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將替代700萬保險人?這些崗位最容易被KO

人工智能 保險 機器人 人壽保險 金融界 2017-07-16

最近AI很火,阿里出了個“定損寶”,有人說要幹掉10萬定損員,這還是小事,還有互聯網公司說這將會“幹掉”700萬代理人的呢。我們先看看保險圈啥反應:

螞蟻金服“定損寶”來了,行業贊、彈、哀皆有——

贊:這個不錯,可以結合使用,減少定損員工作強度。

彈:呵呵噠,它能看懂交警的事故認定書嗎?知道哪些是故意哪些是意外?定損寶只能給方案,不能給答案。

哀:失業了也好,作為一個基層查勘,只想好好睡一覺。

想到AI未來的攻城略地,保險公司的“加班狗”都不淡定了——

定損員:懂不懂保險?懂不懂理賠?核保核賠是保險公司最核心的業務,關係著成本,讓我們下崗,扯犢子呢!

部:可以取代我的人多了,不用AI!

辦公室:快來取代我吧!累成狗!

IT部:財務系統改造,營運系統改造,各種客服活動急著上線……好長時間沒睡囫圇覺了。

代理人:客戶服務忙不過來,真想有一臺AI助理。

券商中國記者在保險圈做了個調研,大部分人還是很淡定:說要撼動保險行業的這個寶那個寶多了,再多一個也不算多嘛!

事實上,近年來保險科技創新絕不只是一個定損寶,各種E投保、E理賠、E客服,在保險業遍地開花。不過,關於人工智能會“幹掉”600萬代理人的想法,或許是杞人憂天了。有業內人士表示,AI的到來,更像是保險行業正在引進一位新員工,而不是代替掉600萬現有員工。AI以及各種技術手段可以協助保險銷售人員更有效率地工作,並且能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客戶需求。

據瞭解,目前保險公司引進人工智能的創新項目,更多應用在理賠和運營上。保險公司普遍在官方微信號上嵌入了理賠功能,可實現車險在線報損。目前,大中型保險公司已經全面上線各類在線投保平臺。

AI來了,600萬業務員能否安睡?

券商中國記者通過對多位業內人士的採訪瞭解到,除了一些類投資的低端保險產品,保險還真是需要人來銷售。因為保險需求看不見、摸不著,AI以及各種技術手段可以協助保險銷售人員更有效率地工作,並且能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客戶需求。

美國金融行業研究和培訓機構LIMRA&;LOM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Bob Kerzner預估,人工智能將推動保險業改變傳統銷售方式、運營方式,簡單的保全、客服工作可能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

“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300024,診股)開始參與簡單的客戶問題解答。”他說,當然,也有客戶更渴望和真人面對面交流,或者至少是電話交流。

不過,一位財險公司電銷網銷負責人認為,除了平安、華泰、泰康等少數公司,目前國內線下營銷員及線上網電銷坐席的產能距離國外同業差距很大,產能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保險公司對於銷售員產能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但崗位肯定不會消失。“技術含量高、經驗豐富、能夠帶來營收、利潤的員工,到哪兒都不愁找不到工作!”該人士說。

而平安、太保、新華等一些大型壽險公司,則在考慮另外一個可能性:假如給百萬代理人都配上一臺機器人助理,將會帶來怎樣的效率提升?

目前來看,AI的到來,更像是保險行業正在引進一位新員工,而不是代替掉600萬現有員工。“5-10年內看不到大規模的代替,但10年後很難說科技會給保險業帶來怎樣的顛覆。”多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

AI成為保險行業的新銳勢力。或許10年後,一些崗位將會徹底消失。

哪些崗位最快被KO?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保險公司引進人工智能的創新項目,更多地應用在理賠和運營上。

