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首先還是鏈接一下“解畫”《千與千尋》的前三篇:

《千與千尋》當年憑啥瘋狂攬獎?那是宮崎駿無心佈下的結界(一)

《千與千尋》魔力結界(二)那裡有瘋狂的一代日本人最刻骨的悲傷

《千與千尋》的魔力結界(三)宮崎駿畫筆下的幻域風光,細思恐極

前後花了過萬字,跟著千尋從人界一路寫到神域建築“油屋”的跟前,寫日本的神話和妖物,寫日本人的老傷疤……今天,開始寫“油屋”了,於是我們可以回到《千與千尋》的創作緣起——因為宮崎駿和製片人鈴木敏夫想講一個以老日本建築為舞臺的少女故事。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04

沒有鍋爐房,分分鐘就沒了《千與千尋》


鈴木敏夫是吉卜力的創始人和主要負責人、《百變狸貓》《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影片的製片人、宮崎駿和高畑勳的畢生好友,他在他的採訪對談合集《吉卜力的風》當中,回憶了當初是怎樣和宮崎駿一起決定製作《千與千尋》這個電影:

在創作《千與千尋》之前,宮崎駿一直在考慮一個60歲老翁與18歲少女忘年戀的故事,還花了一年的時間,畫了大量的草圖來進行故事構思。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牆上貼滿了構思草圖。

但是鈴木敏夫很討厭這個企劃案,“60歲的老頭和18歲的小姑娘談的是什麼戀愛啊?!我才不想做這樣的動畫。”

於是當某天他被宮崎駿喊去討論這個忘年戀的企劃案的時候,鈴木故意岔開了話題,還提到當時很火的影視作品《跳躍大搜查線》,並別有深意地感慨說:要做電影的話,主人公還是一定要年輕才行啊!

宮崎駿當然是明白人,他當場就把自己貼在房間牆上的草圖全扒了下來,把一年畫的東西統統扔進了垃圾桶。

然後他說:“鈴木,我們用千晶來做部電影吧。”並決定把故事的舞臺設在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

千晶是鈴木敏夫和宮崎駿共同的好友,日本電視電影部門部長奧田誠治的女兒,他們兩個都非常疼愛她,疼愛到願意把她拍成電影的程度。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千尋的原型是奧田千晶,千晶的父親奧田誠治,也正是千尋父親的原型。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不知道對於被變成豬這事,奧田誠治本人怎麼想。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不過,後來他代表宮崎駿出席奧斯卡領取最佳動畫長片獎了,應該是原諒他了吧……

而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是東京博物館的一個分支,擁有29幢江戶時代到昭和初期的建築,歷史文化價值很高。關鍵是,那是鈴木敏夫去過五十多次的地方,喜歡程度如果五星是滿分的話,應該可以打五星半了吧。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江戶東京建築園

總之,鈴木敏夫說:“他(宮崎駿)又用一個我絕對不會反對的東西(指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來逼我,被逼到不得不贊成的地步,當時我真的很火大。然後他說,具體的故事內容之後再考慮。”

具體的故事內容之後再考慮、之後再考慮、後再考慮、再考慮、考慮、慮……這是個怎樣任性的傢伙啊!總之,《千與千尋》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哪裡?

這裡,“油屋”燒水的鍋爐房。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裡的古建“武居三省堂”,是鍋爐房的原型,是官方蓋戳的,跟上一篇裡提到的所謂街市原型,臺灣九分完全不一樣。宮崎駿還專門為這座古建寫過文章,稱其為自己最喜愛的建築物。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武居三省堂外觀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武居三省堂鋪面

以下文字,摘自宮崎駿《出發點1979-1996》書中,“我最喜歡的東西——我心目中的武居三省堂”:

關於建築物,我還是最喜歡「武居三省堂」。因為它給我的感覺很棒。雖然它是一棟狹窄得有如鰻魚穴的建築,但是卻有著無可擬比的協調感。當然,在它還在營業時之時,店裡或許是人潮洶湧,物品雜陳,絕非今日的嫻靜光景,可是,它的整體感覺透著一股優雅的氣息。讓人慶幸它能夠在這個凡事向前看、積極性十足、一會兒建設一會兒破壞、一下子買進一下子捨棄的庸碌俗中,完整地保留下來。

