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同時,影視劇版中孫少平的命運看似與小說中不同,但實則是相同的。在影視劇的結尾中少平與自己的師孃惠英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說中是開放式的結局,少平遠遠地看見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後便戛然而止,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供讀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沒有結局,卻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鋪墊下,讓讀者在看到最後的場面的時候已經理所應當的認為少平與惠英的結局是圓滿的。所以,影視劇的完滿結局可以看做是對小說結局的補充。從此看來,影視劇在人物命運展現方面是忠於原著的。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同時,影視劇版中孫少平的命運看似與小說中不同,但實則是相同的。在影視劇的結尾中少平與自己的師孃惠英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說中是開放式的結局,少平遠遠地看見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後便戛然而止,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供讀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沒有結局,卻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鋪墊下,讓讀者在看到最後的場面的時候已經理所應當的認為少平與惠英的結局是圓滿的。所以,影視劇的完滿結局可以看做是對小說結局的補充。從此看來,影視劇在人物命運展現方面是忠於原著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

(一)情節的增加

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完整,影視劇可能會對小說進行補充。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有幾處情節的增加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中,少安與潤葉見面的次數只有兩次,而且在潤葉向少安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以後,少安並沒有當面對潤葉作出迴應,而是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農民的身份與潤葉教師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從一開始就沒敢奢求能與潤葉在一起。小說與電視劇相同的是少安都為自己與潤葉的懸殊地位感到自卑。然而在電視劇中,當少安看到潤葉交給自己的紙條之後內心更多的是欣喜。他先是找潤葉父親表達自己要與潤葉結婚的想法,然後又試探性的給田福軍打電話徵求他的意見。從這裡不難看到小說中少安所沒有的在面對愛情時的勇敢。也正是少安打電話這一情節的增加,使觀眾看到了一個與小說描寫中不一樣的田福軍。小說中的田福軍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但是在電視劇中從田福軍兩次給孫少安回電話也沒有給出答案的猶猶豫豫來看,田福軍在仕途支持者和侄女的幸福之間搖擺不定,電視劇裡的田福軍已經不是那個因潤葉的婚事罵自己老丈人"老糊塗蟲"的人了,他變的更加接近現實,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考慮自己,理性戰勝了感性。其次,小說中秀蓮與潤葉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秀蓮只是透過潤葉的禮物大致猜到潤葉與丈夫的感情。然而在電視劇中增加了潤葉參加少安婚禮並與秀蓮直面相處的情節,通過秀蓮與潤葉的接觸,填充了秀蓮這一人物形象,使她聰明大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通過潤葉與少安在婚禮上的隱忍,又為二人悲劇式愛情結局增加了些許遺憾和無奈。再次,在公社幹部勸孫玉厚去參加批鬥大會時增加了孫玉厚喝開水自殘以避免去參加批鬥大會的情節,孫玉厚喝完暖壺中的水之後眾人將他抬到有院子裡怕有什麼意外,而孫玉厚不打自招說暖壺裡的是溫水。這個增加的情節不僅幽默詼諧而且非常直接的將孫玉厚老實無能的形象展現出來。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同時,影視劇版中孫少平的命運看似與小說中不同,但實則是相同的。在影視劇的結尾中少平與自己的師孃惠英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說中是開放式的結局,少平遠遠地看見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後便戛然而止,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供讀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沒有結局,卻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鋪墊下,讓讀者在看到最後的場面的時候已經理所應當的認為少平與惠英的結局是圓滿的。所以,影視劇的完滿結局可以看做是對小說結局的補充。從此看來,影視劇在人物命運展現方面是忠於原著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

(一)情節的增加

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完整,影視劇可能會對小說進行補充。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有幾處情節的增加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中,少安與潤葉見面的次數只有兩次,而且在潤葉向少安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以後,少安並沒有當面對潤葉作出迴應,而是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農民的身份與潤葉教師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從一開始就沒敢奢求能與潤葉在一起。小說與電視劇相同的是少安都為自己與潤葉的懸殊地位感到自卑。然而在電視劇中,當少安看到潤葉交給自己的紙條之後內心更多的是欣喜。他先是找潤葉父親表達自己要與潤葉結婚的想法,然後又試探性的給田福軍打電話徵求他的意見。從這裡不難看到小說中少安所沒有的在面對愛情時的勇敢。也正是少安打電話這一情節的增加,使觀眾看到了一個與小說描寫中不一樣的田福軍。小說中的田福軍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但是在電視劇中從田福軍兩次給孫少安回電話也沒有給出答案的猶猶豫豫來看,田福軍在仕途支持者和侄女的幸福之間搖擺不定,電視劇裡的田福軍已經不是那個因潤葉的婚事罵自己老丈人"老糊塗蟲"的人了,他變的更加接近現實,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考慮自己,理性戰勝了感性。其次,小說中秀蓮與潤葉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秀蓮只是透過潤葉的禮物大致猜到潤葉與丈夫的感情。然而在電視劇中增加了潤葉參加少安婚禮並與秀蓮直面相處的情節,通過秀蓮與潤葉的接觸,填充了秀蓮這一人物形象,使她聰明大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通過潤葉與少安在婚禮上的隱忍,又為二人悲劇式愛情結局增加了些許遺憾和無奈。再次,在公社幹部勸孫玉厚去參加批鬥大會時增加了孫玉厚喝開水自殘以避免去參加批鬥大會的情節,孫玉厚喝完暖壺中的水之後眾人將他抬到有院子裡怕有什麼意外,而孫玉厚不打自招說暖壺裡的是溫水。這個增加的情節不僅幽默詼諧而且非常直接的將孫玉厚老實無能的形象展現出來。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的刪減

