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記憶-那些年的青蔥時光

騎行記憶-那些年的青蔥時光

前言

翻開以前的隨筆,這麼一段話映入眼簾:今天天氣很好,陽光明媚,走在街頭,微風拂面,絲絲涼意,周邊高樓林立,等著公交車,看著天空無雲的晴朗,好想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就這樣吹吹風,偶爾暢想下理想。身邊一輛輛公交路過,獨缺南川線,人生也如同這公交,有多少人,有多少事值得我們去義無反顧地等待,又有多少人焦急中上了其他的車輛,踏上了另外一條道路?雖說殊途同歸,終究是不同的風光。突然好想去旅行,無風無雨,無理想,無失落。

這天是2014年4月5日,從家奔喪歸來,去找同學途中的混亂的心理寫照,些許平靜,些許沮喪,些許無奈。近年 ,經歷了太多生死離別,明白了“世事無常”,失去了,也許就是一輩子,現在不做,以後也許就真的沒機會了。從那時候起,回來後拜訪了周邊能聯繫到的朋友、同學,也是從此刻,遠行的種子就深埋心中,也渴望著來一次“重走青春路”的旅程。

十一、 滴水人間

國慶假期,策劃著遠行,初步打算滴水湖或西湖。考慮到經驗不足,最終選了滴水湖練手。從導航記下路線謄在紙上,一日下午沿著上南路試行一段後原道返回,準備第二天正式出發。晚上合租小夥伴被經常拔錯我們網線的小姑娘一一叫起,相邀K歌。相聚是緣,也可藉此機會相互熟絡,於是穿好衣服一行人到了三林塘的金誼廣場,第二天大家都有事,熱鬧到凌晨5點多便回去睡覺了。

一覺睡到中午,準備好東西吃點飯就出發。60km的路程對於不曾遠行者絕對是一個挑戰,逆風而行,考驗的不只有體力,還有意志。

那時滴水湖還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周圍環境很好。由於時間限制,就沒去臺灣美食節和啤酒節廣場,僅僅去湖邊轉轉,然後騎行繞湖一圈,幾個孩子蹬著溜冰鞋在馬路滑行,不時超越我,看著來回穿梭的背影,不得由衷感嘆:年輕真好。

歸途,不時有飛機在頭頂飛過,無路燈的旅途,還好有明月相伴。到家後,剛下車幾乎摔倒,太長時間坐著,腿都有點不聽使喚了。那時,我就在想,以後每週騎行20km鍛鍊,後來搬家後成了每日行程的一半。

杭州之行

週五晚,冷月皓空,萌生了想要遠行的慾念,思量再三,放棄夜行的誘惑。於是在地圖選好路線收藏好,同時準備2個滿格充電器。

早上醒來,窗外霧濛濛一片,看看時間,已然五點,於是翻身起床,熬點稀粥填飽肚子,檢查行李,出發。

外面草上結了厚厚的白霜,寒氣透過手套直逼指尖,儘管如此,仍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伴隨高呼一道霧氣向身後飄散。

記得上次朱家角夜晚歸來走的就是這條道前半段,在''您已進入江蘇境內''的提示後誤入荒草叢中,看到前面剛剛駛過的兩輛摩托車停在裡面,急忙退了出來,至今心有餘悸,那次歸家途中還淋了雨,印象特別深刻,不同的是往日的歧途成了今日的試煉。

進了青浦,路上人多了起來,不時遇到三五成群的騎客,男男女女,時常到了一個地點有人把衣服放到石頭上晾著,坐在路邊草地交談著。

出了上海進入嘉興境內,已沒有了同路之人,充電器也在導航之中逐漸耗盡,天漸漸黑了,儘量不去想路程,順著道路快速蹬著,終於晚上8點到了杭州上饒市區。看著天空高掛的圓月,心情大好,進家小店草草填了肚子,裝了一杯開水留在路上補充水分。

