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葬不起”會愈演愈烈嗎

清明節 經濟 社會 財新網 2017-04-05

【財新網】/意見領袖(記者 周東旭)清明節前,一則“非蘇州本地戶籍不能在蘇州買墓地”的消息又引爆輿論。蘇州召開的全市清明工作會議提出,各殯葬服務單位將依法依規加強殯葬管理工作,嚴禁經營性公墓跨蘇州市區域外銷售,將有限資源更好服務於蘇州市群眾。有關負責人表示,對外市戶籍人員確需在蘇州公墓安葬的,需報經公墓所在地民政部門同意。同時,嚴禁將公益性公墓、關停公墓擅自對外銷售。

每年清明節,墓地價格高漲都會成為熱議的話題之一。據報道,有的蘇州公墓每平方米已經超過10萬甚至更多,而上海的墓地價格比蘇州還高。也有分析指出,蘇州出臺相關措施,就是為了限制外地尤其是上海等地的外部需求。

墓地價格高漲,甚至有人戲稱“生得起,葬不起”。墓地價格為何會如此之高?又如何解決?

【意見領袖觀點】

近年來一直從事殯葬研究的華中科技大學養老服務研究中心研究員郭林表示,蘇州墓地“限購”主要體現的是地區間的發展和需求不平衡,比如,上海墓地需求大,消費能力強,但是公墓供給有限,墓價自然會高,並外溢到周邊購買。蘇州政策體現的是對墓地市場的干預,也是為了彌補“市場失靈”。

然而“限購”的背後,郭林認為,主要還是供需之間的矛盾,“供給能力越來越有限。比如有些大城市剩餘的公墓用地已經不足規劃的百分之三十,趨緊狀況明顯。供給受到限制,需求卻與日俱增,在這種大趨勢情況下,價格上升,就成了自然的趨勢。”

郭林介紹,目前的公墓管理體系與城鄉二元體制相關,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確立鄉村主要發展公益性公墓,城市主要發展經營性公墓的基本思路,經過多年發展,這種格局並沒有改變。經營性公墓主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則,所以,“天價公墓”在大城市體現得尤為明顯,因為大城市的規劃用地十分緊張。

“殯葬公墓屬於保障民生用地,當地有具體規劃,建設公墓要符合相關規劃,不能隨意建。”郭林說,城市住宅建設受限於城市用地規劃,公墓也是一樣,“外地人到蘇州購買墓地與北京群體到河北購房的機理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源於城市之間的各種不平衡。”

類似現象會愈演愈烈嗎?郭林判斷,由於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短期內類似狀況恐怕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但是,長期看,隨著各地的逐漸平衡,類似問題也會逐漸化解。

當前,要緩解“天價墓地”等問題,郭林建議城市公墓應該加強公益性公墓建設,“現在主要是經營性公墓為主,公眾消費不起。另一個思路是,在經營性公墓以經營為主的前提下,國家可以要求一定比例,劃出公益性墓區。政府引導,給與一定補貼等。”

但是,要從經營性公墓入手,也需直面當前所有改革都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即部門利益問題。郭林介紹,目前超過一半的經營性公墓與管理單位存在各種利益關聯,如何協調利益,是個難題。“如果希望有所改變,管理部門必須要有所作為,否則比較難。”

在郭林看來,從根本上解決墓地難題,有賴於殯葬文化的轉變,比如節地生態安葬等,但是,大多數公眾目前接受不了這種方式。之前,周口平墳曾引發廣泛爭議。“對於土葬等,不能說入土為安道德上就是不好的,對此,還是應該以引導為主,可以出臺一些適度超前的措施加以引導,但不能過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