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清朝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乾隆 雍正 歷史研習社 2018-11-30

作者:仙俠小定國


接上一篇,咱們繼續講清代那些“吃閒飯”的衙門是如何長期刷存在感的。這一回主要講這三大“寺”:太常寺、太僕寺、大理寺。

03 太常寺

起止時間:順治元年(1644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機構性質:專管壇廟祭祀禮儀的機關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清代太常寺機構表

作為主管壇廟祭祀的機關,太常寺可謂相當清閒,清閒到什麼地步呢?民國費只園所著小說《清朝三百年豔史演義》中如是形容:“衙門裡公事清簡,一月三十日,倒有二十餘日來探望琴郎(唱過旦角的菊部狀元韓琴郎)。”你看,太常寺的官員已經清閒到一個月只需要忙幾天就行了,平時完全就是沒事混個班玩,既然沒事兒可做,那就去尋歡作樂吧。

雖然這是小說家言,但也絕非信口開河的編造。事實上,太常寺的官員確實是閒出病了,竟到了連燒香這種簡單的本職工作都幹得讓皇帝看不下去的地步。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就下令,要求各家王府都要出兩名太監去太廟燒香清掃,為什麼呢?自然是因為太常寺裡面又蠢又凶的傢伙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人不是太老就是太小,讓這群濫竽充數的傢伙來負責燒香,簡直是對祖宗的大不敬,這怎麼能行?既然混飯的人太多,又不能隨便裁人,只好找太監來辦事兒。所以,別看太常寺是個冷衙門,但太常寺官員的脾氣還是很大的,“庸悍”二字形象地點出了這個衙門的少爺氣。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清代太常寺職官表

既然太常寺如此閒散,用它來收買人心實在再合適不過,皇帝也經常毫不吝嗇地將太常寺官職拿來收買人心。比如在天文曆法上有功的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就被皇帝慷慨的加授太常寺卿銜以示嘉獎。


▲清代太常寺職官表

既然太常寺如此閒散,用它來收買人心實在再合適不過,皇帝也經常毫不吝嗇地將太常寺官職拿來收買人心。比如在天文曆法上有功的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就被皇帝慷慨的加授太常寺卿銜以示嘉獎。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在太常寺當官也會有運氣不好的時候,比如四爺雍正非常不喜歡下屬溜鬚拍馬,可偏偏有官員不信邪。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河道總督齊蘇勒、漕運總督張大有先後上報黃河水清。

時任太常寺卿的鄒汝魯一看機會來了,就以黃河水清昭示天下太平為由,寫了一篇《河清頌》,其中寫道“舊染維新,風移俗易”。不成想,雍正見此大怒,斥問道:“所移者何風?所易者何俗?舊染者何事?維新者何政?”

下令對鄒汝魯要嚴加審訊,刑部遵照大清律例,判其絞立決,最後雍正決定還是饒其一命,把鄒汝魯發配到湖北的荊江去修大堤。為了一句馬屁,鄒汝魯差點丟掉性命,真是太不值了。可見,拍馬屁也得摸清領導的想法,不小心拍到馬腿上,倒黴的就是自己了。

還有個官員也比較倒黴,誰呢?道光年間的太常寺少卿許乃濟,他犯了什麼錯誤呢?路線錯誤!當時,朝廷規定吸食鴉片煙是有罪的,我們之前提到的鴻臚寺卿黃爵滋便力主禁絕鴉片,可許乃濟卻偏偏要和朝廷反著來,竟上疏要求放鬆菸禁,結果遭到不少官員的反對。

正是因為沒摸準領導心思,看不清大形勢,站隊錯誤的許乃濟很快被罷職。

相比之下,許乃濟的後輩太常寺卿袁昶就更悲慘了,在庚子國變中,袁昶堅決反對利用義和團對外挑釁,結果竟被清廷處決,直到《辛丑條約》簽訂後才被平反。可以說,在古代官場,對政治風向的準確把握,需要擁有十分靈敏的政治嗅覺,有時一次個人選擇的失誤,可能就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哪怕事後證明自己的遠見是對的。

這也是身在古代官場的無奈,所以那麼多官員會選擇明哲保身,實在是環境使然。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天壇祈年殿,德國攝影師Ernst Boerschmann攝於1906-1909年

偶爾,在太常寺還會碰上無妄之災。光緒十五年(1889年),天壇祈年殿遭到雷劈起火,雖然天下著大雨,但屋頂上的火還是熊熊燃燒起來,官員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殿宇化為火海,沒辦法,誰讓那時候救火技術不行呢?太常寺的官員只把九龍大寶座給搶救回來了,但皇天上帝的寶座卻被燒燬。最後,祈年殿八十一楹和朱扉黃座全部都被燒為灰燼。據說這場大火使得數十里之內,都能看見白光,而且還能聞到香味,你看,這火有多大。就是因為搶救寶座不及時,太常寺的很多官員事後還被問責,你說冤不冤。可是出了嚴重事故,畢竟要有人來負責,總不能把板子打到民間的五城水會紳董身上吧?所以太常寺的官員只好當了替罪羊。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與鴻臚寺、光祿寺一樣,太常寺被併入禮部,結束了它清閒機關的歷程。


04 太僕寺

起止時間:順治元年(1644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機構性質:專管馬政的機關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清代太僕寺機構表

相比其他諸“寺”,管理馬政的太僕寺命運是比較坎坷的,有清一代,經常是裁了設,設了裁,有過幾次反覆。1644年清軍入關後,並沒有設立專門的太僕寺,而是附設在兵部武庫司,畢竟在以“弓馬騎射”起家的滿人看來,馬屬於重要的武器資源。

