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方在企業區塊鏈(Enterprise Blockchain)方面動作頻出。 巨頭微軟更是一鼓作氣,旗下的Azure平臺動作頻頻,發佈以太坊App的開發工具,與摩根大通的Quorum平臺進行整合。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企業區塊鏈這個賽道上,既有著傳統的電子IT巨頭,也有加密世界的“初生牛犢”,看似平靜的水面之下早已波濤湧動。

百億美金的市場潛力

企業區塊鏈是指面向企業需求,能夠處理大量數據、多元場景的區塊鏈平臺或者解決方案。

據PANews不完全統計,目前企業區塊鏈這個賽道約有60家公司,聚焦的方向主要有: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as-Service)、雲計算、轉賬、物流、供應鏈管理、溯源、零售等。

風起企業區塊鏈

目前,企業區塊鏈平臺大部分使用的是私有鏈或者聯盟鏈,相比公鏈的基礎設施,聯盟鏈的優勢體現在性能、合規和成本等。

性能更強,有更快的事務處理速度。企業區塊鏈一般來說節點更少,達成共識的時間自然更短。

成員可信度更高。因為參與各方均為企業內部員工或聯盟成員參與且受法律規制,這較大增強了其可信度。

易完成監管介入,合規可能性高。由於聯盟鏈和私鏈的可控性較強,無論是金融還是醫療這些需要強監管的領域,依靠企業區塊鏈,均可快速引入監管,實現合規。

交易成本相對較低。公有鏈下,一般來說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或者資金來維持其正常運轉;而聯盟鏈和私有鏈在這方面的需求會小一些。

當然,基於聯盟鏈的企業區塊鏈也非盡善盡美。它的去中心化程度往往為人詬病;項目運行缺乏透明度,也容易讓用戶缺乏信心(如PANews早前報道過的騰訊區塊鏈)。

相比之下,以公鏈作為企業區塊鏈平臺,則具備大規模開源協作的開發者系統(以太坊生態下的ConsenSys便是一個例證)、Token為導向的激勵機制等優勢。

“公鏈和聯盟鏈的邊界實際上越來越模糊。”一家頭部公鏈的技術負責人告訴PANews,而現在國內不少公鏈項目也都有團隊在為傳統企業提供私鏈和聯盟鏈技術服務。而也有公鏈主打,可以為傳統企業定製化開發聯盟鏈和私鏈的側鏈。

企業區塊鏈的廣義範圍內,BaaS可能是最常見諸報端的一類。

一方面,致力於該方向的往往是諸如IBM (Hyperledger)、微軟Azure(Azure BaaS)、亞馬遜( AWS Blockchain)、騰訊(TBaaS)、阿里巴巴、華為(BCS)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它們的動作自然較為引人注目。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BaaS也是企業區塊鏈實現的一個基礎設施,開發者可以從其上配置許多開發工具;企業可以從其上創建和調用各類服務,實現比較複雜的業務邏輯。

企業區塊鏈服務的賽道上選手林立,大家看上的是這一to B市場藏著的巨大潛力。

美國電信巨頭思科(Cisco)在《為數字化轉型搭建基於信任的商業網絡》報告中估算,2021年企業區塊鏈的價值將達到100億美元左右;而研究機構IDC則指出,涵括保險、證券、投資服務、建築、零售、電信、教育等在內的19個領域的區塊鏈解決方案的資金投入將達到117億美元,且每年大約以60%-70%的速率在增長。

選擇題,如何選擇合適平臺

飛速前進的市場背後,是各個企業可選擇的企業區塊鏈愈加多元。那麼企業進行選擇時應該考量哪些因素呢?

從技術上來講,性能、穩定和安全性是重要因素。

某公鏈企業版Unita負責人鄭義向PANews表示,對於企業級的區塊鏈平臺來說,性能肯定是第一位的。現在的公鏈系統面對轉賬這個單一的業務模型,還可以保持不錯的表現,但是面對企業應用所需要的高效率、低時延、大數據量的場景,速度與數據量的指標就顯得尤為關鍵。

儘管TPS似乎已然是一個陳詞濫調,但是業內依舊沒有拿出得體的解決方案來適配企業級別的需求,即使是像Conflux和Algorand這樣的重金、新銳型的明星項目,其TPS也不過幾千TPS,很難適應企業多元的場景需求。

