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看到這個消息,可能很多家長就更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呢?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看到這個消息,可能很多家長就更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呢?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遊戲不是原罪

沉迷才是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問題:遊戲真的有害嗎?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看到一個這樣一個新聞。

印度一個16歲的男孩連續玩了6個小時的遊戲,結果不幸猝死。家人表示男孩非常沉迷遊戲,強制刪除後男孩還曾絕食抗議。在男孩出事之後,家人痛哭請求禁止遊戲。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看到這個消息,可能很多家長就更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呢?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遊戲不是原罪

沉迷才是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問題:遊戲真的有害嗎?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看到一個這樣一個新聞。

印度一個16歲的男孩連續玩了6個小時的遊戲,結果不幸猝死。家人表示男孩非常沉迷遊戲,強制刪除後男孩還曾絕食抗議。在男孩出事之後,家人痛哭請求禁止遊戲。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悲劇的發生,誰也不願意看到,但如果因此而斷定遊戲是有害的,或許有人會不答應。

BBC曾推出地平線系列紀錄片《電子遊戲真的有害嗎?》,從媒體和公眾對電子遊戲的擔憂出發,根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電子遊戲做出了判斷:

  • 電子遊戲可以用來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和手眼協調,可以增強大腦的可塑性;
  • 遊戲甚至可以減緩老年人認知能力的衰退。

《人民日報》在去年也發表了評論: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看到這個消息,可能很多家長就更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呢?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遊戲不是原罪

沉迷才是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問題:遊戲真的有害嗎?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看到一個這樣一個新聞。

印度一個16歲的男孩連續玩了6個小時的遊戲,結果不幸猝死。家人表示男孩非常沉迷遊戲,強制刪除後男孩還曾絕食抗議。在男孩出事之後,家人痛哭請求禁止遊戲。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悲劇的發生,誰也不願意看到,但如果因此而斷定遊戲是有害的,或許有人會不答應。

BBC曾推出地平線系列紀錄片《電子遊戲真的有害嗎?》,從媒體和公眾對電子遊戲的擔憂出發,根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電子遊戲做出了判斷:

  • 電子遊戲可以用來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和手眼協調,可以增強大腦的可塑性;
  • 遊戲甚至可以減緩老年人認知能力的衰退。

《人民日報》在去年也發表了評論: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孩子玩遊戲是一個合理的需求,我們需要的注意的是,不讓他們沉迷其中。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看到這個消息,可能很多家長就更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呢?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遊戲不是原罪

沉迷才是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問題:遊戲真的有害嗎?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看到一個這樣一個新聞。

印度一個16歲的男孩連續玩了6個小時的遊戲,結果不幸猝死。家人表示男孩非常沉迷遊戲,強制刪除後男孩還曾絕食抗議。在男孩出事之後,家人痛哭請求禁止遊戲。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悲劇的發生,誰也不願意看到,但如果因此而斷定遊戲是有害的,或許有人會不答應。

BBC曾推出地平線系列紀錄片《電子遊戲真的有害嗎?》,從媒體和公眾對電子遊戲的擔憂出發,根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電子遊戲做出了判斷:

  • 電子遊戲可以用來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和手眼協調,可以增強大腦的可塑性;
  • 遊戲甚至可以減緩老年人認知能力的衰退。

《人民日報》在去年也發表了評論: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孩子玩遊戲是一個合理的需求,我們需要的注意的是,不讓他們沉迷其中。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1)正視孩子玩遊戲的需求

據調查,76.3%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遊戲,青少年觸網低齡化已成不可逆的現實,這是網絡時代原住民成長環境的特點。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用禁止的方式讓孩子完全脫離網絡遊戲,是不現實的。

事實上,家長支持孩子上網的,網癮比例為1.7%,不支持的反而達到9.9%,放任不管的達到11.7%。

(2)共同選擇適合孩子的遊戲

正視孩子的遊戲需求,並不是說任由孩子玩什麼遊戲都可以。網絡時代,遊戲也有好壞,這需要家長進行篩查,跟孩子共同選擇出適合年齡特點的遊戲。

如何判斷一款遊戲是不是好遊戲呢?以下幾個條件供大家參考:

