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回憶大戶


而且,集數多的電視劇不光是出售的時候價格高。

更關鍵的是,當下電視劇多為周播連載,集數越多就代表霸屏時間越長。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霸屏時間長意味著話題度高,代言廣告增多。

可以說直接跟劇集的收入掛鉤

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很多本想沉心做好的劇,也被逼著走上注水的道路。

爛劇注水,大不了棄掉。

好劇注水,更讓人痛心。

一度大紅大紫的《人民的名義》,中間就曾因為注水問題備受詬病。

編劇也承認,因為商業考量,劇情有注水成分。

但好在底子紮實,最後還是落在8.3分,沒有垮掉。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回憶大戶


而且,集數多的電視劇不光是出售的時候價格高。

更關鍵的是,當下電視劇多為周播連載,集數越多就代表霸屏時間越長。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霸屏時間長意味著話題度高,代言廣告增多。

可以說直接跟劇集的收入掛鉤

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很多本想沉心做好的劇,也被逼著走上注水的道路。

爛劇注水,大不了棄掉。

好劇注水,更讓人痛心。

一度大紅大紫的《人民的名義》,中間就曾因為注水問題備受詬病。

編劇也承認,因為商業考量,劇情有注水成分。

但好在底子紮實,最後還是落在8.3分,沒有垮掉。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另一邊的《破冰行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劇情中後段大量無意義的劇情,瓊瑤式的角色,讓開局的高口碑瘋狂下跌。

最後6.9分慘淡收場,非常遺憾。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回憶大戶


而且,集數多的電視劇不光是出售的時候價格高。

更關鍵的是,當下電視劇多為周播連載,集數越多就代表霸屏時間越長。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霸屏時間長意味著話題度高,代言廣告增多。

可以說直接跟劇集的收入掛鉤

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很多本想沉心做好的劇,也被逼著走上注水的道路。

爛劇注水,大不了棄掉。

好劇注水,更讓人痛心。

一度大紅大紫的《人民的名義》,中間就曾因為注水問題備受詬病。

編劇也承認,因為商業考量,劇情有注水成分。

但好在底子紮實,最後還是落在8.3分,沒有垮掉。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另一邊的《破冰行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劇情中後段大量無意義的劇情,瓊瑤式的角色,讓開局的高口碑瘋狂下跌。

最後6.9分慘淡收場,非常遺憾。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主要水源


所以, 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 ,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長度問題

強行規定篇幅,也不過是讓40集爛劇變成20集爛劇。

實在不行,還可以分成上下兩季,接力注水。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回憶大戶


而且,集數多的電視劇不光是出售的時候價格高。

更關鍵的是,當下電視劇多為周播連載,集數越多就代表霸屏時間越長。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霸屏時間長意味著話題度高,代言廣告增多。

可以說直接跟劇集的收入掛鉤

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很多本想沉心做好的劇,也被逼著走上注水的道路。

爛劇注水,大不了棄掉。

好劇注水,更讓人痛心。

一度大紅大紫的《人民的名義》,中間就曾因為注水問題備受詬病。

編劇也承認,因為商業考量,劇情有注水成分。

但好在底子紮實,最後還是落在8.3分,沒有垮掉。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另一邊的《破冰行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劇情中後段大量無意義的劇情,瓊瑤式的角色,讓開局的高口碑瘋狂下跌。

最後6.9分慘淡收場,非常遺憾。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主要水源


所以, 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 ,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長度問題

強行規定篇幅,也不過是讓40集爛劇變成20集爛劇。

實在不行,還可以分成上下兩季,接力注水。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如果真的「一刀切」,規定所有劇集都必須在40集之內,那無疑是極大地限制了影視行業的發展。

無異於飲鴆止渴,有害而無利。

注水劇的問題。

往小了說,是影視從業人員過於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

往大了說,這是電視劇行業利潤分配體系的問題。

短小精悍的好劇,在經濟效益上打不過又臭又長的爛劇。

劣幣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任何行業,都不能只靠著從業人員的「自覺」來提升整體水平。

大家都不是聖人,誰都要生活,逐利是本能。

一個合理的利潤分配體系,才是幫助作品提升質量的催化劑。

說簡單一點,就是讓作品質量跟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相匹配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回憶大戶


而且,集數多的電視劇不光是出售的時候價格高。

更關鍵的是,當下電視劇多為周播連載,集數越多就代表霸屏時間越長。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霸屏時間長意味著話題度高,代言廣告增多。

