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爆發罕見赤潮!多地發生疑似食用貽貝中毒事件

漁業 貽貝 牡蠣 農業 農財寶典水產版 2017-06-14

6月7日、8日,

泉州石獅、漳州龍海、漳浦等地

發生疑似食用貽貝中毒事件。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

9日23時啟動赤潮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漳州啟動

赤潮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泉州啟動

赤潮災害三級應急響應!

赤潮發生海域養殖生產區關閉

暫停當地水產品採捕作業

嚴禁赤潮周邊海域水產品上市。

調查原因

6月9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針對疑似食用貽貝中毒事件,立即組織省、市兩級監測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開展調查監測。

福建爆發罕見赤潮!多地發生疑似食用貽貝中毒事件

漳浦食用青蛤中毒患者在醫院治療(海都記者 陳青松/圖)

結果表明,上述漳州海域水色均未見異常,但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鏈狀裸甲藻最高細胞密度達8.1×105個/升(基準密度:5×105個/升),已經形成赤潮,該藻種可產生麻痺性貝毒。赤潮周邊海域有牡蠣吊養區,吊養牡蠣及其設施附著有野生貽貝。

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赤潮仍在持續,第一優勢種為鏈狀裸甲藻,最高細胞密度為1.0×106個/升。

赤潮災害應急響應

根據赤潮監測結果,按照《福建省赤潮災害應急預案》規定,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於9日23時啟動赤潮災害二級應急響應,要求漳州啟動二級應急響應、泉州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同時要求兩地立即關閉赤潮發生海域養殖生產區,加強養殖漁船管控,暫停水產品採捕作業,加強巡查,嚴禁赤潮周邊海域水產品上市;

組織監測單位加密跟蹤監視監測,加強所轄海域,特別是養殖生產區的監視監測,確保每日報送監測情況,並擴大水產品監測品種和頻次,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

福建省海域處於赤潮高發期

9日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連夜召開應急會商會,決定由廳分管領導10日早帶隊趕赴現場指導赤潮災害應急處置。

此次漳州、泉州海域發現的赤潮生物優勢種為鏈狀裸甲藻,在我省有赤潮記錄以來,該種首次在我省海域形成赤潮。鏈狀裸甲藻屬廣溫廣鹽種,生長溫度範圍為4~30℃,生長鹽度範圍為15.0~35.5‰。

該種可生產麻痺性貝毒,被貝類生物濾食後,可在貝類體內積累毒素,會引起食用者中毒反應。

鑑於此次赤潮藻種密度超過赤潮基準值,並未造成水色明顯異常,不易通過肉眼觀測發現,在赤潮災害中較為罕見,且目前我省海域處於赤潮高發期。

福建爆發罕見赤潮!多地發生疑似食用貽貝中毒事件

昨天,石獅梅林碼頭海域碧海藍天。(泉州晚報圖)

省海洋與漁業廳要求沿海各設區市海洋與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向社會發布正確信息,引導民眾注意防範國,加強所轄海域的監視監測,及時組織做好應對。

轉載聲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