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於區塊鏈如何應用落地一直爭議不斷,我們認為有必要用分層來梳理,根據對區塊鏈應用的泛化與深入程度,我們提出4層區塊鏈應用層級模型:分佈式賬本、價值傳輸網絡、通證激勵體系、資產數字化

第1層的分佈式賬本應用的作用有:(1)增強可信度、(2)提高協作效率。挑戰及對策包括:(1)如何保障平臺中立性。可採用主動合作共贏的戰略,以及競爭對手共同發展並通過跨鏈技術來解決(2)如何保證上鍊信息真實。短期內可引入第三方見證人、中長期採用物聯網及AI等技術;(3)提升交易速度。可通過技術分層架構方式來解決;(4)避免資源浪費。可通過降低計算冗餘和存儲冗餘實現; 本層將會在技術實現應用領域2個方面不斷吸收結合並發展擴大。

第2層價值傳輸網絡的作用有:(1)可清算(2)可追溯(3)助力普惠金融。挑戰及對策包括:(1)如何保持傳輸價值穩定。可使用對衝工具、穩定幣、法定數字貨幣等(2)如何保證交易合法性。可通過KYC/AML以及匿名性與可監管性平衡實現(3)如何保證交易安全性。可通過技術、社區、治理等實現; 主要趨勢將有3個方面:(1)各種支付結算類應用將會繼續落地(2)各類標準協議會逐步形成(3)穩定幣會逐步完善、法定數字貨幣或將加速

第3層通證激勵體系的作用有:(1)充分調動關聯方的貢獻(2)優化資源分配; 挑戰及對策包括:(1)如何定義挖礦行為。可通過分析業務發展瓶頸、建立產量遞減模型實現(2)如何賦予通證價值。可從保證通證好用、有價值、制定適度通證價值、建立用戶甄別機制等實現(3)如何平衡流動性與保值性。可通過匹配通證發行速度與使用速度、均衡使用權益與持有權益來實現; 企業級BaaS會逐步成熟,在商業生態共建、提高客戶信任方面將有更多應用。

第4層資產數字化是包含了證券通證化、通證證券化、有價資產數字化、無價資產數字化等4個方面。挑戰及對策包括:(1)監管政策不成熟。需要等待政策法規完善(2)高流動性帶來的風險。需要適度的建立流通門檻、加強審核機制、設立投資者准入門檻、加強投資者教育及項目早期輔導; 主要趨勢將是合規基礎設施的建設

以上每層的實現思路在對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濟的使用程度上層層遞進,靈活性和風險均會逐層升高。整體上,會呈現1、4兩層的應用更新更廣;2、3兩層的應用更多更深的大趨勢。

巴比特專欄

報告正文

1.引言

自從2009年初中本聰實現比特幣系統到目前已經經過了近10年的時間。在這10年裡,大量的區塊鏈技術以及區塊鏈應用被不斷的推出和使用。

從技術上看,區塊鏈技術已經從最初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實現了簡單支付功能的區塊鏈系統,到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實現更復雜業務智能合約功能的區塊鏈平臺,再發展到目前綜合使用分片、分層、跨鏈、新型共識機制、新型數據結構、可靠加密算法等多種區塊鏈技術。

從應用上看,區塊鏈從單純實現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功能,發展到對於供應鏈金融、票據等傳統金融行業的支持,再發展到當前區塊鏈可對各實體行業的進行“區塊鏈+”改造賦能的應用探索。由於可以承載和傳遞價值,可以說區塊鏈是繼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後一次新的技術浪潮,是人類從信息互聯網時代向價值互聯網時代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目前已有不少應用案例落地。應用領域主要包括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社交、遊戲、政務等,其中區塊鏈解決方案涉及產品溯源、信息存證、徵信、數字版權等。

巴比特專欄

2.四層應用模型

從以上統計可看到,隨著行業發展目前已有不少區塊鏈應用正在實施,但僅僅在傳統業務中加上區塊鏈技術並不意味著用區塊鏈真的解決了該行業內的業務痛點。而隨著2018年以來區塊鏈及數字資產市場規模的整體下降以及區塊鏈技術突破遇到的各類困難,各種關於區塊鏈是否真正可應用的質疑聲音也在不斷出現。

因此,我們有必要回歸到區塊鏈本身來探索其應從哪些角度來實現應用。火幣研究院根據對區塊鏈應用的泛化與深入程度,提出4層區塊鏈應用層級模型。該模型的每層應用可通過其典型特徵被分別定義為:

1)分佈式賬本應用,2)價值傳輸網絡,3)通證激勵體系,4)資產數字化

巴比特專欄

值得說明的是,其中各個層次之間,每一個應用層次的實現都是基於前一個應用層次,而又比前一層次更高階,屬於超集與子集的集合包含關係。

例如,分佈式賬本應用可視為是所有區塊鏈應用實現的基礎。價值流通和通證激勵體系以及資產數字化等均要基於一個透明、可信賴、無需第三方中介的分佈式賬本。但價值傳輸網絡的價值流通就是分佈式賬本應用的一種更高階的應用場景。

因此下文對於每個層次應用的討論是不包含更高階應用的,而是本層所獨有的應用。

其中,第1層的分佈式賬本應用,主要應用方向是實現分佈式存證效果的分佈式賬本應用,不涉及到對於通證的區塊鏈應用。這類應用更多的是利用分佈式賬本技術,實現業務信息的公開透明、防篡改、防偽造,主要包括數據存證、可信查詢等。因此第1層雖然已開始應用一些分佈式賬本技術,但更多的還是當前互聯網實現信息共享的範疇。

第2層的價值傳輸網絡,是基於分佈式賬本、藉助於已有通證(通常會基於法定數字貨幣或穩定幣),實現價值的互聯互通,以此形成價值互聯網的基礎。因此該層應用的最早和目前最典型的應用主要是最能體現價值流通的支付清算應用,是當前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轉型的關鍵一層。

第3層的通證激勵體系,是基於價值傳輸網絡、根據實際的應用場景定製化生成原生通證以產生通證激勵體系。可視作為一種升級版的積分,其流通、交換等環節均在鏈上完成,由單中心控制變成社會化傳播,從而實現“區塊鏈+”的通證經濟應用,為實體經濟賦能。

第4層的資產數字化,是基於通證激勵體系、對資產通證化的應用,可以使更多資產以權益型通證或資產型通證的形式上鍊,面向更廣泛的公眾實現更高的流通性,且基於通證的可編程性降低監管以及合規的複雜度。

下面我們對每一層級的應用進行分別討論介紹。

3.各層級應用介紹

3.1. 第1層:分佈式賬本

作為第1層應用的分佈式賬本,主要是利用分佈式賬本技術,實現業務信息的公開透明、防篡改、防偽造。

儘管從技術上來看,很多時候仍然會利用傳統的、已經較為成熟的分佈式數據庫技術,但已經開始與傳統互聯網產生區別。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分佈式賬本技術,解決了在沒有可信中介的網絡環境下的信任問題,實現可追溯、可查證、防篡改的信息共享。

在區塊鏈這個概念誕生前學術界已有拜占庭容錯的共識協議,例如80年代誕生的拜占庭容錯共識協議,2000年左右的實用拜占庭容錯協議等等,但由於應用場景有限並沒有得到學術研究的商業應用的重視。在分佈式數據庫領域內更多應用的是在一個不討論作惡情況下實現一致性的Raft和Paxos等共識協議。而共識協議而隨著區塊鏈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共識協議在近年來快速發展。這一點可以從與共識相關的專利數量上看出來。共識協議相關的專利數量在2015年後呈快速增長趨勢(2018年數字下降的原因在於專利申請和審核週期較長,暫未包含5月以後的數據)。

巴比特專欄

作為首個被大規模社會及商業實踐所檢驗的應用,比特幣將原有拜占庭容錯共識協議的適用範圍從只能容納少數節點推廣至了互聯網級別,極大降低了使用限制,為進一步的分佈式賬本研發和應用打下了基礎。

3.1.1.特性及案例

不涉及通證的分佈式賬本技術應用主要思路是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實現信息的防篡改記錄、高度透明共享與可追溯查證,圍繞信息可信的存證與取證實現信用增強。可以發揮出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強信息可信度、提高協作效率

