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判南宋這個阿拉伯人蒲壽庚的後代為“餘孽”?

(說歷史的女人——第720期)歷史上每到改朝換代之時,或者國難當頭之際,都會有一幫特殊的人物跳上歷史舞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命安全而賣國求榮。這些人都會被後世冠以“漢奸”或者“賣國賊”的稱呼,不過這其中有一些人物會受到爭議,比如說他的投敵叛變是不得已而為之,或者說是被逼無奈,從而擇主而事,會受到一定的同情。但也有些賣國者卻永遠不會被人原諒,他的做法罪大惡極,永遠被人唾罵。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一個人,此人是南宋末年的大賣國賊,一生至少有3宗大罪,皆不可赦,其一是屠殺老百姓,其二是殘殺少林寺眾僧,當然最嚴重的是他捅了南宋王朝最後一刀。就是說,南宋在亡國之時,並非完全沒有翻盤的希望,但在關鍵之時,此人的賣國投降,幫助元朝對宋人進行了致命一擊。為此他得到了千古罵名。欲知此人是誰,他到底該不該遺臭萬年,請看本期分解。

朱元璋為何判南宋這個阿拉伯人蒲壽庚的後代為“餘孽”?

一、因追緝海盜有功而被宋朝重用的穆斯林富豪。

這個留下千古罵名的人叫蒲壽庚(1205—1290年),又稱蒲受畊,號海雲,他是宋末元初時著名穆斯林海商,其先輩是西域(今阿拉伯)人。蒲壽庚的先輩於公元11世紀移居中國廣州,經營商舶,富甲一方。

宋寧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蒲家從廣州舉家遷往泉州定居。而蒲壽庚的父親蒲開宗,還曾擔任過安溪縣主簿,並曾因貿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節郎”的官銜。

蒲壽庚當然也是個精明的商人,尤其善於跟外商打交道,所以他精通漢語、阿拉伯語、越南語等多種語言。南宋時期,他既擔任過泉州舶司提舉,同時也因為外貿累積大量財富,成為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

南宋末年,南海海寇猖獗。鹹淳十年(1274年),海寇襲擊泉州,官兵難以抵擋。蒲壽庚與其兄蒲壽宬為保護家族的巨大利益,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兵擊退海盜,因功授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執掌福建兵事民政要職,統領海防,大權在握。自此蒲壽庚亦官亦商,官商合一,憑藉宋朝廷賦予的權力更大規模地開展香料貿易,並以宋政府的名義,牟取暴利。

蒲壽庚於宋末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近30年,“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鉅萬,家僮數千。”他擁有大量海船,據學者考證,當時他就擁有世界罕見的載重量達200多噸的海船。

顯赫的權力與雄厚的海上實力相結合,使蒲氏成為當時宋朝南方的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1276年,朝廷又任命蒲壽庚為福建、廣東招撫使,賦予其更大的政治和貿易上的權力。當時的蒲壽庚可謂是,只要他跺跺腳中國東南沿海地皮就會震三震的人物了。足見此人得到南宋朝廷的器重,也足見其在宋朝得到的好處。

二、國難當頭,蒲壽庚吃裡扒外,叛宋投元。

可是,就這樣一個得到宋朝巨大的權力和利益的人,卻在國家遭難之時吃裡扒外,忘恩負義,做了一個大漢奸賣國賊。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軍南下,包圍宋都臨安(杭州)。國難當頭,得到朝廷極大好處的蒲壽庚此刻應該做點什麼?