  • 時長:不宜過長,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有不利影響;
  • 沒有社交屬性:遊戲結束就刪除,不容易沉迷;
  • 知識性:把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等融入到玩的過程中;
  • 多元性:呈現現實生活中暫時無法實現的功能,多元擴展立體思維;
  • 審美性:畫面精緻簡約,有好的審美導向;
  • “立志”:讓孩子有達成任務的成就感,激發孩子的熱情,在少年時代“立下志趣和志向”;
  • 三觀“正”:潛移默化通過共鳴植入“三觀”,這也是家長篩查的重點。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看到這個消息,可能很多家長就更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呢?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遊戲不是原罪

沉迷才是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問題:遊戲真的有害嗎?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看到一個這樣一個新聞。

印度一個16歲的男孩連續玩了6個小時的遊戲,結果不幸猝死。家人表示男孩非常沉迷遊戲,強制刪除後男孩還曾絕食抗議。在男孩出事之後,家人痛哭請求禁止遊戲。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悲劇的發生,誰也不願意看到,但如果因此而斷定遊戲是有害的,或許有人會不答應。

BBC曾推出地平線系列紀錄片《電子遊戲真的有害嗎?》,從媒體和公眾對電子遊戲的擔憂出發,根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電子遊戲做出了判斷:

  • 電子遊戲可以用來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和手眼協調,可以增強大腦的可塑性;
  • 遊戲甚至可以減緩老年人認知能力的衰退。

《人民日報》在去年也發表了評論: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孩子玩遊戲是一個合理的需求,我們需要的注意的是,不讓他們沉迷其中。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1)正視孩子玩遊戲的需求

據調查,76.3%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遊戲,青少年觸網低齡化已成不可逆的現實,這是網絡時代原住民成長環境的特點。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用禁止的方式讓孩子完全脫離網絡遊戲,是不現實的。

事實上,家長支持孩子上網的,網癮比例為1.7%,不支持的反而達到9.9%,放任不管的達到11.7%。

(2)共同選擇適合孩子的遊戲

正視孩子的遊戲需求,並不是說任由孩子玩什麼遊戲都可以。網絡時代,遊戲也有好壞,這需要家長進行篩查,跟孩子共同選擇出適合年齡特點的遊戲。

如何判斷一款遊戲是不是好遊戲呢?以下幾個條件供大家參考:

  • 時長:不宜過長,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有不利影響;
  • 沒有社交屬性:遊戲結束就刪除,不容易沉迷;
  • 知識性:把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等融入到玩的過程中;
  • 多元性:呈現現實生活中暫時無法實現的功能,多元擴展立體思維;
  • 審美性:畫面精緻簡約,有好的審美導向;
  • “立志”:讓孩子有達成任務的成就感,激發孩子的熱情,在少年時代“立下志趣和志向”;
  • 三觀“正”:潛移默化通過共鳴植入“三觀”,這也是家長篩查的重點。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3)制定明確的遊戲規則

遊戲最吸引人孩子的,就是裡面的即時獎勵設計,大腦天生對這種即時獎勵非常興奮。所以制定明確的遊戲規則,培養孩子的自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進行充分地溝通,在我們給出大的框架(哪幾款遊戲、遊戲時長等)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選擇想玩遊戲的時間以及玩什麼遊戲。規則制定之後,就要堅定地執行。

關於遊戲時長的設定,可以參考美國兒科協會在2016年發表的一篇0~5歲寶寶使用數字媒體(包括電視、電腦、手機等)的指導意見:

  • 18個月以下的孩子應禁止使用數字媒體;
  • 18個月~2歲的孩子應在家長陪同下使用數字媒體;
  • 2~5歲的孩子建議每天使用數字媒體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

單次遊戲時長在15-20分鐘比較合適,這也遵循了美國眼科醫生的“20-20-20”護眼法則,即在看電子屏幕後,每隔20分鐘要休息一下,看20英尺(大約6米)以外的物體,每次看至少20秒。

"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提到遊戲,家長們幾乎沒有不皺眉頭的,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了。畢竟沉迷遊戲的後果,也是有先例的。

就拿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常書傑來說吧,他早在4年前就曾以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是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後,沒有高中時那種學習壓迫感,常書傑突然沒有了目標,整日沉迷於遊戲,最終導致多門成績掛科,在大三的時候被北大勸退。

沉迷遊戲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耽誤學習,還可能會發展成一種病,就不久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叫做“遊戲障礙”。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看到這個消息,可能很多家長就更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呢?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遊戲不是原罪

沉迷才是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問題:遊戲真的有害嗎?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看到一個這樣一個新聞。