1)增強可信度

從技術所能實現的效果上來看,分佈式方式、尤其是區塊鏈與傳統第三方中介方式相比,在存證取證方面有著較大優勢。

巴比特專欄

分佈式賬本技術背後的思想其實是與傳統社會使用的複式記賬的思路一脈相承,也類似於訂立合同時一式多份的做法,是希望通過在多個業務主體間共同保有多個備份來儘可能避免對記錄內容的篡改;而分佈式賬本技術實際上是將現實世界的這一做法以電子化手段在數字世界中予以實現,一旦達成一致則該共識信息會在網絡的各個參與節點上共同快速存儲記錄並在需要時快速比對,以此降低信用成本、增強可信度。

2018年9月7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公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即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一條規定指出:“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對以區塊鏈技術進行存證的電子數據真實性作出司法解釋,由此區塊鏈存證的法律效力得到進一步確認。作為互聯網技術與電子數據存證的新融合,存證上鍊給機構和維權模式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為實體經濟的資產上鍊和業務上鍊增添了更豐富的想象空間[1]。

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在浙江省杭州市掛牌成立。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宣判,首次對採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予以確認,並在判決中較為全面地闡述了區塊鏈存證的技術細節以及司法認定尺度。該案中的原告華泰一媒在訴訟階段通過第三方存證平臺保全網提交了一系列證據。保全網通過開源程序自動收集了網頁源碼和截圖等原始信息並打包壓縮,將哈希值等相關信息上傳至Factom和比特幣區塊鏈平臺上,以技術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人為干預的可能性,確保取證到法庭呈現過程中證據未被篡改。

我國在增強可信度方面還有一些應用案例:2017年,微眾銀行聯合廣州仲裁委、杭州亦筆科技三方基於FISCO BCOS區塊鏈底層平臺打造“仲裁鏈”;2018年2月,廣州仲裁委基於“仲裁鏈”出具了業內首份裁決書。通過“仲裁鏈”,仲裁機構能夠從證據產生初期就參與到存證業務的過程中,參與多方共識進行實時見證,當發生糾紛時,經核實簽名的存證數據即可被視為直接證據,極大地縮減了仲裁流程。

國外的一個典型案例為莫斯科的市民投票系統。莫斯科政府2014年推出了“積極市民”(Active Citizen)項目,讓市民通過投票參與到大大小小的城市管理決策中,比如新地鐵列車的取名、新的體育場館座位塗色等等。傳統的投票方式在大規模實施時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對計票結果也可能存在質疑。但莫斯科市民投票系統,基於以太坊區塊鏈平臺,每個市民可作為分佈式網絡的一個節點,記錄和存儲投票數據並實時查看計票情況。由於區塊鏈的數據不可篡改性,使得投票透明度大大提高,市民和政府之間的信任程度也會隨之提高。從2014年推出以來,該平臺已累計超過200萬用戶,共完成了3510次民意調查。

2)提高協作效率

在基於區塊鏈上增強可信度的數據基礎之上,區塊鏈可降低了業務合作過程中的信用風險和信用成本,提高多方的業務協作效率,進而服務於實體經濟。

2017年3月,國際海運第一巨頭馬士基航運與IBM Hyperledger項目合作,完成了對施耐德電氣貨物跨大西洋運輸的全過程測試,基於分佈式賬本+智能合約的區塊鏈平臺跟進了從提交採購訂單到交付貨物的整個過程,實時追蹤貨物位置,避免了國際貿易中官僚機構帶來的不透明性,將原本需要60天的運輸流程降低到兩週,並節省了厚達25cm的紙質文件。

3.1.2.挑戰及解決方案

第1層分佈式賬本應用的挑戰主要包括四個:

1)如何保障平臺中立性;2)如何確保數據真實、有效; 3)如何提升交易速度;4)如何避免資源浪費

1、如何保障平臺中立性

雖然採用了多中心的分佈式記賬技術,但目前很多區塊鏈平臺仍然會由1個或少數幾個單位來發起籌建;平臺上的運營業務合作伙伴一般也是發起單位的原有合作者或某些聯盟的成員等。這在發起階段的邏輯上固然說的通:需要一箇中心化單位採用集中式的方式來推動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新型技術推廣。但在業務不斷擴大後,則不應仍然是單中心的模式來運營,否則這會與區塊鏈本質特徵產生了矛盾,很難發揮出區塊鏈分佈式記賬與多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優勢,外界也會對採用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必要性產生質疑,難以維持分佈式應用的良性發展。

而發起者以及早期參與者毫無疑問會在包括資產所屬權、標準制定、數據積累等方面具有極強的先發優勢,因此如何保障平臺中立性是在應用時的第一大挑戰。

我們仍然以馬士基和IBM合作的航運區塊鏈平臺TradeLens為例。目前有人在調查後提出了對該平臺的一些質疑[2]:由於馬士基與IBM擁有該平臺的全部知識產權,許多與馬士基形成競爭關係的航運公司出於無法被公平對待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疑慮而拒絕加入該平臺。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首先應在戰略層面上以合作共贏的思維主動進行生態建設。許多已在本行業內佈局了區塊鏈平臺的行業領軍企業,在治理時應擁抱去中心或多中心的治理模式進行業務建設,讓渡部分權利來做大整個行業的蛋糕,避免因閉關自守而錯失行業的整體性發展機遇。

另外在戰術層面,多個互為競爭關係的實體均可佈局該行業,並利用跨鏈交互等技術形成多中心化局面。在當前世界整體經濟發展環境下,已極難見到有一家企業可以通吃該行業全部份額的絕對壟斷情況。因此,也可以利用這種原本已有的競爭關係來制衡其中一些早期發起者。多個競爭對手也可以在區塊鏈分佈式賬本實現上齊頭並進,共同佈局該賽道;並在需要進行業務合作時,利用跨鏈技術在多鏈間進行數據交互,共享業務平臺間賬本。

2、如何確保數據真實、有效

採用了分佈式賬本技術後一般都可認為記錄並流轉在區塊鏈平臺上的數據是真實可信的,但如何保證上鍊前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則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困難在將區塊鏈應用於溯源等鏈上鍊下結合較多的業務場景時尤為突出。短期內的解決辦法可以引入權威第三方作為驗證節點,通過傳統的公正鑑定體系對上鍊前的數據進行確認。這一過程與傳統的CA體系類似,而在鏈上,業務流程可通過智能合約自動、高效的完成驗證過程。但這種方式始終是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存在一定被人為惡意修改結果的可能性。因此同時還需要配合使用輔助手段來綜合使用,例如多人共同輸入、公眾監督、引入仲裁及獎懲機制等。長期的解決方式可以綜合使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來實現。據研究估計,2018年全球在IoT設備上的花費將達到7千7百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近15%,並預期在2024年達到6.5萬億美元。因此,物聯網設備的快速發展將會為保證上鍊數據的真實性提供硬件層面上的解決基礎。通過物聯網設備在終端自動採集數據,由設備按照設定好的智能合約進行上鍊,從源頭上在輸入端降低人為干預的機率;同時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例如對區塊鏈用戶的指紋、人臉、聲紋等多種生物特徵身份確認;對物體的圖像識別;對行為的實時數據分析檢測行為等。

3、如何提升交易速度

儘管有增強可信度、提高協作效率等實際效果,分佈式賬本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主要挑戰還在於如何提升交易速度。 比特幣的交易處理能力只有約7 TPS(每秒交易筆數)、以太坊最高也只有約幾十TPS。相較於傳統的金融系統,例如Visa峰值處理能力可達56000 TPS,目前分佈式賬本或區塊鏈系統的處理能力還很弱。

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可借鑑計算機網絡分層管理、各層標準化設計的思想,結合傳統互聯網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模型,可將區塊鏈技術架構分為三個層級:Layer 0 主要是數據傳輸層。Layer 1 層解決底層賬本問題,主要負責安全,妥協性能,注重於記賬功能。Layer 2 層解決廣義應用問題,主要負責性能,妥協去中心化,注重於計算功能。火幣研究院之前專門做過研究總結[3],其中:

Layer 0改進主要思路是通過加快全網節點之間的傳播速度來提升全網的確認共識,主要有中繼網絡(Relay Network)和OSI模型優化兩種方法。

Layer 1改進通過對公鏈本身的改進來提升可擴展性,即鏈上改進。其中網絡層的改進可以從驗證機制入手,典型代表是分片(Sharding)技術;數據層的改進是最直接的改進方向之一。比如增加數據區塊大小、改進區塊的結構、改進鏈式結構;共識層主要是改進共識機制。

