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改的第一推動力來自哪裡?'

區塊鏈 經濟 技術 設計 銀行 高博士區塊鏈觀察 2019-09-13
"

鏈改是什麼?

鏈改是指用區塊鏈的理念和技術,對現有產業的業務流程和社會組織治理機制進行改造。

鏈改的前提是數據佔有方式和數據組織方式的改變。目前大部分數據被中心化機構佔有,數據被集中存儲在中心節點,大部分業務和社會治理也以中心化機構為關鍵節點展開。普通節點不佔有數據,或僅佔有少量數據,這些節點在業務流程和治理結構中的角色是被中心節點定義,而非自主定義的。

區塊鏈通過數據在全網範圍內進行一致性分發和冗餘存儲,將原本只存儲在中心節點的數據分佈在全網各處,使所有節點擁有相同的數據,從而使這些節點在業務和治理上有了擺脫中心節點制約的能力,通過業務流程和社會治理的自組織和重構,從而實現業務流程和社會治理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在總體上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鏈改是對權力結構和利益結構的調整,是對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治理機制的反動和革命。鏈改不是在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治理機制上疊加一些新的技術手段,使現有的業務流程更加順暢,治理機制更加高效。鏈改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最終目的在於通過改造生產關係以提高生產力。鏈改在單點上未必能提高效率,但在整體上必須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

鏈改是什麼?

鏈改是指用區塊鏈的理念和技術,對現有產業的業務流程和社會組織治理機制進行改造。

鏈改的前提是數據佔有方式和數據組織方式的改變。目前大部分數據被中心化機構佔有,數據被集中存儲在中心節點,大部分業務和社會治理也以中心化機構為關鍵節點展開。普通節點不佔有數據,或僅佔有少量數據,這些節點在業務流程和治理結構中的角色是被中心節點定義,而非自主定義的。

區塊鏈通過數據在全網範圍內進行一致性分發和冗餘存儲,將原本只存儲在中心節點的數據分佈在全網各處,使所有節點擁有相同的數據,從而使這些節點在業務和治理上有了擺脫中心節點制約的能力,通過業務流程和社會治理的自組織和重構,從而實現業務流程和社會治理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在總體上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鏈改是對權力結構和利益結構的調整,是對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治理機制的反動和革命。鏈改不是在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治理機制上疊加一些新的技術手段,使現有的業務流程更加順暢,治理機制更加高效。鏈改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最終目的在於通過改造生產關係以提高生產力。鏈改在單點上未必能提高效率,但在整體上必須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鏈改的第一推動力來自哪裡?

圖片來自互聯網

鏈改的推動力量在哪裡?

鏈改在本質上是依據新的數據佔有方式和數據組織方式,對本已固化的業務結構和利益結構進行的重構。這種重構,會極大地損害原來的中心化機構和中心節點的權力和利益,因此,鏈改的推動力量不可能來自原來的中心化機構和中心節點。

鏈改的推動力量能否來自於原來不佔有數據的普通節點呢?也不可能。一是普通節點作為個體力量單薄,難以對抗已經成型的體制和機制;二是鏈改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雖然在理論上通過鏈改會提高系統效率,帶來新的收益,但在實踐上既沒有成功的先例,也難以預測鏈改過程中將面臨哪些具體困難,作為個體的節點在鏈改過程中會獲得什麼,又可能失去什麼,都在未知之列;三是我們仍處在信息化數字化改造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提升,這種情況下,很少有人會主動打破這個態勢。因此,鏈改的推動力量也不可能來自於這些原來不佔有數據的普通節點,也就是說,鏈改的推動力量也不可能來自系統內部。

鏈改的推動力量,尤其是第一推動力量,只能來自系統外部!

鏈改是一場改革,是對既得利益階層的改革,是對既得利益階層背後的業務結構和社會治理結構的改革!既得利益階層不會主動放棄自己的利益,被剝奪了數據佔有權利的普通節點沒有能力也沒有意識主動進行這場改革。因此,鏈改的推動力量只能來自系統外部。

可以以中國銀行業進行類比。中國銀行業因為各種原因,一直少有為顧客服務的理念。想要銀行業進行自我改革,在壟斷半封閉的狀態下,基本沒有可能。下層民眾要求銀行業進行改革,既沒有可能,也不具備可行性。這時,只有像馬雲這種來自於銀行體系外部的力量才能夠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因此,鏈改的推動力量一定是外生的,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對舊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改革。

什麼是鏈改的應有邏輯?