印度一個16歲的男孩連續玩了6個小時的遊戲,結果不幸猝死。家人表示男孩非常沉迷遊戲,強制刪除後男孩還曾絕食抗議。在男孩出事之後,家人痛哭請求禁止遊戲。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悲劇的發生,誰也不願意看到,但如果因此而斷定遊戲是有害的,或許有人會不答應。

BBC曾推出地平線系列紀錄片《電子遊戲真的有害嗎?》,從媒體和公眾對電子遊戲的擔憂出發,根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電子遊戲做出了判斷:

  • 電子遊戲可以用來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和手眼協調,可以增強大腦的可塑性;
  • 遊戲甚至可以減緩老年人認知能力的衰退。

《人民日報》在去年也發表了評論: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孩子玩遊戲是一個合理的需求,我們需要的注意的是,不讓他們沉迷其中。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1)正視孩子玩遊戲的需求

據調查,76.3%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遊戲,青少年觸網低齡化已成不可逆的現實,這是網絡時代原住民成長環境的特點。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用禁止的方式讓孩子完全脫離網絡遊戲,是不現實的。

事實上,家長支持孩子上網的,網癮比例為1.7%,不支持的反而達到9.9%,放任不管的達到11.7%。

(2)共同選擇適合孩子的遊戲

正視孩子的遊戲需求,並不是說任由孩子玩什麼遊戲都可以。網絡時代,遊戲也有好壞,這需要家長進行篩查,跟孩子共同選擇出適合年齡特點的遊戲。

如何判斷一款遊戲是不是好遊戲呢?以下幾個條件供大家參考:

  • 時長:不宜過長,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有不利影響;
  • 沒有社交屬性:遊戲結束就刪除,不容易沉迷;
  • 知識性:把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等融入到玩的過程中;
  • 多元性:呈現現實生活中暫時無法實現的功能,多元擴展立體思維;
  • 審美性:畫面精緻簡約,有好的審美導向;
  • “立志”:讓孩子有達成任務的成就感,激發孩子的熱情,在少年時代“立下志趣和志向”;
  • 三觀“正”:潛移默化通過共鳴植入“三觀”,這也是家長篩查的重點。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3)制定明確的遊戲規則

遊戲最吸引人孩子的,就是裡面的即時獎勵設計,大腦天生對這種即時獎勵非常興奮。所以制定明確的遊戲規則,培養孩子的自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進行充分地溝通,在我們給出大的框架(哪幾款遊戲、遊戲時長等)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選擇想玩遊戲的時間以及玩什麼遊戲。規則制定之後,就要堅定地執行。

關於遊戲時長的設定,可以參考美國兒科協會在2016年發表的一篇0~5歲寶寶使用數字媒體(包括電視、電腦、手機等)的指導意見:

  • 18個月以下的孩子應禁止使用數字媒體;
  • 18個月~2歲的孩子應在家長陪同下使用數字媒體;
  • 2~5歲的孩子建議每天使用數字媒體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

單次遊戲時長在15-20分鐘比較合適,這也遵循了美國眼科醫生的“20-20-20”護眼法則,即在看電子屏幕後,每隔20分鐘要休息一下,看20英尺(大約6米)以外的物體,每次看至少20秒。

高考狀元曾被北大勸退:沉迷遊戲的後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4)設置一個“不插電”空間或時間

孩子沉迷於遊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質量的陪伴。

你有沒有這樣做過,在孩子不斷煩你,讓你陪他玩的時候,為了儘快安撫這個“煩人精”,就把手機塞給他,讓他自己玩。這樣的做法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卻讓孩子產生了孤獨感,他只好藉助遊戲等其他事物來補償。

想要孩子不沉迷遊戲,提供高質量的陪伴是根本,而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在家裡設置一個“不插電”的空間或者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就建議在以下場合不要使用電子產品:吃飯時間、睡前1個小時、臥室裡、親子游戲時間。這些都是孩子的“不插電”時間和空間。

在這個時候,大家都放下手裡的電子產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一起享受親子時光。當孩子陪伴的需求得到滿足,也就不需要從遊戲裡獲得安慰了。

功夫媽咪說:

孩子對待遊戲的態度,與家長對待孩子玩遊戲這件事的態度密不可分。網絡時代,遊戲並不是洪水猛獸,如果我們學會利用它,它其實對孩子的成長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我們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自制和自律,同時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