Layer 2改進是指不影響該公鏈本身,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可擴展性的提升,即鏈下改進。大家可以發現Layer0和Layer1可改進的地方其實已經相對有限了,而Layer2可發揮的空間還比較大。跨鏈就是Layer 2層上很有前景的一個方向,路線上可以分為公證人機制、哈希鎖定、側鏈/中繼、分佈式密鑰等等;狀態通道是通過將部分流程移出到鏈外來提高區塊鏈的效率。其本質上是通過在不同用戶之間建立一個雙向通道,為不同實體之間提供狀態維護服務。具體的案例有閃電網絡、雷電網絡、Liquidity Network、Celer Network;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案,比如TrueBit是將複雜的計算鏈下進行來增強擴展性。Plasma是採用子鏈的模式。

4、如何避免資源浪費

分佈式賬本由於其與生俱來的多節點、多中心特點,所以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冗餘。這些冗餘一方面可實現多點備份的安全特性、避免單點故障,而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不當,則會將冗餘演變為浪費。這其中會包括計算存儲兩個方面。

(1) 計算冗餘。主要會存在節點對於交易的處理方面。首先是“挖礦”的計算資源浪費。在比特幣為典型代表的PoW共識方式下,為了獲取“挖礦”收益的節點會進行大量的哈希運算。據估計,僅比特幣網絡的挖礦就在全世界範圍內消耗的電力就可達2.55 GW,與愛爾蘭的耗電量相當,並且這一消耗仍在持續快速上升[4]。對於這一問題,目前許多區塊鏈平臺採用了多種方式來進行解決,例如換用資源更為環保的PoS、DPoS或BFT類共識算法,降低競爭挖礦的計算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將PoW的計算內容從無意義的哈希運算,應用於更為實際的運算場景。PoW本身最早應用在Hashcash時就是用來過濾垃圾郵件和防止DoS攻擊的[5]。目前也有很多區塊鏈平臺將PoW的場景擴展到了更多實用領域。

另一種計算資源浪費是區塊鏈交易和智能合約運行往往是需要每個節點復現的,即每個節點會進行重複交易處理運算,除了在對計算資源的使用上存在一定冗餘之外,還會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統的整體性能表現。解決這一問題,同樣可以利用上文提到的提升交易速度的擴展技術,例如分片、狀態通道等,將計算資源進行劃分,降低每個節點的重複性計算工作。

(2)存儲冗餘。存儲冗餘主要是計算後的分佈式賬本存儲部分。目前主要有三類方法可以解決:

鏈下存儲。將大文件,例如視頻、圖片等本身存儲在鏈下;鏈上之保存文件的哈希值,以降低區塊鏈的存儲壓力

輕節點方式。在網絡中僅適用少量保存全部賬本數據的全節點;其餘大部分節點採用輕節點方式,只同步和保存必要的區塊頭信息,包括交易哈希值、時間戳等,將具體的賬本信息交給全節點去維護,可以節約比較大的存儲空間。

分佈式存儲。與中心化存儲方式相對,分佈式存儲,包括IPFS、Storj、Sia、Swarm等分佈式存儲技術,除了防止數據的單點故障之外,還可以在整個網絡空間上建立起版本管理功能,避免額外存儲文件不同版本間的重複部分,節約存儲空間。

3.2. 第2層:價值傳輸網絡

傳統世界的載體是貨幣,基於傳統貨幣的價值體系有國界之分:不同的主權國家或地區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貨幣體系。在跨境使用或進行貿易時,這些不同的貨幣需要進行相互兌換,成本一般不低。

傳統價值體系也有銀行系統之分:商業貿易的交易支付、清算往往都要藉助銀行體系。傳統的銀行體系下,支付需經過開戶行、對手行、清算組織等多個組織及較為繁冗的處理流程,往往需要依賴第三方的中央清算機構,造成了支付及清結算費用高且效率低。

而且由於各個機構之間的配合存在不可忽視的協調成本,且該成本還會因為跨越的機構數量、機構類型與地理文化差異等因素而顯著上升,因此資金往往經過跨越多個主體的幾次倒手之後,其來源與去向就變得難以追查。

而更重要的是,這種割裂的價值體系會對普惠金融的實現造成巨大障礙。

但正如基於分佈式的網絡,信息得以無障礙的快速傳遞共享,產生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傳統互聯網;基於分佈式賬本,原本在單個業務中的價值載體可以通過流通產生更大的價值,將區塊鏈應用形成一個價值傳輸網絡,打破原有割裂的價值體系。所以可以說,從區塊鏈第2層應用開始,業務場景對區塊鏈的使用開始產生更為本質上的飛躍。

3.2.1.特性及案例

區塊鏈帶來的效率提升就是利用各方均信賴的通證作為價值和信用的流轉媒介,減少不必要的中間流程、提高清結算效率。分佈式賬本既可以保存普遍意義下的信息,也可以專門保存具有價值屬性的鏈上通證,可以連通原本價值流通不暢的市場,實現價值傳輸的網絡體系。在這種網絡中傳遞價值像傳遞信息一樣方便、快捷、低成本,同時還具有可清算可追溯能助力普惠金融等特點。

1、可清算

本層應用的首個特點是通過鏈上的通證,使價值流轉過程變得清晰透明,提高業務過程中多方對賬的效率,實現實時鏈上對賬、實時結算等效果。目前已有不少區塊鏈平臺在支付結算領域落地應用。

Ripple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之一。它是一家跨境支付的服務商,為銀行提供基於區塊鏈的快速國際支付結算服務。各銀行可通過簡單的API接口接入支付平臺,所有接入網絡的參與者都能看到同一個賬本,銀行可以實時點對點跨國轉賬,且支持各國不同貨幣;匯款的到賬速度可達5秒(SWIFT匯款的速度是30分鐘-3天),成本也比SWIFT低60%左右。

除了實現跨境支付結算之外,更重要的是進行支付結算類的區塊鏈系統往往同時會設計實現一個支付結算的協議,例如Ripple的InterLedger協議。Ripple不僅設計了價值載體的通證,同時還制定了銀行後臺賬本的標準規範,目標是為了銀行間共享清結算數據更加容易,打造一個可取代現有的SWIFT的跨境支付網絡。類似於信息互聯網建立之初誕生的HTTP協議、SMTP協議等,這類區塊鏈的專有協議會建起區塊鏈應用的底層基礎設施。

2、可追溯

由於區塊鏈賬本對交易記錄的透明特性,每筆交易的付款方和收款方都在鏈上進行記錄,這樣可實現可追溯的特性。特別是對於採用了UTXO的區塊鏈系統,可花費的金額都對應於之前一筆或多筆交易的輸出,可以很自然的追蹤到交易的全部歷史記錄。這種可追溯的特性可以在許多需要對資金進行追蹤領域內得到很好的應用。慈善捐款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場景。

2013年4月21日,李連杰的壹基金公佈了雅安地震的比特幣捐贈地址:1DUMifqLdCRvx6tAzafwDC2tKRntRAAm3z,並表示已收到意向捐贈50比特幣。這也是比特幣第一次在中國成為捐贈物。使用比特幣的捐款時效性高,且全程公開透明,所有人都可以根據這個地址來監控捐款情況。同樣,資金從這個地址流出的情況也可以被大眾監測。這樣可以監督資產機構的資金使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資金挪用。

無獨有偶,在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的山體高位垮塌災害的救援過程中也出現過比特幣捐款。嘉楠耘智捐助給成都市慈善總會32比特幣,價值約8.1萬美元。

國際上,公開數據顯示,共同基金巨頭Fidelity Investments旗下的公共慈善機構Fidelity Charitable,在2016年全年募集了700萬美元的比特幣捐款;並且2017年僅前半年,這個數字就達到了900萬美元,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

3、普惠金融

如何更好的進行KYC是傳統金融機構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因為KYC過程存在許多難點,包括:客戶資料受監管、受保護或被刻意隱瞞,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提高準確度;為保證形式要件完整而使得KYC過程冗長;KYC後的客戶資料可能會被洩漏或濫用等等。

