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文/顏瑛瑛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

舊址:溫陵戲院

巷名的由來

奎霞巷為什麼叫做奎霞巷,似乎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奎霞巷有一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這高麗巷的由來倒是有一說。曾經有學者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時指出,古代泉州似乎一直與古代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和高麗國存在著十分密切的淵源關係,有關新羅參、新羅鬆、新羅葛、高麗菜等,都是通過相互交往所引進的植物。而泉州高麗巷、南安縣十三都的高麗厝、永春縣七都的高麗村等等,就其名稱而言似乎是友好交往的見證。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

高麗巷的扁食店似乎早已享譽泉州。一碗扁食就著門口現炸的菜粿,很是地道。據說這裡最好的小吃就是各種配料的湯:水丸、豆腐、肉粳、腸子、肉燕……應有盡有,輔以大骨精煉出的不油膩的湯水,價廉而物美。有趣的是,這些個小店基本上都是女子當壚,聲音清脆地念出那些食物的名字,讓人一飽口福,大飽耳福。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

溫陵戲院

奎霞巷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裡曾經出現過泉州為數不多的露天戲院——溫陵戲院。

泉州第一次播放電影是在清宣統二年,1916年,泉州相繼建立起了多家供映電影的戲院,比如有奎霞巷內的溫陵(露天)戲院,南街頭豐美內大眾戲院,南門伍堡街鯉江戲院,伍堡馬路桐城戲院。可惜,不久,這些戲院有的因為火災付之一炬,有的因設備簡陋競爭失利而倒閉,還有的因管理不善、週轉不靈而歇業。

廣宇樓,庭院寂

奎霞巷32號:廣宇樓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32號

正門是古香古色的閩南式樣,穿過庭院卻展現出一座民國洋樓。門鈴安在一道鐵門後邊,鏽跡斑斑的門鎖告訴我們這裡似乎久未有人出入。到巷子對面的一幢宿舍樓裡探詢,一位阿姨讓我們進到她家陽臺,32號的全貌盡收眼底,同時也打聽到這座房子的一些情況。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32號:廣宇樓

此宅乃是民國期間傅氏華僑所建。主人早早搬遷,如今只剩一空宅。這裡曾經被租用作鯉城酒店的員工宿舍,後來被賣予他人,那些租住者便搬了出去。只是不知何故一直沒有人入住。

入門左側,一棵巨大的龍眼樹廕庇了大半個庭院,據說右側也曾有一棵相對稱,後來因為搭建其他建築而被毀。

人事遷,如一夢

奎霞巷28號:傅宅

想不到這窄窄的巷中竟然藏有如此一座別緻的洋樓。四根紅色的柱子在一株茂盛翠竹的映襯下愈發醒目。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28號:傅宅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28號:傅宅

這座樓是1935年由菲律賓一傅氏華僑所建,原計劃其佈局為一“同”字殼。不想1937年建完東側之列後,抗日戰爭爆發了,西側樓房的建造遂停止下來,直至後來不了了之。1937-1938年,國民黨軍80師239旅旅長錢東亮率部駐泉時,曾以此樓作為司令部。錢殘暴成性,在泉州幹盡了壞事,雙手亦粘滿泉州人民的鮮血,故泉州人鄙稱之為“錢魔王”、“歹錢”。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28號:傅宅

現在這座樓已歸還傅家所有。

在樓道上,“請保持安靜”、“講究衛生”等上個世紀模樣的文明告示牌還在,地板上的花磚也透露著那個時代的氣息,在這裡租住的房客告訴我們,主人自己偏居二樓一隅,其餘房間均已出租,單間兩三百元每月。

兩幢樓之間只剩一線天的狹縫裡,一戶人家晾晒的衣物,與鄰居家28號的邊門組成了一個嚴肅的畫面。十年浩劫遺留下來的大字報,原來可以與現代款式的衣物配合得這麼默契、巧妙。所以說,哲理來自於生活,人民創造了哲學。

壺協軒

奎霞巷40號:壺協軒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40號:壺協軒

要說這“壺協軒”,也算得上是泉州本地的百年老字號,作為世傳的制噯(嗩吶)家族,對南音有所瞭解的人大概才會知道。而主人家相當謙遜和低調的態度,也是為什麼外行人對她不甚瞭解的原因。就算你在百度上搜索“壺協軒”,顯示出的結果也絲毫無關這個家族的細節。整個採訪當中,主人家李老伯都反覆強調他不喜歡宣揚自己,但如果我們有興趣,他樂意為我們說一些關於家族史上製作嗩吶的故事。聽完之後,深感“壺協軒”作為閩南文化遺產來保護,其價值是很高的。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壺協軒”名字的由來,與茶有關,與友有關,與文化有關。“就是泡壺好茶,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這裡聊天、切磋技藝。有文化的地方不是常常叫做什麼‘軒’呀,‘齋’呀之類的嘛,就是這個意思。”李老伯的解釋倒很簡單,“其他也沒什麼特別的意義了。”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40號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40號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40號

尋訪手記

通常是這樣開始的:按下斑駁大門上一隻安裝得頗高的門鈴,無人應答,然後趴在門縫上窺視,再鼓起勇氣厚起臉皮彎著兩根手指凝神屏氣地敲門。

門開了,有白髮老者,有調皮後生,有楚楚少女,也有租住的外來者,還有嗷嗷狂吠的狗。通常會在得知我們的身份後爽快接受訪問,家裡的角角落落和祖輩的點點滴滴都願意向我們完全開放。也因此,常常計劃用一個下午走訪的巷子,會因為忘情的逗留而追加半日時光。

但奎霞巷是個例外,我們走進來才發現,她大概要算西街片區最短的巷子之一了。午後2點的驕陽下,我們想,今天可以速戰速決了。

走出巷口回到中山路,竟然已是華燈初上夕陽無限的時候了。這條100多米長的小巷,我們走了4個多小時。

其實總共只採訪了三四戶人家,但故事情節源遠流長。古巷不是孤立的,就像她們在這座城市裡的交織布局一樣,人們的關係也互相滲透糾葛。做嗩吶的老頭,竟然是西街那戶我們拍攝過的古大厝主人的親家;騎車要去上班的暫住者小劉,他打工的那個公司竟然有我的朋友……

小巷安靜、簡單,一如古巷裡的人。毗鄰喧囂的中山路,其靜謐、淳厚卻恍若桃源。在這裡,聽老人們講起祖輩煙塵往事,也聽外來暫住者聊發少年狂。

遠的歷史和近的江湖,都融合在古巷風情中……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奎霞巷

奎霞巷有個更為泉州本地人所熟知的名字:高麗巷,由來倒是有一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