前往西湖,找路消耗了不少時間,走到時湖邊已陸續熄燈,看著黑乎乎的水面,不禁嘆息:見面不如聞名。

看著手機僅存的一點電量,知道如果再不充電,後面處境可想而知。經過一家滿客的連鎖酒店後,踏進了一家地下旅館,50大元的價格很是滿意,細問下才發現僅僅是一個單間,浴池,洗手間均為公用,毛巾肥皂還需另購,勉強可以接受,出門在外,這價格還能希望五星級服務不成?在得知身份證明細,聯繫方式都必須填寫並且要自己填時,出門在外,便宜行使,但絕不是底線可以一再跌破,道不同不相以為謀,我轉身出了門,在旁邊一家假日酒店住下,給手機插上電源,沉沉地睡去。

不知道過了多久,張開眼看到滿屋的燈光,看了下時間,已是凌晨4點,在無浴霸的洗手間洗洗涮涮後調高空調溫度,看了會兒電視,下去找房管員,和他商量我出去後能不能把充電器放前臺充電,小夥很爽快地答應了。

騎行記憶-那些年的青蔥時光


早就有這種感覺,騎行只是一種方式,路途是一種經歷,無所謂長短,選一個目的地,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記得以前和老七去上網,對他玩魔獸經常嗤之以鼻:每天都在跑路。現在我又何嘗不是呢?也許僅僅是衝著路途風景和見聞風景後的心情。

騎行記憶-那些年的青蔥時光

原計劃早上繞西湖一圈,然後乘大巴返回,當看到煙雨迷濛中的雷峰塔,我改變了主意:誰會刷怪好久見到BOSS就回城的?在被驅趕了幾次後,順著公園繞經雷峰塔,進了淨慈寺,傳言此濟公曾在此修行,在大雄寶殿西例有運木古井,門口還有為道濟設立的十八根功德柱,一進門左拐直通大堂,一片梵音繚繞,左側有地藏王菩薩,千手觀音殿。去時山上正在裝修,不對行人開放,請教後得知出門左拐不遠處有登上道路。

騎行記憶-那些年的青蔥時光

從南屏山下來,取道蘇堤,直行至終點轉向蘇小小墓,過西斷橋,經白堤,後返回直奔嶽王廟,一天行程結束,至火車站,準備坐大巴返回。售票員告訴我大巴車票80元,自行車託運50元,但前一輛車剛走,小型客車載不下自行車,建議乘火車。

曾聽騎友講起非摺疊自行車不允許上火車,為保險起見,去火車站詢問,檢票員給出了模稜兩可的答案:只要不影響其他乘客,可以進去,但會不會被趕下來就要靠自己了。儘管如此,心中還是很興奮,有希望就有盼頭。買了票,為了保險起見,諮詢了託運,託運的答覆是隻能託運有發票的車輛。看著所剩無幾的電量,騎行回去已是不可能了,碰碰運氣吧,出門在外,不懂人情世故的列車安檢員還是很少的!我只能這麼對安慰自己。

搜索好南站到家的路程保存路線後,快拆前後輪,用繩索捆綁好扛進進站口,也許杭州是旅遊城市的緣故吧,經常有人騎行而來,乘車而歸,安檢員很平靜地告訴我包裹過安檢就可以,自行車就不用過安檢了。上車後把車塞到垃圾筒旁,對面一人坐在洗漱臺上,默默地吃著東西,吃完後把垃圾塞到揹包塑料袋中,然後一起丟到垃圾桶中,攀談起來發現他曾騎行雲南至拉薩,於是聊了路途見聞,注意事項,雖然好久沒出門了,說刺激的往事,他眼中仍泛著喜悅的光芒。

經歷了長途的跋涉,很多困難已不再是問題,也正如別人說的那樣:遠行磨練自己毅力,地圖再準也不是很有用,嘴巴才是路,出去就要問,這也是對自己的判斷力的鍛鍊。遠行,僅僅是開始。

騎行記憶-那些年的青蔥時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