另一方面,在現有銀行體系進行支付轉賬都需要依賴於銀行賬戶體系。在銀行無法觸及的地區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轉賬就變得十分困難。據世界銀行統計,2017年世界上仍有17億人沒有銀行賬戶[6]。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這意味著世界上有17億人無法利用銀行進行基本的儲蓄、匯款等業務。而更重要的是,銀行絕大部分現有金融服務又依賴於客戶的KYC情況、過往金融記錄等銀行數據,而很難將金融服務延伸給這些真正需要融資的貧困人群等。普惠金融就是需要解決這些問題,讓儘可能多的大眾人民享受到金融服務。

區塊鏈對個人的價值傳輸網絡首先可體現在對KYC的提升上。利用密碼學構建起的區塊鏈體系,可以使得每個用戶的身份不可偽造、行為不可抵賴,可形成KYC的數據基礎;其次可以利用區塊鏈的點對點支付功能,快速進行個人資產可信交換;最後,基於區塊鏈上的各類可信數據,區塊鏈可逐步構建出真正的普惠金融體系。

美國支付匯款公司Abra在菲律賓市場應用區塊鏈技術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和上文介紹的情況類似,菲律賓大約70%-80%的人口沒有銀行賬戶,且銀行間市場極不發達不利於資金流動。同時菲律賓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經常需要將勞務所得寄回菲律賓國內。因此菲律賓的跨境匯款服務需求一直很高。在2015年,匯款總額達到菲律賓GDP的10%。

為了解決這一供需矛盾,Abra採用了“比特幣區塊鏈+人體ATM”組合技術:匯款過程發生在用戶的Abra賬戶之間,通過比特幣完成,以比特幣為媒介的匯款沒有中間費用以及清算時間,中間清算過程由比特幣區塊鏈來完成。而存錢、提款過程通過人體ATM(即認證的Teller)進行現金和電子現金的互換。而Abra後臺通過比特幣衍生品進行對衝,保證用戶轉賬金額的價值穩定。

3.2.2.挑戰及解決方案

儘管用區塊鏈實現一個價值傳輸網絡是較為典型和較早落地的一類應用,但在實踐中仍有一些挑戰,主要包括: 1)如何保持傳輸價值穩定;2)如何保證交易合法性;3)如何提高交易安全性

1、如何保持傳輸價值穩定

正如對於通訊需要保證信息傳輸穩定可靠,使得信息傳輸不失真並可被接收方使用一樣,價值傳輸網絡也需要在兩方面保持穩定:一方面應確保價格穩定,而不是隨著數字貨幣媒介波動而波動;另一方面應保證價值可用,當傳輸的不是法幣時,接收方是否同意並可正常使用。

這個挑戰的解決方案可包括:

通過對衝工具來穩定價值。在對衝的衍生工具方面,目前已經出現了場內交易的比特幣期貨,最早是CME和CBOE於2017年底推出;場外交易方面較常使用的是CFD差價合約,由雙方同意即可簽訂協議。

可使用穩定加密貨幣。目前加密數字貨幣世界中也有一些專門用來實現價值穩定的穩定幣,實現方式包括法幣抵押、數字資產抵押、算法央行等。目前合規穩定幣都是通過抵押法幣來發行加密貨幣,價值與法幣是1比1錨定,比如PAX、GUSD、USDC、TUSD等。之所以稱為合規穩定幣,是因為這些加密貨幣在發行和託管上有牌照的背書。比如PAX、GUSD是由持牌的信託公司自行發行並管理收到的法幣。USDC、TUSD是由持牌的貨幣轉移(Money Transmitter)公司以匯款的名義發行並銷售穩定幣,而託管則交給銀行等第三方機構。

在穩定幣的基礎上,可能還會有新的解決方案,例如法定數字貨幣。這是指由國家推出的數字貨幣,具有法幣地位,可直接用作支付。比如瑞典央行準備跟IOTA合作推出電子克朗(e-Krona),目前正在初始階段,預計2019年面世。有了法定數字貨幣做媒介,可完成價值傳輸的“最後一公里”,不需要再把數字貨幣轉換成法幣,而是本身就可以作為法幣而直接支付。

2、如何保證交易合法性

區塊鏈天然的帶有一定的匿名性,用戶只需要持有私鑰即可控制其在鏈上的資產及相關信息;也有以門羅、達世等為代表的一些加密貨幣以匿名、隱私保護作為其主要實現思路。但隱藏了交易具體信息的同時,這些加密貨幣也可能被用來實施金融犯罪,因此需要引入現實世界中的監管。

解決思路之一是加入KYC/AML的流程。類比互聯網世界入網的時候需要進行身份認證和註冊一樣,這個流程可以在交易過程中,也可以在鏈上用戶的地址創建時就進行,一勞永逸的證明該用戶是可信用戶。

解決思路之二是進行匿名性和可監管性的平衡。在KYC時採取匿名的信用背書模式,將身份信息與交易信息在展示時進行隔離。比如銀行、房產中心等為雙方背書,交易相關人員可以看到對方“被銀行認證”“被房產中心認證”等身份標籤,但隱藏交易對手方的具體身份信息。

3、如何提高交易安全性

價值傳輸網絡由於自身的價值屬性,會吸引更多的惡意攻擊。相較於以往普通網站攻擊造成的癱瘓,對價值傳輸網絡的攻擊一旦成功,一般也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就需要不斷注意對安全體系的建設。

首先在於技術開發過程中。目前有比較多的辦法可以儘量避免系統出現安全漏洞,包括傳統測試中常採用的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等。除了人工審查外,對於智能合約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形式化驗證,即基於已建立的形式化規格,對所規格系統的相關特性進行分析和驗證,以評判系統是否滿足期望的特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分析系統,並儘可能地發現其中的不完備以及風險。另外,我們也可以在一開始開發系統的時候就採用安全開發庫,比如以太坊智能合約常用的OpenZeppelin開發庫。它是由智能合約審查服務商Zeppelin整理出的一種最佳實踐集合。使用這樣的安全開發庫模板也不一定是絕對安全,例如前段時間發現其存在的ERC20模板函數返回值問題。但是這些庫會有人去不斷的更新維護它,且有良性循環的效應,會被不斷維護與更新完善。

其次在於社區。可以調動社區力量來提高安全性。比如推出漏洞獎勵機制。現在很多軟件公司都會推出這樣發現漏洞即給予獎勵的機制,也衍生出了白帽黑客這種職業。基於自己的安全技能,白帽黑客專門為系統發現漏洞。基於全球最大的白帽黑客社區HackerOne的一項調查,約有12%的白帽黑客年收入在2萬美元以上;有25%的人所獲漏洞獎勵佔其年收入的50%以上;近1/4的人沒有報告發現的漏洞,僅僅是因為該公司沒有提交漏洞的渠道。

最後還可在於治理。網絡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為了對抗惡意攻擊,可保留一定分叉的可能性。當遇到攻擊時,可選擇分叉,廢棄記錄著惡意盜取交易記錄的鏈。網絡節點也可具有不同權責。在犧牲一定去中心化程度的基礎上,這些監管節點可在交易屬性判斷和分叉引導上行使更大權限範圍內的管理職責。

3.3. 第3層:通證激勵體系

這一層級應用的顯著特點是在區塊鏈上引入了通證經濟學的激勵機制。根據真實業務場景應用、以區塊鏈通證為價值載體而建立的通證激勵體系可視作為一種升級版的會員積分計劃。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不依賴於發行方的社會化傳播:與傳統模式不同,運用區塊鏈技術的通證激勵體系,其通證的記錄、流通、交換、交易等環節均在鏈上完成,由單中心控制變成社會化傳播。

2、可編程的實體經濟賦能:成為“區塊鏈+”通證經濟的重要基礎,為實體經濟賦能提供新的技術和商業解決思路。

通證起源於薄記和交易的需求,是記錄信息和交易的原始憑證。從原始社會以泥塊、貝殼、牲畜和金屬等為代表的實物通證,到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以複式記賬為代表的文本通證,發展到如今以分佈式賬本為代表、由加密和共識算法等生成的代碼通證,通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一直處於不斷進化的過程中,以適應技術進步和商業創新。

在區塊鏈模式下,通證被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憑證”。這其中有三個關鍵詞:第一是加密數字,參與各方通過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加密算法、數字簽名等區塊鏈技術進行交易記賬確認;第二是權益憑證,即代表了某種或者多種權益的價值載體,例如所有權和收益權;第三是可流通,通證可以被某個場景使用而消耗,也可以進行相應產品和服務的兌換。

