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迴應8名考生放棄清華北大!8名考生放棄清華北大原因是什麼?'

"

據中安在線等媒體近日報道,這次放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八名考生都來自安徽亳州第一中學,今年高考成績發榜時,他們的成績全都超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線。

袁梓琪

袁梓琪在考前經過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多輪考察,並得到了清華大學降20分錄取、北京大學降5分錄取的優厚待遇。這樣,他在高考分數672分的基礎上再加上優錄的20分加分後,成績遠超清華大學的錄取線。

但偏愛數學的袁梓琪最終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數學專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數學專業是我剛跨進高中校園時的理想目標,也算是得償所願。”袁梓琪說。

張金宇

張金宇高考分數683分,也超出了清華大學的錄取線,且得到了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然而,張金宇選擇的是上海交通大學。

原來,張金宇喜歡的是計算機專業,雖然他原來的第一選擇是清華大學,但由於該校的計算機專業在全省只招五名學生,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無法如願,而對其他專業他不感興趣,只能放棄。

後來通過打聽,張金宇覺得上海交通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更適合自己,於是便報考了。

同樣,其他六名考生李莎莎、郭記、陳晉、段旭、汪天翔、靳博文,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慮後,紛紛放棄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亳州市第一中學校領導和這些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後,尊重了學生的志願。

校長表態:不能“綁架”學生填報志願

作為當地的百年名校,亳州市第一中學一直以卓越的教學質量立校。如果這八名考生悉數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對於學校而言,將是一份無上榮耀。但今年,因為他們的集體放棄,學校罕見出現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的“零記錄”,一度讓學校的教學質量被打上問號。

對此,該校校長謝啟平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是時候轉換思考方式了。“在尊重學生意願面前,學校不能為了評比、為了聲譽、為了附和大眾,用感恩母校的方式來‘綁架’學生填報志願”。

“高中生已經有了明確的生涯規劃意識,對於他們將要從事的職業有著冷靜的思考和堅定的追求。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學校驕傲和自豪的事”。謝啟平說,這恰恰證明了學校不僅教會了他們知識、能力、素養等,還教會了他們清晰規劃未來的能力。除了尊重他們的選擇外,學校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當張金宇因為此事感到愧疚時,謝啟平第一時間給他寫了封回信:“你不選擇清華有道理,但是不要再有心裡包袱了。你是個懂事的學生,教師和母校永遠以你為榮,也期待你給祖國、給家鄉、給母校、給自己帶來更多捷報。”

對很多考生來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夢寐以求的學校。

但是,亳州市第一中學的八名考生,在高考成績已經達到錄取分數線的情況下,放棄了這兩所名校的志願。這是個讓人驚訝的消息,也是個讓人欣喜的消息。

從這個不同尋常的抉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人的獨立思考。 八名考生放棄北大和清華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理想的專業。他們放棄北大和清華,並非不認可北大和清華的教學水平,而是因為自己的成績雖然達到了學校的錄取線,但是無法選擇自己理想的專業。由此可見,雖然做出放棄名校的決定有些無奈,但也需要不小的勇氣,畢竟北大和清華是國內頂尖名校,也曾是他們嚮往的學校。 八名考生放棄北大和清華,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從功利角度評判,現在很難有定論。

誠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放棄北大或清華,選擇自己理想的專業,更有助於一名學生學有所成。但是,北大和清華相對其他學校確實是更高的平臺,也擁有更多的資源,如果簡單地比較專業,很容易忽視專業之外的其他資源。八名考生的選擇究竟值不值得,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檢驗。 饒是如此,並不妨礙我們現在就給八名考生點贊。他們的取捨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的獨立思考和獨立抉擇,這恰恰是現在很多學生比較稀缺的品質和行為。

長期以來,分數越高的考生越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尖子生選志願不是北大就是清華。這個現象深入人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很多人的選擇。很多尖子生在高考之後幾乎不假思索地就選擇了這兩所名校。 考上北大或清華,無論是對考生本人,還是考生所在中學,都是莫大的榮耀。很多地方和學校也很在乎自己的“清北錄取率”,每年高考結束之後,或明或暗的重獎消息不時見諸媒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高分考生會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立抉擇,為了自己和父母或者母校的榮耀,隨波逐流,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只看學校不問專業。

作為考生中的佼佼者,在填報志願時竟然能夠不假思索,其實是教育的悲哀。這說明,很多學生只是學會了應試答題,並沒有對自己的未來作出規劃,直到成年之後還是需要父母或老師為自己填寫人生的答卷。藉助父母或者老師的經驗與認識,可能會少走一些彎路,但是經過外力修正的人生之路也會因為過於平直,而變得乏味無趣。很多年輕人在工作之後,因為可以一眼望到人生的盡頭,很快就失去了奮鬥和拼搏的動力。這八名的考生的選擇未必就是最優選擇,但是因為出於理想和興趣,所以值得尊重。