高性能之外還需要穩健性,在鄭義看來,企業區塊鏈目前常見的共識機制之一是區塊鏈分叉。通過分叉,共識機制可以達到更快地區塊間隔時間,即交易能更快被確認,但是相對應地,其一致性可能會有所削弱。因而,企業需要在性能和一致性間做好取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企業區塊鏈可以分叉但不能“分差”,保持良好的穩健性。

此外,安全警鐘長鳴,由於企業區塊鏈面臨大量用戶數據交織而成的紛繁場景,一方面,其涵括的經濟和信息價值一般都比較高,能否安全地處理相關事務是一個關鍵因素。

風起企業區塊鏈

不同應用場景對企業區塊鏈平臺 不同的技術要求 | 來源:Medium@GOODADIENCE

從傳統企業的需求來看,易用、成本、合規,也會是他們在選擇企業區塊鏈平臺需要考慮的因素。

+易用性。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選擇一個區塊鏈平臺,其目的在於使用該平臺為自己創造價值,而不是去鑽研應該用哪種賬戶模型(UTXO還是普通賬戶餘額)抑或是選擇哪種共識算法。正如鄭義所言,將區塊鏈技術封裝成簡單易用的“黑盒”是很重要的。

+合規性。企業是法人主體,其行為要受到法律規制——企業區塊鏈平臺也不例外。無論是Ripple還是Stellar等公鏈,還是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等聯盟鏈,在開展業務時都非常注重同大型機構進行合作,同時向當地監管部門取得業務牌照,如Stellar同IBM合作的跨境轉賬網絡WorldWire因暫未獲得美國監管方批准,其目前只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區域開展業務。

+成本友好。作為一項暫時青澀的技術,要想順利將區塊鏈融入現有體系確然有一定的難度。某區塊鏈項目負責人表示,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之所以遲遲未能將區塊鏈技術融入自己的現有商業體系內,其原因之一是,區塊鏈的全套解決方案開發、部署成本高昂,對於企業而言都難以承受。

此外,鄭義認為一個好的企業區塊鏈平臺,應該將應用場景的落地和解決實際需求做為考量因素之一;某區塊鏈項目負責人則表示能夠釐清開發工作複雜的流程管理,助力很多中小企業欠缺的專業技術能力與團隊也是好的企業區塊鏈平臺的題中之義。

落地困境

實際上,企業在擁抱區塊鏈解決方案時往往有很多”羈絆“。首先需要算一筆收益賬。

”這種泛化的收益包括技術收益、業務收益和宣傳收益等,不論是推動技術創新、區塊鏈價值體現還是有利於項目宣傳,任何一種收益都是促成合作的充分動機,否則不考慮投入資金和精力。“度小滿區塊鏈業務負責人李豐在接受PANews採訪時坦言。

微眾銀行曾聯合萬向區塊鏈推出針對企業的區塊鏈開源平臺BCOS,其科技創新產品部副總經理範瑞彬向PANews指出,不討論技術、監管問題,目前企業應用區塊鏈主要是在場景落地的阻礙仍存在。金融機構求穩心理佔據上風,仍對區塊鏈這個“黑盒子”抱有懷疑態度,不敢輕舉妄動。區塊鏈場景落地的思路應該試著轉變,不應墨守成規,反對原教旨主義,也不提倡強求革新。

從技術的角度,要解決企業的擔心,鄭義認為主要是有兩條,首先是要做到保證性能的同時做好資源的配置。區塊鏈這種分佈式賬本本身會對資源有一定的浪費,但這也是要達到去中心化公平性所要做出的必要犧牲。對兩者的平衡要把握好。

“其次則是如何實際一個功能完善且穩定的企業區塊鏈系統。其建議重點是做到完善和穩定兩個關鍵點。“他舉出了Unita設計時的思路,其將區塊鏈+文件存儲作為底層,數據上鍊和開發平臺作為服務,以此兼容醫療、金融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各種商業應用。

而在技術門檻方面,範瑞彬也有同感,他說很多機構望而生畏,目前市場仍需教育,BCOS目前基本每週一次線下培訓,不定期線上培訓,不斷降低區塊鏈+金融的技術使用門檻,同時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提升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信任。

文 | 王澤龍

來源 | PANew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