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重疾險、意外險……在這個越來越多人懂得“且行且珍惜”的年代,可以說是對市面上的熱門保險都如數家珍,多少得買點什麼才能安心,那麼你聽過“蔬菜險”嗎?

最近,一支關於“百度大腦”賦能農業領域的“蔬菜險”話題視頻在社交網絡上火了起來。網友們紛紛評論:“事實證明,95後賣起菜來就是這麼牛”“這是真的嗎,我也好想做那個菜” “果然,我族人民在吃上從不含糊!”


舌尖上的AI:京東方攜手百度大腦發力農業智能化


視頻中,一位95後農業科學家走出了菜棚,為眾人現場“種草”,誓要為每一位買了他的菜的消費者購買一份“蔬菜險”,並保證道,無論他的菜是有蟲、蔫巴、個頭小,還是有農殘,都可以找他理賠。面對如此新鮮的操作,對於“民以食為天”的眾人來講,那是相當的令人心動!而這位農業科學家之所以能立下如此flag,主要是因為他100%確保自己的菜既無蟲、又新鮮、還個頭大又均衡,關鍵還都沒有農殘。那麼,問題來了,這是什麼“神仙蔬菜”?

據瞭解,這是來自於一家叫做京東方的植物工廠的蔬菜。距北京中心30多公里的大興區龐各莊,京東方植物工廠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實現了部分無人化管理,整個工廠中僅有3名工作人員。其中兩名工人負責日常的採收、播種、清洗等工作,1名農學專家主要負責蔬菜生長管理和營養液調配。然而,對於水培種植農業來講,高度依賴農學專家的經驗,就意味著將無法規模化推廣普及,但是水培種植農業的管理想要精細化,又肯定離不了人。因此,渴求引入最新技術繼續實現降本增效的京東方,遇見了積極探索AI更多落地應用的百度大腦,隨即一拍即合。有關人工智能帶來的一切變化,總是那麼令人心潮澎湃,想要迅速落地。

京東方與百度大腦接觸後,很快達成了合作意向,並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技術落地,可以稱之為1.0版本。如今,針對農作物生產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已經應用在從“作物生長”到“銷售克重”等關鍵環節的問題上。比如,在育苗室,AI技術可實現根據當前時間、光照狀況,來識別開燈時間並檢查幼苗是否有枯萎跡象等,繼而提醒工作人員進行補光、補水等方面的操作;在面對難以根治的病蟲害問題,雙方打造的病蟲害預警引擎,通過蟲害樣本的數據採樣和識別訓練,建立預警模型,可以第一時間降低蟲害和病害造成的損失。

此外,在銷售環節的克重問題上,通過智能排產、供應分析引擎等功能,不僅可以提前預測出產量,還能通過對農產品拍照,由機器進行數據收集和樣本學習,來判斷出準確的克重數。而支撐這些功能實現的,正是百度大腦強大的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

2016年,打敗世界圍棋冠軍的AlphaGo讓AI技術“聲名大噪”,過去一兩年,AI在公共安全、教育、醫療、服務等行業掀起迅猛發展的浪潮。而被作為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也正在“AI+”的航道中行駛起來,事實上,國內的巨頭正在嘗試用科技改變傳統農業。

Create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在京召開,第二天的百度大腦開放生態論壇上,百度AI技術生態部“AI+農業”應用架構師與京東方植物工廠負責人秦清,共同展示了百度大腦對農業領域賦能的成果。“我們的願景是:用科技改變農業,讓每個人都吃得健康。”秦清表示,“希望未來攜手百度大腦,在農業智慧化的方向上,用場景和方案為中國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舌尖上的AI:京東方攜手百度大腦發力農業智能化


據艾瑞近日最新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報告2019》,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耕地面積的逐步縮減以及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農業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為此,各國都在探索通過信息技術來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其中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慧農業”新模式得到迅速發展。而百度大腦除了在城市規劃、金融、推薦系統、工業等領域基於飛槳(PaddlePaddle)平臺進行賦能落地外,在農業方面也早已佈局,成為“智慧農業”有力的助推器。

舌尖上的AI:京東方攜手百度大腦發力農業智能化


據瞭解,除了京東方之外,早在2017年百度就在農業領域進行了AI探索,與雲南佳葉合作,通過智能化設備端,進行數字化農產品加工改造,與此同時積累相關數據,進而升級算法以便得出更優產品方案。而近幾年,百度大腦與麥飛農業、中化農業、雷沃重工等的合作,發揮著其AI技術和大數據的優勢,通過這兩大優勢形成解決方案,推動農業企業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甚至是個人開發者加入進來,一起為整個農業大場景的智能化升級提供支持。

來自北京工業大學自動化專業的三名學生基於百度飛槳開源平臺的深度學習模型成功研發了智能大桃分揀機。這臺解決了果農心病的智能機器結合了自動化專業知識和百度大腦AI技術,能根據桃子的大小、顏色、品相來自動分揀,實現"桃臉識別"。此外,北京林業大學學生則為應對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農用林年復一年遭受的蟲災,與百度一起基於飛槳深度學習開源框架打造了“AI識蟲”系統。在該系統及分佈式攝像頭的輔助下,讓護林團隊能夠定時拍攝和實時上傳紅脂大小蠹的影像,不同地點的蟲口數也能夠在百度地圖上進行顯示。目前的識別準確率已經能夠達到90%,傳統人工模式下長達一週的工作量通過機器和算法則可在一小時內處理完,極大地減輕林業研究與維護人員的工作負荷,也提高了對農用林業的保護效率。

總體來講,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地位不容忽視。而在“AI+農業”的未來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為相信,所以看到了AI賦能農業的巨大價值。AI技術的提供者與農業企業們,已在攜手突破層層瓶頸與限制,共同用AI技術為農業創造著更多的可能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