說實在的,蒲壽庚開始還是有點良心的。眾所周知,蒙古軍善於騎射,擅長陸戰,但弱於水戰,特別是海戰。當元軍聽說東南沿海的蒲壽庚擁有很多海船,控制強大的水軍,並且老於海事,就打算招降他。所以在元軍進攻臨安之前,元軍統帥伯顏便派人招撫蒲壽庚、蒲壽宬兄弟,但蒲壽庚沒有答應。

1276年三月,元丞相伯顏功陷臨安,年僅5歲的宋恭帝投降,南宋已經基本滅亡。南宋遺臣保護恭帝兄趙昰進入福建,同年五月,年僅8歲的趙昰在福州被擁立為帝(即宋端宗),另立朝廷,以圖恢復宋室。

1276年十一月,元兵由浙江進入福建。為逃避元軍追殺,南宋丞相陳宜中、少保張世傑率舟師十萬,保護宋端宗趙昰由福州航海至泉州城南,欲以泉州做為國都,同元軍對抗。宋室希望得到蒲壽庚的協助,以繼續在閩、廣沿海地區堅持抗元。

當時的南宋孤臣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帶著娃娃皇帝宋端宗抵達泉州,在這裡的趙宋宗室子弟打算接應他們。國難當頭,泉州城裡的漢人們紛紛行動起來,出錢出物支援朝廷和義軍。若宋庭能以泉州這座富庶的重城作為基地抗擊元軍,此後就不需要一路逃到崖山這個荒嶺去和元軍決戰。以泉州城池之堅固,經濟之富庶,人力之充足,宋軍完全可以長時間堅守以待反攻,從而光復宋室;即便守不住,也可以由泉州向澎湖和臺灣轉移,如是,則中國歷史就可能被改寫。

朱元璋為何判南宋這個阿拉伯人蒲壽庚的後代為“餘孽”?

但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歷史給漢人開了個玩笑。擁有重兵和強大經濟勢力的蒲壽庚拒不支援宋軍,他“閉門不納”、“閉門拒命”,居然禁止宋軍進入泉州。無奈,張世傑只得護送幼主端宗一干人繼續南逃,撤往廣東。

但是宋朝眾臣咽不下這口氣,再說宋軍的船舶軍資都已經嚴重不足,張世傑臨走時便強徵蒲壽庚家族的商船,採用暴力直接抄沒他的家產以充軍資。搶走停泊在法石一帶的蒲氏海船400多艘。這一舉動把蒲壽庚徹底逼到了與宋廷為敵的地步。於是憤怒的蒲壽庚把怒氣撒在定居泉州的南宋宗室身上,蒲壽庚殺宋宗室及士大夫等約3000餘人。

不僅如此,蒲壽庚竟主動投靠元軍。他派親信孫勝夫祕密出城,迎接南下途中的元軍。於德祐二年(1276年)十二月初八,元兵由浙江抵泉州,蒲壽庚與州司馬田真子獻城降元。這樣元軍不費一槍一刀就拿下了富庶的泉州。

蒲壽庚降元后,把所擁有的大量船舶交給元軍,協助元軍進攻殘餘宋軍。元朝廷授蒲壽庚為昭勇大將軍、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等要職,蒲壽庚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1277年七月,蒲壽庚又任鎮國上將軍、江西行省參知政事等職。

1277年七月,不甘心的張世傑從廣東潮州率軍回師泉州,與義軍陳吊眼、畲族許夫人等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伐蒲壽庚的戰役。這是一場關係到蒲壽庚及其家族命運的生死戰,也更是一場關係到大宋王朝甚至一個民族命運的生死戰。如果宋軍勝,則宋朝攻下泉州,宋朝可保最後一口氣,漢民族政權也許可以保全下去,至少不會很快覆亡,但是蒲壽庚家族可能消失;反之,如果蒲壽庚勝,則宋朝完全喪失最後的一絲元氣,而蒲壽庚及其家族可保。

在一個家族和一個民族利益相沖突的時候,歷史將如何選擇?

