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傷,成為了我當好媽媽的動力


童年的傷,成為了我當好媽媽的動力

那些苦難背後,暗藏著生活的饋贈與生命的恩賜

藉著中秋假期,先生帶著我和孩子們一起回孃家,看望雙方父母。適逢老爸生日,原計劃今天的返程,又往後推延了一天。畢竟,隨著父母逐漸變老,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餘生,我願意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孩子,讓他們作,讓他們鬧,聽他們絮絮叨叨,為他們做個飯洗個碗,做一些能力範圍內能做的事情。只要他們願意,我願意贍養他們,直至人生的終點。

在一起的這幾天,我們放下了手機和工作,承歡膝下。看老人們含飴弄孫,內心感受強烈,晚年的他們,應該是內心豐盈,歡樂幸福的。但事實上,中國的父母真的太累了,他們承擔了太多,長久的“壓迫”也許讓他們的內心乾癟,老了老了,卻失去往日的歡笑,徒生戾氣,這讓我萬分痛心。


童年的傷,成為了我當好媽媽的動力

這次回家,我與雙方老人再次深入交流,聽他們講過往的故事,思緒萬千。

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來路,是我們的根源。我們渴望得到愛,希望被溫柔以待,但常常事與願違。也許我們的父母,曾經也沒有得到他們的父母的愛,所以他們沒有愛的能力;也許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的父母忙於生計,而忽視了對我們的關注和愛。而我們,逐漸成長,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可能會憎恨父母,但最終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承認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長自己。成長過程,帶著愛比帶著恨更好,那樣的每一步都是積極向上,充滿能量的。

大學的時候,曾經聽我們老師講過:有錢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有錢人家的孩子,可能會更加陽光自信且有渾然天成的自尊,因為他們的父母不需要為生活所累,可以更有時間和能力,溫柔地、耐心地養育孩子。

這句話一直在我心裡,像是一顆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我曾暗暗發誓:等我有了小孩,我一定要做好的父母,給孩子全部的愛,身心臨在的陪伴他們成長。讓他們在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長大,讓他們成為一個性格外放活潑、在人群中魅力四射的且對社會有貢獻的有愛、公正、善良的人。

2013年,我懷孕了。懷孕期間,我情緒困擾非常大,與先生和公婆的關係非常緊張,我甚至有做單親媽媽的極端想法。抑鬱的情緒席捲著我的身心,讓我不想理睬任何人,甚至想要毀滅一切,我無助悲傷,卻不知道為了什麼!孩子的胎動,一次次提醒我,不要放棄,因為有一個生命正在依賴著我,與我共生,母愛的天性和本能,促使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於是,我開始大量地閱讀,去尋找一個答案。


童年的傷,成為了我當好媽媽的動力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

第一次有感觸,是懷孕一個多月。在和先生吵架以後,突然小腹疼痛,去衛生間,大塊的血塊掉下來,我臉色蒼白,頭暈目眩,說不出的難過。還記得那會去醫院的路上,我惡狠狠地對先生說:如果孩子沒了,我們就離婚!

孩子是天使,斷斷續續流血兩個多月後,一切正常了,豆丁在13年年底順利地到來。我確定我很愛孩子,但卻又怕寵壞她,而且小時候看媽媽總對哥哥特別好,我有點不甘心。生了兒子,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開心,月子裡我甚至奉行睡眠訓練,哭了都不許抱。

孩子是上帝的恩賜,他的到來,讓我們變得更好。不抱孩子,他就一直哭個不停,這讓我的心隱隱作痛。那麼小小的人,我終究還是不捨得讓他撕心裂肺一個人哭,睡眠訓練計劃施行兩天,就徹底以失敗告終。

這一次,我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去找情緒背後的真實原因,同時也開始瞭解孩子的需求。

第二次有感觸,是二胎來臨。因為有過豆丁先兆流產的經歷,二胎我特別小心,豆丁是一個小暖男,他兩歲的時候,我懷了二胎。一起住進了新家,懷一個帶一個,我情緒一直很穩定。但是,依舊是懷孕一個多月,又開始出血,症狀和豆丁那會一樣。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順利的,三個月後,一切就穩定了。

女兒的到來,讓我們兒女雙全,可是女兒一直變瘦,卻讓我們擔驚受怕,查不出任何原因,四個月的女兒只有6.2斤,只要出門都引來異樣的眼光,而雙方父母也質疑我的母乳。我傾向於從媽媽那裡找一些溫暖,卻一次次被劈頭蓋臉罵回去。有一次媽媽惡狠狠對我說:你自己要生二胎的,怪誰?要作別在這裡,要作死也走遠點!

