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於1935年赴美國留學,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的火箭專家。由於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這位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二戰”期間,與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製開發工作,在美國是屈指可數的傑出人才。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當時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僱員效忠美國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熱運動。因為被懷疑是共產黨人,並且拒絕揭發朋友,錢學森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工作的證書。錢學森感到非常氣憤,他說:“我寧願回中國老家去,也不願在受人懷疑的情況下繼續留居美國!”

後來,錢學森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藉口,向美國方面提出回國申請。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國夙願竟釀成了一場劫難。

美國海軍部次長聽聞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後,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從此,美國政府對錢學森夫婦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錢學森的家,還把他本人關在特米那島上長達14天。直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1.5萬美元保釋金後人才被釋放回來。海關方面也設置了重重障礙阻撓錢學森回國。他們沒收了錢學森夫婦的行李,其中包括錢學森多年積累下來的800公斤書籍以及記錄珍貴資料的筆記本。

錢學森在美國受到迫害和誣陷的消息很快傳回國內,新中國震驚了。國內科學界的人士紛紛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也極為關注,新中國政府公開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違背本人意願的情況下監禁錢學森。當錢學森要求回國的意願遭到美國的無理阻攔時,中國也扣留著一批美國人。其中有違反中國法律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僑民,也有侵犯中國領空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軍事人員。那時,美國奉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經常派遣間諜到中國搞顛覆破壞活動。僅1954年11月23日,經我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依法作出判決的美國間諜就有13人。美國政府急於要回這些被我扣押的人員,但又怕造成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既成事實,因此不願意與中國政府直接接觸。

1954年4月,美、英、法、中、蘇五國在日內瓦召開討論和解決朝鮮問題與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聯想到中國有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被扣留在美國的事情,於是指示說,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係,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闢新的接觸渠道。談判中首先要聯繫中國留美科學家錢學森等被扣留的問題。

為了掌握主動權,周恩來指示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黃華髮表談話,要求美國政府歸還扣留的中國僑民和留學生,並且暗示中國願意就扣押美方人員問題與美國直接談判。在這樣的局面下,美國政府只得同意與中國代表進行直接談判。

經過周恩來的批准,中國代表團祕書長王炳南經美國代表團成員杜威廉介紹,於6月5日開始與美國代表、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華僑民和被中國拘禁的一些美國軍事人員名單,要求中國給他們回國的機會。為了表示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6月15日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

然而,中方的正當要求被美方無理拒絕。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閉幕。為了不使溝通渠道中斷,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與美方商定:自7月22日起,在日內瓦進行領事級會談。中國政府為進一步表達與美方會談的誠意,決定釋放四名被扣押的美國飛行員。1955年7月25日,我外交部成立了一箇中美會談指導小組,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組長為章漢夫、副組長為喬冠華。1955年8月1日,中美會談升格為大使級。

中國作出的高姿態,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儘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人卻耍賴了。儘管中美雙方接觸了十餘次,但美國代表約翰遜仍然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求回國的真實理由為由,不肯答應釋放錢學森回國。

正當周恩來總理為此焦急萬分時,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收到了一封從大洋彼岸輾轉寄來的信。信中署名竟是“錢學森”。原來錢學森為了擺脫特務的監視,把信寫在了一張小香菸紙上,夾在寄給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輾轉帶給了陳叔通。信中錢學森請求祖國幫助他回國。

陳叔通將信親手交給了周恩來。周恩來閱後大喜:“這真是太好了,據此完全可以駁倒美國政府的謊言!”他當即做出周密部署,令外交部火速把信轉交給正在日內瓦談判的王炳南,並指示:“這封信很有價值。這是一個鐵證,美國當局至今仍在阻撓中國平民歸國。你要在談判中用這封信揭穿他們的謊言。”

王炳南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在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一開始就率先發言。他對約翰遜說:“大使先生,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國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國的法律程序,決定提前釋放阿諾德等11名美國飛行員。他們已於7月31日離開北京,估計8月4日即可到達香港。我希望中國政府所採取的這個措施能對我們的會談起到積極的影響。”可約翰遜還是老調重彈——“沒有證據表明錢學森要回國,美國政府不能強迫命令”。王炳南於是亮出了錢學森給陳叔通的信件,理直氣壯地給約翰遜正面駁斥:“既然美國政府早在1955年4月間就公開發表公告,允許留美學者來去自由,為什麼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博士在6月間寫信給中國政府請求幫助呢?顯然,中國學者要求回國依然受到阻撓。”在事實面前,約翰遜啞口無言。美國政府不得不批准錢學森回國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接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8月,美國移民局對錢學森下達了放逐令,在美國整整滯留了五年的錢學森終於接到了移民局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攜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對於錢學森的離去,他的導師、科學家馮·卡門感慨地說道:“美國把火箭技術領域最偉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專家錢學森,拱手送給了紅色中國!”離別時,這位導師充滿深情地對錢學森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我,回你的祖國效力去吧,科學是不分國界的。”

由於錢學森等一批優秀科學家回國效力,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發射時間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周總理在上世紀50年代曾意味深長地說:“中美大使級會談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但我們畢竟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建設性的接觸,我們要回了一個錢學森。單就這件事來說,會談也是值得的,有價值的。”

周恩來適時啟動中美談判並巧妙地利用外交手段為錢學森回國掃清了障礙,使得錢學森以及後來的一大批留學在外的科學家得以踏上回歸的旅途,實現了為國效力的心願。

文/呂春

來源:人民政協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