戰爭之初,勝利的砝碼曾一度偏向宋軍。因當時元軍主力不在泉州,蒲壽庚的守城兵力再強,也只是地方軍隊,在具有優勢的宋政府軍隊面前也難以抵擋多久。因為當時的宋軍已沒有退路,面對亡國的危險,文弱的宋軍也只有奮力一搏才能保住最後的希望;再加上泉州城內又有宋朝遺民的內應,形勢對蒲壽庚極其不利。眼看勝利在望。然而,在這最關鍵時刻,歷史又給宋朝,或者又給漢人開了個玩笑。

看看泉州城守不住,商人出身的精明的蒲壽庚再出奇招,他一方面派遣孫勝夫去杭州向元兵求援兵,一方面與尤永賢、金泳等部將頑強防守,“晨夜血戰”。到1277年十月,張世傑圍泉州城70多天後,眼看要拿下了,卻因元軍元帥唆都率大軍來援而失敗。無奈,宋軍殘部只有再次南撤,回到廣東。泉州之戰的失敗,嚴重地打擊了宋朝軍隊的士氣,基本摧毀了宋軍最後的希望,當然也大力鞏固了元朝在福建和東南沿海的控制。

三、降元的蒲壽庚屠殺百姓和少林寺眾僧,犯下滔天大罪。

投降元朝的蒲壽庚可謂官運亨通。1278年三月,蒲壽庚被元朝廷任命為福建行省參知政事;八月,繼續升任福建行省中書左丞,“鎮撫瀕海諸郡”。這個大宋奸簡直混得風生水起。

1279年二月,春風得意的蒲壽庚又率軍奉旨(他好意思說奉旨,呵呵)配合元軍主力進擊廣東,追殲南宋小皇帝。最後南宋三傑之一的張世傑率軍與元軍在崖山進行最後一戰,也是南宋王朝的最慘烈一戰,或者漢民族歷史上最慘烈一戰,1279年三月十九日,宋軍全軍覆沒。南宋三傑之一的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良之臣也隨之跳海,史載當時有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演繹了一場華夏民族有史以來最悲壯、最慘烈,當然也是最屈辱的一幕。至此,大宋王朝在歷史上徹底消失。

此次戰役之後,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

完全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蒲壽庚的拒宋降元,南宋還不至於很快亡國,甚至還有翻盤的希望,是蒲壽庚對即將亡國的南宋捅了最後的致命一刀。這是他的最大罪狀。前面說過他還有兩大罪狀,即屠殺老百姓和殘殺少林僧人是怎麼回事?

蒲壽庚降元后,引起泉州人民的公憤。為了維護其無恥統治,蒲壽庚在元軍幫助下,隨即在泉州城內外展開了大屠殺,心繫漢室卻手無寸鐵的萬餘百姓被奪去了性命。泉州的許氏家族奮起抗敵,起兵抗擊蒲壽庚,因掩護宋朝君臣南逃,後被蒲壽庚殘酷屠殺,幾乎被滅族。元兵實行剿鄉滅族策略,不僅火燒晉江許漢青、許夫人的家鄉許宅巷、陳厝坑,迫使二鄉的許、陳、曾三姓族人四處奔逃。南詔許姓氏族因為抗元,也慘遭清剿。這些賬當然要記到蒲壽庚頭上。

當時蒲壽庚的大屠殺還包括上面提到的屠殺宋朝宗室。因各種資料記載有出入,有記載是數萬人,有記載是數千人,沒有準確數字,但一般認為3000人以上,這也破了一項歷史記錄,這是中國歷史上由一個本國地方官員決策並執行的,對朝廷宗室大屠殺規模最大的一次。

蒲壽庚的屠殺還包括對淮兵的殘殺。所謂淮兵,是指從兩淮戰場上一路退下來死不降元的一批疲憊而無防備的宋軍,這批宋軍以淮人為主,數量在一萬上下,精銳兵將2500人。雖然當時整個南宋在南撤時號稱掌兵十餘萬,但無論是從戰鬥力還是從忠誠度來說,真正的核心軍事力量,就是這批淮兵。蒲壽庚對淮兵的屠殺也是他的一大罪狀。