我們認為,只有遵照“頂層設計、經濟激勵、技術適用、產業賦能”的思路進行鏈改,鏈改才有可能成功。

頂層設計

由於鏈改要做的是對業務流程和社會組織治理結構進行的改造,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因此,必須要有相當高超的頂層設計作指導,而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頭過河。每一個鏈改項目的對象、前提和目標都不一樣,也不可能照搬照抄。另外,鏈改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就更不應該在大的方向和目標上搖擺不定。

鏈改不同於一般的信息系統建設。一般的信息系統建設,多強調以需求為牽引,是服務於當前的業務流程和治理結構的。而鏈改是基於區塊鏈的理念和技術進行的業務流程和社會治理結構的改造,這種需求,在鏈改對象的體系內部並不存在。鏈改的需求不是內生的,至少在當前一段時間內內生需求並不顯著。

此外,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那種完全依靠內生、依靠內部競爭推動行業發展的時代也早就過去了。當今時代更奉行跨界競爭、越界競爭、降維打擊。因此,鏈改的推動力量來自系統外部,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這種外部推動的改革不同於內生需求改革。內生需求改革者往往陷於自身定位和利益難以自拔,難以一窺系統全貌。而外部改革者,往往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更加深刻地洞察了現有體系的問題所在,能以改革者和革命者的姿態推動改革進行。

經濟激勵

鏈改的目標是利益的創造和重組。鏈改過程中競爭和博弈關係必然十分複雜,因此,單單外部力量推動,未必就能夠讓鏈改順利進行下去。社群動員必不可少。社群的最大動員力量,來自於鏈改以後社群獲得的利益增量。因此,在做鏈改的頂層設計時,就必須要將社群的激勵做對,也就是要將鏈改後獲得的利益增量,以及鏈改過程中重新分配的利益,科學合理地分配給系統內的普通節點,這也是通證設計要完成的使命。通證的作用,對於這些節點,起到了一個喚醒的功能。通證設計做對了,普通節點的利益有了增量,大量的普通節點自然會主動推動鏈改向深層次發展。

從數據共享,到節點自組織系統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必須要有相應的激勵推動這一進程加速完成。激勵的載體,就是通證。貫穿中國近代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如果把貧下中農分得的田地類比為共享的數據,那麼這些土地上收穫的糧食就是對貧下中農的激勵。鏈改過程中,通證承載的就是鏈改後不同節點在相應場景下獲得的權益證明。

技術適用

鏈改是區塊鏈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區塊鏈從體系架構上沿襲了比特幣的系統架構,其本身並不是為鏈改而設計的。因此,有必要對區塊鏈現有的技術架構進行改造,通過解構區塊鏈的技術結構,並結合其他必要的技術,針對鏈改需求進行技術的再結構化處理,使之適應於不同行業不同產業不同類型的鏈改目標內在邏輯。

技術永遠服務於特定目的。技術也並不是越先進、架構越完善就越好。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系統,為保證比特幣系統完好運行、無雙花支付等目標,消耗了大量的存儲、帶寬和計算資源,但這些消耗,對於鏈改並不是全部必要的。因此,確需通過對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的解構,重新構造與鏈改目的目標相匹配的新的適用的技術組合。

產業賦能

鏈改一定要落實到為產業賦能這個最終目標上來。否則,對原有的系統結構進行了傷筋動骨的大調整,區塊鏈系統架構又消耗了大量資源,但最終卻沒能帶來額外的收益,這種改革就是失敗的,也是不可持續不能長久的。只有把鏈改的最終目標鎖定在產業上面,才有可能為整個社會生產出更多的價值。

鏈改必須深入到產業進程和產業環節中,深刻分析產業進程和產業環節中的數據佔有情況和數據流轉情況。哪些數據能夠全部公開,全部公開的數據是否對所有節點的業務流程優化都有必要;哪些數據能夠部分公開,部分公開的數據對哪些節點公開,公開之後對這些節點的業務流程優化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即,鏈改最理想的方式,不是從數據佔有的權限上優化業務流程,而是從業務流程優化的角度,重構數據組織和數據存儲方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底層技術對數據進行的結構化組織,重新配置不同節點的功能和職能。但大多數鏈改,必然還是要從數據的逐步公開開始實施。通過對產業流程的優化,釋放產業的最大動能,創造產業的最大化利潤。

鏈改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工程或實踐。即使不考慮原有系統中心節點和普通節點在數據佔有方面的博弈過程,單就隨著技術的發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知識和信息逐漸被數字化,而這些新生成出來的數據,也還有從一部分節點向越來越多節點擴散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必然配套著相應的鏈改實踐。

首發火星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