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一棟工匠親手打造的建築。無論是玻璃門、外牆或是商品陳列架,全部都是工匠們親手打造而成。它們與今日以省時省力為取向的工業製品和工作方法有著明顯的不同。這大概必須歸功於當時的工匠們的工資低廉,技藝精湛的人也不少吧!換作是今天,如果想用相同時間建造同樣的東西,材料不夠精良不打緊,還得花費鉅資才能辦到。工資低廉,對工匠而言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可是,他們的工作能力又是那麼地確實堅強,真可說是人世間的一大諷刺。

店內鋪設榻榻米,就現在的觀點看來更是缺乏效率的做法。……不過,我認為三省堂的店面鋪設榻榻米應該不只是為了招呼並款待客人。因為,包含他們的家人和傭人在內,必定有許多人都住在這棟建築裡面,所以,店內既是他們鋪床而眠的地方,同時也可能是他們擺上矮桌、大宴賓客的場所。而從餐室和廚房的擺設更可看出,全盛時期店內人數高達十六人,要他們一起用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當時應該是採用得空的人輪流快速用餐的方式。……

三省堂有內雖然有小型浴池,但恐怕無法容納所有的人吧。如果先在廚房脫光衣服,只怕會被看到,不過,我想當時的人應該都不會在乎才對。……

曾幾何時,昔日的生活已完全改變,如今看來,三省堂內的往日生活情景,反倒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夏天燠熱難當,冬天又酷寒無比。三省堂的主人想必是個頑固的人,才有可能不做任何改變、順其自然地生活其間。為此,家人一定吃了不少苦頭。盡管如此,我還是想對建造這棟三省堂、在其間迎生送死的人,致上我的敬意。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武居三省堂截面圖。有如鰻魚穴的建築。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宮崎駿的文字很長,然而他在文字中所描述的這幢明治初期專門售賣書法文具、之後變成綜合文具商店的建築,並沒有把二樓、三樓和一樓的後部區域全都呈現在“油屋”當中。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僅僅是顧客能看到的鋪面部分。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動畫場景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實際鋪面場景

當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鍋爐房的藥材櫃,也就是原型武居三省堂鋪面裡的多屜櫃了。

在宮崎駿的長文當中,儘管他大大抒發了自己對武居三省堂的喜愛,但是卻沒有怎麼提到《千與千尋》畫面當中令人記憶深刻的多屜櫃,所以,我們來聊聊它。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武居三省堂的多屜櫃

在日本著名建築史學家伊東忠太的《日本建築的真相》中,充滿自豪感滴介紹了日本多屜櫃:

多屜櫃由日本細木工製成,材料多用日本梧桐。

多屜櫃在抽拉過程中,不會有任何滯澀,抽屜和周邊構件的縫隙比一張白紙還薄,所以多屜櫃的氣密性良好,不用擔心黴菌病變或病蟲害的發生。

有人做過實驗,將多屜櫃的抽屜抽出來,前後顛倒再插入原先的箱體,兩者之間依然沒有任何摩擦,這除了是細木工師傅的精湛技藝體現外,同時也離不開日本恰到好處的空氣溼度和優良的梧桐木材。

如果將其拿到溼度較低的歐洲,可能就難以呈現這樣的效果了。

宮崎駿親揭《千與千尋》“鍋爐房”真相:因為那是我最喜愛的東西

與其說這是宮崎駿有意地在自己的影片中,選取了一項日本傳統工藝的佼佼者來展示,倒不如說,這是一個必然。

當宮崎駿用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來誘惑製片人鈴木敏夫時,便已註定《千與千尋》將以集日本傳統文化之大成的面貌,呈現在世界面前。

如果沒有宮崎駿喜愛的“鍋爐房”武居三省堂,沒有鈴木敏夫所喜愛的東京建築園這個前提,就不會有《千與千尋》吧。

————————


這個系列接下來,馬上又將從現實世界的電影製作動機和建築原型,回到神話傳說了

下一篇預告

浴池:為什麼神明也需要洗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