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開國紀念幣的由來,你知道嗎?

古錢幣是一個國家前史中構成的主要部分,其特定的前史時期在錢幣史上佔有著主要的位置,它不僅代表著近代我國的錢銀文明,並且反映了我國近代前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古錢幣中銀元一直是一大熱點。因為銀元原料寶貴,藝術價值高。同時,銀幣制造量比古錢和民國紙幣少得多,加上清末、民國戰亂連連等要素,一些較寶貴的銀元種類存世量已稀疏。其中就包括“孫小頭”。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的由來,你知道嗎?

1911年12月29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的由來,你知道嗎?

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孫中山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壹圓下五星版(簡稱: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下五星)一枚,PCGS MS64,下五角星版,1912年造,打製深峻,底板光潔,完美無瑕,拍賣成交價格68400元。此幣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為長枝花飾。背面中央為中央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偏下分列五角星。1912年開國紀念幣下五星版在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後即停鑄,因時間短暫,流用不多,尤顯珍貴。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的由來,你知道嗎?

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俗稱“孫小頭”,是第一枚將大總統頭像替換皇家龍圖的國幣,這意味著宣告清王朝統治的結束,中國從此進入共和制的新紀年。此外,幣面鐫刻中英文字,意在告知外國人,中國新的開放時代來臨。在集藏領域,向來對重大歷史事件高度敏感的金銀幣收藏市場,會賦予藏品獨特的價值,它的行情也會順勢火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