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只有一套房子”'

"

前陣子寫了這篇文章:畢業1年,月入1萬,談談我的金錢觀。

今天的文章算是對上一篇文章的進一步拓展,上一篇主要談的是在收入增加的同時,不要增加開支。

今天的這篇就是額外留下的金錢到底可以用來幹什麼嗎?

這也是《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的精髓所在:用來不斷地買入資產。

一定要看到最後,我會寫如何調整自己的消費水平,這也是和資產水平密切相關的,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月薪。

01


這一句簡單的“買入資產”,有太多人無法做到了,例如你發工資,會花得更多;升職加薪,又會花更多;結婚生子,又要買入房子。

收入的確在不斷上升,但開支也在不斷上升,資產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倒是負債越來越多。

就像在《美國工廠》的工人說,自己原本28美元的工資,馬上會給孩子買個球鞋,現在只有14美元,就有點困難了。

富爸爸的精髓就是:當你賺到28美元,不要隨便揮霍,這多出來的錢不要用來消費,而是用來購買資產,例如投入到穩定的證券。

接著,有些人的確辛辛苦苦存到一大筆錢夠付首付買房子了,但其實他們依然買的還是負債,因為每個月都要揹負著承重的房貸。

這房貸佔了平時收入的一大筆,本身已經花完所擁有的儲蓄,再加上每個月工資中扣除的房貸,實際上的錢已經所剩無幾,真的是“窮的只有一套房子”。

這給你帶來最大的成本就是致富的機會,你為了償還房貸,現金不斷流出,你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工作。

那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儘快增加多一點的資產,例如多買些穩定的證券,將來這些資產項就能夠給你帶來被動收入。

隨著年齡的增加,有家庭、孩子、房子、車子等等,你的支出必然在不斷的上升,但是毫無疑問,你的工資漲幅基本是跑不贏你支出的漲幅的,所以這個時候你必須要擁有資產帶來的被動收入來減輕房貸的壓力。

在年輕小的時候的確不用承擔太多的金錢壓力,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盡情的消費,因為感覺自己活得很輕鬆,收入都是自己一個人花。

但事實上,一不小心你就有了家庭、孩子、車子,你會發現手中的這份收入遠遠不夠的,你會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法逃脫。

只有在年紀輕,沒有揹負太大負擔的時候,累積資產才是最好的時機。

像我現在基本每個月能夠存50%左右的收入,並且投入到了穩定的證券裡放著不動。

就是希望這筆資產能用來應對自己未來額外的開支,而不是指望自己的收入能夠大幅上漲,雖然也希望,大漲自然好,但萬一不漲,生活就會非常艱難,所以一定要提早做好兩手準備。

02


還有一個陷阱就是:原本有的人有一套小房子,工作了好多年又有另一筆收入,最後決定把這套小房子賣掉,換成大一點的房子,繼續再用30年的貸款償還,又再一次背上房貸的負擔。

更好的做法是:先住在原本的小房子,再額外買入一套小房子收租,而且一定要能夠給你帶來正的現金流。

打個比方:

你貸款每個月還4000元,那你應該希望這個房子能夠租出去5000元,每個月能夠給你帶來正現金流1000元,只有為你帶來正現金流才算的上真正的資產。

過早買房子還有這樣的壞處:

1. 失去其他資產增值的機會

股票投資一直都是回報率最高的產品,前提是你能夠像買房子一樣堅守,太多人因為股票的流動性很高,所以擔心短期的波動而提早拋售,自然證券就無法增值,而且你還要給交易費,得不償失。

有人可能會說買房也能增值呀,從倒後鏡來看的確如此,但未來真的還會這樣嗎?未必。

如果你是作為一個資產增值的目的去購買房產,就需要多瞭解這個市場的價格到底還值不值得買,找到買入的邏輯,會有運氣的成分,但未來的漲跌一定也是有跡可循的,就像我買入指數作為主要投資,也是我對此有充分的理解和信心。

2. 本可以用來投資的錢,支付房子高額的維修和保養費用

不僅僅你要付出高額買房的錢,你還要對房子進行裝修、物業費、添加好的傢俱,這又是數以萬計的支出,而這筆支出本身可以放到購買資產,為將來帶來被動收入的。

如果你有不錯的投資能力,持有的資產增長大於物價水平增長,那你能拖晚一點買就越划算,例如我每年資產增值8%,而一般物價水平只漲4%,那我明年再買的話就便宜了4%。

3.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人一旦有房子、儲蓄和退休金作為全部投資,他們也沒錢再投資,自然就不會再去學習投資,從而無法獲得投資經驗,反正就是安於現狀了。

當然並不一定說不能買房子,而是我們要理解資產和負債的區別,如果我想要換一套大一點的房子,我會用更多的時間去積累額外的資產,讓新的這筆資產能夠支付新房子帶來的部分現金流出。

03


提高生活品質意味著要多花錢,那我什麼時候會讓自己多花錢呢?