巴比特專欄

由於區塊鏈通證具有分佈式記賬的特點,因此以其作為價值載體而建立的通證激勵體系,不僅可以借鑑傳統會員積分系統的應用思路,而且能夠解決原有積分體系使用率低、應用場景少、生態效應弱的痛點。

3.3.1.應用特性

通證激勵體系可實現的特性主要有2個方面:1)充分調動各個關聯方的貢獻;2)優化資源分配

這些特性雖然在傳統會員積分中也有所體現,但在仍存在一些缺陷,可以通過區塊鏈模式的通證激勵體系進行完善。

(1)打破積分孤島困局,充分激勵利益相關方

傳統會員積分是企業為了提高顧客忠誠度而採用的營銷手段,其積分的管理基於中心化數據庫進行,由於不同行業和企業往往各自發行不同的積分,難以形成通兌通用,因此積分的使用效率偏低。根據Bondinsights品牌忠誠度2016年度報告,活躍會員的比例只有50%,20%的會員從未兌換過積分。卡勒奎公司發佈的忠誠度調查報告顯示,導致消費者不再積極參加會員積分計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會員積分無法提供令人感興趣的商品或者服務,二是賺取積分獎勵的方式過於單一。

積分聯盟就是在傳統會員積分計劃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新型組織,它指兩家以及多家企業通過實施共同的積分計劃,達到互認積分、共享客戶,最終實現互惠互利的營銷手段。典型積分聯盟的運作模式如下:

巴比特專欄

其中,積分結算平臺由積分運營服務商進行代理,最主要的職能就是管理和運營積分結算平臺系統,在相應信息流、積分流和服務流的交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這個服務商可以是聯盟主體企業的部門,也可以是具備較強技術實力和豐富管理經驗的IT服務商。儘管積分聯盟擁有美好的建設初衷,但在實踐中往往由於信任機制和技術手段的缺陷,導致企業積分聯盟仍然難以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

相比於傳統的會員積分,區塊鏈積分結合分佈式賬本的加密和共識算法等技術優勢,解決積分發行方、交易方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可以有效打破傳統積分的數據孤島困局,充分激勵利益相關方。積分聯盟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實現積分數據記錄和交易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為積分聯盟的多方協作提供安全可信的環境,不僅大幅增強企業聯盟對積分發行和管理規則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同時也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聯盟,從而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積分兌換和應用場景。

巴比特專欄

在具體實踐中,區塊鏈積分的生成實際是積分聯盟主體賬戶基於區塊鏈系統合約協議而發行的加密數字資產,該數字資產的流轉是不同區塊鏈賬戶之間的“交易”行為。區塊鏈積分的交易過程如下:

巴比特專欄

(2)可編程的組織治理機制,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功能

傳統的市場資源配置機制主要包括價格和企業。前者通過市場價格波動調節資源的供給和需求,而後者則在缺乏價格參考的情況下,由企業扮演著在組織內部協調資源的角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在1937年發表著名論文《企業的本質》,認為企業形成的本質是企業組織勞動分工的交易費用低於市場組織,因此企業是一種替代市場價格配置資源的組織,兩種機制之間的邊界由兩者交易費用的高低決定。

隨著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突破和廣泛應用,以共享經濟平臺和分佈式自組織為代表的組織形態逐漸湧現,並在數字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身份和角色。這意味著在價格機制和企業機制以外,存在著第三種市場資源配置機制。原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將這種經濟模式定義為“算法經濟”,在算法經濟中,人們將生產經驗、邏輯和規則總結提煉後“固化”在代碼上,使生產經營活動無須人工干預,自動執行,大幅改善資源配置的匹配效率和交易成本[8]。

除了經濟激勵規則代碼化之外,通證作為價值載體在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上同樣重要。加密算法經濟之所以能夠在無需傳統信任中介的背書下,有效啟動市場並降低網絡成本,是因為通證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持有權利。對於分佈式自治組織而言,並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資產負債表和代表股東權益的股票憑證,但是Token持有者可以通過參與社區投票來實現治理權[9]。

在區塊鏈模式中,人們的行為貢獻都能通過算法規則和通證機制實現分佈式賬本的確權,因此豐富的組合式和條件式權益就構成了通證的高階權益。由於通證的高階屬性,使得原來在現實世界裡不能被確認、定價和交換的“暗物質”,通過加密化和比特化的方式成為區塊鏈世界上難以篡改的私有產權。

我們對高階權利的分類及相關描述如下:

巴比特專欄

由此可見,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恰好為數字經濟提供了全新的資源配置手段和組織治理模式。一方面,區塊鏈的通證激勵體系對用戶貢獻積分化,並通過點對點網絡進行登記存管、轉讓交易和清算交收,實現區塊鏈積分的不可篡改和分佈式數據存儲,打破價值互聯互通的孤島困局;另一方面,區塊鏈的可編程合約使得通證的交易流程和清結算智能化,並通過賦予通證多維度的高階治理權益,大幅提升組織內部和組織之間的資源配置效率。

3.3.2.典型案例

將區塊鏈技術引入顧客忠誠度計劃和會員積分系統,是通證激勵應用體系的典型思路。在傳統的銷售模式下,顧客獲取會員積分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進行購物消費,商家一般會根據消費金額的大小進行相應積分的發放,而積分的使用場景,往往也是通過重複購物優惠來實現;隨著互聯網平臺模式的發展成熟,企業對多種行為貢獻進行獎勵來提高入口流量以及用戶粘性,從而結合消費和廣告等形式達到變現目的;當互聯網營銷模式進一步演變和創新,會員積分已經不僅僅是終端消費者的忠誠計劃,同時也可以成為渠道商和分銷合作伙伴的激勵管理手段,例如以阿里媽媽、京東和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淘客平臺,通過佣金分發獎勵推廣行為,既提高了電商平臺的精準營銷效率,又滿足了合作伙伴專注圈層生態建設和推廣等服務的需求,而且還使得消費者能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電商平臺上同等質量的商品,一舉多得。結合區塊鏈積分建立的通證激勵應用體系,從“購物挖礦”到“行為挖礦”目前有以下幾個較為典型的案例。

1、日本LINE公司的積分

日本是一個積分文化非常普遍的國家,各類積分至少有600種,日本鐵道交通部、藥妝店、二手書店、咖啡店等等都在發行自己的積分卡,但都是在自己的體系內使用,且適用範圍也極其有限。

日本的LINE公司是日本即時通訊軟件巨頭,其推出的軟件產品可類比於中國的微信。LINE於2018年8月31日宣佈即將開展區塊鏈項目Link Chain,並且將發佈通證Link,接著又在9月底公佈“LINE通證經濟”構想以及一些列的DApp設想,包括內容、商業、社交、遊戲等。在LINE的設想裡,通證體系內的一切用戶行為都可以算作挖礦,比如知識板塊的問答、答題板塊的競猜、美食簽到等板塊的分享等等。因為這些用戶行為其實都在為生態系統貢獻用戶行為數據,所以都應該獲得通證獎勵。

用戶拿到這些LINK積分之後,可以在多種渠道使用。首先是可在各個DApp中作為現金使用。不管是在體系內哪個DApp中挖礦產生的,都可以在整個體系的所有DApp中使用,實現了通證的跨場景流通。其次,如果用戶不想使用這些LINK通證,只要用戶所在的地區存在這些可以實現積分現金化的交易市場,也可以在交易市場上出售。

2、網易星球

2018年2月上線的網易星球,是一款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的生態價值共享平臺。星球通過獎勵原力(相當於動態的積分會員等級)和區塊鏈積分“黑鑽”,原力值越高,蒐集獲得的黑鑽越多,用戶可以通過完成星球提供的各種行為任務(比如簽到、分享、發現原創音樂、閱讀資訊等)獲得原力值並收集黑鑽,在拍賣模式下,用戶可以使用黑鑽進行產品交換。進一步地,當更豐富多樣的行為在網易星球上產生,用戶在旅行、健康、教育程度、社交信用、娛樂、購物等偏好信息的數據價值就會沉澱在黑鑽上,實現數據創造者真正擁有自己數據的目標,用戶可以通過區塊鏈錢包的私鑰來自主管理黑鑽的使用,從而與網易星球平臺上的合作企業進行價值交換。目前,網易星球基於網易生態內的優勢,選擇和網易雲音樂、網易雲課堂等企業進行合作,併成為星球區塊鏈的共識節點。未來,網易星球將會與更多區塊鏈+場景應用的結合(如“區塊鏈+內容”和“區塊鏈+音樂”、“區塊鏈+ 遊戲”、“區塊鏈+電商”),構建更加開放共贏的生態聯盟。