可以說直接跟劇集的收入掛鉤

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很多本想沉心做好的劇,也被逼著走上注水的道路。

爛劇注水,大不了棄掉。

好劇注水,更讓人痛心。

一度大紅大紫的《人民的名義》,中間就曾因為注水問題備受詬病。

編劇也承認,因為商業考量,劇情有注水成分。

但好在底子紮實,最後還是落在8.3分,沒有垮掉。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另一邊的《破冰行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劇情中後段大量無意義的劇情,瓊瑤式的角色,讓開局的高口碑瘋狂下跌。

最後6.9分慘淡收場,非常遺憾。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主要水源


所以, 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 ,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長度問題

強行規定篇幅,也不過是讓40集爛劇變成20集爛劇。

實在不行,還可以分成上下兩季,接力注水。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如果真的「一刀切」,規定所有劇集都必須在40集之內,那無疑是極大地限制了影視行業的發展。

無異於飲鴆止渴,有害而無利。

注水劇的問題。

往小了說,是影視從業人員過於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

往大了說,這是電視劇行業利潤分配體系的問題。

短小精悍的好劇,在經濟效益上打不過又臭又長的爛劇。

劣幣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任何行業,都不能只靠著從業人員的「自覺」來提升整體水平。

大家都不是聖人,誰都要生活,逐利是本能。

一個合理的利潤分配體系,才是幫助作品提升質量的催化劑。

說簡單一點,就是讓作品質量跟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相匹配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個活,官方出手只是震懾

真想形成良性的市場環境,還是要靠普通觀眾,靠我們這些消費者

要知道,不是被吐槽、差評了,就一定沒有收益。

不管是網站還是電視臺,買播放權的時候最重要的參考就是播放量

不怕你不喜歡,就怕你不來看。

偏偏問題就在這裡,注水劇的播放量,還真不一定會低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回憶大戶


而且,集數多的電視劇不光是出售的時候價格高。

更關鍵的是,當下電視劇多為周播連載,集數越多就代表霸屏時間越長。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霸屏時間長意味著話題度高,代言廣告增多。

可以說直接跟劇集的收入掛鉤

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很多本想沉心做好的劇,也被逼著走上注水的道路。

爛劇注水,大不了棄掉。

好劇注水,更讓人痛心。

一度大紅大紫的《人民的名義》,中間就曾因為注水問題備受詬病。

編劇也承認,因為商業考量,劇情有注水成分。

但好在底子紮實,最後還是落在8.3分,沒有垮掉。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另一邊的《破冰行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劇情中後段大量無意義的劇情,瓊瑤式的角色,讓開局的高口碑瘋狂下跌。

最後6.9分慘淡收場,非常遺憾。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主要水源


所以, 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 ,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長度問題

強行規定篇幅,也不過是讓40集爛劇變成20集爛劇。

實在不行,還可以分成上下兩季,接力注水。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如果真的「一刀切」,規定所有劇集都必須在40集之內,那無疑是極大地限制了影視行業的發展。

無異於飲鴆止渴,有害而無利。

注水劇的問題。

往小了說,是影視從業人員過於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

往大了說,這是電視劇行業利潤分配體系的問題。

短小精悍的好劇,在經濟效益上打不過又臭又長的爛劇。

劣幣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任何行業,都不能只靠著從業人員的「自覺」來提升整體水平。

大家都不是聖人,誰都要生活,逐利是本能。

一個合理的利潤分配體系,才是幫助作品提升質量的催化劑。

說簡單一點,就是讓作品質量跟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相匹配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個活,官方出手只是震懾

真想形成良性的市場環境,還是要靠普通觀眾,靠我們這些消費者

要知道,不是被吐槽、差評了,就一定沒有收益。

不管是網站還是電視臺,買播放權的時候最重要的參考就是播放量

不怕你不喜歡,就怕你不來看。

偏偏問題就在這裡,注水劇的播放量,還真不一定會低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

​前不久,一條話題tag,引爆了網絡。

#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

相關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面積討論。

報道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擬規定一出,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注水劇真是太多了,又臭又長讓人看不進去。

確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開始流行「長篇鉅製」

鉅製不一定巨,但長篇確實夠長。

動輒五六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長度,讓本來時間就不充裕的觀眾追起劇來心累頭禿。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當然,心累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長。