小說作為一部長篇鉅著,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所以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對小說中原有情節進行刪減而使整個作品內容更加集中也就不足為奇了。首先,小說中在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以後,雙水村的村民俊山、海民、福高等人通過養奶牛、養魚、養蜂等方式創業,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發家致富。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情節,這些人沒有自己創業而是集體給少安打工。這些情節的刪減弱化了這些雙水村配角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加強化了少安的主人公光環。其次,在小說中給少安打工的人主要是田萬江、憨牛等孤寡老人和窮人,也正是這些人在少安運營磚廠失利的情況下紛紛上門要債,狠狠的給少安上了人情薄如紙這一課。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人上門要債的情節而是變得非常的明事理了。從接受美學角度來看,電視劇中大家在少安低谷的時候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同情與支持,讓觀眾感受到人性溫暖,不得不說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反應。再次,電視劇還對小說中一些比較重要的人物的情節進行了刪減。例如小說中精明強悍的金俊武做事能力只是稍稍落後於少安,是田福堂支書位置的最大競爭者。而電視劇中將表現金俊武精明強悍的情節比如責任制之後成為全村的種糧大王最終接替田福堂做了支書都進行了刪減,使金俊武變成了一個無能的人。追溯原因,依然可以把這種情節刪減看作是強化影視劇中少安主人公地位的一種方式。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同時,影視劇版中孫少平的命運看似與小說中不同,但實則是相同的。在影視劇的結尾中少平與自己的師孃惠英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說中是開放式的結局,少平遠遠地看見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後便戛然而止,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供讀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沒有結局,卻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鋪墊下,讓讀者在看到最後的場面的時候已經理所應當的認為少平與惠英的結局是圓滿的。所以,影視劇的完滿結局可以看做是對小說結局的補充。從此看來,影視劇在人物命運展現方面是忠於原著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

(一)情節的增加

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完整,影視劇可能會對小說進行補充。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有幾處情節的增加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中,少安與潤葉見面的次數只有兩次,而且在潤葉向少安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以後,少安並沒有當面對潤葉作出迴應,而是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農民的身份與潤葉教師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從一開始就沒敢奢求能與潤葉在一起。小說與電視劇相同的是少安都為自己與潤葉的懸殊地位感到自卑。然而在電視劇中,當少安看到潤葉交給自己的紙條之後內心更多的是欣喜。他先是找潤葉父親表達自己要與潤葉結婚的想法,然後又試探性的給田福軍打電話徵求他的意見。從這裡不難看到小說中少安所沒有的在面對愛情時的勇敢。也正是少安打電話這一情節的增加,使觀眾看到了一個與小說描寫中不一樣的田福軍。小說中的田福軍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但是在電視劇中從田福軍兩次給孫少安回電話也沒有給出答案的猶猶豫豫來看,田福軍在仕途支持者和侄女的幸福之間搖擺不定,電視劇裡的田福軍已經不是那個因潤葉的婚事罵自己老丈人"老糊塗蟲"的人了,他變的更加接近現實,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考慮自己,理性戰勝了感性。其次,小說中秀蓮與潤葉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秀蓮只是透過潤葉的禮物大致猜到潤葉與丈夫的感情。然而在電視劇中增加了潤葉參加少安婚禮並與秀蓮直面相處的情節,通過秀蓮與潤葉的接觸,填充了秀蓮這一人物形象,使她聰明大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通過潤葉與少安在婚禮上的隱忍,又為二人悲劇式愛情結局增加了些許遺憾和無奈。再次,在公社幹部勸孫玉厚去參加批鬥大會時增加了孫玉厚喝開水自殘以避免去參加批鬥大會的情節,孫玉厚喝完暖壺中的水之後眾人將他抬到有院子裡怕有什麼意外,而孫玉厚不打自招說暖壺裡的是溫水。這個增加的情節不僅幽默詼諧而且非常直接的將孫玉厚老實無能的形象展現出來。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的刪減

