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展前景到底在哪裡?

區塊鏈類業務最有價值的是其邏輯體系。我們把區塊鏈邏輯叫做區塊鏈經濟學。業內大家都講區塊鏈帶來了認知革命或生產關係變革,是相近的意思。

從精神上看,區塊鏈是一個信仰;從技術上看,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的數據存儲和共識機制系統,從經濟上看,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擁有優秀激勵機制的經濟學模型;從政治上看,區塊鏈是一種信任的共產主義生產關係創新;從商業上看,區塊鏈是一個比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更具有想象力的一個風口;從醫學上看,區塊鏈像是一種流行病,具有發熱、癲狂、極具傳染性,也易於被不法菌群利用形成新的病毒。

區塊鏈是技術創新,更是認知革命。撇開區塊鏈邏輯僅談區塊鏈技術,因為區塊鏈技術應用項目成本都很高,即使在其擅長的防偽防篡改領域,用替代技術解決方案效率會更高。所以,談區塊鏈,一定要談其技術背後的邏輯體系,否則,如果割裂了區塊鏈技術背後的邏輯,僅僅談區塊鏈技術,丟了西瓜撿起了芝麻,精華舍了,價值驟降。

數字貨幣的財富效應推動了區塊鏈類業務的迅猛發展。短時間的暴富擁有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因為有了財富效應,區塊鏈技術成本高、效率低,還不成熟,就是小問題了。有錢就有技術創新動力。區塊鏈能獲得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技術之後第五次技術革命的美譽和地位,一方面是由於區塊鏈邏輯的天才般的創設,另一方面是由於數字貨幣的財富效應。

比特幣從2009年誕生伊始,也許只是微露曙光,投機者便敏銳地嗅到了"世外桃源"的味道。於是乎,比特幣以摧枯拉朽之勢,被挖掘、被追逐、被高高捧起,成就了一批新富的狂歡,接踵而至的是一些人的傷心和迷惘。"挖礦"已經蛻變成一場比較算力的遊戲,挖出比特幣市場的同時也挖出了人性的貪婪。當比特幣堆積的泡沫不斷膨脹時,心灰意冷的不僅僅是設計者(它的發展已經與設計者的初衷相背離),也使得理想主義者心生悲涼。

然而,待繁華褪盡,賭徒似的交易者離場後,經過人們的努力,比特幣終於走出了自由主義的小圈子。人們開始思索比特幣最終給世界帶來的是什麼。回到理想主義源頭,我們看到了比特幣所信奉的自由、平等的價值理念,也開始關注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

在市場狂亂之後,2018年的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會在市場、監管、認知等各方面進行調整,迴歸理性。2017年造富效應和區塊鏈理想造就的眾多區塊鏈項目中,大部分會隨著市場的降溫而消亡,小部分會堅持下來繼續推進區塊鏈的落地。這些項目將會初步落地,但仍需要幾年時間接受市場的檢驗,這就是一個快速試錯過程,企業產品的更迭和產業內企業的更迭都會比較快。

區塊鏈發展前景到底在哪裡?

我們當前仍處在社會認知廣度已經足夠,但認知深度尚嫌不足的時期。需要深入推進區塊鏈知識的研究和普及,為產業發展成熟奠定基礎。無論如何,區塊鏈對全球經濟的巨大價值已經被充分認識到了,對於全球社會政治生態改善的價值也在逐步顯現,這是一個值得各國大力投入、搶佔先機的社會經濟新動力。

中國計算機學會日前決定組建區塊鏈專業委員會。華為提交區塊鏈專利,加入馬雲馬化騰百億區塊鏈雲市場廝殺戰。

阿里巴巴區塊鏈主要是針對食品安全溯源、醫療行業、物流查詢等方面進行拓展。百度BaaS平臺致力於幫助實體經濟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運轉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普惠水平。騰訊的區塊鏈團隊目前歸屬騰訊金融科技事業線。騰訊在區塊鏈方面的動作主要集中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並推出了區塊鏈金融級解決方案BaaS。京東則致力於區塊鏈打假、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區塊鏈加速器項目,2017年6月份,京東集團宣佈成立"京東品質溯源防偽聯盟",與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等部門,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

我們認為,區塊鏈應用將在銀行支付與結算、數字版權、數據和網絡安全、環保、慈善與扶貧、追蹤溯源、供應鏈管理、物聯網、內容及分析預測、保險、共享交通、雲存儲、選舉、電子政務、公共福利、醫療、能源管理、零售、房地產、眾籌等二十個領域率先展開。

目前區塊鏈唯一殺手級成功應用是比特幣,金融領域的;未來,相信不會太久,服務實體經濟的殺手級應用的區塊鏈技術一定會誕生,大家拭目以待吧!