那一刻,我淚如雨下,開始反思過去種種。接下來的2年,我學習心理學,不斷地內觀自己,逐漸地理清我和母親的關係,開始和自己和解,與母親和解,也開始修自己的夫妻關係。


童年的傷,成為了我當好媽媽的動力


活出自己才是王道

全職媽媽六年,外界很多反對,很多質疑,但我卻篤定,這是一場自我救贖,也是最好的成長時光。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是內在的自己,他們的精神需求大於物質需求,一個品牌店的玩具,還不如一個一起做的玩具更讓他們歡呼雀躍。

很慶幸,自己一直喜歡閱讀,好書給人智慧與啟迪;也感恩自己一直在內觀反思,去尋找人生的意義。感恩生活的饋贈,這6年,遇到了很多同頻的朋友,很多引路的導師,帶領我,一路成長。從起初的痛苦、自責,但後來的釋懷、收穫,這是我心靈成長之路。

我深刻地明白,一個只為討好父母的孩子,很難活出自己,前20年,我一直在討好,用我能想到的各種辦法,只為了讓父母多看我一眼。而後來,又因為恨,我“叛逆”,遠走他鄉,與父母疏離。

一個跟自己父母關係不好的人,要付出多少,才能做一個溫暖的人?

一個兒時沒有得到愛的人,要花多少力氣,才能把自己內心的黑洞填滿,然後去愛自己的孩子?

我感恩,孩子們的到來一次次喚醒我內心深處的愛,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也承認自己的不堪。從小早慧的我,有自己的覺察能力,但是我一直否定自己的感受。越是討好,越是失去自己,在情緒的深淵中周而復始,不斷徘徊。直到我開始承認自己的感受,直面自己的過往,我才開始覺察到自己生命賦予的活力、直覺與勇氣,並開始對自身資源進行有效的連接,逐漸地,我對外界的評價、阻力不再敏感,走自己的路,隨便你們說吧。活出了自己,我也更加有了能量,我能細緻入微地體會孩子的感受,通過自己的感受,本能地理解孩子的投射和欲求,孩子們與我的關係也日漸親密。


童年的傷,成為了我當好媽媽的動力



2018年這一年,大量地閱讀和冥想,我發現我整個人和諧了很多。保持空杯心態,我積極學習線上線下課程,探索更好的成長方式,去接觸未知的空間,接受新的挑戰。

  1. 每一次內觀,我都和自己糟糕的情緒待在一起,父母對我說過的話,還有親朋好友對我做的傷害的事件,一幕幕,一句句都湧上心頭。那個兒時飽受傷害,不被看見的自己,就那麼清晰地無助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而我,擁抱自己,直面這一切過往,承認他們對我的傷害。我接納自己的過往,並努力過好自己的當下,讓孩子們不受同樣的傷害。我努力學習,積極實踐,給予孩子支持,也給自己鼓勵。
  2. 每日獨處的時間,我時常會用來反思,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比如孩子愛吃糖,但是我不希望他蛀牙,可能氣急敗壞說出來的話會傷害孩子。那麼,在說話之前,我會想想孩子的需求,找到一個積極的處理方法,達成共贏的結果。
  3. 夫妻關係是第一親子關係,每天和先生聊天交流,一起學習婚姻的知識,去建立新的家庭模式,畢竟,我們是孩子的起跑線,也是孩子的引路人,我們需要不斷地完善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

時刻保持與自己的連接,花時間去和自己獨處,回溯自己的生命。那種夜深人靜的獨處時光,讓我對那些真正觸動過自己的經歷有所察覺,而這些經歷喚醒了內在深深的存在感和美感。我是誰?我要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這是我2018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我很不完美,但是我在積極應對生活的種種,面對真實的自己,無論優點,還是缺點,我坦然接受,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也積極地自我療愈,將自己童年的創傷,轉化為成為好父母的資源。

親愛的您,也許我們都一樣,沒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我們也一樣,可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成長為更好的父母,最好的辦法在自己身上!共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