蒲壽庚的賣國行徑不但使廣大老百姓所痛恨,就連六根清淨、看破紅塵的出家僧人都為之憤怒了。當時福建南少林,即泉州清源少林寺僧眾集體出面反對蒲壽庚降元,遭到蒲壽庚和元將奇握溫思的殘酷鎮壓,他們率元軍萬人衝進少林寺,屠殺了千餘僧眾,全寺只剩數十人逃出。殘殺出家僧人,也是蒲壽庚一大不可寬恕之罪。

總之,蒲壽庚叛宋降元,性質極其惡劣。泉州穆斯林世代受到南宋優待,他卻在南宋危難之際恩將仇報,屠殺泉州的南宋皇族、官員,為了討好蒙元,又屠殺了數萬平民,連蒙古人都感到吃驚。當時蒙古滅宋,相對之前已經相當收斂。在四川釣魚城喪命的蒙古大汗蒙哥,臨死前曾留下遺囑讓蒙古人對釣魚城進行屠城,但後來的元軍也沒有付諸實施,而此刻的蒲壽庚卻對自己的同胞痛下殺手。所以後來有人為蒲壽庚辯護,說他是為了保全泉州才投靠蒙元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此人的投降不可原諒。

四、善惡終有報,蒲壽庚家族在元朝末年被元人捅了一刀;到明朝又被朱元璋補了一刀。

1284年八月,蒲壽庚被元朝任命為江淮等處行省中書左丞,又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蒲壽庚可謂榮耀之極,其家族也顯赫一時,其子孫後代在元朝也十分得意。

不過善惡終有報。到了元末,蒲壽庚的家族卻遭到了元朝人的捅刀。

元朝末年,歷史又到了一個轉折點,蒲壽庚家族又故伎重演,複製蒲壽庚當年的做法,企圖叛元。他們勾結當時的提舉泉州市舶使、色目人那兀納作亂。但這次蒲壽庚家族不再像宋末那麼幸運了,他們被元軍強力鎮壓,當地的蒲家乃至許多西域人都被滅門,蒲壽庚等人被掘墳戮屍,還有遍及泉州城內外的清真寺,也在戰亂引起的宗教仇殺中幾乎盡被搗毀。

還沒完,蒲氏家族的噩運並沒有隨著元朝的滅亡而告終。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又對蒲壽庚補了一刀。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重新奪回了被元朝蒙古人奪走的對神州大地的統治權,他對曾經投降外敵的蒲壽庚極度厭惡,所以就對蒲壽庚的後人處以“極刑”。

朱元璋為何判南宋這個阿拉伯人蒲壽庚的後代為“餘孽”?

​朱元璋宣判蒲壽庚的後代為“餘孽”,特令將泉州的蒲壽庚這一脈的蒲氏全族全部打入賤籍,世代不得入仕。此時的蒲壽庚作古早已百年以上,卻又被明朝人從墳墓裡拖出來“鞭屍三百”。而這道命令,在當時的以仁義著稱的儒家社會並沒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對,公道自在人心,在當時人們的心目當中,這就是蒲氏屠戮趙宋宗族、背叛南宋王朝的報應。儘管蒲壽庚的惡行不應該讓其後代背鍋,然而,背鍋者只有罵他的祖上吧。

結語:蒲壽庚此人做為一個阿拉伯後裔,他在中國的南宋王朝可謂是極大的既得利益者,被南宋朝廷賦予很大的權力,可是後來在國難當頭之時,他卻恩將仇報,反戈一擊,助紂為虐,為了自身的利益,與一個民族為敵,實在不是一般的漢奸或者賣國賊可以形容的。他在投敵之後,不僅大肆屠殺宋朝宗室,又大量屠殺普通老百姓,甚至是僧侶,都是滔天之罪。他對於曾給予他財富和權力的岌岌可危的南宋政權不救就算了,反而捅上一刀,無論如何,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實乃一千古罪人也。(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宋史》《元史》《泉州人名錄·蒲開宗》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