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變一變 農村園遊戲不困難'

親子游戲 農村 幼兒園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9-09-09
"

遊戲作為幼兒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其價值已經得到幼教界的公認。但遊戲的設計、實施等問題,在城鄉之間還存在巨大差異。尤其是在農村,因為資源不夠豐富、部分教師觀念不能及時跟上,再加上部分家長教育觀念過於保守,導致遊戲在農村園的實施受阻。要想改變這一現狀,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幼教管理者,都應當轉變觀念,儘可能為農村園遊戲的開展創造條件。

遊戲對幼兒成長的價值不容置否,但筆者所處縣域內農村幼兒園,因教師自身理念陳舊、辦園條件受限、家長理念尚未轉變等原因,導致遊戲開展的現狀是想做不會做、想做不敢做、想做沒錢做。要破解這些農村園遊戲面臨的困境,必須改變教師及家長的觀念。

提升遊戲理念,解決想做不會做的問題

筆者調查發現,目前農村一些幼兒園還存在教師“一手包辦”遊戲的現象。玩什麼、怎麼玩、和誰玩都是教師設計好的,幼兒缺少自主權。一旦出現有個性的幼兒打破常規,就會被視為違反遊戲規則。幼兒看似都在忙碌地遊戲,但從他們機械的動作和漠然的神情中就能發現其被動和無趣。

在某幼兒園觀摩時,筆者注意到在玩“小醫院”遊戲時,教師已經提前事無鉅細地把“收費處”“取藥房”“門診部”“手術室”等配套區域佈置好,遊戲前還反覆強調看病要先掛號繳費,再到對應的科室看病……甚至誰當醫生、誰當病人,教師都安排妥當了。試問在這麼多條條框框的束縛下,遊戲還有何樂趣?記得當時有個幼兒沒聽教師說完就迫不及待地溜到門診,樂滋滋地穿上白大褂。教師還沒說什麼,其他幼兒就齊聲大喊:“洋洋,老師昨天就說過了,你今天演病人,不能穿白大褂。”“不,我不想演病人,我就想當醫生!”洋洋反駁道。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遊戲區亂作一團。

試想,在這種場景下,教師的處境有多尷尬!但引發這個矛盾的源頭又在哪裡?幼兒日復一日按照這個流程玩“假遊戲”有何意義?

在農村園,其實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遊戲對幼兒的價值,但因為缺乏深度的遊戲理論支撐,教師難免存在對遊戲包辦太多、干預太多的現象。

要把“假遊戲”變為“真遊戲”,最核心的就是提升教師的遊戲理念,把遊戲還給幼兒。我班幼兒也經常玩“小醫院”遊戲,但因為沒有太多要求和規定,每次幼兒玩的都不一樣。我們的遊戲材料非常簡單,就一個醫院的門頭標牌、幾個板凳、幾件白大褂,但在遊戲推進中會不斷增添,而添置什麼材料、怎麼添置都由幼兒做主。也許某個階段他們玩得不夠好、不夠精,但玩“小醫院”等遊戲並不是要讓幼兒學會如何當醫生,而是給予他們模仿、扮演、體驗社會角色的機會。

教師在幼兒遊戲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讓幼兒自己去體驗成敗,給他們更多的自主遊戲機會。

當然,放手不等於放任!遊戲中教師要注重隱性指導。例如,幼兒在遊戲中有創新行為,教師可以給予一個讚許的目光、欣喜的表情或豎起大拇指,對幼兒不遵守遊戲規則,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為,教師可用搖頭、手勢或表情等表示否定。教師還可以用參與遊戲的方式激發幼兒活動的熱情,此時教師不是遊戲主導者或發號施令者,而是引導者、陪伴者。

爭取家長理解,解決想做不敢做的問題

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較多,加上老人的教育理念相對傳統,他們看重的是幼兒學會了幾首兒歌、能寫幾個字、會做幾道題。他們不瞭解遊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普遍認為玩遊戲就是瞎折騰、沒出息、不務正業。如果幼兒園一直“執迷不悟”地玩遊戲,家長通常會有意見。

幼兒教師工作本身就辛苦而瑣碎,如果再遇上不理解的家長,遊戲之路還能走多遠?因此,要想讓遊戲在幼兒園順利開展,與家長的溝通非常重要。教師一味地指責和埋怨家長不懂新的教育理念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是改變家長對遊戲的曲解。只有讓家長感受到遊戲對幼兒成長的價值,他們才會支持幼兒園的工作。

因此,我園為了宣傳遊戲對童年的重要性,經常邀請家長參與遊戲體驗活動,讓家長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遊戲的魅力和價值。

在“花樣走路”遊戲中,我們在地上鋪設兩條平行的小路,讓家長從這條路到另外一條路,要求每次走路方法都不一樣,別人用過的方法不能再用,如果用了就要“受罰”。家長用得最多的就是前走、後退、單腳跳、雙腳跳,而當家長目睹幼兒玩的花樣比自己多時,不禁感嘆:“我怎麼沒想起來呢?看來會玩也是一種智慧!”親子游戲“踩氣球”,我們也用了類似的方式。這不僅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重要的是讓家長了解了幼兒的學習是在遊戲中發生的。若不是家長親自體驗,怎能發現幼兒的潛能和創造力?

因此,積極與家長溝通,深化家長對遊戲的認識,對農村幼兒園來說極其重要。只有家長理解了、認可了,農村幼兒園才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展遊戲,而沒有後顧之憂,農村幼兒也才能獲得有質量的發展。

因地制宜找資源,解決想做沒錢做的問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農村園在編教師少,收費低,加之大多教師是園聘,除了正常辦公開支外,所收費用大部分都用在了園聘人員工資上,無力購買豐富的活動材料,這讓園長和教師非常苦惱。

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另一方面要結合實際,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比如可以充分開發本土資源,利用自然材料製作玩具,開展遊戲活動。將農村常見的玉米、麥稈、絲瓜等農作物投放到區角,可以做玉米花、玉米娃娃、玉米燈籠。泥巴在農村也隨處可取,幼兒可以自由捏、拍、打,戶外、區域均可使用。農村教師還可帶領幼兒走出活動室,讓幼兒在田野、小溪邊、樹林中開展各種遊戲。

我園就利用園所附近的小樹林,經常組織幼兒玩軍事遊戲。到了場地後幼兒自由分工,找尋合適的材料做遊戲裝備,如小樹丫做“手槍”,高梁稈做“紅櫻槍”,小土堆做埋伏點,青草樹枝做偽裝帽,幼兒很快進入角色。這樣的遊戲活動無須準備任何材料,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資源。而這也正是農村幼兒園獨特的優勢。這些資源根本不需要花錢,但是幼兒從中獲得的成長並不少。

童年因遊戲而五彩斑斕。現在,農村幼兒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已經缺席,如果再剝奪了遊戲,那將是怎樣的童年?雖然目前農村幼兒園的遊戲現狀不容樂觀,但只要教師能正確地認識遊戲的價值和內涵,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遊戲條件,積極利用自然資源為他們創設探索、遊戲、創造的機會,把自主的機會還給幼兒,把遊戲的權利還給幼兒,農村幼兒也能享受遊戲的快樂,農村幼兒園遊戲也可以開展得有聲有色!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縣直機關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08日第2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