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米芾故里——米公祠

門前還有一匾"寶翰珍藏",左右有聯:"汩汩長江流不盡米家山水,堂堂華胄最難忘宋代宗師",看來是"珍寶館"了。

裡面多是米芾的書法作品,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米芾故里——米公祠

門前還有一匾"寶翰珍藏",左右有聯:"汩汩長江流不盡米家山水,堂堂華胄最難忘宋代宗師",看來是"珍寶館"了。

裡面多是米芾的書法作品,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米芾書寫王維詩的"六扇屏":"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米芾故里——米公祠

門前還有一匾"寶翰珍藏",左右有聯:"汩汩長江流不盡米家山水,堂堂華胄最難忘宋代宗師",看來是"珍寶館"了。

裡面多是米芾的書法作品,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米芾書寫王維詩的"六扇屏":"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行書多景樓冊頁",倒是六橫幅:"華胥兜率夢曾遊,天下江山第一樓------"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米芾故里——米公祠

門前還有一匾"寶翰珍藏",左右有聯:"汩汩長江流不盡米家山水,堂堂華胄最難忘宋代宗師",看來是"珍寶館"了。

裡面多是米芾的書法作品,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米芾書寫王維詩的"六扇屏":"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行書多景樓冊頁",倒是六橫幅:"華胥兜率夢曾遊,天下江山第一樓------"

米芾故里——米公祠

還有"第一山"、"研山銘"等等。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米芾故里——米公祠

門前還有一匾"寶翰珍藏",左右有聯:"汩汩長江流不盡米家山水,堂堂華胄最難忘宋代宗師",看來是"珍寶館"了。

裡面多是米芾的書法作品,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米芾書寫王維詩的"六扇屏":"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行書多景樓冊頁",倒是六橫幅:"華胥兜率夢曾遊,天下江山第一樓------"

米芾故里——米公祠

還有"第一山"、"研山銘"等等。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又有一"妙在得筆"匾。米芾書法深得"二王"精髓,結字跌宕,錯落有致,老辣沉雄,痛快淋漓,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八面"。這裡又展出著米芾書寫的唐李治詩:"龍樓光照景,魯館啟朝扉------"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米芾故里——米公祠

門前還有一匾"寶翰珍藏",左右有聯:"汩汩長江流不盡米家山水,堂堂華胄最難忘宋代宗師",看來是"珍寶館"了。

裡面多是米芾的書法作品,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米芾書寫王維詩的"六扇屏":"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行書多景樓冊頁",倒是六橫幅:"華胥兜率夢曾遊,天下江山第一樓------"

米芾故里——米公祠

還有"第一山"、"研山銘"等等。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又有一"妙在得筆"匾。米芾書法深得"二王"精髓,結字跌宕,錯落有致,老辣沉雄,痛快淋漓,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八面"。這裡又展出著米芾書寫的唐李治詩:"龍樓光照景,魯館啟朝扉------"

米芾故里——米公祠

其實,米芾一生轉益多師,得益多人,書法用功最深,他的書法成就來自他的刻苦臨習。米芾"集古字",每天臨池不輟,據史料記載,"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鍾(繇)、索(靖)也,可永勉之。"可想而知他的學習態度,就是集大家的優點為自己所用,博採眾長,沒有深厚的功底,怎敢"風檣陣馬,沉著痛快",標新立異,獨創自己的書風。

"
米芾故里——米公祠

除去喜愛讀書、寫文章、寫詩以外,我又愛好書法,愛讀帖、習字。這不,到了襄陽,又來到了米公祠——米顛、米芾故里。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號稱"米襄陽",故里卻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與襄陽小北門隔漢江相望。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三國演義》時,這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可是水火不容,特別是關羽佔了襄陽後,"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罾口川。到了宋代,那肯定早統一了,成了一家,要不然米芾住在樊城,怎麼稱"米襄陽"呢!