小說作為一部長篇鉅著,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所以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對小說中原有情節進行刪減而使整個作品內容更加集中也就不足為奇了。首先,小說中在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以後,雙水村的村民俊山、海民、福高等人通過養奶牛、養魚、養蜂等方式創業,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發家致富。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情節,這些人沒有自己創業而是集體給少安打工。這些情節的刪減弱化了這些雙水村配角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加強化了少安的主人公光環。其次,在小說中給少安打工的人主要是田萬江、憨牛等孤寡老人和窮人,也正是這些人在少安運營磚廠失利的情況下紛紛上門要債,狠狠的給少安上了人情薄如紙這一課。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人上門要債的情節而是變得非常的明事理了。從接受美學角度來看,電視劇中大家在少安低谷的時候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同情與支持,讓觀眾感受到人性溫暖,不得不說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反應。再次,電視劇還對小說中一些比較重要的人物的情節進行了刪減。例如小說中精明強悍的金俊武做事能力只是稍稍落後於少安,是田福堂支書位置的最大競爭者。而電視劇中將表現金俊武精明強悍的情節比如責任制之後成為全村的種糧大王最終接替田福堂做了支書都進行了刪減,使金俊武變成了一個無能的人。追溯原因,依然可以把這種情節刪減看作是強化影視劇中少安主人公地位的一種方式。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情節的重組

電視劇有一個小說難以企及的優點就是情節之間可以交替進行。也可以說這是小說寫作的一個弊端,小說寫作時往往是具體描寫完一方再去描寫另一方,如果將兩方情節交替著寫就會使讀者感到混亂,無法直觀清晰得了解故事情節,但是對於同一時刻發生的事情分部分具體描寫就使得故事之間的轉換有分裂感。而電視劇改編則不同,電視劇可以將小說原有的分裂情節進行重組,使得對於同時刻的事件的記敘可以交替進行,讓受眾更好地把握整體事件。例如王滿銀因為販賣老鼠藥被抓去勞教時,小說中先講述孫少平回到家裡安頓好家人處理整件事等發生在雙水村的故事,然後講述此時的少安正在幾公里外的米家鎮獸醫站給隊裡病了的牛灌湯藥。這樣就使得同一時間發生的情節有一種被割裂的感覺,使得觀眾難以感受事件的同步性。而在電視劇中,鏡頭由正在勞教的王滿銀轉到此時正在給牛喂藥的孫少安,過渡自然又不生硬,讓觀眾非常直觀輕易地知道少安現在離家對於此時家中發生的事一無所知的事實,讓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加完整自然。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同時,影視劇版中孫少平的命運看似與小說中不同,但實則是相同的。在影視劇的結尾中少平與自己的師孃惠英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說中是開放式的結局,少平遠遠地看見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後便戛然而止,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供讀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沒有結局,卻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鋪墊下,讓讀者在看到最後的場面的時候已經理所應當的認為少平與惠英的結局是圓滿的。所以,影視劇的完滿結局可以看做是對小說結局的補充。從此看來,影視劇在人物命運展現方面是忠於原著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

(一)情節的增加

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完整,影視劇可能會對小說進行補充。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有幾處情節的增加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中,少安與潤葉見面的次數只有兩次,而且在潤葉向少安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以後,少安並沒有當面對潤葉作出迴應,而是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農民的身份與潤葉教師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從一開始就沒敢奢求能與潤葉在一起。小說與電視劇相同的是少安都為自己與潤葉的懸殊地位感到自卑。然而在電視劇中,當少安看到潤葉交給自己的紙條之後內心更多的是欣喜。他先是找潤葉父親表達自己要與潤葉結婚的想法,然後又試探性的給田福軍打電話徵求他的意見。從這裡不難看到小說中少安所沒有的在面對愛情時的勇敢。也正是少安打電話這一情節的增加,使觀眾看到了一個與小說描寫中不一樣的田福軍。小說中的田福軍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但是在電視劇中從田福軍兩次給孫少安回電話也沒有給出答案的猶猶豫豫來看,田福軍在仕途支持者和侄女的幸福之間搖擺不定,電視劇裡的田福軍已經不是那個因潤葉的婚事罵自己老丈人"老糊塗蟲"的人了,他變的更加接近現實,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考慮自己,理性戰勝了感性。其次,小說中秀蓮與潤葉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秀蓮只是透過潤葉的禮物大致猜到潤葉與丈夫的感情。然而在電視劇中增加了潤葉參加少安婚禮並與秀蓮直面相處的情節,通過秀蓮與潤葉的接觸,填充了秀蓮這一人物形象,使她聰明大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通過潤葉與少安在婚禮上的隱忍,又為二人悲劇式愛情結局增加了些許遺憾和無奈。再次,在公社幹部勸孫玉厚去參加批鬥大會時增加了孫玉厚喝開水自殘以避免去參加批鬥大會的情節,孫玉厚喝完暖壺中的水之後眾人將他抬到有院子裡怕有什麼意外,而孫玉厚不打自招說暖壺裡的是溫水。這個增加的情節不僅幽默詼諧而且非常直接的將孫玉厚老實無能的形象展現出來。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的刪減