巴比特專欄

今年9月份網易區塊鏈服務NBaaS正式上線,並在國產武俠遊戲《逆水寒》中進行了落地應用。在《逆水寒》遊戲裡上線一個名為“伏羲通寶”的區塊鏈積分,玩家可在遊戲內申請採礦許可證(實際上是一個哈希地址)。玩家的遊戲行為會產生相應“算力”,每天根據全服務器對玩家的總算力進行結算,瓜分掉5萬枚“伏羲通寶”,伏羲通寶總量1.63億枚,其中7630萬枚可供玩家開採,每天固定產出5萬枚,每兩年產量遞減50%。

巴比特專欄

根據火幣區塊鏈研究院的觀點,依託區塊鏈積分的創新運用,傳統網遊可不僅可以增加遊戲的可信度以及玩家的黏性,而且還能有效激勵玩家的創作慾望。對於遊戲玩家而言,一方面通過區塊鏈分佈式記賬的技術,可以確保自己的虛擬資產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區塊鏈積分增加虛擬資產的流動性,方便玩家在不同遊戲和服務器之間實現遊戲虛擬資產的轉移,大幅延長網絡遊戲及平臺的生命週期[10]。

3、玩客雲的“鏈克”計劃

鏈克(LinkToken)是指在玩客雲共享計算生態中,用戶通過玩客雲智能硬件分享網絡帶寬、存儲空間等計算資源獲得的獎勵。整個挖礦的流程是這樣的:迅雷技術平臺會從企業客戶處收集一些下載或緩存的任務,提供給用戶,然後用戶通過玩客雲智能硬件分享自己空餘的網絡帶寬、存儲空間等計算資源。迅雷技術平臺再將用戶提供的計算資源進行整合打包出售給企業客戶(比如直播平臺)供他們使用。提供計算資源的用戶可以得到相應的積分(鏈克)作為報酬。獲得報酬之後,可以使用獲得的鏈克兌換共享計算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如視頻網站會員特權服務、網絡加速服務、雲存儲服務、共享內容服務、遊戲內容服務等等。這樣一來,就充分調動了體系內各個用戶的力量,也使帶寬等計算資源得到了更優化的分配。

3.3.3.挑戰及解決方案

通證激勵體系的設計牽涉面較廣,具有不少挑戰。主要包括:1)如何合理定義挖礦行為與其獎勵;2)如何賦予通證價值;3)如何保證通證流動性與保值性的平衡

1、如何合理定義挖礦行為與其獎勵

這一挑戰本質是要通證應如何產生的問題。這其中包括:如何合理定義挖礦行為以及如何平衡冷啟動與可持續性。

合理定義挖礦行為。挖礦的本質是參與社區活動、做出了對整個網絡有意義的貢獻後獲得獎勵的過程。因此合理定義挖礦行為,即應該獎勵最應該獎勵的行為,否則挖礦將流於形式而無法真正促進通證經濟體系形成良性循環。要解決這個問題可從對業務發展的分析入手,判斷阻礙業務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所在,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鼓勵。

巴比特專欄

平衡好冷啟動與可持續性。今年我們看到許多挖礦類區塊鏈平臺的“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避免這一情況的關鍵應在於平衡好激勵體系中對於激勵冷啟動與保持可持續性的關係,例如可建立產量遞減的模型:在冷啟動階段,給予早期參與貢獻者更高的挖礦獎勵;但系統不能一直保持這樣高水平的獎勵,在冷啟動過後應逐漸降低早期紅利直至消失,即獎勵挖礦獎勵,建立起系統可持續性。

2、如何賦予通證價值

在通證經濟設計體系中,通證本身所代表的價值需要進行合理設計。

一方面應為通證賦予足夠多的價值,對用戶有足夠的吸引力。解決方法首先在於通證本身需要具有足夠多、足夠合適的使用場景,可解決一些業務痛點,從使用角度吸引用戶。其次,通證本身在不同階段需要具有不同性質的價值,從獲得收益角度吸引用戶,例如冷啟動階段需要有足夠的溢價、長遠來看需要有足夠大的價值增長空間。

而另一方面,應防止用戶過度“薅羊毛”。首先在於通證應具有合理適度的價值。除利用市場化手段進行調節的通證價格外,通證還具有的內在價值可隨著使用場景及未來表現而變化。如果賦予的權益或獎勵顯著高於其內在價值,就可能會帶來比較大的投機行為;其次,可以在運行過程中設置合理的保障機制,例如對用戶的基本信息、過往使用記錄、當前使用狀況等進行數據挖掘分析並進行干預。

3、如何保證通證流動性與保值性的平衡

用戶在使用通證時可能會同時具有多種需求,比如使用上的流動性與持有上的保值性等。在這兩個特性背後隱藏了通證的使用權益和持有權益。通證的使用權益是,每次使用了就消耗掉了的權益;通證的持有權益是指,只要用戶證明自己有通證,就可以享受權益。這兩者對於體系會有不同的影響:持有權益越多,用戶傾向於持有通證,市面上流通的通證就變少,價格容易上升,但也可能出現太大泡沫最終崩盤;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權益越多,流動性會變好,但同時通證也容易貶值,導致用戶喪失信心而離開這個體系。

平衡好這一關係的一個解決辦法是,讓通證發行的速度與通證使用的速度相匹配,使得整個系統的通證供給與需求達到平衡狀態。另一個解決辦法是,設計好通證的使用權益與持有權益保持均衡的比例。

3.4. 第4層:資產數字化

資產數字化是通證激勵體系的高級應用形態,但可應用的概念範圍也最為廣義化,因為任何資產都可以上鍊,並且具有以下特點與優勢:

1)鏈上的通證背後有實際資產作為支撐,是資產的數字化形式,並不是憑空生成

2)大額不可拆分的資產在數字化之後,將形成可拆分的所有權(fractional ownership);

3)資產數字化之後可自由流通,且有7/24的流通性;

4)數字化資產可以全球性流通,沒有國界限制,資產間交互性更強;

5)數字化資產可編程性強,可實時清算交割,且清算交割的成本較低;

6)可較為便捷、低成本的實現KYC/AML,資產交易可以實現自監管

但由於資產數字化常常具備諸如物權、債券和收益權等典型證券屬性,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還處於相關監管部門不斷探索的階段。

在法律層面,目前業界對通證的分類管理探討較為深入。例如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將通證分為三大類:支付型、實用型和資產型。支付型通證具備加密數字貨幣的支付屬性;實用型通證用於非金融應用或服務;資產類通證作為一種資產憑證,往往代表著對實物、公司、收益、參與分紅或利息支付的權利等,更像債券、股票或衍生品類似,可用作支付利息或股息,也可被用於大規模的標準化交易。

美國證監會(SEC)則將通證劃分為兩類:實用型通證(utility token)和證券型通證(security token)。而SEC判斷某個通證是否具備證券屬性則通過Howey Test來進行鑑別。Howey Test是美國最高法院用來判定一個商業活動是否具有證券化屬性的一個標準。該測試主要針對以下四個問題進行判別:(1)該通證的發行是否需要一定量的資本投入?(2)是否投資於一個共同的事業?(3)投資人投資於該通證,是否出於未來賣出該通證獲取議價收益的目的?(4)投資人是否不參與經營,僅通過發行人或第三方的努力獲取收益?如果對這四個問題的答案為“是”,則該通證被認定為證券。

火幣研究院綜合目前業界對資產數字化的應用探索,將數字化資產的分為以下4類:

<1>證券通證化

<2>通證證券化

<3>有價資產的數字化

<4>無價資產的數字化

3.4.1.特性及案例

1、證券通證化

證券通證化是指本身是傳統證券的資產轉變為採用通證化、數字化的形式,比如數字化的股權、債權、衍生品等等。

Tzero是證券數字化中一個很典型的帶有分紅屬性的股權通證的案例。Tzero平臺是美國上市公司Overstock旗下推出的持有ATS牌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是第一家拿到合規牌照的Security Token交易平臺。在Tzero平臺上,證券發行方可以在經審核之後發行證券型通證,並且可以實現證券實時交易,也就是T+0交易。傳統的股票交易市場通常是T+3模式,即交易指令下達後,3天后才正式完成交割。這個平臺預計是2019年上線,目前還在開發階段。