最常見的思維當然就是:賺多了,就多花點,賺少了,就少花點。

我選擇的是賺多賺少都保持一樣的消費,只有一種情況下,我的消費可以變多,那就是有更多的資產帶來更多的被動收入。

換句話來說,我的消費水平是隨著我的被動收入而增加,而不是一次性所賺到的錢。

假設自己每年資產收益是10%,如果我原有資產是10萬,給我帶來的被動收入就是每年1萬。

如果現在薪資從1萬漲到2萬,我並不會因為多漲一萬,而讓自己多花一萬,而是把多賺出來的錢全部都轉換成資產,那我一年下來的總資產就從10萬變成20萬,那我的被動收入也因此漲到2萬。

每年多賺一萬的被動收入,如果平攤到了12個月,每個月我就可以多花1666元。

隨著我資產的累積越來越多,例如已經累積到100萬,那我每年的被動收入將會是10萬。

平攤下來每個月我就可以有1萬塊多出來的錢可以花,如果加上我平時消費是5000元,那我每個月就可以花1萬5了。

當然,在一開始還是儘可能累積多一點的資產,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被動收入大於基本支出。

一般人來說正常開支是每個月5000元,假設利息是6%,那你需要的資產就是100萬就可以達到目標,利息是10%就只要60萬。

我會盡可能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後才會增加自己的開支。

總的來說,不要根據自己短期賺到的錢決定你的消費水平,而是根據自己的資產所帶來的被動收入來決定。

另外,資產帶來的被動收入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納稅,就算有也是很少。

但是日常的工資納稅極多,而且你越努力,賺的越多,你就會納稅越多,給別人的錢越多。

你猜月薪10萬稅後是多少?稅後到手才7萬元!一年下來白白沒了30多萬。


"

前陣子寫了這篇文章:畢業1年,月入1萬,談談我的金錢觀。

今天的文章算是對上一篇文章的進一步拓展,上一篇主要談的是在收入增加的同時,不要增加開支。

今天的這篇就是額外留下的金錢到底可以用來幹什麼嗎?

這也是《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的精髓所在:用來不斷地買入資產。

一定要看到最後,我會寫如何調整自己的消費水平,這也是和資產水平密切相關的,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月薪。

01


這一句簡單的“買入資產”,有太多人無法做到了,例如你發工資,會花得更多;升職加薪,又會花更多;結婚生子,又要買入房子。

收入的確在不斷上升,但開支也在不斷上升,資產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倒是負債越來越多。

就像在《美國工廠》的工人說,自己原本28美元的工資,馬上會給孩子買個球鞋,現在只有14美元,就有點困難了。

富爸爸的精髓就是:當你賺到28美元,不要隨便揮霍,這多出來的錢不要用來消費,而是用來購買資產,例如投入到穩定的證券。

接著,有些人的確辛辛苦苦存到一大筆錢夠付首付買房子了,但其實他們依然買的還是負債,因為每個月都要揹負著承重的房貸。

這房貸佔了平時收入的一大筆,本身已經花完所擁有的儲蓄,再加上每個月工資中扣除的房貸,實際上的錢已經所剩無幾,真的是“窮的只有一套房子”。

這給你帶來最大的成本就是致富的機會,你為了償還房貸,現金不斷流出,你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工作。

那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儘快增加多一點的資產,例如多買些穩定的證券,將來這些資產項就能夠給你帶來被動收入。

隨著年齡的增加,有家庭、孩子、房子、車子等等,你的支出必然在不斷的上升,但是毫無疑問,你的工資漲幅基本是跑不贏你支出的漲幅的,所以這個時候你必須要擁有資產帶來的被動收入來減輕房貸的壓力。

在年輕小的時候的確不用承擔太多的金錢壓力,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盡情的消費,因為感覺自己活得很輕鬆,收入都是自己一個人花。

但事實上,一不小心你就有了家庭、孩子、車子,你會發現手中的這份收入遠遠不夠的,你會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法逃脫。

只有在年紀輕,沒有揹負太大負擔的時候,累積資產才是最好的時機。

像我現在基本每個月能夠存50%左右的收入,並且投入到了穩定的證券裡放著不動。

就是希望這筆資產能用來應對自己未來額外的開支,而不是指望自己的收入能夠大幅上漲,雖然也希望,大漲自然好,但萬一不漲,生活就會非常艱難,所以一定要提早做好兩手準備。