小說作為一部長篇鉅著,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所以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對小說中原有情節進行刪減而使整個作品內容更加集中也就不足為奇了。首先,小說中在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以後,雙水村的村民俊山、海民、福高等人通過養奶牛、養魚、養蜂等方式創業,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發家致富。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情節,這些人沒有自己創業而是集體給少安打工。這些情節的刪減弱化了這些雙水村配角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加強化了少安的主人公光環。其次,在小說中給少安打工的人主要是田萬江、憨牛等孤寡老人和窮人,也正是這些人在少安運營磚廠失利的情況下紛紛上門要債,狠狠的給少安上了人情薄如紙這一課。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人上門要債的情節而是變得非常的明事理了。從接受美學角度來看,電視劇中大家在少安低谷的時候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同情與支持,讓觀眾感受到人性溫暖,不得不說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反應。再次,電視劇還對小說中一些比較重要的人物的情節進行了刪減。例如小說中精明強悍的金俊武做事能力只是稍稍落後於少安,是田福堂支書位置的最大競爭者。而電視劇中將表現金俊武精明強悍的情節比如責任制之後成為全村的種糧大王最終接替田福堂做了支書都進行了刪減,使金俊武變成了一個無能的人。追溯原因,依然可以把這種情節刪減看作是強化影視劇中少安主人公地位的一種方式。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情節的重組

電視劇有一個小說難以企及的優點就是情節之間可以交替進行。也可以說這是小說寫作的一個弊端,小說寫作時往往是具體描寫完一方再去描寫另一方,如果將兩方情節交替著寫就會使讀者感到混亂,無法直觀清晰得了解故事情節,但是對於同一時刻發生的事情分部分具體描寫就使得故事之間的轉換有分裂感。而電視劇改編則不同,電視劇可以將小說原有的分裂情節進行重組,使得對於同時刻的事件的記敘可以交替進行,讓受眾更好地把握整體事件。例如王滿銀因為販賣老鼠藥被抓去勞教時,小說中先講述孫少平回到家裡安頓好家人處理整件事等發生在雙水村的故事,然後講述此時的少安正在幾公里外的米家鎮獸醫站給隊裡病了的牛灌湯藥。這樣就使得同一時間發生的情節有一種被割裂的感覺,使得觀眾難以感受事件的同步性。而在電視劇中,鏡頭由正在勞教的王滿銀轉到此時正在給牛喂藥的孫少安,過渡自然又不生硬,讓觀眾非常直觀輕易地知道少安現在離家對於此時家中發生的事一無所知的事實,讓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加完整自然。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文學接受與影視改編

《平凡的世界》自播出之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結合文學接受效果中共鳴原理看來,《平凡的世界》運用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塑造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形象,讀者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大體相同或類似的情感體驗或人生經歷,受到強烈的感動,產生休慼與共的情感。首先,受眾與書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大致相似,都是對未來充滿憧憬,通過艱苦奮鬥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其次,由於與主人公生活時代相近、民族文化相同或相似、地域相近,受眾形成了相似的審美體驗,與作品中主人公也有著共同的審美傾向。最後,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情感理想與受眾的願望大致相同。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主人公是人們日常中所能接觸到的典型人物甚至是自身。這就使受眾輕易將自己帶入作品中,而作品中主人公都通過艱苦奮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就更鼓舞了受眾的精神。最後由於受眾與主人公同處於國家改革時期,時代相近、地域相近,這就更加拉進了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因此,從共鳴原理方面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商業化時代背景下,將小說版《平凡的世界》改編成電視劇的原因。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同時,影視劇版中孫少平的命運看似與小說中不同,但實則是相同的。在影視劇的結尾中少平與自己的師孃惠英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說中是開放式的結局,少平遠遠地看見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後便戛然而止,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供讀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沒有結局,卻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鋪墊下,讓讀者在看到最後的場面的時候已經理所應當的認為少平與惠英的結局是圓滿的。所以,影視劇的完滿結局可以看做是對小說結局的補充。從此看來,影視劇在人物命運展現方面是忠於原著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

