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錢人的這個發明,讓很多劫匪只能望而卻步,實在太聰明瞭

清朝 宋朝 山西 南宋 洪邁 銀行 蒙古 張俊 勝利者的自傳 2019-04-24

在宋朝之前還沒出現紙幣,百姓用來交易貨物的貨幣多數是銅錢,而有錢人則可以使用銀子或者金子等稀有金屬進行交易。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尤其是那些家財萬貫的人。那麼這些有錢人是如何防止小偷或劫匪搶奪錢財的呢?今天就為大家揭開謎底。

古代有錢人的這個發明,讓很多劫匪只能望而卻步,實在太聰明瞭

古人消費的付賬方式

在中國古代,民間流通的貨幣還是以銅錢為主,只有極少數的生意人在交易的時候,才會使用金錠或者銀錠作為交易貨幣。像古裝電視劇裡,出門去飯館裡吃一頓飯要用到銀子,完全就是為了節目效果。而現實情況是一頓飯吃完,花上百十來個銅板就不錯了。有錢人出門吃飯最多帶點碎銀子付賬,帶多了就是累贅啊,這麼重的金屬疙瘩放在身上,估計會造成行動不便。因此古代貨物的交易極為不便,都是錢太重惹的禍。錢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形成的時代產物,錢莊的誕生使得小偷或劫匪的機會就更少了。

古代有錢人的這個發明,讓很多劫匪只能望而卻步,實在太聰明瞭

古人的存錢方式

中國人最喜歡存錢了,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吧,估計這跟中國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脫不開關係,畢竟從小就學習要勤儉持家。那麼既然中國人如此喜歡存錢,那錢都存到什麼地方呢?現代人可以把錢存到銀行,不僅安全可以得到保障,而且還能使利息。古代在錢莊形成之前,人們大部分會把多餘的錢裝進罐子裡,然後深埋地底,從寓言故事此地無銀三百兩就可以看出來。除了埋在地下,還有人把錢藏到房樑上,牆壁裡,屋簷下,甚至是糞坑下邊,就是為了防止錢財丟失。而死者的殉葬品則屬於一種另類的存錢方式。

古代有錢人的這個發明,讓很多劫匪只能望而卻步,實在太聰明瞭

罐儲銅錢

沒奈何的誕生

南宋文學家洪邁的《夷堅支志戊·張拱之銀》中記載了一件事:“俗雲張循王(俊)在日,家多銀,每一千兩熔一球,目為沒奈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張俊的家中特別有錢,多到都花不完,所以將它們每一千兩製成一個銀球,即使是小偷來了,他也搬不走,故稱沒奈何!

古代有錢人的這個發明,讓很多劫匪只能望而卻步,實在太聰明瞭

圖為沒奈何

劫匪望而卻步的原因

清朝時期,山西商人從殺虎口一路向北至蒙古中俄邊境恰克圖,開拓出了清代的北路貿易。但也因此受到這一帶劫匪的襲擾,擅長突襲戰的馬匪們通常只搶錢不害命。於是過往的商幫就想到了一個妙招,將銀兩化零為整,熔鑄成重量不一樣的大銀錠,稱之為沒奈何。為什麼叫沒奈何呢?較大的銀錠重約一千六百兩左右,相當於現在的100斤左右,當劫匪來劫掠之時,看到這麼大個的銀錠,也只能望而卻步,無可奈何,所以謂之沒奈何!

古代有錢人的這個發明,讓很多劫匪只能望而卻步,實在太聰明瞭

不得不說古人的這個發明可謂是太機智了,看到這多錢,卻又搬不走,求劫匪心裡的陰影面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