米芾故里——米公祠

來到漢江北岸,只見牌坊高大,五疊重簷,翹角隆脊,上書三個大字"米公祠"。

米公祠,原是祭祀米芾祖孫三代的祠堂。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與父稱"大米""小米"。至於孫子,當然也是當官的,現今祖孫三代的祠堂,改造為米芾紀念館。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生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從小就臨習書法。宋治平四年(1067年),就隨母離鄉來到京都汴梁,母親侍奉英宗高皇后,米芾便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經風雨,見世面。環境可以改造人、塑造人。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繼位,念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賜米芾為祕書省校字郎,後歷任臨桂尉、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遷居潤州(鎮江)丹徒。實際上,米芾在襄陽只是在青少年時代。

米芾故里——米公祠

一進院落,院西有一座六角亭,名曰"潔亭"。米芾一生潔癖,從不用別人的毛巾,有時洗手就甩甩晾乾,還特別喜愛奇形怪狀的石頭,一見怪石,則稱石兄,行跪拜禮——拜石,因此,人們視他為"米顛"。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走,便是"米公祠"拜殿,殿前東西各立一碑,"米氏故里",系沈鵬所書,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家山水",系方毅所書,點綴著、告示著人們。

米芾故里——米公祠

進入殿中,高懸一匾"顛不可及",看來是從"米顛"派生出來的。左右有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也形象地告訴人們,他的生活做派與常人不一樣。他的衣帽穿戴常常效仿唐代樣式,走到那裡往往會引人圍觀,讓人難以理解。

米芾故里——米公祠

米芾的書法,起初是受唐人歐陽詢、顏真卿影響最深,後來他不在滿足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書法,開始研究魏晉書風,到處尋訪晉人法帖。這可能與蘇軾有關。米芾曾到黃州雪堂拜訪過蘇軾,蘇軾寫字就比較隨意,"第三行書"就是在黃州誕生的。

米芾故里——米公祠

歷代書法評論,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尚意,意指什麼?我還真查了好多書,意的解釋也有多種,"心思"、"意願"、"意想不到"、" 出乎意外"等等。我理解就是"意趣"——意味和興趣,按大白話說,就是"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條條框框,清規戒律。有人說:"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米芾故里——米公祠

你看那 "蘇黃米蔡"寫的字,就是與唐人不一樣,唐人的書法,特別是楷書,正規正矩。一般給蘇軾他們冠名,叫"文人字",我到喜歡他們這種文人字,有時間,多寫詩、多寫文章,怎麼不比成天臨帖強,你要是沒那寫詩寫文的天賦,臨就臨去唄!我不贊成現在的書法家,就知道抄詩、抄文,沒有自己的東西,終是"抄家"。我給他們冠名"現尚抄",或"現尚展",寫的書法就是為了"參展",過去的書法家,有幾個參加過展覽?

米芾故里——米公祠

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這聯,"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成四鉅子顛壓三人",特別是下聯,口氣太大了,"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米芾活著,他也不敢說"顛壓三人"。 米芾的字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沉著痛快,以書達意,以表呈境,有個性、有特色,這是真的,但在徽宗皇帝面前,他也只說個"刷字",沒有到"顛壓三人"的地步。

米芾故里——米公祠

拜謁過米芾像,就到了"寶晉齋"。

米芾故里——米公祠

"寶晉齋"與米芾後來的愛好有關,他到處蒐集晉人法帖,也是一個收藏家,故給自己起了這麼一個齋名。

米芾故里——米公祠

門前還有一匾"寶翰珍藏",左右有聯:"汩汩長江流不盡米家山水,堂堂華胄最難忘宋代宗師",看來是"珍寶館"了。

裡面多是米芾的書法作品,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米芾書寫王維詩的"六扇屏":"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米芾故里——米公祠

"有"行書多景樓冊頁",倒是六橫幅:"華胥兜率夢曾遊,天下江山第一樓------"

米芾故里——米公祠

還有"第一山"、"研山銘"等等。

米芾故里——米公祠

再往前,又有一"妙在得筆"匾。米芾書法深得"二王"精髓,結字跌宕,錯落有致,老辣沉雄,痛快淋漓,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八面"。這裡又展出著米芾書寫的唐李治詩:"龍樓光照景,魯館啟朝扉------"

米芾故里——米公祠

其實,米芾一生轉益多師,得益多人,書法用功最深,他的書法成就來自他的刻苦臨習。米芾"集古字",每天臨池不輟,據史料記載,"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鍾(繇)、索(靖)也,可永勉之。"可想而知他的學習態度,就是集大家的優點為自己所用,博採眾長,沒有深厚的功底,怎敢"風檣陣馬,沉著痛快",標新立異,獨創自己的書風。

米芾故里——米公祠

我也比較喜歡這狂放豪爽、不拘一格的性格,不由寫詩讚曰:"拜石刷字米顛狂,八面生鋒翰墨香。跌宕沉雄遒勁力,張揚個性寫華章。"

九口2019-7-1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