足有幾頁紙。”

趙冬苓說:“通過調研發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出現的冤假錯案,到‘十八大’以後,都被陸續糾正。我不想回避我們國家歷史上曾經有法制不那麼健全的時候,不應該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公檢法割裂開來,而是應該看成一個整體。”最終她選擇了一個現實中的“平冤”原型案件作為基礎,藝術加工為“一個錯案,兩代糾結”的故事。

李幼斌曾多次飾演警察角色,“警察專業戶”這次又幹起了“老本行”,在《因法之名》中飾演男一號、刑警隊長“葛大傑”。葛大傑是一位優秀的人民警察,在工作上戰功卓著,但性格剛愎自用,這也間接導致了“冤案”的產生。這個角色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警察”,對此,李幼斌也有自己的看法:“這個人物到最後有了一個較大的轉變,反映了我們的司法理念變革,法治建設的不斷進步。”張豐毅在劇中飾演“柔情”檢察官鄒雄,相比於《人民的名義》中的沙書記,同樣沉穩、老道、內斂。

戲裡的“葛大傑”和“鄒雄”是多年好友,各司其職,也有理念不合的巨大沖突;戲外的李幼斌和張豐毅也是相識多年的“老友”,無論生活還是事業都相當默契投緣。截至本期截稿,《因法之名》已經播出了10集,老戲骨的主要故事已經結束,下一代閃亮登場,接下來的重頭戲是他們對父輩冤假錯案的平反,以及幾個年輕人之間更為複雜的情感糾葛。本報記者 李子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