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縣衙400多年曆史的石門鼓被穿上“外衣”

普寧 我在宮裡做廚師 文物 明朝 建築 浮雕 清朝 粵東城市動態 2019-07-01

石門鼓,又稱為抱鼓石,簡稱石鼓。它是舊時宮廟、宅第、祠堂、牌坊門前兩側所常見的建築構件,有穩固、裝飾和展示身份地位的作用。因不同時代的石鼓,造型不同,所以它不僅是一件精雕細琢的石刻藝術品,同時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在潮汕地區,多處地方仍可見到古代的石鼓,它們或簡樸渾厚,或精美絕倫。比如洪陽的德安裡,就還保留著清代時建造的石鼓。


普寧縣衙400多年曆史的石門鼓被穿上“外衣”



然而,現存最為久遠的石鼓,莫過於原普寧縣衙前,座立著的這一對明代浮雕水渦紋石鼓。它古樸典雅,造型獨特,歷經數朝風風雨雨,陪伴了老縣城400多年。是一件難得的文物!


普寧縣衙400多年曆史的石門鼓被穿上“外衣”



今天,有網友投稿說,這對錶面粗糙、顏色泛黃的石鼓,在近日,被刷成了白鼓,歷史韻味全失,讓許多對文物關心的朋友痛心疾首,真心想無……


普寧縣衙400多年曆史的石門鼓被穿上“外衣”



這對石鼓,是原普寧縣衙的歷史遺物。清乾隆十年,知縣蕭麟趾主持編修《普寧縣誌》,並在志書裡留下了一幅“縣署圖”。在圖內,至今還能夠看到儀門前,放著一對石鼓!


普寧縣衙400多年曆史的石門鼓被穿上“外衣”


經歷了這麼多歲月的變遷,普寧縣衙其實也早已面目全非,可見這對明代的石鼓,更顯彌足珍貴!投稿的網友希望這對石鼓能夠恢復它原有的歷史韻味。

來源:掌上洪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