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成宗”多爾袞的四大迷案

清朝 多爾袞 順治 皇太極 中國古代史 阿郎講故事 2018-11-30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崇德元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但僅僅兩個月後,順治皇帝就剝奪了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清成宗”多爾袞的四大迷案

多爾袞

“清成宗”多爾袞的四大迷案

入主中原

“清成宗”多爾袞的四大迷案

在多爾袞短短的一生中,可謂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征戰四方,入主中原,最後雖未稱帝但與皇帝無二,死後竟被封為清成宗,榮耀無比。無怪乎朝鮮國王看見清朝送來的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清朝來使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朝鮮國王也說:“然則二帝矣。”

然而歷史上圍繞他四大謎團,卻成為了歷史疑案。

一、未登帝位之謎

多爾袞十七歲開始帶兵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帝位。此後,多爾袞獨攬大權,先後被順治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為什麼他不自立當皇帝,卻要甘心輔佐小皇帝福臨呢?

在皇太極去世的時候。由於皇太極生前也沒有指定過繼承人,因此各方勢力都對皇位有覬覦之心。當時多爾袞已經是大清一等一的實權派人物,加上功勳卓著,很多滿清宗室都支持他自立為皇帝。多爾袞的主要競爭者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從合法性上來說,他比多爾袞更具優勢。同時,支持豪格的勢力也不亞於多爾袞。

兩派勢力一度劍拔弩張,雙方相爭不下。就在最後關頭,多爾袞認為自立條件並不成熟,於是提出了一個讓各方都能接受的條件: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帝位。雖然多爾袞在這次帝位之爭中沒能當上皇帝,不過他因擁立之功而成為了攝政王。

在他大權在握之後。當時滿朝文武都唯多爾袞馬首是瞻,當時多爾袞外出圍獵或帶兵出征時,王公貴族都要列班跪送。多爾袞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此時的多爾袞,實際權力已經凌駕於順治皇帝之上。但他依舊沒有成為皇帝。從種種跡象來看,多爾袞一直都是有稱帝野心的,之所以沒稱帝,主要還是認為時機不夠成熟,不敢貿然行動。但他的一切行為,都在使自己離皇帝寶座更近一步。同時,多爾袞當時不到四十歲,他當然認為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最終,多爾袞的生命定格在了三十九歲。他一生中多次離皇帝寶座都只有一步之遙,但卻終究沒能實現夢想。除了無可奈何地抱怨命不好之外,似乎也沒有更恰當的理由來解釋多爾袞為什麼沒能當上皇帝了。

二、太后下嫁之謎

孝莊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爾袞,乃清初疑案之一,在史學界是爭論的焦點問題。

持下嫁說專家的理由: 1、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無疑是把皇帝置於兒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沒有下嫁,皇帝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卻得到皇帝的默認。2、據朝鮮史料記載,順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看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清朝來使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朝鮮國王也說:“然則二帝矣。”這裡說明朝鮮君臣也發現所謂“皇父”的奧祕。無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3、明朝遺臣張煌言的詩詞《建夷宮詞》。

但我認為以上三種說法皆不可信:1、傳聞的依據之一是多爾袞“皇父攝政王”之稱號。多爾袞既非皇帝,又不是皇帝之父,既然稱“皇父”,肯定是娶了皇帝的母親。其實,多爾袞的稱號,是一步步抬高的。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也就是順治被迎入北京再次舉行登基大典後,多爾袞因功高被封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有個御史趙開心疏稱多爾袞以皇叔之親而兼攝政王之尊,儀制宜定,“稱號必須正名”,他說原來的“叔父攝政王”不合適,“夫叔父,為皇上叔父,惟皇上得而稱之。若臣庶皆呼,則尊卑無異矣,”建議正名為“皇叔父攝政王”,經禮部等議定批准。到了順治五年(1647年)十一月,以南郊禮成,頒佈恩詔大赦天下,第一條即稱“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勳勞,宜增加殊禮,以崇功德”。經部院大臣集體討論,多爾袞的稱號定為“皇父攝政王”。直到多爾袞病逝,清廷的公文中都是這樣稱呼的,現存清代檔案可為確證。而且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順治六年(1648年)二月接到的清朝諮文中已稱“皇父攝政王”。從時間上看,這一稱號的確定,比傳聞太后下嫁的時間早了一年多,因為多爾袞的妻子是順治六年十二月去世的,傳說下嫁是在順治七年初。顯然,“皇父攝政王”之稱號實為崇顯表彰其功德,絕非多爾袞真的做了順治小皇帝的繼父;2、太后下嫁之說流傳甚廣,但在清代檔案和史籍中卻沒有任何記載。有人認為是因為後來清朝統治者覺得此事不光彩,就銷燬了有關檔案,刪改了史籍中的記錄。這種推斷也很牽強,因為我們在當時朝鮮李朝的《實錄》中同樣也找不到“太后下嫁”的任何記載。如果太后下嫁是公開的,並且詔告天下,那自然也會頒詔給朝鮮,朝鮮《實錄》中肯定會收錄,或有所記載與議論。即使這件事是祕密的,每年幾批來華進貢、謝恩及陳奏的朝鮮使臣也會得之街談巷議,因為在明清鼎革的非常時期,這些朝鮮使節都負有多方收集各種情報的任務,回國後要向國王報告,其《實錄》中載清朝之事甚詳,就是這樣得來的。在清初很長一段時期,朝鮮看不起清朝,認為他們是未開化的夷人,對清朝抱有敵意,在其《實錄》中常見對清朝的不滿和蔑稱,在公開場合奉清朝正朔,但其官員告身等內部文件卻只署年月而不書年號。如果太后下嫁實有其事,朝鮮必然載之史冊,事後也不必有刪除銷燬之舉;3、張煌言確實寫了那首《建夷宮詞》,但不能奉為信史。張煌言本為抗清名將,後來兵敗被俘,誓不降清,慘遭殺害,他的許多詩文都是表明反清復明志向的。或許,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娶了其侄婦肅親王豪格之妻也姓博爾濟吉特氏,與兩宮皇太后同姓,而且是孝莊的妹妹,以訛傳訛,張煌言聽說後,就信手寫入詩中,甚至有意歪曲,藉以譏諷貶斥清宮沒有倫理道德,也未可知。

