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再談區塊鏈,行業還停留在炒概念嗎?

19年3月30日,網信辦發佈了第一批總共197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和備案的編號,針對這一最新行業動態,央視二套在4月9日的財經節目《首席看市》對最近的區塊鏈行業大趨勢和投資方向做了一些探討,這早已不是央視第一次曝光區塊鏈技術的進展和發展趨勢,讓我們看看這一次,又透露了哪些信息供我們參考。

央視再談區塊鏈,行業還停留在炒概念嗎?

現將視頻中的內容總結如下:

1. 國內區塊鏈的大方向逐步明朗,去幣存鏈,鼓勵區塊鏈技術

2. 國內有很多優質的企業在業內深耕,大規模商用和發展仍需要時間

3. 區塊鏈最先應用的領域應該是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和數字版權

4. 供應鏈金融的盈利能力較快,模式集中在軟件外包和聯盟鏈改造

5. 整體行業總體仍處在一個炒作主題和概念的階段,收益佔比不高,行業需要耐心

我們一個個來看,第一個可說是老生常談,去幣存鏈的原則一致是國內的監管政策強調的核心,央視自己的節目,也不可能會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所以本次的節目重點還是落在“鏈”上。但其實,幣和鏈的關係很難割開,一個國家割開了其他國家沒割開這種情況是很難維持的,鏈有鏈的優勢,幣也有幣的長項,沒有展開講的東西有時候也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們自己去判斷,不用妄自菲薄。

央視再談區塊鏈,行業還停留在炒概念嗎?

第二點上主要是分析各種區塊鏈企業的大致的深耕類型,根據央視公佈的最新名單,名單內包含的197家區塊鏈企業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技術開發之上的,各有分工,跟數字資產關係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除了節目中已經提到的萬象,唯鏈,布比之外,通過查閱名單,還發現了一家叫everiToken的企業產品服務。為避免過渡解讀的嫌疑,萬象和布比近年的觀點就不做羅列了,對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唯鏈和everiToken的意義似乎更大,唯鏈有自己的公鏈,VeChain(VET)市值排名25,everiToken似乎還沒有上線主網,可以關注。

央視再談區塊鏈,行業還停留在炒概念嗎?

第三點是嘉賓的觀點,這一觀點在我們之前的文章《深度:復星創始人樑信軍在混沌大學都講了些什麼?》中也有體現,我們認為,由於區塊鏈的發展階段較為早期,公鏈的變革不會很快發生,而是需要等到AI,5G發展成熟之後反作用於行業才可以。所以單純的區塊鏈技術只能運用於對公開透明,快速確權有強需求的地方,這個也就是節目中的首席提到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和數字版權。

我們把這三個領域拆解開來看,供應鏈金融其實對應到上面的第四點,是整個行業相對來講盈利能力較好的領域,主要的方式是軟件外包和銀企聯動,這兩個其實是一個事兒,就是我們說的聯盟鏈改造,比如企業有多人或者多子公司透明安全記賬的需求,就會有外包公司做一套區塊鏈系統嫁接到公司的財務,這個是軟件外包。再比如中小企業的記賬系統可以跟銀行的記賬系統單向或是雙向公開,這樣便於審計和融資,這個是銀企聯動。說白了都是給需要公開透明的領域做聯盟鏈或者私有鏈,提高運作的效率。產品溯源是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做的,而數字版權則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分散確權。

央視再談區塊鏈,行業還停留在炒概念嗎?

可以看出,整個行業的應用還是停留在很基礎的使用方式上,就好像刀耕火種的原始人只會用火而不懂烹調一般,原因是什麼呢?

用視頻中嘉賓舉例時說的一句話,“大規模的商用是有一個明確的指標的,比如它的底層技術必須非常的完備,應用場景非常的明確,用戶規模要達到一定的數量。”無法大規模商用的原因一定是不滿足這上面三者中的一個。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和數字版權,目前來看,其實只有產品溯源是同時滿足三個要求的,供應鏈金融和數字版權都存在用戶規模的問題,單純的改造系統只能提升系統內效率,整套系統永遠存在使用邊界和用戶規模的瓶頸。節目中沒有提到卻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比邊界更難打破的其實是國界。

央視再談區塊鏈,行業還停留在炒概念嗎?

所以不管從表面而言還是尋求更深層次的原因,區塊鏈技術仍然是一個需要很多時間的技術和行業,節目中也使用雲計算來做了舉例,今天的區塊鏈,也停留在類似十年前的雲計算髮展階段,需要不斷的試錯和努力才能得到普及,就像上面的第五點中強調的那樣,儘管經歷了熱炒,整個行業還是停留在炒作主題和概念的階段,加密貨幣是如此,上市公司也是如此,不可倖免。這與我們之前對整個行業的大致發展階段的判斷也是吻合的,綜合來看,不管是從技術發展,應用普及,還是公司營收佔比來看,區塊鏈都前路尚遠。

復星創始人樑信軍在談到區塊鏈技術時曾說“顛覆者都是這些被邊緣的人。你覺得不重要的、非主流的,它將來就是主流。以後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增量”。給浮躁的行業一點時間,區塊鏈一定可以還給我們一個驚喜。扳機已經扣下,

讓子彈飛一會兒。

(節目原視頻已附上。上述內容為根據節目進行的解讀,全為個人理解與判斷,與節目及嘉賓意見無關,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