(一)情節的增加

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完整,影視劇可能會對小說進行補充。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有幾處情節的增加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中,少安與潤葉見面的次數只有兩次,而且在潤葉向少安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以後,少安並沒有當面對潤葉作出迴應,而是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農民的身份與潤葉教師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從一開始就沒敢奢求能與潤葉在一起。小說與電視劇相同的是少安都為自己與潤葉的懸殊地位感到自卑。然而在電視劇中,當少安看到潤葉交給自己的紙條之後內心更多的是欣喜。他先是找潤葉父親表達自己要與潤葉結婚的想法,然後又試探性的給田福軍打電話徵求他的意見。從這裡不難看到小說中少安所沒有的在面對愛情時的勇敢。也正是少安打電話這一情節的增加,使觀眾看到了一個與小說描寫中不一樣的田福軍。小說中的田福軍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但是在電視劇中從田福軍兩次給孫少安回電話也沒有給出答案的猶猶豫豫來看,田福軍在仕途支持者和侄女的幸福之間搖擺不定,電視劇裡的田福軍已經不是那個因潤葉的婚事罵自己老丈人"老糊塗蟲"的人了,他變的更加接近現實,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考慮自己,理性戰勝了感性。其次,小說中秀蓮與潤葉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秀蓮只是透過潤葉的禮物大致猜到潤葉與丈夫的感情。然而在電視劇中增加了潤葉參加少安婚禮並與秀蓮直面相處的情節,通過秀蓮與潤葉的接觸,填充了秀蓮這一人物形象,使她聰明大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通過潤葉與少安在婚禮上的隱忍,又為二人悲劇式愛情結局增加了些許遺憾和無奈。再次,在公社幹部勸孫玉厚去參加批鬥大會時增加了孫玉厚喝開水自殘以避免去參加批鬥大會的情節,孫玉厚喝完暖壺中的水之後眾人將他抬到有院子裡怕有什麼意外,而孫玉厚不打自招說暖壺裡的是溫水。這個增加的情節不僅幽默詼諧而且非常直接的將孫玉厚老實無能的形象展現出來。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的刪減

小說作為一部長篇鉅著,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所以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對小說中原有情節進行刪減而使整個作品內容更加集中也就不足為奇了。首先,小說中在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以後,雙水村的村民俊山、海民、福高等人通過養奶牛、養魚、養蜂等方式創業,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發家致富。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情節,這些人沒有自己創業而是集體給少安打工。這些情節的刪減弱化了這些雙水村配角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加強化了少安的主人公光環。其次,在小說中給少安打工的人主要是田萬江、憨牛等孤寡老人和窮人,也正是這些人在少安運營磚廠失利的情況下紛紛上門要債,狠狠的給少安上了人情薄如紙這一課。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人上門要債的情節而是變得非常的明事理了。從接受美學角度來看,電視劇中大家在少安低谷的時候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同情與支持,讓觀眾感受到人性溫暖,不得不說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反應。再次,電視劇還對小說中一些比較重要的人物的情節進行了刪減。例如小說中精明強悍的金俊武做事能力只是稍稍落後於少安,是田福堂支書位置的最大競爭者。而電視劇中將表現金俊武精明強悍的情節比如責任制之後成為全村的種糧大王最終接替田福堂做了支書都進行了刪減,使金俊武變成了一個無能的人。追溯原因,依然可以把這種情節刪減看作是強化影視劇中少安主人公地位的一種方式。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情節的重組

電視劇有一個小說難以企及的優點就是情節之間可以交替進行。也可以說這是小說寫作的一個弊端,小說寫作時往往是具體描寫完一方再去描寫另一方,如果將兩方情節交替著寫就會使讀者感到混亂,無法直觀清晰得了解故事情節,但是對於同一時刻發生的事情分部分具體描寫就使得故事之間的轉換有分裂感。而電視劇改編則不同,電視劇可以將小說原有的分裂情節進行重組,使得對於同時刻的事件的記敘可以交替進行,讓受眾更好地把握整體事件。例如王滿銀因為販賣老鼠藥被抓去勞教時,小說中先講述孫少平回到家裡安頓好家人處理整件事等發生在雙水村的故事,然後講述此時的少安正在幾公里外的米家鎮獸醫站給隊裡病了的牛灌湯藥。這樣就使得同一時間發生的情節有一種被割裂的感覺,使得觀眾難以感受事件的同步性。而在電視劇中,鏡頭由正在勞教的王滿銀轉到此時正在給牛喂藥的孫少安,過渡自然又不生硬,讓觀眾非常直觀輕易地知道少安現在離家對於此時家中發生的事一無所知的事實,讓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加完整自然。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文學接受與影視改編

