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人為了保住祖墳,凡事要經過的路都得繞道而行,慈禧都讓三分

清朝 慈禧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指點江山 2017-05-15

在現在的天津武清區的兩座村落之間,以前有一塊大約面積為一千畝的墳地,當地的居民將這裡稱呼為“曹墳”。這裡曾是當地的望族曹氏的祖墳,據說這座墳在當時也是很氣派的,就連慈禧都對其有幾分敬重,當年在修建鐵路的時候,到這裡也不得不奉令繞道而修。

武清曹氏原本是法蘇徐州的人,原本也是大戶人家。在公元一四零四年的時候,明成祖下令將這一地區的大姓人家以實畿輔,所以他們就往北遷徙到了現在武清區的這座小村鎮,並且在這裡安頓了下來,還逐漸成為了這裡的望族。這家人為了保住祖墳,凡事要經過的路都得繞道而行,慈禧都讓三分

從明朝到清朝,曹家人每一代人都有參加科舉考試入朝擔任個一官半職,並且都有受封成為高官。在明朝的時候,他們家族中第一代始祖曹道聰的曾孫,第二代祖輩的孫子,第三代祖輩的兒子曹化雨貴曾經是榮祿大夫,並且還是都督府的左都督,其職位之高就不用多說了吧。第四代祖輩最開始的時候擔任錦衣衛的理事,後來因為武藝出眾所以也成為了榮祿大夫,在天子眼前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紅人,甚是得寵。

在清王朝的時候,第五代祖輩的孫子曾是儒林郎,在翰林院工作。第六代祖輩的兒子也擔任過封文林郎一職。第七代祖輩曾經是翰林院的庶吉士,還是負責修改國史的官員。並且在身兼這幾職的情況下還擔任了天津局長一職。這家人為了保住祖墳,凡事要經過的路都得繞道而行,慈禧都讓三分

而現在我們所說的這座墳,就是曹家的第七代祖輩曹涵所修建的,是遷址過來的。曹家的後代人曹潔如在關於家族史的一書中明確寫出了曹家墳地中的具體格局:

“在墳地中的葬法是大昭穆的葬法,也被人稱作懷子抱孫的葬法格局。之前的第六代祖輩在祖墳中的中部位置,在大堂的兩側也被分割成了左右兩行,第一行的右邊葬的是第七代祖輩,太史奕汪公。左邊葬的是第八代先輩,曾任刺史的雲樵公...曹家的墳地大致就是按照這樣先輩身份的大小順序來一一埋葬的。

曹家的這塊墳地也就一直按照祖宗的規矩來進行葬禮,之後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大。

但是老天爺就總是愛開玩笑,到了公元一八八零年的時候,因為外來先進知識的傳播,中國意識到了以往的輝煌已經成為了歷史,不能再像這樣在世界上一直處於劣勢。所以便引進了修建鐵路的技術,想要在北京到天津的路上修一條鐵路出來,方便日常的出行。最初的計劃是從北京修到山海關,這其中就要經過天津這裡。並且實行的是分段修建,這項工程一共耗時了二十一年的時間。這家人為了保住祖墳,凡事要經過的路都得繞道而行,慈禧都讓三分

在這之中,從北京到天津的這一段路上,在最初設計的時候,設計了一個車站,但是要經過這裡,鐵路就要從曹家的墳地中斜穿過去。最開始定下的施工日期是在公元一八九五年,當時的四月接連不斷的下雨,大雨延誤了開工日期,因為武清地區已經完全被雨水淹沒。

於是曹家人就藉助這個機會,四處奔走,想要找找關係看能不能有什麼辦法可以保住自家的祖墳,但是沒有起到一點作用。而且當時的清廷也已下令讓人將線路明確的標示了出來,限定了完工的日期。

曹家人此刻十分著急,四處派人打聽情況。最終找到了一個曾與曹家有交情的一個主持工程的人,於是就備了厚禮前往拜訪。但是這也並沒有起到什麼用,因為計劃已經做了,實在是不太好更改。最後,曹家人居然找人找進了宮中,慈禧得知了這件事之後,立即找到光緒讓他設法不破壞曹家的祖墳。這家人為了保住祖墳,凡事要經過的路都得繞道而行,慈禧都讓三分

於是,鐵路路線就這麼重新被更改,曹家的祖墳是保住了,但是他們卻花了不少的金錢和時間。

那麼為什麼慈禧會對這件事這麼重視呢?原來曹家的以前,曾受到過皇封,並且還有一塊康熙親自寫下的牌匾。這位太后雖然行事是專橫了一點,但是對於自己的祖輩心中還是有敬意的,對於這塊曾受祖宗封賞的墳地,她又怎麼敢去破壞呢?

雖然此時的曹墳是逃過了一劫,但是最終他還是沒能保住。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這裡被一群年輕人給挖開了,最終還是遭到了破壞,一座費勁千辛萬苦保護的墳地最終還是就這麼被人給挖掘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