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誘使人把事情做好,而非控制

汽車產業 職場 績效管家 績效管家 2017-10-05

請持續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長鬆諮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參考

管理就是誘使人把事情做好,而非控制

當下,企業越來越難做,員工越來越難管,是許多企業家的共識。

激烈的市場競爭,已導致在中國市場除了個別高資本、高技術門檻行業外,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藍海行業。一個市場,千帆競技,眾企業拼速度,拼質量,拼服務,拼口碑,拼人才,拼成本,拼效率,刺刀見紅,贏者通吃,作為企業的操盤手,自然是壓力山大。

想贏就要變得更強,尤其是要有更強的管理水平,同時由於大量的90後員工成為企業員工主流,傳統的“令行禁止”式的管理方式與90後強調自我,強調個性,強調尊重的風格格格不入,所以不論從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的角度還是更有效的員工管理角度,企業的管理都需要升級。

那麼,如何升級呢?

管理升級要求我們將傳統強迫式管理升級到誘導式管理。傳統的企業管理講究的是“高效執行,獎懲分明”,通過規範的制度,標準的流程,實現管理成本的最低化,企業效率的最大化。

傳統管理的精髓是通過制度的外部強制而實現對於員工行為的管理。而誘導式管理,講究的是利用人性,基於每個人都會基於理性,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通過設置誘人的回報機制而讓員工去主動幹企業希望員工乾的事情。

把行為動機由外部強制轉變為內部主動。因為是自己主動選擇乾的,員工的積極性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誘導式管理需要企業匹配相應的誘導機制。比如,企業五點下班,而公司班車六點半發車,員工如果五點鐘走,就要自己乘坐公交車,員工再做選擇時,考慮到坐公交車又慢又繞路,到家時間比六點半坐班車差不多,如果六點半坐班車,中間的一個半小時閒著也是閒著,不如順便加個班,掙點加班費。

加班到六點半,準備走了,想起來公司八點有免費的工作餐,不如八點吃完飯再走,省的回去自己折騰,所以就順便加班到了八點。

吃完工作餐,想起來公司十點以後走,可以報銷回家的打車費,乾脆加班到十點算了,還能掙更多的加班工資。這樣員工在公司機制的引導下,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主動去完成公司希望員工做的工作。

管理就是誘使人把事情做好,而非控制

誘導式管理並不意味著員工可以在公司有無限選擇權,可以為所欲為。公司要設置員工行為紅線,在公司所能承受的範圍內行使機制所賦予的管理自由選擇權。

誘導式管理,需要公司有成熟的組織系統,有能力對每位員工對於公司的業績貢獻進行量化考核與薪酬匹配。誘導誘的是行為,導的是結果。公司能夠生存,能夠發展,是所有員工工作最終結果的呈現。只有能夠量化每位員工的有效工作成果,並根據成果匹配薪酬或晉升,誘導才有意義。

誘導式管理,需要員工具備一定的職業素質,有自我理性判斷選擇的認知和能力。對於沒有能力的員工,把選擇權放出去,那隻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員工的教育、培訓是誘導式管理成功的基礎。

管理就是誘使人把事情做好,而非控制

誘導式管理,並不意味著需要和傳統管理割裂,完全可以融合共存。在傳統管理的基礎上,融入進誘導元素,讓管理變得更親民。

管理切記盲目照搬,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每個企業內部情況不一樣,更簡單,更有效的模式就是更好的模式。

管理就是誘使人把事情做好,而非控制

來源網絡,僅供學習與參考,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請持續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長鬆諮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