《平凡的世界》自播出之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結合文學接受效果中共鳴原理看來,《平凡的世界》運用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塑造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形象,讀者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大體相同或類似的情感體驗或人生經歷,受到強烈的感動,產生休慼與共的情感。首先,受眾與書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大致相似,都是對未來充滿憧憬,通過艱苦奮鬥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其次,由於與主人公生活時代相近、民族文化相同或相似、地域相近,受眾形成了相似的審美體驗,與作品中主人公也有著共同的審美傾向。最後,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情感理想與受眾的願望大致相同。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主人公是人們日常中所能接觸到的典型人物甚至是自身。這就使受眾輕易將自己帶入作品中,而作品中主人公都通過艱苦奮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就更鼓舞了受眾的精神。最後由於受眾與主人公同處於國家改革時期,時代相近、地域相近,這就更加拉進了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因此,從共鳴原理方面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商業化時代背景下,將小說版《平凡的世界》改編成電視劇的原因。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平凡的世界》雖然反響激烈,但是觀眾評價卻兩極分化嚴重,負面評價層出不窮。追溯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此處從閱讀經驗期待視野來分析。閱讀經驗期待視野具有強烈的指示性。它實際上是讀者在閱讀文本前整體的文本期待、體裁期待、形象期待、故事情節期待、內蘊期待等心理期望。在小說改編為影視劇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形象期待、故事情節期待兩部分。首先是形象期待方面,在閱讀小說時讀者已經在心中對人物形象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當改編的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與讀者想象不符時,就會引起受眾群體的憤慨。例如小說中的少平是一個"臉色黃瘦,而且兩頰有點塌陷,顯得鼻子像希臘人一樣又高又直""衣服破爛黑顏料染得很不均勻""褲子短窄的吊在半腿把上""兩隻襪子早已經沒有了後跟"的小夥子。而電視劇中演員白嫩的皮膚、豐滿的臉頰以及半新的秋衣讓人一點也看不出他是一個每頓飯用開水泡兩個黑高粱饃餓的明顯營養不良的農民家的兒子。而他的語言也是夾雜陝北方言的普通話,與小說中的形象相差甚遠。所以少平形象的差異是引發觀眾差評的一個原因。其次是故事情節期待,在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時候,編劇考慮到時代背景、消費者心理、劇情完整程度等因素會對小說情節進行增刪,當觀眾期待的情節或者書中描述的精彩情節刪減而並未出現在影視劇中時,就會引發觀眾的不滿。例如小說中金波的愛情故事是書中精彩內容之一,由於金波人物的刪減,這個愛情故事自然被刪減,而這段愛情的刪減也是引發觀眾差評的原因之一。

"

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播出後反響熱烈,引起了一陣社會話題。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又引發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熱潮。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現象屢見不鮮,改編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從人物、情節、文學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異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現象屢見不鮮。從《妻妾成群》改編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同名電影,改編效果良莠不齊,當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編。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陣重讀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潮。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人物

(一)形象

與小說相比,影視版對主人公作了轉換。雖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創業愛情發展史為主線來敘寫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說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孫少平,作者將這個新時代的青年的形象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描述。小說重點介紹了孫少平從高中到畢業回鄉當老師再到城市打工最後成為一個城裡煤礦工人的人生歷程,其間又穿插了幾段跟不同女性的愛情故事。關於作者創作意圖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作者創作作品的年代,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通過這個農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轉變的故事來激勵正處於奮鬥時期的寒門子弟。而在電視劇中,第一主人公變成了孫少安,重點刻畫的是孫少安這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發家致富的人物形象。電視劇把絕大多數正面事蹟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來小說中想到炸山開壩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電視劇中這卻變成了少安為村民謀福利而想到的點子,也是孫少安去找公社領導為在這件事中喪生的逝者的家屬領取的撫卹金。從美學接受這一角度來說,艱苦奮鬥的農民孫少安正是符合我們當下社會環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影視版在主角轉換的同時配角形象的變化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描寫的青年一代中,僅次於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說中的他是那個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思念著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孫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難時無私給予幫助。然而這個給人深刻印象的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影視劇中。其次,一個重要配角是孫玉亭。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孫玉亭都是那個革命熱情高漲,階級立場鮮明,"左傾"政策的忠實追隨者的政治運動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一方面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小說中的孫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磚廠倒閉之後儼然一副債主的神態對他以前敬畏的侄兒說"你先甭說其他事,你二媽的四十塊工錢我們還等著用哩!你最好先把錢給我們開了,再去管兩旁世人的事!"。而在電視劇中,孫玉亭在少安經營磚廠失敗以後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侄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或許是小說中的孫玉亭太不受觀眾喜愛,因此考慮到受眾群體,影視版將孫玉亭的形象做了一點改變。再次,小說中徐國強老人這一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國強跟潤葉的談話,使潤葉終於下定決心要嫁給李向前,同時也開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視版中這一重要人物卻沒有出現。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語言

由於《平凡的世界》是根據作者自身在陝北地區的生活經歷為原型創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性,其次,由於作品背景設定在陝北地區。所以,在讀小說時讀者不難感覺這是一部整體運用陝北方言來進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視劇中,由於演員自身的臺詞功底的原因,普通話與陝北方言相結合使得整部電視劇的語言就顯得有點粗製濫造了。小說中除了陝北方言的獨特運用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例如,潤葉想著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滿銀在示愛蘭香時放聲唱的信天游"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讀者通過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影視版擁有小說版無法企及的優點,即語言更加精煉化。影視劇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寫而是僅用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可以展現出作者用幾十字甚至幾百字想表達出的效果。在語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並非所有演員的演出都能盡如人意。如果小說中的旁白主要是用來為觀眾介紹故事背景,那麼電視劇中的旁白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要兼具著彌補演員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說中描寫的孫少平發現郝紅梅給自己的書中加有幾個白麵餅而熱淚盈眶的場景時,影視劇中是用演員背影特寫伴隨旁白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命運

