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血常規可以判定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嗎?'

貧血 流行性感冒 腫瘤 醫患家 2019-08-21
"

(醫患家特約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感染病研究所賈醫生)

在日常疾病診療中,“驗血”是老百姓熟知的,在就醫診斷時的第一道步驟。在這裡“驗血”通常指——“血常規檢查”,是醫生查看患者感染等狀況的最基本檢測手段。

"

(醫患家特約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感染病研究所賈醫生)

在日常疾病診療中,“驗血”是老百姓熟知的,在就醫診斷時的第一道步驟。在這裡“驗血”通常指——“血常規檢查”,是醫生查看患者感染等狀況的最基本檢測手段。

依據血常規可以判定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嗎?

血常規檢驗基本包括: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紅細胞數、血紅蛋白、血小板、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如:CRP、PCT、SAA)等等,不包括:血型、血脂、血流變、血沉、電解質等項目。因此血常規一般用於觀察感染、貧血狀況與篩查血液病等情況。

那麼是否血常規有細胞數的增高就意味著患者有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呢?並非如此,因為感染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細菌合併病毒感染三種,不能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血常規最常見的表現是: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的明顯增高,白細胞總數>10×109/L(正常值為4~10×109/L),中性粒細胞>70%判定為陽性。但要注意排除生理性增多的情況(如抽血前飽餐、興奮、運動和女性月經期等),但升高幅度常較小且為一過性。細菌感染後常見發熱症狀,找到感染灶,早期應用抗生素一般可以明顯的降低白細胞值。

"

(醫患家特約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感染病研究所賈醫生)

在日常疾病診療中,“驗血”是老百姓熟知的,在就醫診斷時的第一道步驟。在這裡“驗血”通常指——“血常規檢查”,是醫生查看患者感染等狀況的最基本檢測手段。

依據血常規可以判定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嗎?

血常規檢驗基本包括: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紅細胞數、血紅蛋白、血小板、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如:CRP、PCT、SAA)等等,不包括:血型、血脂、血流變、血沉、電解質等項目。因此血常規一般用於觀察感染、貧血狀況與篩查血液病等情況。

那麼是否血常規有細胞數的增高就意味著患者有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呢?並非如此,因為感染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細菌合併病毒感染三種,不能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血常規最常見的表現是: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的明顯增高,白細胞總數>10×109/L(正常值為4~10×109/L),中性粒細胞>70%判定為陽性。但要注意排除生理性增多的情況(如抽血前飽餐、興奮、運動和女性月經期等),但升高幅度常較小且為一過性。細菌感染後常見發熱症狀,找到感染灶,早期應用抗生素一般可以明顯的降低白細胞值。

依據血常規可以判定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嗎?

病毒感染

現大眾對病毒感染不能濫用抗生素已有較廣泛的認知,流感、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及兒童手足口病由十有八九是由病毒導致。血常規最常見的表現為:白細胞總數無明顯升高,甚至有降低,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升高即>40%,代表比較明顯的病毒感染。但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病毒感染時也有中性粒細胞增高的現象,合併細菌感染後更會導致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目前傳統血常規項目配合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最常見如:CRP、PCT、SAA)進行感染篩查已被廣泛使用。所謂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即人體在炎性反應或(和)應激的狀態下,會迅速增高,在病情得到緩解後會顯著降低的成分。其共同特點是升高早、升高快,甚至早於白細胞數變化,可以大大提高感染檢出率。其中較為常用的項目有:

CRP——C反應蛋白,感染4-6h顯著升高,除感染外,創傷、心梗、腫瘤等情況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升高。與血常規聯用,可以比單獨檢測白細胞數(感染陽性率在50%左右)提升感染陽性檢出率至80%左右,但區分細菌、病毒感染能力較低。

PCT——降鈣素原,感染2-6h可升高,嚴重細菌、真菌感染及膿毒症時其數值顯著增高,自身免疫病、過敏和病毒感染時則不會升高,因此PCT可以輔助鑑別細菌、病毒感染。

SAA——血清澱粉樣蛋白A,感染4-6h顯著升高,伴隨病情的好轉而迅速下降。在感染疾病中,其升高幅度顯著高於CRP,且在病毒感染時,SAA升高要比CRP更為常見,因此也可以輔助鑑別細菌、病毒感染。

"

(醫患家特約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感染病研究所賈醫生)

在日常疾病診療中,“驗血”是老百姓熟知的,在就醫診斷時的第一道步驟。在這裡“驗血”通常指——“血常規檢查”,是醫生查看患者感染等狀況的最基本檢測手段。

依據血常規可以判定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嗎?

血常規檢驗基本包括: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紅細胞數、血紅蛋白、血小板、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如:CRP、PCT、SAA)等等,不包括:血型、血脂、血流變、血沉、電解質等項目。因此血常規一般用於觀察感染、貧血狀況與篩查血液病等情況。

那麼是否血常規有細胞數的增高就意味著患者有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呢?並非如此,因為感染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細菌合併病毒感染三種,不能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血常規最常見的表現是: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的明顯增高,白細胞總數>10×109/L(正常值為4~10×109/L),中性粒細胞>70%判定為陽性。但要注意排除生理性增多的情況(如抽血前飽餐、興奮、運動和女性月經期等),但升高幅度常較小且為一過性。細菌感染後常見發熱症狀,找到感染灶,早期應用抗生素一般可以明顯的降低白細胞值。

依據血常規可以判定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嗎?

病毒感染

現大眾對病毒感染不能濫用抗生素已有較廣泛的認知,流感、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及兒童手足口病由十有八九是由病毒導致。血常規最常見的表現為:白細胞總數無明顯升高,甚至有降低,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升高即>40%,代表比較明顯的病毒感染。但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病毒感染時也有中性粒細胞增高的現象,合併細菌感染後更會導致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目前傳統血常規項目配合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最常見如:CRP、PCT、SAA)進行感染篩查已被廣泛使用。所謂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即人體在炎性反應或(和)應激的狀態下,會迅速增高,在病情得到緩解後會顯著降低的成分。其共同特點是升高早、升高快,甚至早於白細胞數變化,可以大大提高感染檢出率。其中較為常用的項目有:

CRP——C反應蛋白,感染4-6h顯著升高,除感染外,創傷、心梗、腫瘤等情況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升高。與血常規聯用,可以比單獨檢測白細胞數(感染陽性率在50%左右)提升感染陽性檢出率至80%左右,但區分細菌、病毒感染能力較低。

PCT——降鈣素原,感染2-6h可升高,嚴重細菌、真菌感染及膿毒症時其數值顯著增高,自身免疫病、過敏和病毒感染時則不會升高,因此PCT可以輔助鑑別細菌、病毒感染。

SAA——血清澱粉樣蛋白A,感染4-6h顯著升高,伴隨病情的好轉而迅速下降。在感染疾病中,其升高幅度顯著高於CRP,且在病毒感染時,SAA升高要比CRP更為常見,因此也可以輔助鑑別細菌、病毒感染。

依據血常規可以判定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嗎?

綜上,應用血常規,聯合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對醫生判斷感染性疾病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可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確定感染灶,結合病人其他症狀指標綜合判斷才能做到準確診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