02


還有一個陷阱就是:原本有的人有一套小房子,工作了好多年又有另一筆收入,最後決定把這套小房子賣掉,換成大一點的房子,繼續再用30年的貸款償還,又再一次背上房貸的負擔。

更好的做法是:先住在原本的小房子,再額外買入一套小房子收租,而且一定要能夠給你帶來正的現金流。

打個比方:

你貸款每個月還4000元,那你應該希望這個房子能夠租出去5000元,每個月能夠給你帶來正現金流1000元,只有為你帶來正現金流才算的上真正的資產。

過早買房子還有這樣的壞處:

1. 失去其他資產增值的機會

股票投資一直都是回報率最高的產品,前提是你能夠像買房子一樣堅守,太多人因為股票的流動性很高,所以擔心短期的波動而提早拋售,自然證券就無法增值,而且你還要給交易費,得不償失。

有人可能會說買房也能增值呀,從倒後鏡來看的確如此,但未來真的還會這樣嗎?未必。

如果你是作為一個資產增值的目的去購買房產,就需要多瞭解這個市場的價格到底還值不值得買,找到買入的邏輯,會有運氣的成分,但未來的漲跌一定也是有跡可循的,就像我買入指數作為主要投資,也是我對此有充分的理解和信心。

2. 本可以用來投資的錢,支付房子高額的維修和保養費用

不僅僅你要付出高額買房的錢,你還要對房子進行裝修、物業費、添加好的傢俱,這又是數以萬計的支出,而這筆支出本身可以放到購買資產,為將來帶來被動收入的。

如果你有不錯的投資能力,持有的資產增長大於物價水平增長,那你能拖晚一點買就越划算,例如我每年資產增值8%,而一般物價水平只漲4%,那我明年再買的話就便宜了4%。

3.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人一旦有房子、儲蓄和退休金作為全部投資,他們也沒錢再投資,自然就不會再去學習投資,從而無法獲得投資經驗,反正就是安於現狀了。

當然並不一定說不能買房子,而是我們要理解資產和負債的區別,如果我想要換一套大一點的房子,我會用更多的時間去積累額外的資產,讓新的這筆資產能夠支付新房子帶來的部分現金流出。

03


提高生活品質意味著要多花錢,那我什麼時候會讓自己多花錢呢?

最常見的思維當然就是:賺多了,就多花點,賺少了,就少花點。

我選擇的是賺多賺少都保持一樣的消費,只有一種情況下,我的消費可以變多,那就是有更多的資產帶來更多的被動收入。

換句話來說,我的消費水平是隨著我的被動收入而增加,而不是一次性所賺到的錢。

假設自己每年資產收益是10%,如果我原有資產是10萬,給我帶來的被動收入就是每年1萬。

如果現在薪資從1萬漲到2萬,我並不會因為多漲一萬,而讓自己多花一萬,而是把多賺出來的錢全部都轉換成資產,那我一年下來的總資產就從10萬變成20萬,那我的被動收入也因此漲到2萬。

每年多賺一萬的被動收入,如果平攤到了12個月,每個月我就可以多花1666元。

隨著我資產的累積越來越多,例如已經累積到100萬,那我每年的被動收入將會是10萬。

平攤下來每個月我就可以有1萬塊多出來的錢可以花,如果加上我平時消費是5000元,那我每個月就可以花1萬5了。

當然,在一開始還是儘可能累積多一點的資產,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被動收入大於基本支出。

一般人來說正常開支是每個月5000元,假設利息是6%,那你需要的資產就是100萬就可以達到目標,利息是10%就只要60萬。

我會盡可能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後才會增加自己的開支。

總的來說,不要根據自己短期賺到的錢決定你的消費水平,而是根據自己的資產所帶來的被動收入來決定。

另外,資產帶來的被動收入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納稅,就算有也是很少。

但是日常的工資納稅極多,而且你越努力,賺的越多,你就會納稅越多,給別人的錢越多。

你猜月薪10萬稅後是多少?稅後到手才7萬元!一年下來白白沒了30多萬。


“窮得只有一套房子”



隨著你工資上漲的越多,你就越危險,因為你的消費同時也很高,由奢入儉難。

一旦主要工作丟失,你未必能夠短時間內找到一份相同工資的工作,就像這篇文章的清華男一樣:年入百萬的清華男要斷供了,很多人都是這麼死的。

指望一輩子靠一份收入不靠譜,越早開發你的被動收入,你的一生就活得越輕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