而是很多長劇並沒有長劇的實力,全靠注水硬撐

所謂「注水」,就是在故事原本適宜的體量上,強行添加不相干的內容,或刻意放緩敘事節奏,以拖長劇集總時間。

常見後果就是,電視劇空洞冗長,觀眾看得味同嚼蠟,中後期紛紛棄劇。

爛尾現象屢見不鮮。

拍劇的人浮躁,追劇的人也浮躁。

整個行業氛圍都籠罩在一層浮躁又焦慮的情緒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其實注水的問題,從前些年就已經出現了。

當時不算太嚴重,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加重,已經成了一種大規模的行業亂象

我們不搞虛的,直接用數據說話。

2011年7月,廣電總局公佈的電視劇製作備案,有76部電視劇,共2371集。

平均一部31.9集。

再看今年7月的備案,有74部電視劇,共3030集。

平局一部40.9集,比2011年多了9集。

都市題材40、50打底,古裝劇集60往上,已經是普遍現象。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美劇雖然總集數也長。

但他們分成多季,每季控制在8-12集,並且根據每季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既吊著觀眾胃口,不至於太快膩煩;

也有能力集中精神,控制好每一季的質量。

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夠精彩。

沒有紮實豐富的故事做底子,是很難撐起這樣的時長的。

而那這麼多國產電視劇,也都有紮實的底子嗎?

顯然沒有。

絕大多數,還是在靠注水混時間。

現在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劇集註水到什麼程度呢?

拿去年因為劇本注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來做個例子。

這部劇原本開局口碑不錯,演技合格,劇情也還原。

結果到了30集上下的時候開始瘋狂注水。

出現大量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不說,男女主演還持續掉線。

嚴重的時候一集下來,主演出場才3分鐘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評分猛跌,網上的聲討愈演愈烈。

最後編劇張鳶盎發微博承認了劇本注水,戳破了行業亂象的遮羞布。

根據她的說法,原本她和團隊準備的是36集的劇本,後面因為製片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些支線戲份,擴充到43集。

43集已經很長了,誰知等到電視劇開播,《香蜜》搖身一變成了63集。

憑空多出來的20多集戲碼,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不言而喻。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香蜜》這還是編劇發文坐實了的,那些沒承認的注水劇還有多少?

就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明。

你有多久沒用正常倍速來看完一部電視劇了?

魚叔指的是從頭看到尾。

現在我們打開一部劇,第一個動作就是調到1.5倍速,甚至2倍速。

就這樣,還是被寡淡拖沓的劇情逼得邊看邊玩手機。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有人可能要說,看劇時玩手機是現代人的陋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賴在劇身上。

魚叔承認,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注水劇的質量無疑是加重了這種現象。

如果劇集足夠引人入勝,觀眾其實是分不出太多精力來做別的事的。

舉個例子。

看《權遊》(不算第七季)的時候,誰能做到邊看邊玩手機啊?

都恨不得暫停做筆記好麼。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高質量,不拖沓,結構緊湊,劇情精彩的劇,曾經我們也有很多。

童年經典《上錯花轎嫁對郎》

重溫的時候都驚呆了。

宅鬥,婚戀,宮廷,戰鬥,這麼豐富的內容,居然用20集就裝下了。

放今天,妥妥得60集往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偶像劇的集大成者《流星花園》,也只有20集。

時至今日還在被花式翻拍,裡面的橋段也被各種偶像劇反覆模仿。

而且還始終無法被超越。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真正的好劇,從不會依賴於長度。

前些日子大爆的《輪到你了》,信息量何其豐富。

20集拿下。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甚至,對於日劇這樣一個短劇大本營,20集還算是多的了。

去年風頭一時無二的《非自然死亡》,可是隻有10集而已。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麼看的話,好像鍋都是長度的,限制了集數就會變好。

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

40集能注水,20集也一樣能注水。

長度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標準。

一部劇的質量是否上乘,可以說跟長度幾乎沒有關聯。

優秀的長劇不是沒有。

83版射鵰59集,闖關東52集,琅琊榜54集,不影響它們都是好劇。

武林外傳80集,誰嫌棄過太長?

都是恨不得再來80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所以說到底,劇集的質量根本不是集數的問題

要是真想杜絕注水,還是要從產生的原因入手。

那原因是什麼呢?

之前有電視劇從業人員表示,現在劇越來越長是因為改編自網絡小說

過去的長篇小說30萬字已經很長,現在進入網文改編的時代,一篇小說動輒就要百萬字,導致改編的電視劇也隨之變長。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乍一聽是很有道理。

劇本改編自小說,自然會受小說長度影響。

但換個角度來想,什麼叫做改編?

