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青蛤 貽貝 東海 原生動物 國家海洋預報臺 2017-06-11

就在 6 月 8 日晚上

朋友圈出現這樣一則消息

有人吃了青蛤海鮮後出現中毒症狀!

嘔吐,頭暈,四肢麻木,血壓升高 ......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據證實:此消息屬實!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疑似村民吃過的淡菜

事件:多名患者食物中毒

來自漳浦縣人民政府消息,受海洋赤潮影響,8日下午,福建漳州市漳浦縣多名村民疑似食用青蛤後,出現中毒症狀,截至9日凌晨0時,有36名村民被緊急送醫救治,其中1人病情嚴重。

漳浦縣人民政府9日凌晨發佈的公告稱,這36名村民在當天午間食用青蛤(也稱淡菜、貽貝)後,出現頭暈、手腳麻痺等身體不適症狀。為預防貝類毒素,各餐飲單位嚴禁制售青蛤類食物,市民近期暫時不要購買和食用青蛤,慎食貝殼類海產品。

事發後,漳浦縣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及時救治中毒患者,緊急部署防範措施。目前,這起中毒事件後續處置工作仍在進行當中。

赤 潮“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是海洋生物、營養物質、各種自然環境條件等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影響赤潮發生的各種自然因素

據福建省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報告,6月6日,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位於預警海區Ⅶ區)發現赤潮,面積約2平方公里,赤潮水體呈暗紅色,呈片狀分佈。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亞歷山大藻。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福建省海洋預報臺關於福建沿海赤潮監測情況預報截圖

官方提醒

因海洋赤潮影響,漳州市沿海部分縣(市)出現個別群眾食用青蛤(淡菜、貽貝)引起頭暈、手腳麻痺等身體不適症狀。為確保群眾飲食安全,有效預防貝類毒素,請各經營企業、餐飲單位嚴禁制售青蛤類食物,同時提醒廣大群眾近期暫時不要購買和食用青蛤,慎食貝殼類海產品。發現誤食,出現中毒症狀,儘快就醫。

另外,還需提醒大家的是,在烹飪貝類時,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汙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避免食用貝類周邊內臟、生殖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儘量減少食用頻率,單次食用量不宜太多;到信譽良好、有檢測證書的商家購買,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

科 普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出現海鮮中毒症狀怎麼辦?

麻痺性貝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

麻痺性貝類毒素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約佔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中毒作用機理主要是阻斷細胞鈉離子通道,造成神經系統傳輸障礙而產生麻痺作用。

貝類攝入此毒素對本身無害,因毒素在貝類體內呈結合狀態。該毒素遇熱穩定,易被胃腸道吸收,且難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壞,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釋放並呈現毒性作用,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輕者出現口脣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麻痺性貝類毒素對人體的中毒劑量為600~5000MU,致死量為3000~30000MU。

一旦食用海鮮後發生中毒,首先要馬上撥打120,儘快到醫院處理。因為中毒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痺性貝類毒素、河豚毒素等,目前尚無特效解毒方法,而且毒素可以致命。

對於輕微的毒素、重金屬等,人體是可以自行排解的。如果實在喜歡吃海鮮,只要不是經常吃、大量吃,偶爾食用少量解一解饞還是沒問題的。此外,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C較多,多吃有助於肝臟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湯等也可以保護胃腸道,因此在吃海鮮之前吃蔬果、喝點米湯,或可起到輕微的緩解之效。

小科普

什麼是赤潮?

赤潮,國際上把它稱為“有害藻華”,它發生時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紅色景象,因此被許多人比喻成“紅色幽靈”。其實,它是水中的一些細菌、原生動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從而引起水體變色現象。

另外據統計分析,我國赤潮的高發期由南向北依次出現。

南海海域每年1月份就有赤潮發生,東海海域從4月份開始步入赤潮的高發期,進入5月份,渤、黃海海域的赤潮事件開始集中爆發。全海區赤潮高發期集中在4~9月(如圖),5月達到極大值。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渤、黃海赤潮頻發期集中在5~9月,6月和8月是該海區赤潮頻次最高的月份東海赤潮頻發期集中在4~8月,5月和6月是東海赤潮爆發最旺盛的季節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福建漳浦36人疑食用青蛤中毒 竟是赤潮在作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