到了該年年底,清廷索性直接裁掉了太僕寺,所管事務直接併入兵部和戶部,但是裁了沒多久,就在給事中的建議下恢復了,但仍然附設在兵部,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太僕寺才再度建衙,成為獨立機構。至嘉慶六年(1801年),太僕寺更是隻管馬廠,如預備巡幸的馬駝之類事務也一概不再管理。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郎世寧繪《百駿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戊戌變法時期,光緒帝搞了一個大規模的機構改革,準備裁掉閒散衙門,像太僕寺這樣的機構自然也在裁併之列。但這一來可不得了,裁撤冗員的大方向雖然是對的,但一萬多名官員突然大規模失業,可不是個小事情。這麼粗暴的搞法,自然引起很大的騷動。

結果裁撤的消息一出,陷入恐慌的太僕寺官員居然都不去上班了,而是一鬨而散,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更令善後官員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不僅衙門裡的人跑光了,太僕寺的印信文件居然也不見了,大廳的門窗還被拆毀了,真是讓人十分無語。可見,當時官員們的紀律已經渙散到了什麼地步。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清代太僕寺職官表

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善後官員就想到,既然太僕寺管馬政,和兵部經常有公文往來,兩個部門之間的公務員一定有接觸,那肯定有相互熟悉的人。於是就讓兵部官員聯繫太僕寺的熟人,讓他們來見辦差的官員。見面後,辦差官員代表朝廷傳達了對被裁官員們的關心,那就是官員雖然裁了,但公務員是絕不會裁掉的,雖然現在太僕寺奉命裁撤,但會在兵部裡面另外設一科讓你們這些人去做事。

你們可以將寺中信印文件交出,這樣我們才好迅速接收覆奏,妥善將機構設好,這樣你們就不至於流離失所了。上述表態,等於在人心惶惶之時,給太僕寺的官員們吃了顆定心丸。

得到這個消息,太僕寺官員們非常開心,立刻表示:“昨天奉裁官的傳達,堂中官員一鬨而散,信印文卷無人過問,已由我等暫行收存。今天專門把它帶過來了,由你們處置。”這些經驗老道的傢伙都是些“人精”,雖然上面沒說要怎麼做,也沒人管,但他們早就已經把事情收拾得好好的,等上級來驗收。這讓善後官員也非常滿意。

可誰想道,才十天過去,戊戌變法失敗,政策又變了:所有裁掉的官署全部恢復!太僕寺衙門自然名列其中。直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太僕寺再度被裁撤,這個命途多舛的機構才真正退出歷史舞臺。


05 大理寺

起止時間:順治元年(1644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機構性質:專管重大刑事案件複審複核的機關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清代大理寺機構表

大理寺作為“三法司”之一,在遇到判斬首絞刑的重大案件時,要參加會勘:在刑部審完了,都察院還會進行參核,大理寺則負責平允。怎麼個複審平允法呢?原來,大理寺在收到揭帖後,會根據揭帖的詳細內容推斷案情,然後看看之前判決的罪名和引用的法條是不是符合事實,複審完畢後,大理寺就會出具意見,等刑部定案後,如果雙方意見一樣,就可以定案了。

如果三法司意見不一致,就需要分別上奏皇帝,由皇帝來決定。可以說這是皇帝在司法領域最高權力的體現;除了參加重大案件的會勘,死刑犯的複審(秋審、朝審)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大理寺的官員也要參與;另外,朝廷交給九卿議辦的事情,大理寺也需要派人去參加。不過總體上,大理寺還是比較清閒的。所以順治帝曾說,大理寺管的事情不多,只要三個堂上官去辦理三法司的事兒就夠了。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清代大理寺職官表

儘管如此,大理寺官員主持公道、平反冤罪的重要性依然是怎麼估計都不過分的。例如大理寺卿潘祖蔭便救過晚清名臣左宗棠一命。怎麼回事呢?原來,咸豐九年(1859年),當時的湖南巡撫駱秉章罷免了貪贓枉法的總兵樊燮,由於駱秉章非常信任幕僚左宗棠,再加上左宗棠也曾得罪過樊燮,於是樊燮通過關係運作,由湖廣總督官文構陷罪名,欲圖治左宗棠於死罪。

由於這事情鬧得很大,都驚動了皇帝,咸豐帝還專門向大臣詢問左宗棠這人怎麼樣,大理寺卿潘祖蔭這時便向皇帝上疏說了一段名言:“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力保左宗棠的為人,給咸豐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終於,在曾國藩的舉薦下,左宗棠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成為一代中興名臣。


清代“吃閒飯”的衙門有什麼用,為何總也撤不了?(二)

▲潘祖蔭書法。潘祖蔭不僅是左宗棠的“伯樂”,也是晚清著名的藏書家、書法家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理寺在清末新政中被改成了類似西方最高法院式的“大理院”,專門負責審判工作,正卿也被提為正二品官員,中國的司法制度終於向現代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千言萬語,記得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參考文獻:

1.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2.紀昀等撰:《欽定歷代職官表》(影印本)

3. 李鵬年等:《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

4. 張德澤:《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年。

5. 佚名:《林公案》,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6. 徐珂編撰:《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7. 吳慶坻:《蕉廊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8. 費只園:《清朝三百年豔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3年。

9. 朱克敬:《瞑庵雜識·瞑庵二識》,長沙:嶽麓書社,1983年。

10. 韓雪:唐朝光祿寺起源初探,《藝術科技》2016年第12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