Tzero平臺本身在2015年12月也已經獲得SEC批准通過區塊鏈來發行本公司的股票。該通證將給予持有者針對Tzero公司的分紅權及其他股東權益。Tzero公司將每季度按持有比例派發公司總收入的10%給持有者,收入主要就是平臺的交易手續費。

2、通證證券化

各種數字資產的融資過程都應屬於這一類別,比如通過美國Reg A+, Reg D, Reg S等合規融資渠道進行STO的各種Token,在平臺上線前,無法享受任何使用權或收益權,本質上都是一種證券,與傳統證券沒有太大區別。其實早在“STO”這個名詞出現之前,美國就有通過SAFT(未來代幣簡單協議)融資的ICO,SAFT從屬性上來看本來就是一種證券,所以在本場景下,是將通證證券化。

FileCoin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FileCoin本身屬於功能型通證,該項目目標是為數字貨幣存儲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網絡,用戶可以有效地將其閒置容量出租,作為回報,用戶將得到FileCoin。FileCoin首次通證發行開始於2017年8月10日,於9月8日結束,共募集到2.57億美元(含預售籌得的5200萬美元)。FileCoin通證的發行開創了SAFT融資的架構。SAFT(Safe Agreement for Future Tokens)協議是一種類似期貨的金融衍生品,符合美國證券法Reg D中Rule 506的豁免要求,屬於合規融資方式。通過SAFT協議,融資主體並不直接出售股權或通證,而是出售未來通證的使用權以及價格增值。SAFT協議中會註明合格投資人所購買的通證數量和價格、通證釋放的時間和規則、以及如果項目不能正常上線的退款機制,其中合格投資人需要通過KYC的流程。從SAFT協議的屬性可以看出,投資人並沒有直接持有通證本身,而是持有了一種證券。

3、有價資產數字化

主要包括有價資產的上鍊,併產生可拆分的所有權,比如TUSD等穩定幣是抵押美元生成的數字資產,我們也可以對黃金、房產等有價資產進行數字化上鍊。

據Bloomberg報道[11],美國一家開發商與區塊鏈初創公司Fluidity合作,將一幢價值3650萬美元的公寓樓的債權通過區塊鏈通證化的拆分成數字形式的股份(digital shares),即每個區塊鏈上的token都代表一個公寓的債權,並可進行交易。這樣,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可以購買其中的一些份額,而不需要一次性成套的買下公寓,即通過區塊鏈技術把“地契”、“房本”等傳統不可拆分的資產權益進行拆分,並以通證的方式出售,大大加強了資產的流動性。Fluidity公司進一步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真正的改變傳統的房地產行業存在許多中介的低效率情況,甚至可以不需要銀行參與。

無獨有偶,泰國土地和房產通證化的平臺ABT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該平臺是泰國亞投集團與泰國和柬埔寨政府合作推出的,於2018年7月30日召開發佈會。泰國亞投集團以金融資管和實業銷售著稱,所以本來在房地產領域就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平臺目前的通證化也是基於亞投集團在柬埔寨的一塊百萬平方米的商業用地而展開,讓投資者可以以小額度資金參與大宗土地份額化投資,投資的同時配送ABT資產代幣作為憑證。

4、無價資產數字化

主要是無形資產的上鍊,每一項資產可對應一個唯一的通證(NFT),比如一張證書、一首原創音樂、一件遊戲裝備,在上鍊之後可以產生更強的流通性。

音樂產權平臺MusicLife是這一數字化方式的一個案例。MusicLife的模式是把每一個音樂作品都當成一個“公司”,有成長期、成熟期、公開上市期,並且以一個非常公開透明的方式給每個音樂作品定價。該平臺體系中存在兩種通證,一種是代表產權的MusicToken音樂通證,一種是用來支付的米特幣。在每一首音樂被創作出來的同時,可以對應生成一個MusicToken (MSCT)音樂通證,代表著這個作品的產權。系統根據每首作品的真實收聽量、收聽深度、收聽活躍度,公平公開的定價。同時還推出的硬件產品MusicLens,在播放的同時通過面部識別等技術來獲取作品的真實收聽情況。在達到5萬次播放量後,每個MusicToken(MSCT)都可以選擇“上市”,並且拆分成多個股份,在MusicLife音樂交易平臺自由交易,此時原創作者不再是唯一產權人。對於用戶(或稱其為礦工)而言,他們可以使用法幣或在交易所購買數字貨幣MitCoin (MITC)用作付費聽歌,同時自動購買該MusicToken的股份,在下一位用戶付費收聽時獲得相應比例的分紅。作品的每一筆收益都將100%作為分紅。另外,僅僅聽歌這個行為也可以獲得積分,積分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也可以換成米特幣。在獲得米特幣之後,用戶可以選擇將米特幣作為付費聽歌的現金使用,也可以選擇在交易所賣掉。因此在這個案例中,原本流通性不強、沒有公允價值、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在映射成音樂令牌之後可以在音樂市場上自由流通,並且可以由市場來自由定價,實現了一個較為典型的無價資產數字化過程。

3.4.2.挑戰及解決方案

(1)監管政策還不成熟

尤其是對於證券型的通證,目前部分國家政策較為空白,部分國家對於標準的界定、牌照的審核都還在摸索中。另外,合規監管政策可以寫入智能合約實現自監管,但不同國家的證券標準和要求不一樣,如何統一標準也是一個問題。

(2)如何規避短時間內積累的大量風險

通證經濟體系所帶來的流動性增長,會在短時間內積累出大量的風險,如何規避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解決思路及辦法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包括並不限於以下幾點:

(3)適度建立流通門檻,例如大規模流通的項目需要先經過小範圍試運營

(4)加強審核機制,包括交易所牌照與項目本身的審核

(5)設立投資者准入門檻,加強用戶及投資者教育

(6)針對早期項目給予輔導

4.未來發展趨勢

綜上可以看到,區塊鏈每層應用的實現思路與應用邏輯各有區別,在對區塊鏈與通證經濟的使用程度上層層遞進,因此在未來發展趨勢上也會各有特點。

4.1. 分佈式賬本

作為整個區塊鏈應用模型的基礎層次,第1層分佈式賬本可涵蓋的範圍會在技術實現和應用領域2個方面不斷吸收結合並發展擴大。

(1) 從技術實現來看,極有可能產生分佈式賬本領域內的反向“Ending定律”:所有的能實現分佈式數據共享存儲的技術,都會被用來實現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底層。除了最早的以塊鏈式數據結構形成的狹義線性“區塊鏈”之外,有向無環圖技術(DAG)、分佈式存儲甚至傳統的分佈式數據庫等所有可實現數據在分佈式網絡節點中共享功能的技術都用在了一些區塊鏈項目之中。可以預見,未來實現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實現方法會越來越多。

(2) 而從應用領域來看,分佈式賬本所能應用的範疇也會更廣。參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發佈的《區塊鏈白皮書(2018)》中的內容,只要是涉及到跨業務主體、需要多方維護數據並且處於不可信環境[12]時,都適用於區塊鏈或者分佈式賬本技術。伴隨著世界上社會分工協作化趨勢以及整體經濟環境對低成本信任方式的需求,分佈式賬本未來會在更多領域中被深度應用。

4.2. 價值傳輸網絡

綜合目前的信息,火幣區塊鏈研究院認為區塊鏈未來在第2層價值傳輸網絡的應用會有上中下3個層面的發展趨勢。

(1)上層各種支付結算類應用將會繼續落地,並被越來越多的認可,建立起法幣與通證之間的橋樑。支付結算類的市場規模大且增長速度快,具有挖掘其商業價值的巨大潛力。

巴比特專欄

因此,許多區塊鏈項目選擇在應用場景上進行落地探索。而同時區塊鏈支付應用本身也因為場景契合度高等原因正在被傳統金融機構所逐漸認可和採用。例如2018年9月Ripple宣佈,美國排名前十的PNC銀行將使用Ripple網絡為其客戶處理國際付款。目前也有很多家利用數字資產做支付(尤其是跨境支付)的服務商,比如提供企業間匯款的BitPay、Veem、Wyre等。這種匯款方式正在逐步被大型企業所接受,從而進入規模化階段。

