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無人駕駛等到來,電力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工作生活方式。機器人代替人工勞動力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很多人家已經開始使用了小米智能家居一類的人工智能的操作。使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們掃地做飯等等,那麼問題來了,基於這樣的趨勢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要面臨著失業。那麼電力行業中會不會也有一部分職位被人工智能給取代呢?讓我們拓寬思維,大膽的想象一下未來的場景(此次想象全憑小編想象力,非官方宣言):

1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工程車駕駛員

現在的專業駕駛員要通過考核才能正式工作,要保證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道理就個普通駕駛員一樣,一定要拿證才能上路。

未來人工智能駕駛儀很有肯能取代工程車駕駛員。大家都知道,無人駕駛公交車已經研發出來了 。無人駕駛主要以人工智能的方式來實現無人駕駛,感覺更有可能在不就的將來就有工程車智能駕駛系統誕生。人工智能開了工程車,讓偶們無車可開……

隨著5G、無人駕駛等到來,電力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2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抄表員

腰上掛著工具包,手裡拿著筆記本,兜裡裝著乾糧,他們翻山越嶺、穿街走巷,逐家逐戶記錄電錶上的數字——曾幾何時,電力抄表員是我們最熟悉的面孔。

智能電錶將會減輕他們的工作。從2010年起,第一批智能用電無線採集器就在浙江各地營業所部分農村及集鎮上開始落戶,這批自動採集的電錶數據可隨時通過無線網絡傳遞到供電公司的監控平臺。2015年,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全省智能電錶的更換工作。

隨著5G、無人駕駛等到來,電力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3.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帶電作業人員

為避免檢修停電,帶電作業人員需要在高壓電器設備上不停電進行檢修、測試。和普通電力建設操作不同,帶電工作危險係數高,需要操作者直接接觸高壓線路以及高壓設備並在絕緣鬥上高空作業。

“兩棲帶電作業機器人”、“特高壓帶電作業機器人”等已經陸續面世,它們裝備高清攝像雲臺、作業臂等“眼”和“手”,能夠替代人工完成線路巡視、檢測絕緣子串、更換防震錘等高難度動作。帶電作業機器人的運用,大幅度提高了作業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將來,這些帶電機器人有望替代人工完成帶電檢修任務。

隨著5G、無人駕駛等到來,電力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4.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變電站值班員

變電站作為電力輸送過程當中的重要角色,在十幾年前,這些“龐然大物”需要配備專業的電力人員進行24小時輪流值守,以便出現用電問題時及時搶修。

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隨著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智能監控技術等科技融入變電站,原先需要運行人員在站內進行的監控、操作以及信號、信息上送等功能,如今都通過自動化系統遠程實現。目前全省42個500千伏以上變電站都已具備無人值守的條件,其中31個已實現無人值守。隨著變電站無人值守技術支撐系統的深入推廣和應用,以及新增機器人的持續到位,各電壓等級變電站、變電站戶內外設備區的的機器人覆蓋率還將大大提升。目前在南京溧水已經有了首個“變電站值班員”,全國實行還會遠麼?全國首個智能全感知變電站在南京建成,它到到底有多智能?

隨著5G、無人駕駛等到來,電力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5.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安監人員

安監人員為的就是有效監控施工作業現場工作人員的作業行為,及時發現並制止各類違章行為,確保現場作業有序進行。

視頻遠程稽查系統。隨著科技的進步,安監人員“跑腿”出現場的頻率減少了。商業5G的發佈,無疑預示著我們的遠程視頻將很快速及時的反饋到安檢人員的視線。

6.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巡線人員

巡線,看似一項最普通的工作內容,卻是保證電網設備安全不可省略的“關鍵技能”。巡線人員一天走的路,少則一到兩公里,多則十幾公里甚至更多。尤其是打雷、暴雨、暴雪等極端天氣前後,許多安全隱患在巡線人員的辛勤運維巡視中消餌於無形。

電力巡檢機器人或無人機。它可協助巡線人員進行輸電設備和線路的檢查。考慮到交通、地勢複雜等原因,當前投入常規使用的巡線機器人或無人機還不是很多。

隨著5G、無人駕駛等到來,電力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7.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輸電線路設計師

過去一條輸電線路的設計需要人工完成勘測、繪圖,選擇線路路徑、設備型號都需電氣專業人員完成。因此對輸電線路設計師有著很高的要求。

輸電線路智能設計軟件。未來,無人機和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實地勘探;智能設計軟件能隨時根據數據設計幾條線路,然後輕鬆選出最佳。隨著鼠標的點動,快速定位變電站、在三維場景裡選擇經濟合理的線路走向,一條新建的電力線路便逐漸出現在田野、群山之間,大到整條線路的鳥瞰圖,小到鐵塔上的一個螺絲釘都清晰可見。

隨著5G、無人駕駛等到來,電力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8.可能被取代的工作人員:調度員

電力調度是為了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可靠供電、各類電力生產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手段。因電力的發、輸、配、變、用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故要求調度人員時刻關注各節點電壓、電流、有功無功等關鍵數據,調度室需24小時值班。

智能調度系統。人工智能可以結合SCADA、EMS等系統獲取電網大數據,掌握電網運行狀況,並及時給出最優的電力調度方案,合理控制潮流,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實現“智能調度”。

未來,人力資源成本逐漸提高,智能製造替代大部分的基礎操作機器人真的會取代人類,甚至顛覆數百年來以工作為中心的人類文化嗎?社會上也有兩種不同的聲音。樂觀派認為,機器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效率。這些從基礎崗位脫離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參與更為廣泛的社會分工。創造更多的財富,如同蒸汽機和電力的使用一樣,技術進步不可阻擋。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由AMPLUM整理髮布。凡資訊來源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安普倫聯繫,本網站將迅速給您迴應並做處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