年輕人如果連“試錯”的勇氣都沒有,即便隨波逐流進入北大或清華,一時風光換來的也許是泯然眾人。 八名考生集體放棄北大和清華,好似在輿論場裡投下一枚炸彈,將讓很多人已經固化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出現鬆動。今後,一定會有不少考生會受此啟發,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而不再是自己只負責考試,讓父母或老師來選擇志願。很多高校也會因此受到震動,名校通吃尖子生的現象可能要加速改變了,一些被北大和清華長期“壓制”而不得突圍的學校,如果能集中精力做強幾個專業,由點及面,就有可能打破長期不變的高校格局。

我們在為考生點讚的同時,也應向培養這些學生的亳州市第一中學和他們的老師致敬。他們沒有為了自己的“清北錄取率”去“綁架”學生,他們尊重了學生的理想和興趣,儘管在他們看來可能會有些幼稚,他們尊重了學生自由填報高考志願的權利,而沒有去犧牲他們的權利換取自己的私利。在這個懂得尊重和包容的中學裡培養出這些懂得獨立思考和獨立抉擇的學生,一點都不奇怪。

“自憐非達識,侷促為浮名。”能有這樣一批優秀學生不為浮名所累,堅定地追求理想,讓人非常欣慰。曾經讓很多考生感到壓力山大的高考,因此讓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選擇。

事件存疑:清華否認其中二人招錄情況

清華大學對澎湃新聞作出的說明顯示,8人中袁梓琪、張金宇事實上的招錄情況和安徽當地媒體的報道存在出入。袁梓琪未獲得清華的優惠分,而張金宇未獲得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

近日,一則安徽當地媒體“安徽一中學8名學生集體放棄清華北大 原因讓人意外”的報道引起熱議。報道稱,安徽亳州第一中學的袁梓琪、張金宇等8名同學,高考成績雖然遠超清華北大在當地的錄取線,但8人選擇放棄入讀,轉而選擇了自己心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點贊校長尊重學生意願,不為“清北率”、學校聲譽而“綁架”學生。然而,另一面,有網友發現這則新聞可能“經不起推敲”。8月18日,清華大學對澎湃新聞作出的說明顯示,8人中袁梓琪、張金宇事實上的招錄情況和安徽當地媒體的報道存在出入。

《安徽青年報》早前報道稱,袁梓琪在考前經過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多輪考察,並得到了清華大學降20分錄取、北京大學降5分錄取的優厚待遇。這樣,他在高考分數672分的基礎上再加上照顧的20分後,成績遠超清華大學的錄取線。

澎湃新聞通過“陽光高考”平臺查詢後發現,安徽亳州第一中學確實有一位叫“袁梓淇”的考生通過北大博雅人才培養計劃,獲得降5分錄取的優惠,但在清華大學公示的高水平藝術團名單、高水平運動隊名單、自主招生名單、高校專項計劃名單、綜合評價名單裡,並未出現名為袁梓琪或袁梓淇的學生。

澎湃新聞注意到,亳州市第一中學官方微信一週前曾發佈《今年,亳州一中沒有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原來是因為》的文章,文章指出,袁梓淇在考前經過了北大、清華的多輪考察,並得到了清華大學降20分錄取、北京大學降5分錄取的優厚待遇。可見,袁梓淇和袁梓琪應為同一人。

但是,清華大學招生辦向澎湃新聞確認,報道所稱的袁梓琪或袁梓淇未獲得清華的優惠分。

另外,前述報道還稱,亳州一中另一名學生張金宇高考分數683分,也超出了清華大學的錄取線,且得到了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

683分確實超過了清華大學在安徽錄取線。不過,清華大學招生辦表示,張金宇並未獲得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

還有部分網友對袁梓琪等考生成績是否超過清北錄取線產生質疑。

根據北大、清華官網信息,今年北大本科一批次,在安徽錄取分數線文科為655分,理科687分;清華大學本科一批次,在安徽錄取線理科為681分,文科661分。

安徽青年報的報道稱,袁梓琪最終報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而該校本科只招理科生。

據此,作為理科生,最終能考上北大清華,其分數至少要達到687分和681分。但袁梓琪高考分數為672分,即使加上北大5分優惠分值,也並不能被錄取,在未獲得加分情況下,其分數也不夠上清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