(1)作為底層基石的各類標準協議會逐步形成。價值傳輸網絡應用的推進過程中將會逐步形成包括支付協議標準、跨境結算標準、KYC標準、普惠金融標準等等與實際應用息息相關的各類體系化標準。例如Ripple已設計和應用的跨賬本協議(Interledger Protocol)等。而協議的誕生則會進一步加速價值互聯網的到來。

(2)作為中間價值載體的穩定幣會逐步完善、法定數字貨幣或將加速。如果單從比特幣白皮書上“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這個描述來看,比特幣作為一種價值波動大的虛擬資產並不能認為是實現了貨幣作為計價單位的功能。因此許多區塊鏈生態希望實現或引入一個與法幣價值相錨定的穩定幣作為價值衡量的基石。

儘管目前穩定幣還不完善,但隨著錨定運行機制本身的不斷髮展以及用戶使用習慣的逐步培養建立,會形成穩定幣使用推廣的良好環境。而最重要的,隨著區塊鏈及通證經濟的發展與逐步,業界逐漸意識到法定數字貨幣與穩定幣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法定數字貨幣涉及到法幣在新型技術下的實現,戰略意義很大,世界上的一些大國早已開始佈局。同時一些經濟表現不佳的國家,例如委內瑞拉、突尼斯、塞內加爾等也寄希望於採用穩定幣方式來吸引投資、促進本國經濟發展。隨著國家參與和大機構佈局,這一領域研發與落地應用或將加速。

4.3. 通證激勵體系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打造的通證激勵應用體系,既繼承了傳統會員積分的忠誠度管理功能,又同時實現了商業治理模式和資源配置機制的創新,將會越來越多的被用來為實體經濟賦能。這一過程將在3個方面有突出體現:

企業級區塊鏈服務(BaaS)在不同應用場景的逐步成熟。在原有IT應用系統模式下,由於受制於中心化服務器處理請求的技術框架,不同企業之間業務信息的存儲、讀寫和更新難以實現高效的多方協作。在區塊鏈積分模式下,由於區塊鏈技術的多方共識機制可以提供中性的機器信任,因此不同企業可以通過BaaS(區塊鏈即服務)連接區塊鏈底層,既可以保持原有商業IT系統的獨立性,又可以將值得共享的信息流接入到新的生態共享平臺,發揮更大作用。隨著區塊鏈商業應用的廣泛探索,BaaS在諸如身份認證、溯源監管、產業清分、確權保護、數字錢包、會員積分等多個場景的成熟度正在逐步提高,將成為企業大規模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基礎服務。

區塊鏈將在商業生態共建方面有更多的應用。區塊鏈的通證價值載體實現了不同企業之間會員積分的價值交換,也打破了原有數據孤島的產業局面。一般而言,會員積分僅能通過對某個商家的重複購買實現價值,但是用戶的需求往往使多元化的,對某一特定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天然存在天花板。只有當使用場景不斷豐富,用戶對會員積分的使用需求才會被充分激發,這就要求不同企業之間的會員積分可以實現價值交換。而區塊鏈積分的出現,不僅讓數據價值的創造者真正意義上擁有了數據主權,同時還為除了購物以外的其他行為貢獻進行了價值賦能,用戶的高粘性和高分享行為,不再獲得幾無意義的積分符號,而是沉澱為數據價值可以與其他企業主體進行交換,大大提高了企業聯盟和開放平臺的吸引力。

將會更多應用於提高客戶信任、樹立高級積分體系的公信力方面。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功能可提高企業管理會員積分發放和回收的執行效率以及公平透明。在傳統的會員管理模式下,會員等級的確定以及積分發放往往會受到人為干擾而影響了公平,同時由於不同會員系統的清分結算會受到地域和時間等限制,從而使得會員積分的跨地區發放和使用效率偏低。區塊鏈技術結合智能合約手段,不僅可以使積分從發放到流轉再到回收的整個過程不受人為控制和干擾,有效遏制商業腐敗的滋生,而且鏈上記錄的公開性可以增強用戶對會員積分管理的信任。

4.4. 資產數字化

資產數字化是將各種形態的資產上鍊的過程,即鏈上的世界仍然需要基於現實世界進行構建。區塊鏈業務的擴大也需要依賴於傳統金融領域的資金資源注入;相對的,區塊鏈資產數字化的過程也將不可避免的反作用於傳統資產管理、保護等各項領域,包括法律法規建設、合規託管服務[13]等。因此,對於資產數字化方面,除了未來應用的不斷推廣以外,合規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是這一領域應用的主要趨勢。

5.總體應用趨勢

很多人都將區塊鏈目前的發展狀況與早期互聯網的境況相類比。我們回顧互聯網的應用發展歷程也可以看到,區塊鏈目前也正經歷著與互聯網較為相似的應用邏輯與趨勢。巴比特專欄

隨著應用層次的深入,應用靈活性會隨之提高,但風險也會隨之升高。

巴比特專欄

按照這2個特性,第1層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和第4層的資產數字化分別作為風險性和靈活性上的兩端,可以在更多行業應用案例希望採用區塊鏈進行業務賦能時充分展示出區塊鏈的能力特長。因此第1層和第4層未來也將會吸收容納很多新的業務場景。

而第2層、第3層則會承接更多的應用案例。因為很多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如果僅使用第1層的應用邏輯很難發揮出區塊鏈的特點;而使用第4層的資產數字化又會額外增添場景不需要的業務功能與不必要的業務風險。所以第2、3層的應用思路會被越來越多具有一定區塊鏈應用積累的行業方案所使用,應用也將愈發成熟與深入。

因此從整體上來看,未來的各層應用會向著:頂底兩層(第1和第4)更新更廣、中間兩層(第2和第3)更多更深的總體方向上發展。

6.參考資料

[1] 袁煜明, 李驊熹. 【火線視點12】存證上鍊的里程碑時刻:區塊鏈電子存證法律效力得到最高院確認[R]. 2018.

[2] OMETORUWA T. IBM and Maersk’s Struggles Cast a Shadow Over Private Blockchain[R]. .

[3] 袁煜明, 劉洋. 【火幣區塊鏈產業專題報告】區塊鏈技術可擴展方案分層模型[R]. 2018.

[4] DE VRIES A. Bitcoin’s Growing Energy Problem[J]. Joule, Cell Press, 2018, 2(5): 801–805.

[5] Hashcash[EB/OL]. . http://www.hashcash.org/.

[6] 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R]. .

[7] 朱興雄, 樊濤, 何清素. 區塊鏈技術在積分系統中的應用[J]. 中國商論, 2017(35): 55–58.

[8] 姚前. 資源配置的新機制[J]. 清華金融評論, 2018.

[9] 徐忠, 鄒傳偉. 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R]. 2018.

[10] 袁煜明, 馬天元, 朱翊邦. 【火線視點11】網易《逆水寒》,走出傳統網遊區塊鏈改造的第一步[R]. 2018.

[11] Blockchain Takes Manhattan[EB/OL]. Bloomberg, 2018. (2018).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18-11-12/blockchain-takes-manhattan-video.

[12]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 區塊鏈白皮書(2018年)[R]. 2018.

[13] 袁煜明, 朱翊邦. 【火幣區塊鏈行業專題報告】合規基礎設施系列(上) ——穩定幣[R]. 2018.

1. 火幣區塊鏈研究院與本報告中所涉及的數字資產或其他第三方不存在任何影響報告客觀性、獨立性、公正性的關聯關係。

2. 本報告所引用的資料及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資料及數據的出處皆被火幣區塊鏈研究院認為可靠,且已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進行了必要的核查,但火幣區塊鏈研究院不對其真實性、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

3. 報告的內容僅供參考,報告中的事實和觀點不構成相關數字資產的任何投資建議。火幣區塊鏈研究院不對因使用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讀者不應僅依據本報告作出投資決策,也不應依據本報告喪失獨立判斷的能力。

4. 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研究人員於定稿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未來基於行業變化和數據信息的更新,存在觀點與判斷更新的可能性。

5. 本報告版權僅為火幣區塊鏈研究院所有,如需引用本報告內容,請註明出處。如需大幅引用請事先告知,並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作者:袁煜明、胡智威、李驊熹、肖曉;本報告由火幣區塊鏈研究院出品,報告發布時間2018年12月3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