影視劇中的人物命運比起小說並沒有太大改變。特別是這些女性形象,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這裡面的女性的愛情和人生都是帶有悲劇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蘭香嫁給一個除了給她所謂的愛情什麼也給不了她的男人王滿銀並心甘情願的為他受苦;不幸的潤葉在愛人結婚和眾人的壓力下嫁給了李向前,兩人相互折磨婚後兩地分居猶如陌生人;樸實的秀蓮作為一箇中國式理想妻子的典範,在陪丈夫度過無數艱苦歲月守的雲開見月明的的時候因辛苦操勞卻上了肺癌;田曉霞在與孫少平的感情即將成熟之時為就落水兒童而犧牲;潤葉的好朋友杜麗麗突然出軌,在樸實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風趣的古風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也是丟了愛情和家庭;金秀收穫顧養民的愛情卻只愛少平一人,最後遭到了少平的拒絕;郝紅梅在與孫少平、顧養民經歷了感情糾葛之後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丈夫,生下孩子卻成了寡婦,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瞧不上的高中同學田潤生並不被潤生家人所接受,事實與她高中時嫁給城裡人擺脫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馳。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同時,影視劇版中孫少平的命運看似與小說中不同,但實則是相同的。在影視劇的結尾中少平與自己的師孃惠英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說中是開放式的結局,少平遠遠地看見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後便戛然而止,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供讀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沒有結局,卻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鋪墊下,讓讀者在看到最後的場面的時候已經理所應當的認為少平與惠英的結局是圓滿的。所以,影視劇的完滿結局可以看做是對小說結局的補充。從此看來,影視劇在人物命運展現方面是忠於原著的。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

(一)情節的增加

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完整,影視劇可能會對小說進行補充。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有幾處情節的增加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說中,少安與潤葉見面的次數只有兩次,而且在潤葉向少安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以後,少安並沒有當面對潤葉作出迴應,而是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農民的身份與潤葉教師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從一開始就沒敢奢求能與潤葉在一起。小說與電視劇相同的是少安都為自己與潤葉的懸殊地位感到自卑。然而在電視劇中,當少安看到潤葉交給自己的紙條之後內心更多的是欣喜。他先是找潤葉父親表達自己要與潤葉結婚的想法,然後又試探性的給田福軍打電話徵求他的意見。從這裡不難看到小說中少安所沒有的在面對愛情時的勇敢。也正是少安打電話這一情節的增加,使觀眾看到了一個與小說描寫中不一樣的田福軍。小說中的田福軍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但是在電視劇中從田福軍兩次給孫少安回電話也沒有給出答案的猶猶豫豫來看,田福軍在仕途支持者和侄女的幸福之間搖擺不定,電視劇裡的田福軍已經不是那個因潤葉的婚事罵自己老丈人"老糊塗蟲"的人了,他變的更加接近現實,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考慮自己,理性戰勝了感性。其次,小說中秀蓮與潤葉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秀蓮只是透過潤葉的禮物大致猜到潤葉與丈夫的感情。然而在電視劇中增加了潤葉參加少安婚禮並與秀蓮直面相處的情節,通過秀蓮與潤葉的接觸,填充了秀蓮這一人物形象,使她聰明大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通過潤葉與少安在婚禮上的隱忍,又為二人悲劇式愛情結局增加了些許遺憾和無奈。再次,在公社幹部勸孫玉厚去參加批鬥大會時增加了孫玉厚喝開水自殘以避免去參加批鬥大會的情節,孫玉厚喝完暖壺中的水之後眾人將他抬到有院子裡怕有什麼意外,而孫玉厚不打自招說暖壺裡的是溫水。這個增加的情節不僅幽默詼諧而且非常直接的將孫玉厚老實無能的形象展現出來。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二)情節的刪減

小說作為一部長篇鉅著,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所以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對小說中原有情節進行刪減而使整個作品內容更加集中也就不足為奇了。首先,小說中在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以後,雙水村的村民俊山、海民、福高等人通過養奶牛、養魚、養蜂等方式創業,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發家致富。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情節,這些人沒有自己創業而是集體給少安打工。這些情節的刪減弱化了這些雙水村配角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加強化了少安的主人公光環。其次,在小說中給少安打工的人主要是田萬江、憨牛等孤寡老人和窮人,也正是這些人在少安運營磚廠失利的情況下紛紛上門要債,狠狠的給少安上了人情薄如紙這一課。而影視劇中刪減了這些人上門要債的情節而是變得非常的明事理了。從接受美學角度來看,電視劇中大家在少安低谷的時候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同情與支持,讓觀眾感受到人性溫暖,不得不說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反應。再次,電視劇還對小說中一些比較重要的人物的情節進行了刪減。例如小說中精明強悍的金俊武做事能力只是稍稍落後於少安,是田福堂支書位置的最大競爭者。而電視劇中將表現金俊武精明強悍的情節比如責任制之後成為全村的種糧大王最終接替田福堂做了支書都進行了刪減,使金俊武變成了一個無能的人。追溯原因,依然可以把這種情節刪減看作是強化影視劇中少安主人公地位的一種方式。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情節的重組