改編的實質就是將原作進行合理編排,使之更適合小熒幕這個表現形式。

壓縮或者增加原作長度,按理說是改編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的例子。

西遊記原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86萬字

紅樓夢原著,120回版本96萬字

這可是半文言的文體,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寫上一百多萬不成問題。

改編後的電視劇呢?

西遊記25集,紅樓夢36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或者大洋彼岸的福爾摩斯原著,122萬。

BBC改編的電視劇多少集?

目前四季,每季三集。

所以,電視劇的體量變長,真的是網文原著的鍋嗎?

還是因為改編的時候不願意多花心思琢磨、提煉,倉促趕工導致製作不精良?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樣一說,好像注水又都成了編劇的鍋?

其實也不盡然。

就好像張鳶盎將36集的《香蜜》擴充一樣,大多數時候,編劇還是要根據製片方的要求來改編的。

而製片方的追求,說白了無外乎「資本」二字。

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種現象才會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

要知道,現在的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出售的。

電視劇的體量越長,賣出的價格越高。(而且能插入的廣告也越多)

按理說,這種計價方式沒毛病。

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製作出的內容越多,自然花費的精力金錢也是按比例上漲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只增加長度,不填充內容。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截自張鳶盎微博


資本的要求下,有時候編劇也實屬無奈。

劇本結構大綱已定,只能拉出配角做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強行把窟窿堵上。

編劇做不到的部分就交給剪輯師。

回憶,重複,空鏡,慢動作,總之湊夠時長就好。

像極了學生時代為了湊800字作文,變著法說廢話的我們。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回憶大戶


而且,集數多的電視劇不光是出售的時候價格高。

更關鍵的是,當下電視劇多為周播連載,集數越多就代表霸屏時間越長。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霸屏時間長意味著話題度高,代言廣告增多。

可以說直接跟劇集的收入掛鉤

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很多本想沉心做好的劇,也被逼著走上注水的道路。

爛劇注水,大不了棄掉。

好劇注水,更讓人痛心。

一度大紅大紫的《人民的名義》,中間就曾因為注水問題備受詬病。

編劇也承認,因為商業考量,劇情有注水成分。

但好在底子紮實,最後還是落在8.3分,沒有垮掉。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另一邊的《破冰行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劇情中後段大量無意義的劇情,瓊瑤式的角色,讓開局的高口碑瘋狂下跌。

最後6.9分慘淡收場,非常遺憾。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主要水源


所以, 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 ,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長度問題

強行規定篇幅,也不過是讓40集爛劇變成20集爛劇。

實在不行,還可以分成上下兩季,接力注水。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如果真的「一刀切」,規定所有劇集都必須在40集之內,那無疑是極大地限制了影視行業的發展。

無異於飲鴆止渴,有害而無利。

注水劇的問題。

往小了說,是影視從業人員過於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

往大了說,這是電視劇行業利潤分配體系的問題。

短小精悍的好劇,在經濟效益上打不過又臭又長的爛劇。

劣幣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任何行業,都不能只靠著從業人員的「自覺」來提升整體水平。

大家都不是聖人,誰都要生活,逐利是本能。

一個合理的利潤分配體系,才是幫助作品提升質量的催化劑。

說簡單一點,就是讓作品質量跟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相匹配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個活,官方出手只是震懾

真想形成良性的市場環境,還是要靠普通觀眾,靠我們這些消費者

要知道,不是被吐槽、差評了,就一定沒有收益。

不管是網站還是電視臺,買播放權的時候最重要的參考就是播放量

不怕你不喜歡,就怕你不來看。

偏偏問題就在這裡,注水劇的播放量,還真不一定會低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注水電視劇,我可真是受夠了



這動輒上百億的播放量背後,關係的並不只是一兩家粉絲,三五個明星。

而是一種觀眾追劇時的選擇和生態

有多少次,屏幕前的你是一邊翻白眼,在群裡跟人吐槽,一邊點開下一集的?

資本方都不傻,沒人會做賠本的買賣。

如果那些注水、抄襲、摳圖的爛劇,在市場上完全賺不到錢,甚至賠的掉底。

自然沒人願意去繼續投資。

如果沒演技的「演員」不再每演一部作品就帶貨無數,持有高比例的經濟回報。

製片方也就不會猛砸資源,讓他們在劇裡強行露臉,加戲注水。

說到底,市場化的前提下,消費者才是決定行業未來的風向標。

而市場,不會說謊。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給想要的世界添磚加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