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汗國”,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帝國為何耗死清朝三代皇帝?

大清王朝自公元1644年入關以來,迅速從一個佔據東北的部落一躍發展為屈指可數的強大帝國,但在開國初期叛亂頻發,清朝中國的控制實際只有一半。

“準噶爾汗國”,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帝國為何耗死清朝三代皇帝?

準噶爾汗國,維吾爾語:(جوڭغار)是準噶爾部落首領噶爾丹於1676年建立的。此時,正是沙皇俄國瘋狂向外擴張的時期,為達到侵略中國西北的目的,沙俄對噶爾丹進行拉攏利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噶爾丹割據一方的野心愈益膨脹,終於向歸附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發起進攻。

康熙時期

“準噶爾汗國”,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帝國為何耗死清朝三代皇帝?

西北之亂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決定親征噶爾丹。他令軍隊分為左右兩軍從河北出發,迂迴北進包圍噶爾丹部於烏蘭布地區。烏蘭布地區北面靠山南面有高涼河,噶爾丹背靠山水佈陣,讓萬餘駱駝縛蹄臥倒,讓它們背上木箱並用打溼的氈布蓋上,擺成一條如同城柵的防線,謂之“駝城”。令士兵於駝城之內,依託箱垛放槍射箭。康熙以火槍部隊在前,火炮部隊在中,步騎兵在後,隔河佈陣。進攻前先令軍隊先集中火銃火炮,猛烈轟擊對方駝陣,自午後至日落,將駝陣一轟為二,然後揮軍渡河以步兵從正面發起衝擊,又以騎兵從左翼迂迴側擊,噶爾丹大敗,倉皇將撤退,逃回科布多時只剩下數千人。此為一平準噶爾。

雍正時期

“準噶爾汗國”,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帝國為何耗死清朝三代皇帝?

雍正

噶爾丹死後,噶爾丹策零成為準噶爾汗國首領。他同樣野心勃勃,妄想入主中原。康熙逝世後雍正堅持平定西北叛亂,並設立“軍機處”用來處理西北問題。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噶爾丹策零率兵3萬進攻喀爾喀蒙古領地,但被喀爾喀蒙古軍和清軍兩面夾擊,被驅趕至光顯寺。清軍趁機在光顯寺外側設下埋伏,噶爾丹策零率殘部乘夜拼死突圍,終於逃出蒙古。雍正十二年,噶爾丹策零向清廷請和罷兵,雙方暫時罷戰。

乾隆時期

“準噶爾汗國”,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帝國為何耗死清朝三代皇帝?

乾隆

乾隆初年,清朝和噶爾丹策零議和成功,雙方劃定牧場,息兵罷戰。乾隆時期準噶爾汗國曆經數十年戰亂以經破亂不堪,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部貴族為爭奪汗位發生內訌,幾個大部落首領相互攻伐。乾隆皇帝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遂在乾隆二十年時(1755年)發兵5萬,兵分兩路直搗伊犁。由於連年戰亂西域人民對準噶爾貴族的殘暴統治十分不滿,希望早日出現安定和平局面,當清軍前往伊犁途中,準噶爾部百姓“大者數千戶,小者數百戶,攜酮酪,獻羊馬、絡繹道左,行數千裡,無一人抗顏者”。準噶爾部貴族沒有料到清軍會提前行動,部下直接不戰而降,僅少數人帶親信逃往天山以南投奔烏什,結果被烏什擒獲交給了乾隆。

“準噶爾汗國”,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帝國為何耗死清朝三代皇帝?

直搗伊犁

至此這場歷經70多年,延續三代人的叛亂終於被平定。在準噶爾部和清朝對峙的70多年裡,清朝統治者對其抱有很深的敵視心理。據清朝文獻記載,乾隆帝在重新統一新疆後為了杜絕後患,採取了極為殘酷的屠殺政策。 準噶爾原有60多萬人口,由於戰爭,內訌,瘟疫,清軍屠殺、擄掠、逃亡、最後僅剩7萬餘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