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氫彈理論開拓者之一,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研製參與者之一

何祚庥(xiū),1927年8月24日出生於上海,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馬列理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1]

1951年何祚庥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處擔任幹事;1956年進入中國核工業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蘇聯莫斯科核子研究所進行學習和研究;1960年回國,並參與氫彈的輕核理論組,擔任共產黨總支部委員,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機部九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等職務;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何祚庥早期從事粒子理論、原子彈和氫彈理論的研究,是氫彈理論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參與者之一。

他是氫彈理論開拓者之一,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研製參與者之一

人物經歷

1927年8月24日,何祚庥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揚州,原籍安徽望江。中學時就讀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

他是氫彈理論開拓者之一,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研製參與者之一

1945年,何祚庥考入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後來轉入清華大學。

1947年,何祚庥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1年,何祚庥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處擔任幹事,負責瞭解科學家們的思想政治動態。

1956年,何祚庥進入中國核工業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8年,何祚庥前往蘇聯莫斯科核子研究所進行學習和研究。

1960年,何祚庥從前蘇聯回國,並參與氫彈的輕核理論組,擔任共產黨總支部委員。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機部九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等職務。

1980年,何祚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1年,何祚庥擔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第一批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

198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何祚庥為第五批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84年,何祚庥擔任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並在北京大學招收自然辯證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4年,何祚庥在北京大學招收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

主要成就

何祚庥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及各種應用性問題研究並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對弱相互作用特別是搗(c)獲問題作了深入研究,發現了一系列新的選擇法則首次提出Chew-Mandelstam推導的方程有嚴重錯誤對層子模型進行了合作研究,並建立了一個複合粒子量子場論的新體系。

何祚庥在科學史、自然辯證法、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著重探討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關馬列主義哲學問題。後來轉向宇宙論、暗物質問題的研究,探討了中微子質量問題、粒子的可分性、場的可分性、真空的物質性、宇宙有無開端、宇宙大爆炸從何而來、量子力學的測量過程是否必須有主觀介入等問題,澄清了對這些問題認識上的一些模糊觀念。

何祚庥長期以來從事粒子物理及各種應用性問題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層子模型的研究,複合粒子量子場論的研究,弱相互作用理論的研究等,先後發表約250 篇科學論文。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及多種獎勵。他還曾從事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研究,是氫彈理論的開拓者之一。

近十幾年來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藝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若干理論問題,以及當代經濟建設所應關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發表文章,如倡導磁懸浮列車技術、電動汽車技術、鋰離子電池技術等。來積極參加捍衛科學尊嚴,揭露和反對偽科學等活動,並做出重要貢獻。又關注克隆人研究問題,有較大社會影響。

何祚庥還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自然辯證法專家,在哲學、政治、經濟等方面也先後發表約300多篇科學論文。在反對偽科學的鬥爭中,他旗幟鮮明,積極參加了捍衛科學尊嚴,揭露和反對偽科學等活動,社會影響很大,是反“偽科學”的領軍人物之一。但是自從《丁肇中的“無知”與何祚庥的“無所不知”》一文出現在網絡上後,他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從事的研究領域:何祚庥從事中微子質量問題、中微子震盪問題及雙β衰變理論的研究等。

早期從事粒子理論、原子彈和氫彈理論的研究。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哲學問題,建國後較早開展並推動我國科學方法論研究。近十幾年來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藝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若干理論問題,特別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

近期更集中研究了我國的能源問題,特別是對太陽能利用的新發展,是當前研究的重點。近些年主要從事於揭批偽科學方面的工作。

他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哲學問題,是建國後中國科學方法論研究事業的早期開拓者之一,近十幾年來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藝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若干理論問題,以及當代經濟建設所應關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發表文章,積極站在捍衛科學尊嚴、揭露和反對偽科學等活動的第一線,並做出重要貢獻。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