近期,隨著區塊鏈跨鏈技術 Cosmos 的發佈以及它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潛在威脅,針對區塊鏈互操作性也引發了不少討論。

在這篇文章中,我就帶你走進 Cosmos 和 Polkadot,結合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圖解,保準你能夠在技術層面上對這些協議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首先,你一定要認識到區塊鏈互操作性的重要性。在現有網絡中,你可以通過應用程序的 API 對大量的數據集進行訪問和修改。而在區塊鏈中,數據就被封鎖在某一個鏈中。

那麼,區塊鏈具有互操作性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它有以下幾個作用:不需要信任,不同的區塊鏈即可直接安全地進行資產轉移;不同鏈之間的智能合約可以實現交互;某些專用鏈可供其他區塊鏈使用。

在深入探討之前,我先為你介紹一些去中心化系統的基礎知識。

去中心化系統

顧名思義,去中心化系統就是一組計算機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而共同運作,比如向世界各地的民眾推送相同的內容(如 Twitter 新聞推送)。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克服以下困難:

· 準時:每個系統/電腦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執行相同的任務。

· 次序:由於每個系統都有自己事件的事件和時間線,試圖在什麼時間解決發生的什麼事件還是相當困難的。

· 錯誤:由於系統宕機、系統無法正確接收/發送消息或惡意操作(拜占庭),都可能會導致系統之間協調失敗。

舉個例子來說,人和人之間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良好的溝通。但這對計算機來說卻比較困難,因為它可以是異步通信,也可以是同步通信。

· 同步:每個系統會給每個主機分配特定的時間輪流進行通信,這就好比人與人的面對面對話。

· 異步:每個系統隨時都可以進行通信,並且沒有任何限制,這就好比群聊天。

總而言之,區塊鏈最終實現的是安全性(達成一致輸出)和活躍性(區塊不斷增長和運作)。

如果區塊鏈安全但不活躍,就會停止產生區塊;如果區塊鏈的活躍但不安全,就會產生很多很多分叉。如果不制定規則,就無法辨別哪個是正確的區塊鏈,哪個是分叉。

實用拜占庭容錯算法(PBFT)

Barbara Liskov 和 Miguel Castro 於1999年推出了實用拜占庭容錯算法(PBFT),由於 Cosmos 和 Polkadot 等權益證明鏈的基礎是 PBFT,因此,你很有必要聽營長介紹下它的工作原理。

區塊鏈發展前景到底在哪裡?

1. 一方監聽大量的交易,直到交易數足以打包成一個區塊,就會停止監聽,稱這一方為"提案者"(proposer),因為他們產生了一個區塊。

2. 一旦產生一個區塊,每個人都要參與到"預投票"環節,以確保每個人都監聽的是同一區塊。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區塊也可以是錯誤或惡意的,但在"預投票"環節仍然有效,因為在這個環節中,每個人都只是試圖達成共識,即他們收到了相同的數據/區塊。

3. 一旦超過2/3的參與者達成共識,即收到了相同的區塊,就會進行"預提交",隨後,確定這個塊是否有效,且沒有惡意操作。

4. 如果超過2/3的參與者認為這個塊有效且正確,就可以成功的提交這個區塊鏈。

5. 區塊鏈的高度不斷增加,繼續重複步驟1-5。

以上這些步驟就可以確保每個塊生成的次序是已知的(每提交一個區塊,區塊鏈的長度就會增加),每臺計算機都可以計算出自己的結果並進行實時通報,還能夠處理錯誤(惡意節點提出的區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