總而言之,“太后下嫁”這樁疑案雖廣為流傳,卻沒有任何的證據。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即使貴為國母皇太后,也免不了流言非議。

“清成宗”多爾袞的四大迷案

三、突然暴死之謎

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多爾袞戎馬一生,怎麼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墜馬跌傷而要了性命呢?

明末清初談遷的【北遊錄】記載: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墮馬受傷,膝受重創,塗以涼膏,太醫傅胤祖用錯了藥。至十二月初九日卒於喀喇城(在舊熱河境)。

用錯了藥?大家都知道多爾袞已經儼同皇帝,太醫又是在醫學領域的佼佼者,怎麼會用錯藥呢?也許多爾袞的死,就是一場有預謀的政治暗殺。政治舞臺的幕後,隱藏的是鮮血淋漓的殘殺,以權力爭奪為中心內容的宮廷矛盾。在多爾袞死後不久,他的貼身侍衛蘇克薩哈就多爾袞的貼身侍衛蘇克薩哈向順治皇帝遞上一封檢舉信,揭發多爾袞生前曾與黨羽密謀,企圖率兩白旗移駐永平(今河北盧龍縣),“陰謀篡奪”;又說他偷偷地製成了皇帝登基的龍袍服裝,家中收藏著當皇帝用的珠寶。順治皇帝召集王爺大臣密議,抖數多爾袞的罪狀,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他的母親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奪了。隨後,身為貼身侍衛的蘇克薩哈卻沒有受到任何處理,還加官進爵,在順治死後,還成為四輔臣之一,使人們不得不產生懷疑蘇克薩哈是否與多爾袞的死有關?

四、死後掘墓之謎

在多爾袞死後的第十七天,清順治皇帝追尊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葬禮亦完全依照皇帝的規格辦理。順治八年(1651)正月,多爾袞夫婦又以義皇帝、義皇后的身份享太廟。

同年二月,清順治皇帝卻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讓人產生了疑問?是什麼讓順治帝這麼大的轉變呢?

要想知道順治為什麼這樣做?看看多爾袞生前是如何做的就知道了。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后,俸祿、冠服、宮室之制均超過一般親王。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多爾袞稱“皇叔父攝政王”,重新規定了各項儀注,如跪拜等等,幾同於皇帝。順治四年,他又根據群臣的意見,元旦朝賀時不再對福臨跪拜。到順治五年十一月,又“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凡進呈本章旨意,俱書皇父攝政王”。至此,他的權勢地位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多爾袞大權在握,“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稱詔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伊喜悅之人,不應官者濫升,不合伊者濫降,以至僭妄悖理之處,不可枚舉。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

大家可以看到,多爾袞生前,看似榮耀無比,一步步的登上權力的巔峰,但卻是一步步的給自己挖坑。順治帝默默的忍受著多爾袞的囂張跋扈,當多爾袞突然死去,也許順治帝還沒想好下一步如何做?也許多爾袞集團的力量依然很強大,不得已在當多爾袞的靈柩運回時,親臨東直門外5裡相迎。其連跪3次,親自舉爵祭奠而痛哭失聲,並追尊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葬禮亦完全依照皇帝的規格辦理。但當多爾袞集團的其他人員處置之後,便將心中攢積多年的怒火,如同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不僅撤去其帝號,而且命人毀掉位於今北京東直門外多爾袞之陵,掘墓、鞭屍。這一切,也許是多爾袞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多爾袞一生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在他的領導下,清朝入主中原,統一全國,輔佐年幼的順治帝建立清王朝,是清開國的第一大功臣,但最後卻被順治掘墓鞭屍,身敗名裂,實在可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