比如,保險公司普遍在官方微信號上嵌入了理賠功能,車險在線報損。很多保險公司在微信上已經能實現上傳照片、簡易事故處理,這背後就是人工智能的支持。

又如,保險公司的呼入呼出平臺,一些簡單的任務已經交給機器人了,類似客戶簡單回訪工作,檢查電銷人員的問答是否合規的品控員,都由機器人來代替了。

投保平臺也從自動化轉向智能化。

2012年,平安人壽、中國人壽(601628,診股)、太保壽險、陽光人壽相繼開發試點移動投保平臺。例如太保壽險的神行太保,現在可以現場支持客戶完成了解產品、完成投保、獲得核保結果、現場繳納保費等全部流程,將保單承保時間由5天縮減至0.5小時。目前,大中型保險公司已經全面上線各類在線投保平臺。

人工智能對保險公司的影響路徑,先是實現無紙化、再是實現自動化、最後實現智能化。過去,保險公司大量單證需要全部用人工來錄入、操作,現在能用機器替代的全部用機器替代。過去需要人來對比分析的,比如核保,依賴人的經驗進行判斷,現在很多簡單件只要通過電腦自動分析就能實現智能化核保等等。

太保壽險的一位人士表示,雖然並不能算出多少崗位會被代替,但很明顯,人工智能的貢獻度非常可觀,而且這一趨勢還在加劇。

一位保險公估公司部門負責人感嘆,例如有些環節僅僅是每天在電腦上點幾個勾,複印、打印材料,員工崗位工資不高,人員流動性大,保險公司管理成本也比較高,這部分用工需求將會大幅減少。

前述電銷網銷負責人表示,目前管理水平比較高的企業,會特別要求人工智能服務比例的提升,從而降低客服成本,提升人均產能或工作效率。

該負責人還表示,國外保險公司承保、理賠流程都比國內簡化,自動化程度也高。所以在承保、理賠環節中一些簡單、重複、偏向數據分析比對的工作或將逐步被智能應用取代,例如詢價、錄單、打(印)單、保單配送,低端及小額查勘、定損,例行性的核損、核賠,簡單的電話呼出呼入、檢查電話坐席語音是否合規的品控崗等。相對應的是,有經驗的銷售人員、IT開發、網絡安全、數據科學家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可能會大幅度增長。

記者與近20位保險行業從業者交流了解到,除極個別崗位外,大多數保險人更多感受到的是保險科技帶來的效能提升,以及更加忙碌地系統改造,而不是其對崗位的衝擊。

保險行業的高速增長態勢稀釋了崗位需求減少和調整帶來的衝擊。“這兩年我們部門人員擴充了一倍多。”一家中型保險公司後臺部門經理說。這種情形並不少見。

業內人士分析,一般而言,科學技術應用較多較好的行業,都是客戶(服務、營銷)成長增速特別快的行業,2016年壽險業務增速達到了31.72%,雖然AI逐步取代人工,自助服務的比例每年在提升,但各類崗位總體人力仍在跟著營業額及客戶數增長。

一場保險業與BAT之間的較量

近四年來,BAT和保險行業之間的合作往來不斷,日漸多的相互持股,讓這兩個領域水乳交融。

人工智能將替代700萬保險人?這些崗位最容易被KO

人才交換頻繁:獵頭反饋BAT挖人首選人保平安

這些年,不難發現BAT巨頭和保險行業進行了大量的人才交換。除了圈內矚目的國壽財險副總裁尹銘加入螞蟻金融、阿里副總裁姜興加入眾安保險,互聯網巨頭和保險公司的中層和基層的交換其實更頻繁。

人工智能將替代700萬保險人?這些崗位最容易被KO

BAT挖角路線:人保平安華泰陽光

周春華(化名)是某大型財險公司普通員工,十幾年的保險生涯中,他做過業務,幹過核保核賠和客服,又換過幾家保險公司,在圈兒裡面混了個臉熟。這兩年,周春華被獵頭公司盯上了。

