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軍武次位面】:楊樹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切爾諾貝利死了,為什麼廣島還活著?

最近,美劇《切爾諾貝利》正在熱播,這個本來已經沉寂了三十多年的往事,又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核事故的恐怖後果,也縈繞在大家心頭。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捱了原子彈的廣島,真的是被“抹”平了

切爾諾貝利的災難,不免讓人聯想到廣島和長崎,這是世界上真正捱過核武器攻擊的兩個城市,但是切爾諾貝利和廣島長崎的後果卻有巨大的不同——切爾諾貝利(包括普里皮亞季)成了令人窒息的死地,而廣島和長崎不僅沒“死”,反而仍然是繁華的都市,廣島還舉辦過1994年的亞運會。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現在的廣島,幾乎看不出是被原子彈炸過的地方

按一般的想象,核武器既然是武器,殺傷力無論如何也應該比用來發電的核電站要大得多,為什麼會出現核電站事故後果反而更嚴重的現象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要先從核武器和核電站的區別和聯繫說起。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核電站的工作原理

核電站的本質就是一個大蒸汽機,只不過“燒”的燃料不是煤或油,而是鈾、鈈這樣的重元素。鈾、鈈在可控條件下產生裂變反應,放出能量,將水加熱,產生水蒸汽驅動渦輪發電機來發電。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截至2014年,全球有450所核電廠,分佈在31個國家。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核彈爆炸瞬間釋放大量光和熱

核武器也被稱為原子武器,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電磁脈衝、衝擊波和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核裂變的原理

這裡說的核反應,一般就是指裂變和聚變,裂變就是鈾、鈈這樣重元素在中子轟擊下分裂為更輕的元素,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扔在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就是這樣。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核聚變的原理是這樣的

聚變則是像氫這樣的輕元素在高溫高壓下結合成更重的元素,並釋放能量的過程,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正是如此,按這種原理製造出的核武器就是氫彈。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廣島原子彈的“槍式”構造

從對比中可以看出,核彈,特別是原子彈,與核電站在基本原理上並無本質區別,只是一個受控一個不受控。不過,二者有一個重要不同,那就是濃度,原子彈核材料的濃度要達到90%以上才能維持鏈式反應,被稱為武器級鈾;核電站的核材料僅有3%左右,二者的不同就像高純度酒精和低度啤酒的區別。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核電站用控制棒來控制核反應的快慢

3%純度容易達到,提純到90%可就太難了,成本又高又麻煩,世界上沒幾個國家辦得到,這就是為什麼核電站很多國家都有,核武器卻沒有幾家能造的原因。

讓90%純度以上的鈾(235)聚在一處,只要超過一定質量,就能自動起爆,而低濃度鈾無論堆多少也不會這樣,所以核電站不可能像原子彈那樣爆炸。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爆炸當量,大約是一百多噸TNT,相比廣島原子彈的2萬噸要小多了。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切爾諾貝利事故瞬間的藍白光線分外耀眼

那是放射性物質輻射產生的輝光

那麼,為什麼當量小,後果反而貌似還更嚴重呢?其實問題的關鍵並不在當量上,切爾諾貝利事故中的爆炸,其實是蒸汽爆炸,是因為反應堆功率在人為錯誤操作下急劇變大,導致水蒸汽壓力暴增,把四號機組掀了頂。

這一炸不要緊,核材料一下就被炸到外面去了,直接與大氣和外界接觸,輕的飄走,甚至到達了英國,重的留下、沉積,混入土壤、地下水,這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汙染區域

被拋入空中的放射性物質隨風飄散,拋入高空的物質甚至能飄到幾千公里以外,形成長久的危害。4號機組內共有二氧化鈾及核廢料接近200噸,炸飛了多少說法不一,但就算打個對摺也有一百噸,所以後果十分嚴重。

相比之下,原子彈只是猛在一時,扔在廣島的“小男孩”重4噸,高濃度鈾只有幾十公斤,其中一部分參與了裂變反應,另一部分被炸飛了。但由於總量太小,先被稀釋,再被風吹雨洗,一段時間過後,核輻射值很快就下降到了正常水平,現在廣島仍然生活著一百多萬人。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現在廣島的商業街

另一方面,說切爾諾貝利是死城也不完全對。這個印象主要來自於兩個城市的居民被永久撤離後形成的荒涼景象,那個還沒來得及起用的摩天輪成了著名地標。但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共有六臺機組,4號炸了,5、6號未建成,因為電力缺口大,剩下的1、2、3號還在運行,堅持時間最長的3號機組一直運行到2000年!當然人員是輪換的,蘇聯及後來的烏克蘭政府,能做的就是用200米長的水泥牆把4號機組隔開。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經過幾十萬人的搶險,切爾諾貝利事故終於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被炸出來的放射性物質基本被清理完畢,又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大部分地區的輻射水平已經大為下降,到了人可以去逗留一段時間的程度。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但厚厚的臨時性“石棺”下,那些核材料仍然存在,雨水會順著無數條裂隙進入其中產放射性廢水,四處流淌,一些小動物可能鑽進去再出來……況且“石棺”本身也是臨時弄的,並不足夠結實,一旦倒塌,將會產生威力不亞於當年事故的二次災難。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新石棺

為此,歐盟、美國、烏克蘭發起了“切爾諾貝利基金”,從各國政府那裡“眾籌”到了9.35億歐元的資金,做了一個符合生態要求,能保證100年安全穩定的新石棺,已經於2017年10月安裝完畢。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遊客甚至可以到石棺外參觀

現在的切爾諾貝利大部分地方其實也可以去(少數地區仍為嚴格的禁區),當然輻射仍然存在,但只是不是長期接觸,去個一兩天問題不大,實際上早就有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旅遊者,自助或組團前往這個“死地”遊覽,而且都健康地回來了。

為何廣島捱了顆原子彈如今還能辦亞運會,切爾諾貝利卻成了墳墓?

▲英雄值得讚頌,但災難本來可避免

不過,再好的石棺也是隻是權宜之計,徹底解決問題還是遙遙無期,“死城”留在那裡,就是對人類的一個警醒——當我們能支配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時,多一分敬畏,多考慮一下未來,多考慮安全為本的原則,很多災難都可以不必發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