電視劇有一個小說難以企及的優點就是情節之間可以交替進行。也可以說這是小說寫作的一個弊端,小說寫作時往往是具體描寫完一方再去描寫另一方,如果將兩方情節交替著寫就會使讀者感到混亂,無法直觀清晰得了解故事情節,但是對於同一時刻發生的事情分部分具體描寫就使得故事之間的轉換有分裂感。而電視劇改編則不同,電視劇可以將小說原有的分裂情節進行重組,使得對於同時刻的事件的記敘可以交替進行,讓受眾更好地把握整體事件。例如王滿銀因為販賣老鼠藥被抓去勞教時,小說中先講述孫少平回到家裡安頓好家人處理整件事等發生在雙水村的故事,然後講述此時的少安正在幾公里外的米家鎮獸醫站給隊裡病了的牛灌湯藥。這樣就使得同一時間發生的情節有一種被割裂的感覺,使得觀眾難以感受事件的同步性。而在電視劇中,鏡頭由正在勞教的王滿銀轉到此時正在給牛喂藥的孫少安,過渡自然又不生硬,讓觀眾非常直觀輕易地知道少安現在離家對於此時家中發生的事一無所知的事實,讓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加完整自然。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三、文學接受與影視改編

《平凡的世界》自播出之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結合文學接受效果中共鳴原理看來,《平凡的世界》運用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塑造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形象,讀者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大體相同或類似的情感體驗或人生經歷,受到強烈的感動,產生休慼與共的情感。首先,受眾與書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大致相似,都是對未來充滿憧憬,通過艱苦奮鬥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其次,由於與主人公生活時代相近、民族文化相同或相似、地域相近,受眾形成了相似的審美體驗,與作品中主人公也有著共同的審美傾向。最後,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情感理想與受眾的願望大致相同。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主人公是人們日常中所能接觸到的典型人物甚至是自身。這就使受眾輕易將自己帶入作品中,而作品中主人公都通過艱苦奮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就更鼓舞了受眾的精神。最後由於受眾與主人公同處於國家改革時期,時代相近、地域相近,這就更加拉進了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因此,從共鳴原理方面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商業化時代背景下,將小說版《平凡的世界》改編成電視劇的原因。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平凡的世界》雖然反響激烈,但是觀眾評價卻兩極分化嚴重,負面評價層出不窮。追溯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此處從閱讀經驗期待視野來分析。閱讀經驗期待視野具有強烈的指示性。它實際上是讀者在閱讀文本前整體的文本期待、體裁期待、形象期待、故事情節期待、內蘊期待等心理期望。在小說改編為影視劇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形象期待、故事情節期待兩部分。首先是形象期待方面,在閱讀小說時讀者已經在心中對人物形象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當改編的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與讀者想象不符時,就會引起受眾群體的憤慨。例如小說中的少平是一個"臉色黃瘦,而且兩頰有點塌陷,顯得鼻子像希臘人一樣又高又直""衣服破爛黑顏料染得很不均勻""褲子短窄的吊在半腿把上""兩隻襪子早已經沒有了後跟"的小夥子。而電視劇中演員白嫩的皮膚、豐滿的臉頰以及半新的秋衣讓人一點也看不出他是一個每頓飯用開水泡兩個黑高粱饃餓的明顯營養不良的農民家的兒子。而他的語言也是夾雜陝北方言的普通話,與小說中的形象相差甚遠。所以少平形象的差異是引發觀眾差評的一個原因。其次是故事情節期待,在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時候,編劇考慮到時代背景、消費者心理、劇情完整程度等因素會對小說情節進行增刪,當觀眾期待的情節或者書中描述的精彩情節刪減而並未出現在影視劇中時,就會引發觀眾的不滿。例如小說中金波的愛情故事是書中精彩內容之一,由於金波人物的刪減,這個愛情故事自然被刪減,而這段愛情的刪減也是引發觀眾差評的原因之一。

《平凡的世界》中,小說和影視劇對比,反響有何不同

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產生不同的效果。小說和電視劇的載體畢竟不一樣,文字呈現給我們更多主觀自由的想像空間,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喜歡的、理想的面孔去演繹書中段落,甚至可以在腦海中把自己幻化成主人公。電視劇也不過是導演編劇演員們自己對作品的一種理解演繹,過度糾結於電視劇與原著的區別沒有意義,守住自我心中的認同與理解就是對小說的最大尊重。

參考文獻

[1] 路遙.平凡的世界.北京:北京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2] 楊守森編. 文學理論實用教程.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期刊論文:

[3] 應冬梅.淺析《平凡的世界》女性形象及其命運.傳承(學術理論版),2011,第12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