“獵頭們追著我推薦人,主要流向是BAT。”因為地頭兒熟、業務精湛、熟悉不同公司的風格,周春華們的一些建議,讓不懂保險的獵頭和僱主們直嘆,保險行業水太深,沒有個引路人還真不敢貿然動手挖角。

在和獵頭們的接觸中,周春華也觀察到一些現象。“人保和平安是獵頭的首選擇。從人保和平安找來的人,獵頭的接待會格外殷勤,一家不成再推薦下家,服務到最後。”

周春華表示,目前BAT們主要在財險和車險領域發力,人保作為財險公司之首,成為BAT挖人的首選。“人保出來的員工,專業功底紮實,見多識廣,對於疑難雜症的處理不在話下,但是由於老國企和互聯網公司的文化差異巨大,跳槽適應情況因人而異。

“平安員工的績效考核強度大,在業內是公認的。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拿1.5倍的工資。跳槽到BAT後,除了工資能上一個臺階,還免除了揹負各種業績指標的壓力,適應性極強。”周春華舉了一個極端案例,一位在平安電話中心被考核掉的員工,一氣之下跳槽到BAT,不僅薪酬高了一大截,新工作還適應得很好。

此外,陽光和華泰也是獵頭挖角的重地。太保、太平因為人員相對穩定,“貨源”較少。

人保財險一位高層對記者表示,阿里和百度都曾經找過他,但是他表示,要等到這些互聯網巨頭“足夠理解保險業務”的時候再說。

另一家跳槽到互聯網公司的前保險高管表示,新公司雖然待遇提升了,但壓力也大了很多,想想原來在保險公司的日子也挺好,每天按時上下班,日子較互聯網公司舒服太多了。

保險公司科技人才奇缺

在BAT虎視眈眈之際,保險公司當然沒有坐以待斃,也暗向BAT伸出橄欖枝。

要問保險公司中誰家“BAT”含量最高,無疑是眾安保險。

原阿里淘寶保險事業部總經理姜興在眾安保險任副總經理,並在眾安保險旗下的眾安科技中擔任總經理,這位“技術宅”一心要在保險公司裡打造他的科技王國。

與出身就帶著科技光環的眾安不同,更多保險公司歷史包袱沉重,在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壓力頗大。

一位大型壽險公司創新部人士無奈地表示,保險公司從挖角BAT裡大面積挖角不現實:一是給不了高額的薪酬;二是自身業務複雜,外來的和尚不一定好唸經。他曾考查過IBM、微軟等國際上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希望尋求合作,但是發現具體項目對接和落地的時候,仍然非常緩慢和困難。

“我們現在的人才建設主要靠內部培養,遇到有內部人才無法滿足需求在關鍵崗位和角色,才會考慮到去挖角。”他表示。

但是,合作背後的競爭,尤其是數據競爭無一日不在。面對BAT和科技發展帶來的顛覆,保險公司慌不慌?說不慌是假的。

根據畢馬威調查,保險公司高管們對IT風險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調查顯示,“新興技術風險”是國內大多數保險公司高管所關注的風險——2017年是44%,2016年為43%。

畢馬威的調查還顯示,大多數(80%)中國CEO預計技術創新會給他們所在行業帶來重大顛覆。他們將這個“顛覆”視為一個機遇,而不是威脅(75%),並表示更願意在市場上主動出擊,而不是等待被顛覆(70%)。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全球主席馮栢文稱,“這些結果顯示‘技術顛覆’對中國的CEO而言已經成為了‘新常態’。”

多數中國保險高管們在談到關於企業未來三年的投資計劃時,表示會在網絡安全(86%)、數字基礎設施(83%)、新興技術(73%)、員工培訓(70%)和包括對產品、服務及運營方式的創新(68%)等領域保持高水平的投資,以實現轉變企業的商業和經營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和增加客戶參與度的目標。

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透露的一組數字顯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共投資了174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了77億美元(約527.6億人民幣),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其中在保險領域中國投資數量約為173項,同為世界第一,平均年增長率高達44.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